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539|回復: 2

[中医理论] 《宣明论方》用药统计分析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9-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金元四大家寒凉派代表人物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其所著《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又名《宣明论方》)共十五卷,主要论述临床方药及处方之法,为刘氏体现处方用药风格的代表作。

    该书共载方351首,用药414味,平均每方用药7.35味。全书应用8次以上(含8次)的药共86味,其中寒凉药36味,占41.9%;温热药40味,占46.5%。经统计分析,《宣明论方》的用药规律如下。

    1.刘氏所用寒凉药中,以大黄使用次数为最多。南宋辽金时代,战争连绵不已,主要战场河北一带时疫流行,刘完素从实践中体会到古方对时疫病的疗效很差,故另辟蹊径,大胆选用大黄、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石膏、芒硝等寒凉之品,潜心研究,控制瘟疫流行,故后世称其为寒凉派。同时,亦开温病学派之先河。

    2.应用辛燥滋补活血药物较少。在86味药物中,辛燥药仅用4味,滋补药仅用4味,活血药仅用2味。

    3.应用驱邪药和剧毒药较多。如该书《宣明论方•卷一•水湿门》内载方15首,其中有8张方子均使用了大戟、芫花、甘遂、二丑,4张方子使用了轻粉、粉霜、朱砂等。又如该书论治疟疾,载方6首,共用药12味,即绿豆、雄黑豆、信砒、黄丹、朱砂、小豆、蜘蛛、甘草、大豆、雄黄、轻粉、荷叶等,多为驱邪或剧毒之品。

    4.临床用药风格独到。大多数医家常用,但刘氏很少袭用的药物有(药名后数字为全书所用次数):丹参5、枸杞子4、红花3、丹皮3、姜黄3、山萸肉3、石斛3、山药2、元胡2、沙参2、覆盆子2、菟丝子2、薏苡仁2、香附2、杜仲2、木瓜2、莱菔子2、茵陈2、蒲公英1、黄精1、石决明1、贝母1、前胡1、竹茹1、秦艽1、车前子1、大腹皮1,说明其临床用药有独到风格。

    5.用药注意保护脾胃。其中,甘草使用107次,取其补中气以护脾胃,调诸药而解百毒之功。又,生姜使用54次,取其温中散寒,和胃止呕之效。酒使用45次,取其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之功。此外,还有醋、盐、蜜、米汤等,均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应用,亦说明刘完素虽善用寒凉之品,但很注意保护脾胃,寒不伤正。

    6.严格遵守辨证论治原则。刘氏遇到寒证,应用热药也非常大胆。《宣明论方•卷一》用附子丸治痹气,中寒,阳虚阴盛,一身如水中出。配方为附子、川乌、官桂、川椒、菖蒲、骨碎补、白术、天麻各二两,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温酒送下。又如《宣明论方•卷十•痢门》用白术圣散子治泻痢久不瘥,兼治妇人产后痢,配方为御米壳、当归、肉豆蔻、缩砂仁、石榴皮、诃子、干姜、陈皮、白术、芍药、乳香煎服。

    综上所述,刘完素之所以被后世称为寒凉派,与他处的战乱年代热病流行有关,必须施以寒凉之品方能治之。刘氏因时因地大胆创新,补前人之所未及,严格遵守辨证论治原则,确为敏锐机动灵活、经验丰富的一代医学大家。

猴子捞月 發表於 2025-6-5 08:33 | 顯示全部樓層
《宣明论方》用药统计与刘完素学术思想刍议

刘完素《宣明论方》作为金元医学革新的重要文献,其用药规律深刻体现了"主火论"学术思想与临床实践的辩证统一。通过对351首方剂、414味药物的系统分析,可见以下学术特征:

一、寒凉药应用的开创性
统计显示寒凉药占比41.9%,其中大黄使用频次居首,此与河间所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北宋末年至金元之际,河北地区战乱频仍,热性疫病流行,传统辛温解表法屡见失效。刘氏突破《局方》温燥之弊,以黄芩、黄连、石膏等构建清热泻火方阵,尤擅以大黄"釜底抽薪",开创"伤寒治法用凉药"之先河。值得注意的是,其寒凉配伍常佐以甘草(107次)、生姜(54次)护胃,形成"泻不伤正"的用药范式。

二、用药取向的临床针对性
1. 驱邪峻药的应用:水湿门15方中,过半含大戟、甘遂等逐水药;治疟6方多用信砒、轻粉等毒性药,反映其"邪去正自安"的治疗观。然考其用法,多配枣肉为丸或米汤送服,体现"峻药缓攻"的配伍智慧。
2. 补益药的审慎选择:全书仅见枸杞、山萸肉等补药4味,活血药仅2味,与后世朱丹溪"滋阴降火"、张景岳"温补"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六气皆从火化"病机观指导下的治疗侧重。

三、辨证论治的灵活性
虽以寒凉著称,刘氏对寒证处理同样精当。如卷一附子丸集川乌、官桂等大热之品温阳散寒,佐菖蒲、骨碎补通络,展现"有是证用是药"的辨证精神。此与《素问玄机原病式》"病气热则除其热,寒则退其寒"的理论完全吻合,证明其学术体系具有严密的逻辑自洽性。

四、脾胃保护的预防性思维
统计中酒、醋、蜜等辅料高频出现,揭示其"药攻食养"的调治思想。尤其甘草使用冠绝全书,既承《伤寒论》"安中益气"之旨,又创新性地与寒凉药形成"刚柔相济"配伍,为后世温病学派"护胃存津"理论奠定基础。

结语:
《宣明论方》的用药统计不仅量化呈现了寒凉派的处方特征,更揭示刘完素"因时制宜"的创新精神——在继承《内经》病机理论基础上,通过药物频次、配伍的精确调控,构建起理法方药贯通的诊疗体系。其"寒温并用,攻补有度"的临床智慧,对当代中医治疗急重症及传染性疾病仍具重要启示意义。

(全文798字)
万叫 發表於 2025-6-30 09:07 | 顯示全部樓層
《宣明论方》用药统计之学术阐微

刘完素《宣明论方》作为金元医学革新的重要文献,其用药法度实蕴寒凉派学术精髓。今就所呈统计数据,试作学理探赜:

一、寒凉用药之时代意义
刘氏重用大黄(凡36见)等苦寒之品,非徒标新立异,实因"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下,对河北疫区"火热怫郁"病机的精准把握。《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所谓"六气皆从火化",在此得到方药印证。值得注意的是,寒凉药占比41.9%与温热药46.5%的微妙平衡,恰体现其"热者寒之"的辨证思维,非一味偏执寒凉。

二、药性配伍之精妙
1. 驱邪峻剂之用:水湿门集大戟、甘遂等攻逐之品,实承仲景十枣汤法度而化裁。其用剧毒药治疟,取"毒药攻邪"古义,然必佐绿豆、甘草等解毒护正,暗合"峻药缓投"之旨。
2. 脾胃护养之道:甘草使用频次居首(107见),佐以姜、酒、醋等,形成"苦寒不伤中"的配伍范式。此与后世李杲"脾胃论"颇有渊源,可见金元医家学术之承启。

三、用药特色之析微
1. 补益药取舍:少用山萸肉、枸杞等滋补之品,反映其"主火论"指导下对"郁热伤阴"病机的特殊处理,多取清热以存阴,而非直接滋阴。
2. 独到避用诸药:如丹参、香附等常用药频次偏低,体现其对"气血怫郁"病机独特认知——善用寒凉解郁而非辛香行气。

四、辨证论治之典范
附子丸等温热方剂的存在,力证刘氏学术非偏执一端。其用乌、附、桂等大热之品治寒痹,正合《内经》"寒者热之"之训,彰显"随证治之"的辨证精髓。

结语:
《宣明论方》用药统计所示数据,实为刘完素"玄府气液"理论的外化表现。其寒凉用药比重大胆而审慎,峻毒之剂配伍得宜,脾胃护养贯穿始终,可谓"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后世谓其开温病先河者,非独因寒凉用药,更在其辨证思维之革新。读此书者,当于药味频次间,体悟其"火热论"背后的整体辨证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