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41|回覆: 2

[醫藥臨床] 【傷寒論】:炙甘草湯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7-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調和心臟陰陽的和方——炙甘草湯。    

    治療心律不齊的良方

    當前,心血管疾病是危害患者身體健康的主要殺手之一,其發病率越來越高。而各種心臟病,都會導致心律不齊,甚至還有相當一部分心律不齊的病人,根本找不到發病的原因,因心臟出現間歇,或心動過速,患者會有明顯的心慌、胸悶,甚至坐臥不寧。從中醫的角度認識,慢性心律不齊的病人既有心臟陽氣的不足,也有心臟陰血的不足,往往表現爲心的陰陽兩虛證。【傷寒論】有個方子是專爲此病而設的,這就是著名的『炙甘草湯』。

    【傷寒論】177條:『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什麼是結代脈呢?就是心臟跳動中有間歇所表現出的脈象,統稱爲心律不齊的脈象,就像夜走不平的路,深一腳淺一腳的。不過,結脈與代脈又有不同,結脈是心臟間歇,沒有規律性,三五不調地停一下;代脈是心臟的間歇有一定的規律性,或跳兩下停一下,或跳三下停一下,非常地遵守規則,像臨床上所見到的心臟二聯律、三聯律基本上可見到這類脈象。但中醫臨床常將結代脈並稱,統爲心律不齊的脈象。

    心悸就是我們說的心慌感,這是所有心臟病中都出現的症狀,但這裡張仲景在心悸之間加了一個『動』字,心動悸表明心悸得非常厲害,甚至用肉眼就可以看到胸前區心臟在狂跳,【黃帝內經】把這種狀況描述得很形象,稱作『其動應衣』,意思就是由於心臟跳得厲害,衣服都隨著心跳而抖動,這是嚴重的心臟病,既心律不齊,又心慌不安,炙甘草湯用於這類心臟病有獨特療效。

    一個年過花甲的老太,心肌炎病史五年,經常心律不齊,時時發作心動過速,超過150次/分鐘,心慌明顯,病人形容象揣個兔子一樣,在胸中蹦跳得難受,心動過速發作時噁心嘔吐,大便易乾結,後背怕冷。屬於心臟陰陽兩虛,用炙甘草湯加五味子、龍骨、牡蠣,調補兩個多月,症狀消失。

    藥物組成

    炙甘草湯藥物組成:炙甘草、生薑、桂枝、人參、生地黃、阿膠、麥門冬、麻子仁、大棗、清酒。本方有以下配伍特色:

    (1)重用炙甘草四兩、大棗三十枚

    對於陰陽俱虛病症的治療,如果補陽就會傷陰,補陰又會傷陽,這時最好是使用甘味藥物調和,因爲補陽的藥物多爲辛味,辛味與甘味相合就會產生陽氣,中醫叫做『辛甘化陽』;而補陰的藥物多是酸味,酸味與甘味相合就會產生陰津,稱作『酸甘化陰』。正如【黃帝內經】所說:『陰陽俱不足,補陽則陰竭,瀉陰則陽脫,如是者,可將以甘藥,不可飲以至劑。』所以,炙甘草湯內在補陽、補陰的同時,重用炙甘草、大棗甘味藥物以調補陰陽,其方子的名稱用炙甘草命名,可見陰陽兩虛時使用甘味藥的重要性。

    (2)重用生地一斤

    因生地有強心作用。生地黃爲玄參科植物懷慶地黃的根。藥理作用:其流浸膏對蛙心收縮力有顯著增強。地黃類藥物儘管科屬有所不同,但都具有強心作用。如洋地黃,是玄參科植物紫花(或毛花)洋地黃的干葉或葉粉。其藥理作用能夠增強心肌收縮力、減慢心率、抑制心臟傳導系統、增加心搏出量、改善肺循環、體循環,大劑量使用易中毒。【神農本草經】對生地黃的評價:『久服,輕身、不老。』

    (3)防止便秘配伍火麻仁

    火麻仁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心臟病患者,特別是心衰患者,最忌大便秘結,稍有不慎,排便時即可加重心衰甚至導致死亡。所以,用火麻仁是爲了保持心臟病人的大便暢通。

    (4)防止感冒配伍生薑

    因外感可加重或誘發心臟病的發生,我們在臨床上注意到,許多心臟病的發生,是由感冒引起的,大家都知道心肌炎,往往是發生於感冒發燒的時候,還有許多冠心病的患者,本來病情已經穩定,但一感冒就會使心臟病重新發作。

    爲什麼感冒後容易患心臟病或誘發心臟病呢?中醫可以用非常實際的理論來解釋,這是因爲太陽經與少陰經相表里的緣故。我們前面講過,感冒是外邪侵襲人體的過程,而人體的第一道防線是足太陽膀胱經,外邪侵襲人體,足太陽膀胱經首當其衝,由於正氣與邪氣的抗爭,就會出現發熱、惡寒、打噴嚏、流鼻涕的太陽表證。如果感冒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或者患者的心臟功能低下,那麼在太陽經的邪氣就會直接侵犯到少陰經,少陰統管有兩個重要的臟器,手少陰心臟、足少陰腎臟,邪氣侵入少陰,就會導致心臟病、腎臟病的發生,所以像心肌炎、急性腎炎這類的疾病多由感冒誘發,就是這個道理。這就告訴我們,患心臟病、腎臟病的人,切切要注意防止感冒,而炙甘草湯里用生薑、桂枝就有這樣一個意圖。

    (5)清酒煎煮通血脈、解藥膩

    炙甘草湯的另一個配伍特色是煎藥時用清酒七升、水八升,什麼是清酒呢?

    關於漢代的酒:【周禮•天官•酒正】記載『三酒』 :事酒、昔酒、清酒。

    事酒:冬釀至春而成的酒,即後來漢代所稱的『酒』,實是新釀成的白酒,色近水,它不拘泥於祭祀,有事即可用,故名事酒。

    昔酒:昔者,久的意思。昔酒,爲久釀之酒。賈公彥疏:『「昔酒」者,久釀乃熟,故以昔酒爲名。』也就是比事酒醞釀時日更長,冬釀接春,白色不清的酒,實際爲久白酒,一般爲宴請賓客所用。

    清酒:冬釀夏成(陳米酒),祭祀天地祖先用。鄭玄註:『清酒,祭祀之酒……今中山冬釀,接夏而成。』

    本方用清酒煮藥,有醇提的作用。養血通脈,行藥之滯。

    酒與人類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不但中醫用酒,西醫也用酒,如用酒精殺菌消毒等,中醫用酒的歷史更久遠,連醫學的『醫』字的寫法,都含有『酉(酒)』的意思,【說文•酉部】:『醫,治病工也;……酒所以治病也。』

    【傷寒論】中有兩個方劑用到了清酒煎煮,一個是本方,一個是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皆是用其通血絡的作用。清酒是最純的酒,中醫認爲,酒具有活血通脈、助藥力、增進食慾、消除疲勞,陶冶情操,使人輕快並有禦寒提神的功能。飲用少量白酒可以擴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膽固醇等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對循環系統及心腦血管有利。所以,現在中藥配方就有酒劑,主要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病、老寒腿、冠心病、心腹冷痛等疾病。但不會飲酒者,不可使用;即使會飲酒者,也不宜過量服用。有高血壓、肝炎、肝硬化、肺結核、痔瘡等疾病的人,不可使用酒劑。還應當注意的是,飲酒前後不能服用各種鎮靜類、降糖類、抗生素和抗結核類藥物,否則會引起頭痛、嘔吐、腹瀉、低血糖反應,甚至死亡,這是因爲飲酒後會增加這些藥物的過量吸收所導致的。

    治『甲亢』

    炙甘草湯對心律不齊有相當好的療效,除了上述疾病導致心動過速心律不齊外,甲狀腺功能亢進也是導致心律失常、心動過速的一個常見疾病。甲亢的病人多有心慌、汗出、手顫、失眠、大脖子,除大脖子外,上述症狀用炙甘草湯就可以解決問題。

    有甲狀腺腫大者,可加一些軟堅散結的藥物,如穿山甲、生牡蠣、玄參、貝母、海藻、昆布、海帶等。海藻、昆布、海帶都屬於海底的藻類低等植物,軟堅散結的作用比較好,常用於抗腫瘤、治癭瘤、瘰癧等疾病。

    平常我們多吃點海帶,可以預防腫塊,預防甲狀腺腫大、乳腺癌的發生。另外荸薺也有這方面的作用,荸薺『能化十二種石頭』,所以可預防腫塊的發生。

    一甲亢男性病人,心慌,汗出,手抖,失眠,突眼,雙側甲狀腺都腫大,服炙甘草湯加軟堅散結中藥三個多月,甲狀腺及其功能完全恢復正常。

    此外,炙甘草湯常服還以治療皮膚乾燥,具有美容的效果,可做成丸藥或膏方服用。

馮另充 發表於 2025-4-2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傷寒論】炙甘草湯析微——論心陰陽兩虛證治要義

【傷寒論】177條所載炙甘草湯,乃仲景治療"脈結代、心動悸"之千古名方。此方組方精妙,融陰陽雙補、氣血同調於一體,實爲調和心臟陰陽之典範。今就本方理法方藥作專業闡析。

一、病機探賾
結代脈象乃心之真髒脈現,【瀕湖脈學】謂"結脈緩而時一止,獨陰偏盛欲亡陽"。臨床所見,結脈如疏漏之雨,時斷時續;代脈若更代之期,規律而歇。二者雖異,然皆示心主血脈功能失司。仲景特標"心動悸"而非普通心悸,正合【靈樞·經脈】"心主脈"之旨,揭示心體失養、陰陽俱損之本質。

二、方義發微
本方配伍暗合"陽生陰長"之妙:
1. 陰陽雙補結構
桂枝、生薑配清酒(辛甘化陽)以溫通心陽;生地黃、麥冬、阿膠伍麻仁(酸甘化陰)以滋養心陰。尤妙在重用炙甘草四兩爲君,【本草崇原】言其"資養胃氣以行血脈",合大棗三十枚甘緩守中,使陰陽互根互化。

2. 特殊煎服法
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酒性慓悍助藥勢直達病所。此即【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謂"借酒之流通,能驅逐脈道滯澀"之效。

3. 佐使之妙
麻仁之用頗具深意,非獨潤腸,實取【本經】"補中益氣"之功,與地黃相須滋養心液。現代藥理證實其所含亞油酸可調節心肌細胞膜穩定性。

三、臨證要點
1. 辨證眼目
必見"心動悸"伴結代脈,兼見虛羸少氣、舌光少苔。若純陽虛者當用桂枝甘草湯,純陰虛者宜黃連阿膠湯,不可混用。

2. 化裁要訣
兼痰瘀者加丹參、檀香(取法丹參飲)
陽虛甚者加附子(仿麻黃附子細辛湯意)
現代治病毒性心肌炎可加板藍根、連翹

四、案例啟示
所述老嫗案顯系"少陰熱化證"轉歸,加龍骨、牡蠣乃取【傷寒論】救逆湯法,鎮攝浮越之陽。五味子收斂耗散之氣,正合【本草備要】"補元氣不足,收耗散之氣"之訓。

結語
炙甘草湯之奧義,在於構建"氣血生化-陰陽互濟-脈道通利"三維調節體系。當代應用於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疾患時,當謹守"陰陽兩虛"病機,方不致偭規錯矩。學者若能參透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訓,則此方運用自能得心應手。

(全文798字)
回守忘事 發表於 2025-4-10 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傷寒論】炙甘草湯方義闡微與臨證應用

【傷寒論】炙甘草湯乃仲景調和心脈陰陽之千古名方,其組方精妙、法度嚴謹,堪稱治療"脈結代、心動悸"之典範。本文將從經典條文、病機闡釋、方藥配伍及臨證要點四方面詳述其要旨。

一、經典溯源與脈證解析
【傷寒論】第177條言簡意賅:"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此條所述"結代脈"實爲兩種脈象:
結脈:脈來緩而時一止,止無定數,如繩結之狀,主陰盛氣結
代脈:脈來動而中止,止有定數,如更代之節,主髒氣衰微

而"心動悸"較普通心悸更爲劇烈,【靈樞·經脈】所謂"其動應衣"者,正是心氣大虛、陰陽失濟之危候。此二者並見,提示心之氣血陰陽俱損,尤以陰血虧虛爲本。

二、病機探賾與組方智慧
本方所治乃心之陰陽兩虛證,其病機特點爲:
1. 陰血不足:心失所養則悸動不安
2. 陽氣不振:鼓動無力則脈道不續
3. 津液虧耗:腸道失潤則大便乾結

方中炙甘草四兩爲君,合大棗三十枚甘緩補中,建立中氣以資化源;生地黃一斤爲臣,配麥冬、阿膠滋養心陰;人參、桂枝爲佐,益心氣、通心陽;更以清酒煎煮,借其辛熱之性助藥力上行。全方體現"陰中求陽,陽中求陰"之旨,尤妙在麻仁一味,既潤燥通便,又含"諸子皆降"之理,可引虛陽下歸本位。

三、臨證應用要點
1. 辨證關鍵:心悸伴脈律不齊,兼見消瘦、口乾、便秘等陰虧之象,或畏寒、乏力等陽虛之徵
2. 現代應用:
病毒性心肌炎後遺症
功能性心律失常
甲亢性心臟病
3. 加減法:
陽虛甚加附子(參【千金翼方】加減法)
驚悸不安加龍骨、牡蠣
血瘀明顯加丹參、三七

四、驗案舉隅
所述花甲老嫗案,正合"心動悸"之證。患者心肌炎久病傷陰,心動過速屬虛陽浮動,後背畏冷示陽氣不足。原方加龍骨、牡蠣潛鎮浮陽,五味子收斂心氣,標本兼顧而獲效。此案啟示:臨證當把握"陰陽俱損"之病機本質,不可見數脈即妄用苦寒清熱。

結語
炙甘草湯之精義,在於以甘平之劑調和陰陽,以厚重之品填補虛損。今人用此方,當師其法而不泥其藥,如清酒難求者可易黃酒,麻仁便秘不著者可酌減。仲景制方之妙,正在示人以規矩,學者貴在通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