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59|回復: 0

[医药临床] 一气周流说失眠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8-2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元阳”的圆运动与睡眠

    一气周流又叫一元周流,是指一团元阳之气周而复始升降出入运动。中医讲“道”,大自然就是“道”。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指出自然是最高境界,因为自然的东西是亘古不变的,是永恒的。

    中医学研究问题的思路是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张景岳讲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正是因为这一丸红日的升降出入运动才产生了地面的昼夜节律变化,四季寒暑往来,才有了动植物的生命,有了芸芸众生和万事万物的阴阳变化。

    《内经》讲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是大自然的子女,我们体内这一息真阳的升降出入运动一定要与这一丸红日的升降出入运动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保证健康。中医学提到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其实就是指的这个问题,是这个意义上的“合一”、“相应”,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升降出入运动就构成了一个周流的态势,构成这个圆运动轨迹的四个节点,就是展放、上升、内收、潜藏。

    根据同象原理,从方位角度,分别与东方、南方、西方、北方相对应;从四象角度,分别与太阳、少阳、阳明、少阴相对应;从脏腑角度,分别与肝、心、胃(肠)、肾相对应;从五行角度,分别与木、火、金、水相对应;从四季角度,分别与春、夏、秋、冬相对应;从一日看,分别与早晨、中午、傍晚、深夜相对应。

    人体“元阳”从北方的潜藏状态经过东方的生发状态进入南方的盛大状态,是一个由阴出阳的过程;这个时候我们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情绪饱满,可以进行各种活动及工作,这是一个“寤”的状态,就像大自然的白天一样。

    “元阳”从南方的盛大状态经过西方的收降状态进入北方的潜藏状态,是一个由阳入阴的过程;这个时候我们会“但欲寐”,从白天的兴奋、躁动状态过渡到抑制、安静状态,然后很快进入梦乡,这是一个“寐”的状态,就像大自然的黑夜一样。

    从东西南北中看失眠

    为什么睡眠这么重要呢?因为生命是一个耗散的过程,有耗散就必须要有蓄积,否则生命如何维持?老子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做凶”,就是万事万物都要有归根,最后都要回到生命的根源、生命的原点;去培植这个“根”,生命才能可持续,而睡眠就是人体最大的归根,是人体最大的“补药”。失眠病人面色憔悴、精神恍惚、头脑昏沉、神疲乏力、机能减退等表现正是机体无法实现归根,精气大亏之象。

    西方的问题:失眠是一个“日不落”的“象”,最常见的原因是西方的道路不通,“太阳”无法落山,无法顺利通过西方到达北方。西方对应阳明,阳明对应胃家,即胃肠,皆主“降”。《内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这个环节极其重要,它是实现阳气归根,水火既济,心肾相交的关键因素。

    失眠要方半夏秫米汤的治疗靶点正是这个环节,半夏走西方,善于开结,道路一通,南北自然可以贯通、交融,心肾得以相交,元阳得以归根,太阳得以落山,睡眠自可实现。重用半夏治疗失眠,道理就在这里。

    由这一味“药”引申出一个“法”,就是开中、开畅阳明法治疗失眠。阻碍胃路的因素最常见的是痰湿,另外还有气滞、血瘀,所以柴胡疏肝散、血府逐瘀汤也可以治疗失眠,这个需要辨证。

    南方的问题:有些病人表现心烦、焦虑,舌红,脉躁动浮大,口干、口苦等热象,这是因为“太阳”留滞在南方迟迟不走所致,就好像夏天一直停留一样。“至而不去为太过”,可以用黄连阿胶汤或百合地黄汤等寒凉、滋润药“热者寒之”,以帮助亢盛的阳气向下走。另外,诸安神药也是通过收敛元阳而达助眠之效的。

    北方的问题:主要是“虚”和“寒”的问题。或者气血虚,无力接纳归根的元阳;或者肾中虚寒,寒热格拒,元阳无法归根。前者代表方如归脾汤,后者如潜阳丹、四逆汤。国医大师朱良春提到的温补镇摄法、祝味菊提到的温潜法治疗失眠就是针对这个环节。

    东方的问题:元阳流转到东方时由于生发不畅,不能顺利达到南方的盛大状态,升降相因,升不好自然也就降不好,病人于是表现为白天极度困倦,而夜晚则难以入睡。经方大家黄煌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睡眠障碍》一文中有精彩论述,现引用如下:

    Y女士,1966年生。睡眠障碍,日夜颠倒两个半月,而且不知何故,上个月月经淋漓不净20余天,两下肢浮肿,脉沉弦,舌苔湿润,舌质嫩红。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干姜甘草,药后睡眠大好,能睡到自然醒,而且白天精神抖擞。

    H女士,1978年生。睡眠障碍,入睡困难,而且梦多,伴腰痛如坠,并诉月经40余天不至,白天人极困倦,遇冷即腹痛。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加桂枝干姜甘草,药后3天,月经即来潮,睡眠安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从盘古开天地,人类无不如此生活节律,何以颠倒?其中必有“障碍”。障碍在哪里?依《伤寒论》看在少阴,所谓“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欲寐”,就是那种似睡非睡,精神萎靡,困倦思睡而不得的状况。障碍是什么?中医说是“寒”(寒袭太阳,太阳不开——编者注),许多患者见恶寒、无汗、头痛、腹痛、腰痛、牙痛等,有些女性还有闭经,这种状态,犹如人处数九隆冬冰天雪地之中一般,而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后,往往周身温暖,微微汗出,通体舒坦。这个时候,人体也会恢复原有的平衡,睡意自然降临。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少阴病的代表方之一。麻黄、附子、细辛三药,均为辛温药,具有发汗、止痛、散寒、温经、通窍等功效,倘若对证,此方取效神速,但不对证,也有小毒。那么,如何才能对证?我的经验,必须看人,其人必定疲惫无神,而且大多恶寒无汗。而“无神”两字最为重要。

    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单用,也可适当加味。通常我加些桂枝、干姜、甘草,一来解毒增效,二来调味健胃。此方用量不必过大,如上两案,不过麻黄10克,制附子15克,细辛10克而已。

    引申开来,风药治疗失眠,其实也是针对这个环节。

    中央的问题:土位于中央,不主正时,但四时的流转离不开土。土有问题也会失眠,李可先生的大弟子郭博信曾治一重度失眠病人,根据右关脉空虚,重用一味白术,病人很快入睡。白术乃太阴土家正药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失眠的实质是一气的周流出了问题,医者“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找出“逆”之所在,并给予相应处理,就可以很好解决睡眠的问题。

    古人云:“理可顿悟,事宜渐修”、“理事不二”,又云:“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理上通达之后,方向就明晰了,剩下的就是在事上熟练操作的问题,笔者觉得这是研习中医的不二法门。

刘杯 發表於 2025-5-18 02:38 | 顯示全部樓層
《一气周流与失眠辨治刍议》

拜读《一气周流说失眠》一文,深感作者于中医气化理论之精要颇有心得。今不揣浅陋,试就"元阳圆运动"与失眠机理作补充阐发,以就正于方家。

一、周流理论源流考
"一气周流"之说,实本于《内经》"升降出入"理论,经黄元御《四圣心源》系统阐发而成体系。其核心在于"土枢四象,一气周流"的动态平衡观。文中以"元阳"为枢轴诚为卓见,然需辨明此"元阳"非独指命门之火,实为《难经》"肾间动气"与《周易》"乾元之气"的合称。张介宾《类经》所谓"一丸红日"之喻,正是此先天真阳与后天胃阳的和合状态。

二、失眠病机新诠
观当代失眠之症,多因圆运动失序所致,其要端有三:
1. 东方生发失司:肝木郁而不达,表现为入睡困难,此即《素问》"卧则血归于肝"之逆。临床常见脉弦数、舌边红,当取乌梅丸法调其寒热。
2. 西方敛降不利:阳明不降而相火浮越,多见易醒多梦。李东垣所谓"阴火乘土"即此,法当用半夏秫米汤交通阴阳。
3. 北方蛰藏失职: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典型者见早醒难寐。此证脉多沉细,舌根无苔,宜黄连阿胶汤滋水降火。

三、时空对应诊疗精要
文中时空对应之论甚精,然临证时尚需注意:
1. 子午流注与服药时机:建议助眠方药宜在申酉时(15-19时)服用,顺应阳气敛降之势。
2. 地域因素考量:北方患者多兼燥金之气,当佐麦冬、五味子;南方患者常挟湿热,需加茯苓、竹茹。

四、养生建议补遗
除"归根复命"之要义外,建议:
1. 睡姿取"卧如弓"式,右侧卧尤佳,合于肝木生发之性。
2. 亥时(21-23时)三焦经当令,此时卧床最得"阳入于阴"之机。

结语:
失眠之治,贵在调畅气机。正如黄元御所言:"一气周流,土枢四象,阴阳燮理,病安从来?"然现代生活节奏常致人体生物节律与自然节律相悖,医者当执古方以治今病,通变而用之。上述浅见,谨供参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