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783|回覆: 2

[醫藥臨床] 『祛痰化濁』的菖蒲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2-9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菖蒲『氣味辛溫,無毒。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竅,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聲音;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益心智,高志不老。』(【本經】)

    諸書所載,石菖蒲均爲芳香化濕,開竅寧神之藥,然祛痰化濁實爲其基本功用,此【本經】所旨也。

    前人有『怪病皆生於痰』之論,尋常之病與痰濁有關者實不爲少數。

    余曾患痰飲伏留上焦之證,胸悶氣促,全身乏力,心率慢至45次/分,疑有心肌損害,苔黃膩脈滑遲,以痰熱之辨用黃連溫膽湯未效,加石菖蒲12克於方中數劑而愈。

    余於臨床凡用平胃散、二陳湯、保和丸、茯苓丸、三子養親湯、清氣化痰湯等除痰消積方中多稍加石菖蒲,諸方消痰化氣除痞利濕化濁之力則有所增加。用補益之方,也常稍加石菖蒲,借其行痰濕之力,則方有流動上下之性,無有滯澀之害也,

    痰濕阻於經絡,致肢節疼痛,關節腫脹之痹證,故諸痹方中可用石菖蒲。

    咳逆上氣無論寒熱,多有濕痰阻於氣道,若爲脾不化濕,痰涎壅滯,石菖蒲善治之。

    冠心病之發作每有寒熱之痰阻於行血之心竅,余重視這一病機,常於益氣化瘀,行氣化瘀諸方中加石菖蒲;癲狂、痴呆諸證,其神明之心竅爲痰所蒙蔽,石菖蒲爲常用之藥。至於中風、溫病熱邪內擾,痰濁蒙閉心包,以致神昏失語,痰盛氣粗,菖蒲鬱金湯可用之。

    鼻塞膿濁涕,頭痛悶脹之鼻竇炎,余用石菖蒲、蚤休等量爲水泛丸服之有效;慢性鼻膜炎,用石菖蒲、蒼耳子等量,麻油熬煉枯焦,取油滴鼻甚效。

    慢性咽炎類梅核氣,聲音不利,爲痰結氣鬱之證,余以半夏厚朴湯加石菖蒲、蟬衣等治之有良效。

    治神經性耳鳴並聽力下降,早期用石菖蒲、茯苓、蟬衣、生龍齒、生地、丹參,時日稍長則須石菖蒲與左右歸丸爲方。此方也適用於老年性耳聾。

    癰瘡腫毒,常有痰毒爲祟,石菖蒲辛散消痞,化痰散結故可用之,多種感染性疾病如有痰濁脈證,余多用石菖蒲,認爲其具解毒消炎之功能。

    濕痰滯於腸胃,故胃痞而腹瀉,慢性結腸炎、慢性痢疾迭治不愈,纏綿難解者,脾虛氣弱之外,多有痰熱稽留,可加用石菖蒲。

    老年人智力減退則健忘,辨事物皆不明,並精神抑鬱,性情孤僻,所謂老年性痴呆也。此因腎虛腦髓漸空,復有痰濁阻於清竅,以致精神不爽,神志混淆。余常用還少丹,此方益腎,並有石菖蒲除痰。

    又有古方讀書丸(石菖蒲、炙遠志、熟地、菟絲子)治心腎虧損,記憶力減退,也可用於老年性痴呆,余用於多種類型之神經衰弱。

陸香系 發表於 2025-4-14 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菖蒲"祛痰化濁"之核心功用及其臨床應用】

菖蒲一藥,【本經】列其功有"開心竅、補五臟、通九竅"等要義,然細究其用,實以"祛痰化濁"爲根本。此說非獨筆者一家之見,實乃上溯【神農本草經】,下承歷代醫家經驗所得。今就菖蒲祛痰化濁之機理與臨床應用,作一系統闡發。

一、藥性機理探微
菖蒲辛溫芳香,其性走竄。【本草備要】謂其"辛散肝而香舒脾",李時珍更明言其"入手足厥陰、太陰經"。其祛痰之功,實賴辛溫能散寒凝,芳香可化濕濁。蓋痰之爲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菖蒲之妙,在於既能宣通竅道以利痰出,又能溫運中州以絕痰源。此即【本草正義】所謂"振動清陽,滌盪濁邪"之真義。

二、臨床應用精要
1. 上焦痰證:凡咳逆上氣、胸痹心痛諸證,屬痰濁壅滯者,余每以菖蒲爲要藥。曾治一痰熱擾心案,前醫用黃連溫膽湯未效,加菖蒲12克即瘥,此正合【藥品化義】"開心孔,利九竅"之論。現代冠心病治療中,於活血化瘀方中佐菖蒲6-9克,取其化痰開痹之功,屢收佳效。

2. 竅閉神昏:癲狂痴呆、中風閉證,多因痰蒙清竅。菖蒲鬱金湯中,菖蒲用量宜重(15-30克),方能"通神明"(【別錄】)。余治老年痴呆,必於還少丹中保留菖蒲,取其既能祛痰濁,又可引諸藥入腦絡。

3. 五官諸疾:鼻淵涕濁,取菖蒲、蒼耳子等分制膏;喉痹聲喑,於半夏厚朴湯中加菖蒲10克;耳鳴耳聾,早期配茯苓、丹參,久病則入左右歸丸。此皆本於"通九竅,出聲音"(【本經】)之旨。

4. 腸胃痰濕:慢性瀉痢頑疾,凡見苔膩脈滑,必用菖蒲。其法有二:寒濕配蒼朮,濕熱伍黃連,用量6-10克爲宜。此暗合東垣"昇陽益胃"之法。

三、用藥心法
1. 配伍之要:治痰當分寒熱。寒痰合半夏、陳皮;熱痰配竹茹、膽星;頑痰佐皂角、白礬。補益劑中加菖蒲3-5克,可防滋膩礙胃,此即"補中寓通"之妙。

2. 劑量之秘:開竅宜生用、重用(15克以上);和胃可制用、輕投(6克左右)。久服需配伍健脾之品,防其辛散耗氣。

四、現代驗證
近年研究發現,菖蒲揮髮油中的β-細辛醚具有顯著祛痰作用,能降低痰液黏稠度,此與古籍"化濁"記載若合符節。其改善認知功能的作用,亦獲多項實驗證實。

結語:菖蒲之用,貴在"通"字。通可去滯,辛能行散,溫可化飲,香善透達。明乎此理,則【本經】"開心竅,補五臟"之奧義自明。然須注意,陰虛陽亢者慎用,正如【本草經疏】所誡:"凡陰血不足者忌之。"
yanqzh 發表於 2025-7-12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菖蒲"祛痰化濁"之本經要義與臨證發揮】

菖蒲一藥,【神農本草經】列爲上品,其"祛痰化濁"之功實爲歷代醫家所重。今就【本經】要旨結合臨證體悟,闡發其用。

一、本經要義闡微
【本經】言菖蒲"主風寒濕痹,咳逆上氣",實開祛痰化濁之先聲。考其辛溫之性,芳香走竄,能通達五臟九竅。所謂"開心竅"者,非獨醒神,實有滌痰開閉之功;"補五臟"者,乃通過祛除痰濁而恢復臟腑功能。李時珍【本草綱目】謂其"治中惡卒死,客忤癲癇",皆痰濁蒙竅之證。

二、臨證運用心法
1. 痰證辨治樞要
余臨證體會,凡苔膩脈滑者,無論寒熱虛實,皆可佐入菖蒲。其妙處在於:
治標:辛溫能散結痰,如三子養親湯加菖蒲治痰喘;
治本:芳香能醒脾胃,如六君子湯佐菖蒲治痰源。

2. 心腦痰證應用
冠心病心絞痛見痰瘀互結者,取菖蒲配丹參,既化痰又活血。曾治一胸痹患者,瓜蔞薤白半夏湯效不顯,加菖蒲15克後痰消痛止。此即【金匱要略】"陽微陰弦"之機,借菖蒲通陽化濁。

3. 五官痰濁證治
鼻淵一證,余創菖蒲蚤休丸(等分水丸),取其"通九竅"之功。治耳鳴耳聾,必用菖蒲爲引經藥,左歸丸加菖蒲10克,取其"腎竅通於耳,痰去竅自清"之理。

三、特殊病機發揮
1. 老年痴呆治驗
此證腎虛爲本,痰阻爲標。還少丹用菖蒲,暗合"益智不忘"之經旨。曾治七旬老翁,記憶衰退,以還少丹加菖蒲12克、遠志10克,三月後神識轉清。

2. 痰毒癰腫新解
外科消癰方中加菖蒲,取其"辛能散結"之性。治一頜下癰患者,仙方活命飲加菖蒲10克,膿出即消。此即【本經】"主癰瘡"之驗。

四、運用要點
1. 劑量之秘:化痰開竅宜6-12克,醒脾和胃3-6克足矣。
2. 配伍之要:痰熱配黃連,寒痰配乾薑,風痰配天麻。
3. 禁忌之辨:陰虛舌絳者慎用,防其辛燥傷陰。

結語:菖蒲之用,貴在"通"字。【本草崇原】謂其"能通達陰陽",實指其能滌盪三焦痰濁。臨證當以【本經】爲綱,參合舌脈,使痰濁去而氣機暢,九竅通而神志明,方得用藥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