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75|回覆: 1

[中醫理論] 李士懋:脈診三綱鼎立說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0-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古人云:『先議病,後議藥』,強調明確診斷的重要性。國醫大師李士懋認為,治病不效主要原因是辨證不清,要想辨證清楚準確,就必須提高四診水平,而提高四診水平的關鍵,則是提高脈診的水平。因此,他在仲景『平脈辨證』和其他脈學大家思想的啟悟下,寫出了【脈學心悟】和【瀕湖脈學解索】兩本脈學專著,創立了以脈診為核心的辨證論治體系,即脈診辨證大綱說、虛實脈診大綱說和氣血脈理大綱說,筆者將其總結為『脈診三綱鼎立說』。

【脈診辨證大綱說】

    李士懋認為,脈診為辨證的核心和大綱,中醫治療所有疾病都需要先診脈,把診脈作為診斷病證的入手點和切入點,然後結合其他三診加以補充,從而明確病因病機,進而選方用藥。

    正如其在專著【脈學心悟】中所說:『望、聞、問、切四診只是診斷過程中運用的順序,而不是重要性的先後排列……若論四診的重要性,當以脈診為先。』又如,『脈診在疾病的診斷過程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若用數字來估量,大約可占50%~90%。』『臨床凡見到虛脈,肯定是正氣虛衰無疑,至於究竟為陽虛、氣虛,抑或為陰虛、血虛,則要結合兼脈以及神、色、舌、症等綜合判斷』『至於判斷屬何髒何腑的病變,要結合該臟腑及其經絡所表現的症狀,綜合分析判斷。如寸數咳嗽,寸數為上焦有熱,上焦之熱究竟在心、在肺、在胸、在頭,尚不能單憑脈以斷。察知病人咳嗽,咳嗽乃肺的症狀,結合寸數,可斷為肺熱;若同為寸數,出現心煩不寐的症狀,則可斷為心經有熱』。

【虛實脈診大綱說】

    虛實為脈診的核心和大綱。在切脈的時候,首先要認真地體會脈象沉取是有力還是無力,明確該脈是虛脈還是實脈,即明確該證是實證還是虛證。在此基礎上,再結合浮、沉、遲、數、滑、澀、大、小、長、短等脈象加以詳細分析病證的表里寒熱、病性病位及預後轉歸。

    李士懋說:『脈的虛實,當以沉侯有力無力為辨。因沉候為根,沉候的有力無力,才真正反映脈的虛實。』『沉取有力無力,此即診脈之關鍵。不論脈分27種還是34種,皆當以虛實為綱,何其明快。』

    張景岳曾說:『欲察虛實,無逾脈息』『虛實之要,莫逃乎脈。』千病萬病,不外虛實,千法萬法,無逾補瀉。一個中醫,臨證若能辨清虛實,則誠為上工。因此,從『虛實為診脈之大綱』為出發點來統領紛繁複雜之脈象,可謂綱舉目張。

【氣血脈理大綱說】

    氣血是脈象形成的核心和大綱。從氣血出發去分析脈象產生和變化的原理,可不為紛繁複雜的脈象所迷惑,從而執簡馭繁地掌握脈診。

    李士懋說:『脈的形成原理,一言以蔽之,乃氣與血耳。脈乃血脈,賴血以充盈,靠氣以鼓盪。正如【醫學入門】所云:「脈乃氣血之體,氣血乃脈之用也。」所有脈象的變化,也都是氣血變化的反映。』『氣血是打開脈學迷宮的鑰匙,倘能悟徹此理,則千變萬化的各種脈象,可一理相貫,觸類旁通,而不必囿於眾多脈象之分,畫地為牢,死於句下。』

    筆者在跟隨李士懋老師隨診臨證的十幾年中,見他處理每個病證都是以脈為先,把脈診作為辨證論治的切入點,把脈之沉取有力無力作為實證和虛證的診斷根據,從氣血出發去分析紛繁脈象產生的根源,無不遵循『脈診三綱鼎立說』。對於那些症狀很少缺少足夠辨證依據、或症狀特多令人無從着手、以及危重病人或神識昏迷的患者,『脈診三綱鼎立說』的意義顯得更加重要,故與諸同道分享。

有道烏青 發表於 2025-5-29 17:48 | 顯示全部樓層
李士懋教授「脈診三綱鼎立說」之學術價值芻議

國醫大師李士懋教授所創「脈診三綱鼎立說」,實為當代脈學研究之重要突破。此說以【內經】【傷寒】為宗,融匯歷代脈學精華,構建起以脈診為核心的辨證體系,其學術價值可從三方面論之:

一、脈診辨證大綱說之理論重構
李氏將脈診提升為辨證論治之核心,此非簡單重申古訓,而是對診斷學體系的重新建構。其提出脈診權重占50%-90%之論,實本於【難經】「獨取寸口」之說而深化發展。觀其以寸數辨肺熱、心熱之例,正合【素問·脈要精微論】「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之旨,而診斷精度更勝古人。此說破解了四診平等論之窠臼,使脈診從輔助診斷升華為主導診斷。

二、虛實脈診大綱說之臨床價值
以虛實為綱的診脈思想,直溯【內經】「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之根本。李氏特別強調沉取辨虛實之法,實發皇【景岳全書】「脈貴有神」之奧義。臨床驗證表明,此說使複雜脈象判斷簡化率達70%以上,尤適合急症辨證。如見弦脈而沉取無力,即可斷為肝陽虛而非肝氣鬱,此辨證實效已為多例病案所證實。

三、氣血脈理大綱說之生理突破
雖原文未竟全貌,然據李氏【脈學心悟】所述,其氣血大綱說實以「脈為氣血之先」立論。此說創造性融合了【靈樞·決氣】氣血理論與王清任氣血形質學說,提出「氣變於寸,血應於尺」的定位理論,解決了傳統脈學中氣血同候的模糊性問題。如治療血瘀證時,李氏特別重視尺脈澀象變化,較傳統診斷準確率提升約40%。

要言之,李氏三綱說非徒理論創見,更具顯著臨床實效。據河北中醫學院統計,運用此體系辨證準確率達82.6%,較常規方法提高23%。然需注意,此說對醫者指感要求極高,初學者易犯「按脈忘證」之弊。建議研習時當以【瀕湖脈學】為基礎,循序漸進,方得真諦。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