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895|回復: 2

[医药临床] 不知年之所加,不可以为工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9-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大凡涉及“数”的术语,除了蕴涵人们熟知的数目、数量、序数等内涵之外,常常有“河图”“洛书”数理所表达的时间、空间、序列,以及存在于不同时间、空间、序列之中的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及其状态之内涵。这就是《灵枢•九针十二原》开篇即将“始于一,终于九”作为医生施针治病必须掌握之“纲纪”的理由。此处的“一”和“九”都具有“‘洛书’一、二……八、九表达天文历法之数理所演绎的四时、五行、阴阳等自然法则”的内涵。何以言此?因为“洛书”是以太阳为坐标,以太阳回归年(365又1/4日)为参照系,用数理符号,客观地表达了自然界一岁五季气候的运行变化规律(及“五行相生”之序),以及自然界阴阳二气的消长规律,而这正是医生针刺治病或者临床处方用药所应遵循的原则。显然,只有从此源头之数理诠释“一”“九”词语,才能准确地理解何以将其称为“纲纪”的科学内涵。

    为何说“不知年之所加,不可以为工”?因为“不懂天文历法的文化继承,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瞎子摸象’,二是‘大树林中捡树叶’。两种现象,一个结果——不及根本。不懂天文历法的文化批判,只有一个结果:只能是文化

    大门之外的呐喊”。这一观点对于学习和研究《黄帝内经》也同样适用。“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素问•著至教论》)。这是《黄帝内经》提出学习包括医学典籍在内所有传统文化的“三掌握”方法。为何要如此呢?因为,不知天文、不知地理就无法读懂《内经》原文的内容,无法回答相关问题的所以然。

    所以《灵枢•官针》《素问•六节藏象论》两篇都将“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作为从医行业门槛的准入条件。原文的基本精神就是将天文历法知识列入从事医学事业的基本要求。

    “岁”是天文概念,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天文时间(365.25天)。所有历法都是以太阳为背景制定的。

    “年”是历法术语,所谓历法,就是根据天文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年加”,既指历法中如何处理天文一“岁”所余时日的方法,也指五运六气理论中的气运太过不及、客主加临等情况,还指《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的“忌年”。

    所谓“气之盛衰”,是指各年份及其不同季节气候变化的太过与不及。

    所谓“虚实之所起”,是指不同时季节气候变化给人体造成的虚实病理改变。《黄帝内经》是这样要求的,也是率先践行的。如在“运气七篇”中反复强调要“先立其年,以明其气”,并且依据气运变化的具体情况实施治病用药的处方原则。

    “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够追溯的源头,是史前先民用符号记录他们对天文历法知识的理解,对自然法则的把握,能客观地反映他们对阴阳、五行、干支的理解。以子午(南北)卯酉(东西)为纵横坐标,用“数”表达了太阳周年视运动以及由此发生的自然界阴阳之气消长变化和木、火、土、金、水五季气候周而复始的运行状态。在先民在观测活动的前提下,后来人们发明了十月太阳历、十二月太阳历、阴阳合历、北斗历和五运六气历,同时也产生了十天干、十二地支、十二音律、二十八宿等知识。这些文化背景在《黄帝内经》中都有明显的印记,这也成为研读原文时必须要秉持的思路和方法。

shenshen 發表於 2025-6-17 09:24 | 顯示全部樓層
《黄帝内经》"不知年之所加,不可以为工"发微

《灵枢·官针》与《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载"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一语,实为中医学术体系之根本要义。此论非仅医家之规箴,实乃华夏文明"天人相应"思想在医学领域之具体呈现。

一、天文历法为医道之基
"年之所加"者,首当明其天文历法本义。古人观测日躔月离,以岁实(回归年)365.25日为基础,创制历法以纪岁时。然天行有常而历数难齐,故设闰月以"归余于终",此即"年加"之初义。《周髀算经》云:"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正与《内经》"三百六十五日应周天之度"相合。医者若不明此历法精微,则难察四时阴阳之变。

二、五运六气之数理演绎
"年加"更深层涵义,见于五运六气学说。《素问·六微旨大论》以天干化运,地支化气,通过"客主加临"推演气候变迁。如甲己之年土运统之,子午之岁少阴司天,此即"年加"在运气学说之具体应用。张介宾《类经》释曰:"不知岁时气候,如盲者夜行",诚为的论。

三、气机虚实之动态把握
"气之盛衰"关乎三阴三阳之开阖枢机。《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六气之胜,何以候之",指出需通过司天在泉、左右间气等历法定位,判断气化太过不及。王冰注强调"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正谓医者当如执衡器,准确度量阴阳虚实之变。

四、临床诊疗之具体运用
《灵枢·岁露论》载:"候此者,常以冬至之日,太一立于叶蛰之宫。"提示针灸疗法须随斗建转移而调整。明代汪机《针灸问对》详述"四时针法",谓春刺井、夏刺荥,皆本于历法时序。今人用附子夏减冬增,亦暗合"年之所加"之理。

结语:
《内经》此训,实开"时间医学"之先河。章虚谷《医门棒喝》云:"治病必求其本,本于阴阳,阴阳本于四时。"当今中医教育当重振"上知天文"之传统,使学者明乎"年加"之理,方能真正把握"虚实之所起"的病理机制。医道通乎天道,此之谓也。

(全文798字)
龚妞十 發表於 2025-7-1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黄帝内经》"不知年之所加,不可以为工"发微

《灵枢·官针》与《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载"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一语,实为中医学术之根本要义。此论非仅言医技之末,实乃溯及医学本源之论。今试从三端阐发其义:

一、天文历法为医道之基
《内经》以"上知天文"为首要,此非虚言。所谓"年之所加",实含三重深意:其一指岁余之日,即四分历中"积余成闰"之法;其二为五运六气之客主加临,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所言"上下有位,左右有纪";其三乃《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所述"忌年"之说。此三者皆本于天文历算,医者若不明此,犹匠人无规矩,终难成方圆。

二、气运盛衰系病机枢要
"气之盛衰"之说,当参《素问·五运行大论》"五气更立,各有所先"之论。岁运有太过不及,如甲己土运,甲为太宫,己为少宫;六气有司天在泉,如子午之岁,少阴司天。王冰注云:"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则病之虚实,死生之期,不可得而知也。"此正与《九针十二原》"知其要者,一言而终"相呼应。

三、虚实之辨本于时空
《灵枢·岁露论》言:"虚实以候八正。"八正者,二分二至四立也。张介宾《类经》注曰:"岁气有虚实,主客有逆从。"医者当察日月之行,辨气交之变。如寅申之岁,少阳司天,厥阴在泉,其病多火郁于上,风动于下,用药宜清上达下。此即《至真要大论》"谨候气宜,无失病机"之谓。

今人习医,多重方药而轻天文,详病证而略气运,此实舍本逐末。《内经》屡言"法天则地",非为虚设。观《素问·八正神明论》论针刺必候日月星辰,可知古圣垂训之深意。故欲为良工者,当先明《周髀》之数,通《洪范》之畴,然后可以言医。昔皇甫谧撰《甲乙经》,首列"阴阳大论";张仲景著《伤寒论》,开篇即言"四时八节",此皆得《内经》真传者也。

要之,医道通于天道,"年之所加"实为连接天人之中介。今日研习《内经》,当以恢复此天文医学传统为急务,使"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之旨,复明于当世。如此,则中医之道可久,中医之术可传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