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80|回復: 3

[医药临床] 慈禧服用的“五味子膏”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3-1 15: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记述了慈禧服用五味子膏案。书中介绍:“光绪年六月初八日,五味子膏。五味子八两。水洗净,浸半日,煮烂,滤去滓,再熬似饴,少加蜂蜜收膏。”

    五味子膏在宋代药物学家寇宗奭的《本草衍义》和明代医家李梴的《医学入门》中有介绍。

    《本草衍义》载:“治肺虚寒,五味子方红熟时采得,蒸烂研滤汁,去子,熬成稀膏。量酸甘入蜜,再上火待蜜熟,俟冷,器中贮,作汤,时时服。”《医学入门》用治梦遗虚脱,熬膏方法与寇氏相同,服用方法,“每服一、二匙,空心白滚汤调服。”

    御医用的是沿裘古法,对于主治及病证记录不详。从功用分析,五味子具五味,对五脏都有调养补益的作用。《新修本草》:“其果实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此则五味俱也。”孙思邈说:“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

    虽谓补五脏,但毕竟性温、味酸涩,长于收敛固涩,益气生津。《本草汇言》说:“凡气虚喘急,咳逆劳损,精神不足,脉势空虚,或劳伤阳气,肢体羸瘦,或虚气上乘,自汗频来,或精元耗竭,阴虚火炎,或亡阴亡阳,神散脉脱,以五味子治之,咸用其酸敛生津,保固元气而无遗泄也。”同时强调它的补益肺肾功用:“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益,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现代多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研究发现,五味子含有五味子素、枸橼酸、挥发油等多种物质,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可改善人的智力和体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并有降低谷丙转氨酶的作用。所以,五味子及五味子膏可用于养心安神,健脑益智,保肝护肝。

    国医大师、中科院院士陈可冀等对慈禧服用五味子膏案评议:“西太后此方制于六月,为补益和安神而用。”

    从补益来说,肺虚咳逆、短气、虚羸,肾虚遗精、盗汗、失眠,肝病胁痛、虚烦、胫软,笔者常以五味子为主药,或配生晒参、黄芪、山药、百合、炙紫菀补肺益气,或配生地、天冬、萸肉、制黄精、枸杞子补肾益精;或配麦冬、女贞子、灵芝破壁孢子粉、新鲜铁皮石斛养阴护肝,能收良效。

    典型病案:杨某,男,46岁,2014年1月19日初诊。高血压(142/92mmHg)。多饮酒,多熬夜,劳损过度,头晕,神疲,面色暗滞,两眼干涩,肩颈酸胀,腰膝酸软,睡眠差,多梦,时有遗精,盗汗,口干,胃纳差,大便两三天一行,易感冒,遇风寒即十天半月不愈,咽燥,咳嗽缠绵。苔白腻,舌红质胖,脉弦细。要求膏方进补,拟健脾补肺,滋肾益精。用药山参、炙黄芪、生白术、茯苓、制黄精、五味子、枸杞子、沙蒺藜、楮实子、金樱子、覆盆子、菟丝子、新鲜铁皮石斛、淮牛膝、野生灵芝、九制首乌、大枣、萸肉、天冬、炙紫菀、龟板胶、鹿角胶。上药熬膏,分60天服用。另用破壁灵芝孢子粉,于睡前取1包(1克)与膏一起冲服,效果明显。

今日平说 發表於 2025-3-28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味子膏考略及临证刍议》

考五味子膏之制,实肇端于宋元,而盛行于明清。御医为慈禧所拟此方,实承寇氏《本草衍义》之正脉,其法度谨严,深得古意。观其制法,先以浸煮去滓,后以慢火收膏,佐以蜂蜜矫味,尽显"酸甘化阴"之妙。此中火候拿捏,尤见功力:太过则药性燥烈,不及则难以收膏。

五味子禀五行之精,具五气之全。《内经》云:"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一味而兼五者,实为调和五脏之要药。然细究其性,终以酸收为君。李时珍《本草纲目》特标其"收肺气、安心神"之功,正合慈禧劳心过度、阴血暗耗之证。

今人用此,当审三要:一察舌脉,必见舌红少津、脉虚数者宜;二辨时辰,孙真人"五月常服"之说,暗合夏月养心之旨;三权剂量,酸收太过反碍气机。若遇痰热壅盛或表邪未解者,当属禁忌。另可佐麦冬、人参等品,成生脉散之意,则效益彰。

按此膏方虽简,然寓"补敛兼施"之机,较之时医滥用滋补者,其格调自高。学者当于此类小方深味,庶几可悟古人制方之精微。
冯臼 發表於 2025-4-11 10:38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味子膏:从宫廷秘方到现代应用的药效解析

慈禧太后所服用的五味子膏,实为中医药宝库中一味极具特色的滋补良方。此方源自宋代《本草衍义》,经明代《医学入门》发展完善,至清代成为宫廷御用秘方,其历史沿革体现了中医药学的传承与发展脉络。

从药物组成而言,五味子膏仅以五味子为主药,佐以蜂蜜收膏,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五味子"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独备五味,这在中药学中极为罕见。正如《新修本草》所言,这种特殊的性味构成使其对五脏具有全面的调节作用。孙思邈提出的"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之说,正是基于对其整体调理功效的认识。

在功效机制方面,该方主要发挥三大作用:一是收敛固涩,适用于自汗、盗汗、遗精等"精气外泄"之证;二是益气生津,能改善津伤口渴、短气脉虚等症状;三是补益肺肾,具有"生津济源""固精养髓"之效。现代研究证实,其所含五味子素等活性成分确实具有调节中枢神经、增强肾上腺功能、保护肝细胞等多重药理作用,为传统功效提供了科学佐证。

临床应用上,陈可冀院士指出慈禧用此方意在"补益和安神",这与现代主要用于神经衰弱、慢性肝病等病症的治疗方向高度吻合。笔者临床实践表明,针对肺虚咳喘者,配伍生晒参、黄芪;肾虚遗精者,伍以生地、枸杞;肝阴不足者,配合铁皮石斛等,均能显著增强疗效。如所述杨姓患者案例,其高血压伴肝肾功能失调的表现,恰是五味子膏的适应证候。

值得注意的是,此方虽为滋补良药,但其性温味酸,故阴虚火旺者应当慎用。现代制剂可改进传统膏方工艺,采用减压浓缩等技术保留有效成分。建议每日服用量以5-10克为宜,可分次用温水送服。

五味子膏从宫廷秘方到现代应用的历程,展现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在亚健康调理和慢性病管理中,这种具有多靶点调节作用的传统方剂,仍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12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