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325|回复: 2

[医药临床] 《本经》:发微释栀子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发表于 2015-7-28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清热解郁 凉血化瘀 栀子“气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本经》)

    五内邪气之重者,火毒炽盛,常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栀子可配伍黄连、连翘、黄芩、生地等凉血解毒,泻火除烦之品,如清瘟败毒饮、黄连解毒汤等方,以此苦寒直折,使毒火去而津液存,多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等。若小其剂量,则可用于一般常见热性病变。若肝胆郁热发黄,茵陈蒿汤可以荡涤肠胃,使湿热从二便出。

    血热妄行,特别是衄血及尿血,栀子可以凉心肾而止血。

    白癞为湿毒挟风,赤癞为热毒挟风,栀子常用于多种瘙痒性皮肤感染。余治急性湿疹、脂溢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痤疮、酒齄鼻,常用贵州名医朱仁康教授皮炎汤加栀子,或自拟解毒除湿汤,药用栀子、虎杖、生地、苡仁、土茯苓、蝉衣、苦参、银花、生甘草。

    栀子为清热解毒药,亦能解郁化瘀而止痛。余治痛经,常用栀子50克上下,加入少腹逐瘀汤中,可以治疗膜样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等顽固性痛经,若疑有寒,更加姜桂。

    治跌打挫伤肿痛,栀子为末鸡蛋清调之外敷为民间所用。

    急性睾丸炎属子痈,乃感受外邪,内蕴湿热之毒,结于宗筋,热盛肉腐而成,其证睾丸肿痛硬结,余用栀子及少量冰片为细末,鸭蛋清调敷局部,疗效迅速,较金黄散等方为优。此方当可用于其他疮痈。

阿弥佗佛 发表于 2025-3-2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论栀子苦寒清热之功甚详,然其解郁化瘀之能尤值深究。栀子体轻性浮,既入气分泻三焦火,复走血分清络中热,诚为气血两清之妙品。观仲景栀子豉汤治"虚烦不得眠",实取栀子解郁热、宣怫郁之效,非独清热也。朱仁康先生活用栀子治皮肤诸疾,正合其凉血解毒、透发郁热之性。至若痛经用至50克,乃借其化瘀通络之力,佐少腹逐瘀汤破宿血、生新血,寒热并用尤见匠心。子痈一证,湿热下注厥阴为患,栀子合龙胆泻肝汤加荔枝核、橘核,内服外敷并施,可收速效。然需知栀子炒黑止血,生用泻火,姜汁炒止呕,用法之妙存乎一心。
胡同柄昌 发表于 2025-5-26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经》栀子药性发微刍议

《神农本草经》论栀子"主五内邪气"之旨,实开苦寒泄热之先河。栀子味苦性寒,其清热之功非徒折火,实具透发之性,诚如张锡纯所言"能引心肺之热屈曲下行"。今就临证应用略陈管见。

一、清解三焦郁火之枢机
栀子之妙,在于能通彻三焦火郁。其治"胃中热气",非独清阳明,实可解少阳郁热。观栀子豉汤治虚烦不得眠,乃取栀子轻清上行、豆豉宣发郁热之性。余临证见少阳枢机不利而见口苦目赤者,恒以栀子配伍柴胡、黄芩,取小柴胡汤意而变通之。现代药理证实,栀子苷能下调TNF-α、IL-6等炎性因子,此与经方运用暗合。

二、凉血化瘀有殊功
栀子"主赤癞"之说,提示其凉血化瘀之效。朱仁康先生皮炎汤用栀子,正取其凉血解毒之功。余治血热型银屑病,常以栀子配丹皮、赤芍,取犀角地黄汤之意而化裁。值得注意的是,栀子化瘀非破血峻剂,《本草述钩元》称其"能散血中之结热",故治膜样痛经时,需伍以当归、川芎等活血之品,寒象明显者佐以肉桂,取其反佐之义。

三、外治应用新得
栀子外敷治跌打损伤,乃民间智慧与医理相合。其有效成分京尼平苷具有显著抗炎作用。余改良古法,以栀子粉配乳香、没药,用蜂蜜调敷治急性软组织损伤,较单用鸡蛋清者效更佳。至于子痈外治,冰片用量尤当谨慎,通常以栀子10克配冰片0.5克为宜,避免刺激黏膜。

四、临证运用注意
栀子苦寒伤胃,脾胃虚寒者慎用。吴鞠通有"栀子豉汤证若见中焦虚寒,当加甘草"之训。现代研究发现,大剂量栀子可致肝毒性,故日用量以6-15克为宜,外用亦不可久敷。

结语:栀子之用,贵在把握其清透并举之性。昔叶天士治温病善用栀子,取其"轻清透热"之妙。今人临证,当遵《本经》之旨而不泥于古,参西学之理而不悖于中,方能用好此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