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510|回覆: 1

[醫藥臨床] 【清宮醫案】:宮中養生無『仙方』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7-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多運動、善食療、借藥力

【清宮醫案】:宮中養生無『仙方』

【清宮醫案】:宮中養生無『仙方』

    清宮養生方『蟠桃丸』

    在中國歷史上,歷朝帝王都期望長生不老,壽享遐齡;煉丹長生之風曾頗為盛行。然觀清宮脈案記載,筆者發現清代帝王求長生之法,不在煉丹,而在於養生調理、補益增壽。如日常食療、保健方藥均是養生保健的重要方面。

    運動強身

    清宮長壽的帝王,與注重鍛煉、騎馬射獵,習武健身,以及多知醫理是密不可分的。康熙皇帝終年69歲,是較長壽的一位,他一生服藥較少,總結自己健身經驗時說:『少時即知聲色之當戒,佞悻之宜遠,幸得粗致謐安。……行圍塞外,水土較佳,體氣稍健,每日騎射,亦不疲乏……』這與【素問•上古天真論】:『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的養生之道相一致。

    據【清史稿•聖祖本紀】載,玄燁首次出外打圍的時間是康熙四年,年僅12歲。末次打圍的時間是康熙六十一年,一生共打圍35次。由此可見康熙皇帝重視鍛煉身體,注意安排勞逸得當。除了時常到郊外打靶、狩獵,康熙還提倡湯泉浴,甚至游泳。

    總之,康熙皇帝嗣後,南巡6次、東巡1次,西巡1次,出塞1次,週遊四方、賦詩泛舟,這是他多壽的原因之一。

    食療保健

    飲食調補,由來已久。自古藥食同源,很多食物不僅可以飽暖,尚具有調補身體,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作用。【清宮史略•經費】對於慈禧太后的日用作了詳細的記載。

    筆者從中發現,慈禧太后每天膳食裏都有蜂蜜、核桃仁、枸杞、曬乾棗、香油等。其中,蜂蜜是世界各地應用較為廣泛的養生保健食材。【神農本草經】指出:蜂蜜『久服,強志輕身,不飢不老』,評價很高 。

    乾隆皇帝更是37歲時就注意服用蜂蜜,開始調理抗衰老的。正如元代醫家鄒鉉所說:『老年之人有患,宜先以食,食治不愈,然後命藥。』這對於今天老年人的養生保健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此外在清宮養生食品中,酒類更是品種繁多。如龜齡酒(熟地、生地、天門冬、當歸、肉蓯蓉、川牛膝、枸杞子、杜仲、補骨脂、鎖陽、青鹽……)、椿齡益壽補酒(連翹、側柏、槐花、當歸、地榆、陳皮、條芩、厚朴、蒼朮、松仁)、松齡太平春酒等,意在取其活血通脈、補益健壯之目的。

    松齡補酒是乾隆皇帝的鐘愛之品,該酒將熟地、當歸、紅花、枸杞、佛手、桂元肉、松仁、茯神、陳皮等藥,加上『玉泉酒』經過特殊加工製成。具有健脾益氣,養血活絡之功效。另外流傳至今備受青睞的,還有慈禧常用的抗老美容佳釀——玉容葆春酒(西洋參、枸杞、黃精、當歸、合歡皮、佛手柑),其具體功效在【清宮醫案集成】中有詳細的介紹。

    長壽醫方

    乾隆皇帝是歷代帝王中壽命最長的,因此也被稱為『古稀天子』、『十全老人』。通過對宮廷中用藥底簿的統計,不難發現,乾隆皇帝經常服用補益增壽方藥。

    據脈案及配方所載,他經常服用的補益與長壽之品有:龜齡集(熟地、生地、天門冬、當歸、肉蓯蓉、川牛膝、枸杞子、杜仲、補骨脂、鎖陽、青鹽……)、保元固本膏(黨參、白朮、鹿角、當歸、香附、川芎、炙附子、獨活、乾薑、川椒、杜仲、鱉甲、蓽拔、草果仁、白芍、生黃芪)、八珍糕(蓮子、茯苓、芡實、扁豆、薏仁、藕粉)、秘授固本仙方(補骨脂、魚鰾、馬驢腎、鹿茸、黃狗腎、益智仁等41味)等近百首方劑。許多方劑經過現代藥理研究及臨床試驗證實了療效。

    通過對其藥物組成的分析,發現常用補益長壽之醫方多用:鹿茸、枸杞子、杜仲、肉蓯蓉、鎖陽、淫羊藿、補骨脂、熟地、當歸、松仁、何首烏、人參、蓮肉、山藥等,主要以健脾益腎和補氣養血為主要治法。

    腎為『先天之本』,結合帝王宮闈侍寵者多,房事過於頻繁,不知持滿,則耗精傷腎而衰老。故運用補腎法,使得腎氣充足,精盈神足。脾為後天之本,主運化,若脾胃受損,則攝入的營養物質難以變成精微物質,八珍糕就是健脾強胃的代表方。

    此外,清宮注重調補氣血,還可從宮中使用噙化人參之數量可見一斑。據慈禧太后【人參底薄】載『皇太后每日噙化人參一錢,按日包好……』,可推知,慈禧壽逾古稀或得助於此。

    綜上所述,宮中長壽之法,主要在於懂得養生之道、天人相應,日常生活注重強身健體;強調食療養生,佐藥物之效力,以藥酒通其血脈;長於健脾益胃、調和氣血等,使得宮廷養生醫學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回守忘事 發表於 2025-4-24 05:38 | 顯示全部樓層
【清宮醫案】所載養生之道芻議

【清宮醫案】所呈現的宮廷養生智慧,實為傳統醫學"治未病"思想之實踐典範。細究其法,可析為三綱:運動導引以強筋骨,食療調補以安臟腑,藥餌輔佐以和陰陽。此三者暗合【黃帝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之旨,絕非方士煉丹之術可比。

一、導引之術:形神共養
康熙帝"騎射不輟"的養生實踐,深得【莊子·刻意篇】"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之要義。考【清史稿】所載其35次行圍記錄,實為"動形以達郁"的經典案例。更值稱道者,其將湯泉浴與游泳並修,恰應【備急千金要方】"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之理。這種將軍事訓練與養生結合的模式,較之秦漢方士"靜坐服氣"之法,更契"形勞而不倦"的中道。

二、食治精微:以味養精
慈禧膳單中的蜂蜜、核桃等物,看似平常,實藏玄機。【飲膳正要】謂:"食飲必稽於本草",清宮所用枸杞、大棗等物,皆載於【本草綱目】補益門類。尤值關注者,乾隆帝37歲即始服蜂蜜抗衰,此正合【周禮·天官】"以五味、五穀、五藥養其病"的預防思想。至若龜齡酒、松齡酒等藥酒配方,其組方謹守"君臣佐使"之則,如龜齡酒以熟地為君,佐以杜仲、牛膝等引經報使之品,較之唐代【千金翼方】所載藥酒更為精當。

三、用藥法度:補瀉相濟
觀"蟠桃丸"等清宮成方,多取平和之品。如【慈禧光緒醫方選議】所錄"益壽膏",以茯苓、蓮子等健脾藥為主,絕少金石峻劑。這種"中和"用藥思想,正是對明代【景岳全書】"中年修理"主張的發展。康熙"終身少藥"的實踐,更印證【褚氏遺書】"用藥如用兵"之誡,與漢唐帝王服食金丹的教訓形成鮮明對比。

要而論之,清宮養生體系實為傳統醫學理論在宮廷的特殊實踐。其摒棄虛妄的"仙方"思維,轉而從日常生活入手,構建起"導引-食治-藥養"的三維養生模式。今日觀之,這種基於中醫整體觀的養生之道,對於糾正當代養生亂象仍具鏡鑒意義。學者若能參透其中"道法自然"的哲學內核,則養生之要,思過半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