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32|回覆: 2

[醫藥臨床] 【本經】發微釋五味子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9-1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五味子『益氣,咳嗽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本經】)

    【本經】將五味子列為上品,其補益之性,應予重視。治肺氣虛而久嗽,少氣者,余常用五味子與人參、炙黃芪、紫菀同用,認為五味子辛能益肺之正氣,酸能斂肺臟外浮之虛氣。寒飲喘咳,肺氣耗傷者,五味子與乾薑、細辛、法夏等同用,可斂肺益氣,防姜辛之耗散太過,腎氣不足而喘咳者,五味子益腎強陰,攝腎氣之上奔而平喘。

    休克、心力衰竭等危症,可用四逆湯回陽救逆,而生脈散作用最為平穩,無毒副作用,可使血壓回升,心力增強。應作為常規選用藥品。

    【聖惠方】補虛丸治驚悸,脈乍安乍發,余以此方治虛性之心律不齊;【攝生秘剖】天王補心丹治虛煩心悸,倦怠失眠,夢遺健忘,余以此方治虛性神經虛弱;【千金方】蓯蓉散主輕身益氣,強骨補髓不足,可使陽氣強盛,余以此方治性功能減退之陽痿;【普濟方】熟干地黃湯治產後虛羸,短氣不食,余以此方治席漢氏綜合症等虛性閉經。

    以上諸方,皆取五味子益氣生津,補腎養心,收斂正氣之功效。

趙就改的 發表於 2025-5-15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經】五味子補斂樞機發微

【神農本草經】將五味子列為上品,謂其"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實已揭示其補斂相濟、樞轉氣機之要義。細究其性用,當從三焦氣化樞機論之。

一、上焦斂肺益氣,升降相因
五味子酸收辛散,獨得【內經】"辛酸化甘"之妙。肺氣耗散之久咳,取人參、黃芪佐之,非徒補氣,實寓"酸收辛補"之理。觀仲景小青龍湯用五味子配乾薑、細辛,正是以酸斂制辛散,使開闔有度。此即張錫純所謂"收斂之中兼具條暢之性",暗合肺主宣發肅降之機。

二、中焦斡旋氣液,生脈復脈
生脈散以人參、麥冬、五味子相配,深得"酸甘化陰"之旨。五味子之酸收,能固外越之元氣,與麥冬之甘潤相合,使津氣互化。現代用於休克搶救,實因其所含五味子素可調節cAMP/cGMP系統,此正與"陰平陽秘"之理相通。

三、下焦封藏精髓,開闔有度
【聖惠方】補虛丸治心悸脈亂,實取五味子"安五臟"之功。其木脂素成分可調節心肌細胞離子通道,與古謂"收斂浮越之氣"若合符節。至若天王補心丹治虛煩不寐,蓯蓉散起陽痿,皆因五味子能啟腎水上交於心,使坎離既濟。

要之,五味子之妙,在能於補益中寓收斂,在固澀中兼宣通。現代研究證實其所含五味子甲素、乙素等成分,既可抗氧化護肝,又能調節神經遞質,正與"安精神、定魂魄"的古論相印證。然臨床應用須把握"虛而有散越"之證,若實熱咳喘、表邪未解者,則非所宜。
無中情 發表於 2025-7-11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經】五味子補斂樞機發微

【神農本草經】以五味子"強陰益精"為綱,實暗合【內經】"五臟更始"之樞機。其味酸甘咸辛苦兼備,非僅藥性之雜陳,實乃五行互藏之妙品。觀仲景小青龍湯以五味配姜辛,非獨制其辛散,實啟"金水相生"之玄機——肺氣肅降則腎精得攝,此即【素問】"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之奧義。

一、補斂相濟治肺痿
肺痿久嗽非純虛證,乃"宗氣泄而不斂"之候。五味子酸收辛開,恰合【難經】"損其肺者益其氣"之旨。與人參、黃芪同用,非簡單補氣,實構成"補-斂-宣"三維藥陣:人參培太陰之母氣,黃芪實衛外之藩籬,五味子則如金匱之鎖,使補而不溢。至若寒飲喘咳,其與乾薑、細辛配伍,正合【本草崇原】"開闔相濟"之道,細辛啟腎陽如晨露升騰,五味斂肺氣若暮靄沉降,形成少陰-太陰氣化循環。

二、救逆固脫有深意
生脈散治心衰休克,當參【靈樞】"宗氣積於胸中"之理。麥冬滋任脈之陰,五味收沖脈之渙,人參通貫三焦,三藥構成"陰-陽-樞"結構。現代所謂"升壓",實乃恢復"陰平陽秘"之態。較之四逆湯純陽救急,此方暗含"陽根於陰"之機,故能"穩而不烈",此即張元素"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之精微處。

三、安神起痿見真章
天王補心丹治虛煩不寐,其要在五味子與地黃構成"水火既濟":地黃填坎宮之精,五味攝離宮之神,使"精神互化"。至若蓯蓉散治陽痿,乃借五味"強陰"之功,與肉蓯蓉"從陰引陽",共奏"陰中求陽"之效。此二方皆體現【本經】"補不足"非指單純物質補充,實為功能態的重建。

結語
五味子之妙,全在"樞機"二字:上可斡旋肺腎氣化,中能調節心腎相交,下可啟閉精室開合。現代研究其抗氧化的"保肝"作用,恰與【湯液經法】"酸入肝"古義暗合。然須明辨:外感初起、痰熱壅盛時慎用,免犯"閉門留寇"之戒。用此藥者,當思【周易】"曲成萬物而不遺"之理——五味俱全,方能調燮陰陽於微妙之間。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