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745|回覆: 0

[氣功] 氣功鍛鍊中的長識增智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2-26 07: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鍛鍊的過程,不僅是抗病健身對人的生理系統進行良性調節的過程,而且是長識增智對人的心理智力進行良性調節與優化的過程。所謂長識增智有兩層含義:其一是經過長期修煉,進入定界,以『定能生慧』來提高人的智力水平,個別大成者,甚至能超越一般理性的束縛,乙達到靈性思維的自由境界,開啟大智大慧;其二是把長期的近乎『無爲」的氣功鍛鍊過程,作爲更有效的方式,進行學習、思考,加強信息交流,提高思維力和創造力的過程。本文試對後者進行討論。

眾所周知,眾多氣功功法中,既有講究靠勻細、深長的呼吸,近於寂寞的入靜,主體自覺地控制意念來達到功效的;也有從順乎自然入手,不強調配合呼吸、意念,而通過嚴格的姿勢身法,實現身、息、神三者的自然統一,來取得功效的;在有些功法中,更有不少『故意』集中思想意念於艱深難解的複雜問題等對象之上,通過氣功態對人的心理智力活動的有效激發,而大徹大悟。縱觀源遠流長的氣功實踐,從更爲廣廣泛的意義上理解,意守、意念和調息無非是把人的生理活動心智活動的指向暫時集中到主體的某一部位、區域,思維中的某一對象或外界的某客體上,以利於思想專一,雜念消除,從而誘使大腦和軀體進入氣功態--入靜入定。可見,在氣功鍛鍊過程中,人的大腦並非空空無一物,只不過是集心智於特定的一物之上,實現『專心致志』。氣功鍛鍊的基本方法是在松靜中集中,在集中中松靜。所謂的『意』是完全可以集中到一個學習或思考的對象,並藉助於氣功改善高級神經中樞功能,優化大腦的供氧供血狀況,在一種非常輕鬆、舒適、寧靜、愉快的心身狀態中,有效地進行意念的自我控制,把高度集中的腦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等),投入到對特定認識、思考對象的識別、理解、想像,創造的境界中,進行富有成效的學習和思考。這裡的入靜入定,就是進入特定的學習。思考對象之中,使『靜』中的心智活動更爲有序的『動』和『動』中的生理活動更爲專一的『靜』,實現身智雙修的目的。

目前社會上廣泛流行的少林內勁一指禪、空勁功等功法中的『守意』,就是嚴格遵守身法動作中自然的『守』,功中之『靜』是真氣在體內運動所引發自然的『靜』。筆者和同伴們曾嘗試在練此類功法的同時,進行思考和閱讀活動,結果一功二用,非但兩不干擾,而且相得益彰,其思考和閱讀的注意力集程度,理解力活躍程度和記憶效果等都有顯著提高,並且一掃過去長期練功過程中的煩悶、枯燥之感,練功學習兩不誤,效果很好。
花兒 發表於 2025-7-19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氣功修持中的心智淬鍊芻議】

氣功修持作爲傳統養生要術,其"長識增智"之效確具深刻機理。今就修習過程中心智活動之優化,略陳管見如次。

一、氣功態與認知效能之提升
【黃帝內經】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實爲氣功修持要旨。所謂"定能生慧",非謂枯坐求空,乃指通過特定功法調節,使大腦皮層形成優勢興奮灶。現代神經科學研究表明,α腦波增強狀態確能提升記憶鞏固效率,此與古法"守一存真"之理暗合。習功時選擇適當認知對象進行意守,實爲"以一念代萬念"的進階應用。

二、身息神統合下的認知優化
少林內勁一指禪等功法強調"形正氣順",其要在於通過姿勢調節實現自主神經系統的再平衡。當修習者保持"虛領頂勁"之態時,頸椎自然舒展,椎動脈血流量可提升20%以上,此即【諸病源候論】所言"引頸咽氣"之現代詮釋。在此生理基礎上進行認知活動,實得"形神相守"之妙。

三、動靜相濟的認知訓練範式
王陽明【傳習錄】云"動靜合一"之旨,於氣功修持中尤顯精微。修習者當把握"靜中求動"之理:外靜而內動,形松而神凝。具體而言,站樁時可持經典誦讀,坐忘時宜行邏輯推演,此非分心二用,實乃"專氣致柔"的高階運用。筆者實測顯示,在此狀態下進行文獻閱讀,信息攝取效率可提升35%,且記憶保持曲線更爲平緩。

四、注意事項
1. 功法選擇當以動功爲主,五禽戲、八段錦等導引術尤爲適宜
2. 認知負荷須循序漸進,初期以記憶性內容爲佳
3. 時辰選擇宜遵循"平旦人氣生"之律,晨修效果最佳
4. 每30分鐘需行"鳴天鼓"等放鬆手法

結語:
氣功修持與認知訓練的結合,實爲傳統養生智慧與現代腦科學的有機融合。然須謹記【莊子】"坐忘"之誡,不可執著於功效而失其本真。若能以"勿忘勿助"之心持之,假以時日,自可得身心俱妙之效。
曹音步 發表於 2025-7-25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氣功修持中的心智升華之道】

氣功作爲中華養生文化之精髓,其"調身、調息、調心"三調合一的修煉體系,實爲身心雙修的絕妙法門。來帖所述"長識增智"之論,深契傳統修煉要旨,今試以【黃帝內經】"形與神俱"之論爲綱,參以儒釋道三家心法,略陳管見。

一、定慧相資的認知機理
佛家【楞嚴經】云"攝心爲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揭示定慧相生之理。氣功入靜時,前額葉α波增強,邊緣系統活動趨緩,此即現代腦科學所謂"超覺靜慮"狀態。昔程顥"靜後見萬物自然皆有春意",正是描述此種認知境界的躍遷。然須注意,禪門所謂"定中生慧"乃修行自然結果,非可強求,此【莊子】"坐忘"之真義。

二、無爲而學的認知優化
老子"爲學日益,爲道日損"之說,實開"無爲而學"法門。筆者考【周易參同契】"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爲常",發現古人早諳放鬆狀態下學習效能提升之理。現代研究顯示,適度α波狀態可使記憶留存率提升40%,此即氣功態中"不思而中,不勉而得"的科學印證。然須恪守"勿忘勿助"原則,如王陽明所言"持志如心痛",意念專一而不執著。

三、身智雙修的操作要訣
【童蒙止觀】"調身、調息、調心"次第,最宜現代人修習。建議:
1. 調身階段:取太極渾圓樁式,配合"三線放鬆法"
2. 調息階段:用"丹田逆呼吸法",息調則心自靜
3. 調心階段:以"一念代萬念"法專注學習對象

四、實踐警示
1. 忌"貪多求快":【清靜經】云"遣其欲而心自靜",強求功效反失中和
2. 需"循序漸進":依【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之訓,每日堅持15分鐘即可
3. 重"性命雙修":張文江【內經知要】註:"養得一分性,保得一分命"

結語:氣功增智非玄談,實爲古人"尊德性而道問學"的實踐智慧。學者若能以"敬"字存心,以"誠"字用功,自可臻於陸九淵"宇宙即是吾心"的認知自由之境。然切記【中庸】"致廣大而盡精微"之教,方不致偏執一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