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937|回覆: 2

[醫藥臨床] 人體紅外熱成像之同病異像與異病同像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8-1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人體紅外熱成像之同病異像與異病同像

人體紅外熱成像之同病異像與異病同像

交感型頸椎病軀幹前後熱圖 腦外傷熱圖 中風熱圖

圖一左右半身寒熱不平衡熱圖

人體紅外熱成像之同病異像與異病同像

人體紅外熱成像之同病異像與異病同像

 習慣性乾燥性便秘熱圖 腑實便秘治療前後熱圖

 圖二 左右少腹熱偏離熱圖

人體紅外熱成像之同病異像與異病同像

人體紅外熱成像之同病異像與異病同像

糖尿病脾虛熱圖 糖尿病痰濕阻滯熱圖 糖尿病痰瘀阻滯、

肝腎陰虛熱圖圖三 糖尿病出現同病異像熱圖

    人體紅外熱成像是一種功能影像,不同於B超、CT等結構影像同病同像,存在同病異像和異病同像現象。我們通過臨床案例研究,從中醫、西醫等不同角度,結合臨床症狀和病理變化對該現象進行分析,強調證候與人體熱成像相關特性。

    人體紅外熱成像檢測屬於功能影像檢測技術,這種技術較其他影像檢測臨床意義有所不同,其更趨向於疾病前期的評價工具,主要監測人體能量分布,如同衛星雲圖觀察地球表面能量分布推斷氣候一樣,評估人體健康狀況。

    現代影像醫學診斷技術利用超聲波、X線等手段,直接獲得人體內部臟腑組織的生理病理改變影像信號,使臨床診斷水平得到很大提升。這種影像診斷報告結論爲囊腫、肌瘤、結石等,與現代醫學疾病病理認識相契合。現代影像檢測圖像清晰,客觀真實並可以測量,可重複驗證。人體紅外熱成像檢測屬於功能影像檢測技術,『看』到體表溫度分布。體表溫度隨內臟功能狀態、體表血液循環、神經控制、情緒變化及環境溫度濕度而變化,無法直接獲得體內組織形態或結構改變信息,故紅外熱成像檢測與其他影像檢測臨床意義有所不同,紅外檢測更趨向於疾病前期(臟腑功能改變期)的評價工具,主要監測人體能量分布,如同衛星雲圖觀察地球表面能量分布推斷氣候一樣,評估人體健康狀況。

    人體熱成像圖轉換人體熱結構

    人體紅外成像的同像與異像是指在人體一定區域寒熱偏離的區別(熱結構),比如下焦涼偏離就是熱圖顯示人體下焦區域出現熱值低於正常熱值的熱結構,熱結構特徵相同即爲同像; 同一種病表現下焦涼偏離或表現下焦熱偏離等不同熱結構,即爲同病異像。健康人臟腑功能平衡,氣血通暢,具有相對穩定的熱結構特徵,符合耗散結構的有序性和穩定性,以往的研究已經證實健康人督任脈熱結構和三焦及胸膺、虛里、胃脘、大腹、小腹等身體各區域的熱結構具備有序和穩定特徵。臨床不同病理改變可引起相同的熱結構改變,相同的病理改變可引起不同的熱結構改變,所以紅外熱成像分析必須結合臨床信息才能做出正確判讀,紅外檢測不可能替代結構影像檢測。

    人體熱成像中異病同像

    異病同像是指不同疾病表現出相同(類似)的人體熱結構。圖1下面三例患者熱圖都表現出左右半身溫度不對稱,但病不同,一例爲腔隙腦梗,一例爲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最後一例爲腦外傷後遺症。體表微循環和汗腺受神經系統調控,腔梗使大腦內囊血液循環障礙,破壞大腦皮層與皮質下自主神經中樞的傳導通路,導致一側肢體運動、感覺及自主神經功能缺失,出現肌肉癱瘓(半身不遂)和汗腺散熱異常及體表微循環異常,故表現額頭及身體左右溫度失衡。

    風痰瘀阻經絡,一側經絡不通,身體偏枯,故表現出兩側溫度不對稱,熱圖表現出全身左右兩側溫度不對稱特徵,頸椎椎體變形,影響椎動脈血液供給,並刺激椎旁神經節,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造成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調,出現上肢血管和汗腺調控失衡,表現左右軀幹溫度不對稱,額頭上下肢溫度對稱,這種情況在病人休息或調整後溫差可恢復,中醫稱之痹證,爲瘀血阻滯。自主神經高級中樞在大腦皮層邊緣區域,如果此區域外傷,可引起自主神經功能失衡,出現身體左右溫度不對稱,一側出汗,但無感覺運動障礙,第三張病例熱圖左右半身溫差爲0.5℃,寒熱邊界清晰,額頭溫度左右對稱。

    紅外熱圖中左右少腹熱偏離爲例,大腸濕熱證(慢性結腸炎)或腸燥津虧(功能性便秘)都表現出相同熱圖特徵(見圖2),因乙狀結腸慢性炎症,腸道黏膜充血水腫,局部產熱增加散熱減少,導致左少腹熱偏離1.2℃;圖四患者長期便秘,大便乾結如球,熱圖顯示左右少腹熱偏離1.3℃~1.4℃,且膀胱經大腸俞穴異常熱源,說明排便可以散腸道積熱(熱對流),便秘造成腸道散熱不暢,導致左右少腹熱偏離,大腸俞反映內臟能量信號,故亦表現異常熱源。爲便秘患者治療前後,大便通暢後左右少腹熱值變化,下降0.5℃以上。除此之外,腹部腫瘤、卵巢病變等都可以表現出左右少腹熱偏離。

    臨床異病同像的現象常見,如胸膺熱偏離與吸菸、肺或支氣管炎症、肺結核、肺癌、肺間質纖維化等多種疾病相關;額頭熱偏離與失眠、神經性頭痛、高血壓、緊張壓力、額竇炎等相關,小腹涼偏離與盆腔慢性炎症、元氣虧虛等相關。故紅外熱成像的臨床診斷,必須結合臨床四診進行分析,才可獲得有價值的診斷。

    人體紅外熱成像中同病異像

    同一種疾病,可表現不同熱像(熱結構)。雖然一種疾病的病理本質相同,但病程的不同階段,人體機能反應狀態不同,臟腑代謝不同,治療不同,故體表熱結構不同。比如糖尿病(消渴),根據病程發展劃分爲不同證型:脾腎不足,痰濕瘀火阻滯,肝腎陰虛等。從人體紅外熱圖上,我們可以看到消渴病不同時期,不同證候人體熱結構,表現出同病異像。圖3第一例爲脾氣虛,內熱熾盛,紅外熱圖表現出胸膺熱偏離,大腹涼偏離;第二例脾虛痰濕阻滯,肝氣鬱滯,紅外熱圖表現出左脅熱偏離,大腹涼偏離;第三例痰瘀阻滯,肝腎陰虛,紅外熱圖表現左脅熱偏離加重,大腹小腹涼偏離,頭面手足熱偏離。

    現代研究表明糖尿病病理改變是胰島素缺乏(胰島素抵抗)造成血糖升高,引起血液黏稠,微循環障礙,胰腺慢性炎症表現,腹腔內脂肪積聚,特別是微循環障礙導致組織缺氧、缺血、酸中毒、血栓形成,導致內臟多器官損傷。腹部脂肪積聚,散熱不良,故大腹涼偏離特徵。血酸增加,耗氧量增加,增加肺通氣換氣壓力,故表現出胸膺熱偏離;胰腺慢性炎症,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瘀血加重,故左脅熱偏離逐漸加重;當全身血液黏稠加重是,面部及四肢末端溫度升高,說明加重,四肢遠端回流受阻,如果動脈血栓形成(糖尿病脈管炎),可以出現肢體遠端溫度下降。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眼病等不同併發症所表現的紅外熱圖均不相同。

    除消渴外,頸椎病、腰椎病、甲亢、腫瘤等疾病,隨著病程進展,累及臟器不同,都可以表現出同病異像。

    分析與探討

    疾病與中醫證候存在『同病異證』『異病同證』關係,人體紅外熱成像與疾病間的『同病異像』『異病同像』,說明體表熱結構與中醫證候有一定相關性。證候本質的陰陽寒熱虛實與人體熱結構的寒熱偏離相關。『陰盛則寒、陽虛則寒;陽盛則熱、陰虛則熱』爲證候熱力學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證候的熱力學研究結合傳統四診辨證爲中醫臨床診斷提供了客觀、科學的循證依據,彌補傳統中醫診斷技術主觀和經驗化之不足,使未來中醫學對臨床症狀的認識、療效評價、中西醫匯通等有更多種研究方法,能在科學數據的基礎上引入信息及數理分析,闡釋主觀症狀在疾病個體化發生發展、診斷治療過程中的作用。

馮夕底 發表於 2025-7-13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紅外熱成像之"同病異象"與"異病同象"現象的中醫理論闡釋】

紅外熱成像技術所呈現的"同病異象"與"異病同象"現象,實與中醫"司外揣內"的診斷思維高度契合。觀【靈樞·外揣】所言"遠者司外揣內,近者司內揣外",正與此技術原理相通。今就臨床所見三組熱圖現象,試從中醫理論作如下闡釋:

一、半身寒熱失衡之象
圖一所現交感型頸椎病、腦外傷與中風之熱圖,雖西醫診斷各異,然其左右半身寒熱失衡之象,實爲【內經】"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理論之印證。張景岳【類經】注云:"陰陽之氣,左右循環",今道路受阻,則氣血乖戾。頸椎病多因督脈受阻,腦外傷常現瘀阻清竅,中風則爲風痰竄絡,三者病機雖異,然皆可導致陰陽氣機升降失常,此即"異病同象"之根本。

二、少腹熱偏離之辨
圖二所示便秘熱圖,無論習慣性乾燥性便秘抑或腑實便秘,皆現少腹熱偏離。然【傷寒論】有云:"陽明病,胃家實是也",腑實便秘當現燥熱內結之象;而習慣性便秘多見津虧腸燥。二者一屬實熱,一屬虛燥,雖同現少腹熱象,然熱源有異,此乃"同病異象"之典型。治療後熱圖趨衡,正合【金匱要略】"陰陽相得,其氣乃行"之旨。

三、糖尿病熱圖之變
圖三所示糖尿病諸熱圖,脾虛者當現太陰寒濕之象,痰濕阻滯者多見陽明鬱熱,至若痰瘀互結、肝腎陰虛者,則顯厥陰風動之兆。同一消渴病,因個體稟賦、病程階段不同,而呈現迥異熱圖,恰如【傷寒論】六經傳變之理,此乃"同病異象"之深層機理。

按:紅外熱圖所見"熱結構",實爲人體陰陽氣機之外現。【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健康之體,陰陽勻平,故熱圖有序;病態之軀,陰陽偏頗,遂現寒熱失衡。今之技術雖新,然其理與古聖"視其外應,以知其內臟"之訓若合符節。

要之,紅外熱成像技術爲中醫辨證提供了可視化依據,然須謹記【醫宗金鑒】"望以目察,聞以耳占,問以言審,切以指參"之訓,必四診合參,方能明辨病機。此技術之於中醫,非替代傳統診法,實爲"望診"之延伸與補充耳。學者當以中醫理論爲體,現代技術爲用,體用結合,方能臻於至善。
賈況奕 發表於 2025-7-19 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紅外熱成像之"同病異象"與"異病同象"的國學醫理闡微】

紅外熱成像技術所呈現的"同病異象"與"異病同象"現象,實與【黃帝內經】"有諸內者必形諸外"的診法原理深度契合。筆者試從國學視角,結合中醫藏象理論,對此現象作專業闡釋。

一、熱結構異同與陰陽五行之辨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圖一所示半身寒熱失衡,恰如【傷寒論】"陽病十八,陰病十八"之變證。交感型頸椎病之熱圖異象,實爲少陽樞機不利所致"陽郁於上"與"陰凝於下"的不同轉歸。中風熱圖呈現的左右失衡,正是【靈樞】"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的病理顯現。

二、腑實證熱圖與氣機升降
圖二便秘熱圖所示少腹熱偏,印證了【難經】"大腸者,傳道之官"的生理特性。乾燥性便秘見少腹熱聚,乃陽明腑實之"陽土燥金"象;而痰濕型便秘反見少腹寒凝,實爲太陰濕土不運之候。二者同病異象,恰合【醫宗金鑒】"燥濕相兼,變證百端"之論。

三、糖尿病熱圖與三消辨證
圖三糖尿病熱圖異象,正應【臨證指南醫案】"上消屬肺,中消屬胃,下消屬腎"之辨。脾虛熱圖見中焦虛餒,乃土德不及;痰瘀熱圖示少腹瘀滯,符合【血證論】"瘀血在里則口渴"之旨。此同病異象,實爲五臟生克乘侮在不同階段的能量顯化。

四、熱結構本質與藏象學說
【類經】言:"象,形象也。藏居於內,形見於外。"健康人的穩定熱結構,正是"陰平陽秘"的外在徵象。而熱圖異變,實爲【景岳全書】所稱"陰陽相失,精氣乃絕"的功能性前兆。現代技術驗證了【丹溪心法】"欲知其內者,當以觀乎外"的診斷智慧。

結語:
紅外熱成像技術爲傳統"司外揣內"診斷法提供了量化依據。其同病異象揭示"證候"的動態本質,異病同象則體現"異病同治"的辨證精髓。此技術實爲連接現代科技與傳統醫道的橋梁,值得在"治未病"領域深入探索。學者當以【內經】"謹守病機,各司其屬"爲要,方能在熱圖辨析中得見真章。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