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11|回复: 2

[医药临床] 《本经》:一味丹参 活血消痈

[复制链接]
山东受学 发表于 2015-11-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丹参“味苦,微寒,无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本经》)。

    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等病,是因瘀血内停而化为水,再因瘀血阻滞气机,所以肠鸣幽幽,丹参祛瘀血而生心血,故能治疗此类病症。

    丹参为妇科常用药,能活血祛瘀而不伤正,同时也能补血,故有“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之说,补血生血,功过当归、熟地,调血敛血,力堪芍药,逐瘀生新,性倍川芎,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因瘀血内停、血运不畅导致的妇科病。

    月经不调、血滞经闭、痛经、崩中漏下等月经病,均可配伍丹参。对于月经量少、月经周期不准、闭经患者,经净后常配伍熟地、山药、山茱萸、当归、白芍补肾益精养血,经行时常配伍四物汤、泽兰、益母草活血调经。但于崩漏应用时应斟酌用量,只有当血块多时才能用少量丹参,否则不但血不止,还会加重病情。临床用少腹逐瘀汤加失笑散、丹参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能活血不伤正,祛瘀而生新,效果极佳。

    丹参治疗宫外孕也十分有效,宫外孕Ⅰ号方、宫外孕Ⅱ号方即用丹参、赤芍、桃仁活血祛瘀,配伍三棱、莪术消症散结。孕妇慎用丹参,容易活血太过而流产。

    产后恶露不尽,色紫黯,有血块,腹痛拒按者,为瘀血停滞胞宫,余常用生化汤配伍丹参、益母草、炙黄芪活血化瘀兼以扶正。

    症瘕、盆腔炎、不孕症等妇科杂病也可用丹参,旨在活血通络、止痛消症。

    丹参不仅可以破宿血而生新血,还有很好的止痛作用,常与其他活血止痛药如当归、乳香、没药等同用,余常用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各种跌打损伤,效果显著。丹参归心、肝经,故胸痹心痛、胁肋疼痛、脘腹胀痛等气滞血瘀之证也常用丹参。

    丹参性偏凉,又能活血,故有很好的凉血消肿作用,余常用丹参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银花、地丁等治疗外科痈肿、疮疡;

    丹参归心经,是一味很好的治疗心脏血管疾病的中药。心藏神而主血,心火太动则神不安,丹参性凉、入血分,能清血中之火,故能止烦满而安神,余常配伍远志、柏子仁、酸枣仁治疗心神不安之证如心悸、怔忡,效果显著。丹参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故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缺血、心绞痛的疗效也很显著。丹参能使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面积减少,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故临床可用于降血脂,余常与三七同用,效果显著。

天道无情 发表于 2025-5-26 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丹参活血调经与通脉安神之妙用》

《神农本草经》谓丹参"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此语实开千古法门。考丹参色赤入血,性凉清热,其活血化瘀之功独步药林,诚如徐灵胎所言:"凡血瘀之处,必有伏阳",丹参恰合"凉血活血"双效之妙。今就经典所载,析其要义如次。

一、活血调经,妇科圣药
丹参"功同四物"之说,非谓其能全方代之,实指其具"破宿血、生新血"双向调节之能。李时珍《本草纲目》特标其"调妇人经脉"之功,盖女子以血为本,瘀去则血自生。临床运用尤须明辨:
1. 经闭量少者,当合熟地、当归,取"滋水涵木"之意;
2. 痛经血块者,配失笑散,暗合"通则不痛"之旨;
3. 崩漏证治最需审慎,必见紫黯血块方可佐用,否则反蹈"虚虚之戒",此即张景岳"瘀去则血自归经"之谓。

二、消症通络,内外兼治
丹参治宫外孕之效,实本《内经》"血实宜决之"大法。现代药理证实其含丹参酮可改善微循环,此正合古人"消症散结"之说。余临证见盆腔炎所致不孕,常以丹参配红藤、败酱草,取"络通孕至"之理;治胸痹心痛则伍檀香、砂仁,暗合"气血同治"之机。

三、凉血安神,心脑并调
丹参归心经之效,尤具深意。《素问》云"诸血者皆属于心",其安神作用非独镇静,实乃通过"凉血消火"以宁心神。现代研究其扩张冠状动脉之功,恰印证古人"通心脉"智慧。治心悸怔忡时,余必佐柏子仁三钱,取"仁类润养"之性;若兼痰瘀交阻,则加远志交通心肾,此即《本草崇原》"丹参通利血脉,安养心神"之真诠。

四、运用禁忌不可忽
虽云丹参"祛瘀不伤正",然其性偏寒凉,血虚寒凝者当佐以炮姜;孕妇禁用乃因《妇人大全良方》明示"活血动胎"之戒。现代凝血功能障碍者尤须慎之。

要之,丹参之用,贵在"通补相兼",诚如张锡纯所言:"化瘀血而不伤新血,为理血妙品"。然须谨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必当辨证施治,方得古人立方本旨。
冯另充 发表于 2025-6-11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丹参"活血消痈"之效与其临床应用精要》

丹参,《本经》谓其"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破症除瘕",实为血分要药。其性凉而不峻,活血而不耗,诚如徐灵胎所言:"凡血病凝结者,非此不能开。"今就其功效机理与临证应用析论如下:

一、活血化瘀之机理探微
"肠鸣幽幽如走水"之证,乃瘀血化水、气机壅滞之候。丹参善入血分,其苦降微寒之性,能泄血中郁热;其活血之功,可"通瘀而行血中津液"(《本草思辨录》)。此即《内经》"去菀陈莝"之理,瘀去则水行,气畅则鸣自止。现代药理证实,其所含丹参酮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正合古义。

二、妇科应用之辨证要点
所谓"功同四物",非谓其补血之力等同,乃言其"通补兼施"之妙。
1. 调经:治血滞经闭,当配泽兰、益母草以助其功;若兼血虚,则佐当归、白芍,取"流动中之静守"之意。然崩漏属气虚失摄者慎用,诚如张山雷所言:"丹参与五灵脂配伍,治血瘀崩漏如神,然无瘀者投之,反致血溢。"
2. 消症:治宫外孕、症瘕,需辨寒热。血热者配赤芍、桃仁;寒凝者必佐肉桂、吴茱萸,此乃"寒热互济"之法。山西医学院宫外孕方之效,正在于此。

三、内外兼治之拓展应用
1. 心系疾患:其"止烦满"之功,实因清心凉血、安神定志。现代研究示丹参素可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氧。临证治胸痹,属热瘀者配黄连、赤芍;属痰瘀者伍瓜蒌、半夏,此即"血药得气药而功愈彰"(《本草纲目》)。
2. 外科痈肿:取"凉血消肿"之效,治阳证疮疡,常与金银花、连翘同用。张锡纯活络效灵丹(丹参、当归、乳香、没药)更将活血止痛之效发挥至极。

四、用药禁忌辨析
虽云"无毒",然其性趋下:
孕妇忌用,《本草正》明言其"能堕胎";
血虚无瘀者慎用,恐其"走窜伤营";
反藜芦之戒,历代本草皆有明训。

要之,丹参之用,贵在"通""清"二字:通瘀滞,清血热。临证需察瘀之新久、病之寒热,或单行其力,或配伍增效,方不负《本经》"益气"之誉。学者当于"活血消痈"之外,更悟其"调和气血"之深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