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419|回覆: 2

[中醫理論] 干祖望: 從肝入手 逐瘀開音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5-11-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慢性喉炎聲音嘶啞表現多種,評價嗓音的音量、音調、音色和音域要素和中醫臟腑辨證的關係,干祖望提出自己獨到的理論。

    ●本案喉喑為20年頑疴,病情以音調低沉、不能發高音為主。『音調屬足厥陰』,故選擇入足厥陰肝經的活血化瘀藥物為主組方。

    【驗案賞析】

    任某,男,25歲,1991年7月12日初診。

    患者聲音嘶啞20年,時輕時重,近來嚴重發作月余,嘎啞日甚。有時痰中仍夾有血絲,咽喉有有異物感,渴喜熱飲。昔有咳嗽,今已止。檢查:聲帶肥厚呈柱狀,游離緣不齊,閉合差。兩室帶增生超越,覆蓋於聲帶上1/3,未見出血點,惟一片嚴重晦暗型充血。舌薄苔,脈平。

    辨治:證屬氣滯血瘀痰凝,治宜宗化瘀消痰攻堅。

    處方:穿山甲3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三棱6克,血餘炭10克,莪朮6克,紅花6克,桃仁10克,失笑散10克,桔梗6克。

    二診(1991年8月4日):咽喉乾燥已潤,痰則明顯減少,痰中血絲又見兩次。為了提高音量則有費勁之感,高低音之間失於調劑。檢查:聲帶仍肥厚,邊緣已整齊,閉合之差改善。室帶依然增生,稍收斂一些。嚴重的晦暗充血已淡化一些。舌薄苔,脈平。

    辨治:從化瘀攻堅入手,方既中病,病即告輕,當然步隨前跡,作一氣呵成。

    處方:三棱6克,莪朮6克,穿山甲片10克,鱉甲10克,海藻10克,昆布10克,煅瓦楞30克,桃仁10克,赤芍60克,桔梗6克。

    三診(1991年8月20日):發音較為亮朗一些,口乾燥已不明顯,但飲水仍很多。痰中血絲已18天未見,痰結成塊,咯出即舒。高低音仍難調節。檢查:前齶弓小血管暴露,聲帶閉合好些,運動可,肥厚充血晦暗。室帶增生,充血晦暗。舌薄苔,脈平。

    辨治:水天一色,聲門全部如丹,總系熱與瘀並。化瘀裁方,仍宗原法,但稍加甘寒之品,亦屬無妨。

    處方:當歸尾10克,赤芍6克,丹皮6克,半枝蓮10克,金銀花10克,紫花地丁10克,桔梗6克,積雪草10克,桃仁10克。

    四診(1991年10月30日):發音雖改善,但仍有『悶』的感覺。乾燥已潤,痰不多。不耐多言,若讀書即使聲音較大,亦即不舒。近來一度感冒,但很快即愈。檢查:聲帶肥厚,充血不顯,但與8月20日所見相比,反而紅些,為艷紅。室帶增生有些收斂。舌薄苔,脈平。

    辨治:20年頑疴,得能『穩步前進』,毋再奢求,旨承上方。

    處方:當歸尾10 克,赤芍6克,穿心蓮10克,桃仁10克,澤蘭6克,金銀花10克,桔梗6克,天竺黃6 克,大貝母10克,積雪草10克,黛蛤散15克。

    【按】 明【景岳全書•卷二十八】『聲喑』篇曾提出:『聲音出於髒氣,凡髒實則聲弘,髒虛則聲怯,故凡五臟之病皆能為喑。』干祖望贊同張景岳這一觀點,認為慢性喉炎聲音嘶啞的具體表現有多種,輕度者聲音略低,不能發清脆高音;中度者聲音低沉,或帶有雜音;重度者聲音沙啞,或如耳語聲。評價嗓音質量,有音量、音調、音色和音域四個要素,對於這些要素和中醫的臟腑辨證的關係,干祖望提出自己獨到的理論:『音調屬足厥陰,憑高低以衡肝之剛怯;音量屬手太陰,別大小以權肺之強弱;音色屬足少陰,察潤枯以測腎之盛衰;音域屬足太陰,析寬窄以蠡脾之盈虧。肝剛、肺強、腎盛、脾盈,則丹田之氣沛然而金鳴高亢矣。』

    本案喉喑為20年頑疴,且加重一月余。患者嗓音的音量、音調、音色、音域四要素均較差,但從病情來看,『嘎啞』『聲帶邊緣不整齊』,當以音調低沉、不能發高音為主要矛盾。『音調屬足厥陰』,所以選擇入足厥陰肝經的活血化瘀藥物為主組方。方以干祖望治療慢性咽炎的經驗方逐瘀開音湯為主,由於患者痰中夾血絲,故方中用了血餘炭等止血藥。

    二診時,患者服藥已三周,聲嘶、咽干、痰中夾血絲、聲帶邊緣不整齊等臨床表現均有所改善。見此干祖望心中大喜:『頗得唐容川、王清任之三昧』,活血化瘀法用得恰到好處。決意『步隨前跡,作一氣呵成』,選方則更接近『逐瘀開音湯』。

    三診,患者服藥共計五周。雖音調失常仍為主要矛盾,但病情有2個新的變化:一是音調改善之後,音量不足矛盾開始凸現,『音量屬手太陰』;二是須解決『水天一色,聲門全部如丹』之問題。根據這兩個變化,從『熱與瘀並』的病機考慮,改用『活血開音湯』,並加入銀花、半枝蓮等入肺經的清熱藥物。方中積雪草,既有活血消腫止痛,又有清熱解毒利水的功效,干祖望認為是具有化瘀清熱作用的咽喉要藥。

    四診,患者服藥已三月余,發音、咽喉不適感等均已明顯改善,『20年頑疴,得能穩步前進,毋再奢求』。這時治法也進一步由改善音調轉為提高音量為主,大貝母等入肺經的藥物加重了分量。這些都反映了干祖望靈活多變的辨證選方擇藥思路。

    【鏈 接】

    干祖望治慢性喉炎兩驗方

    一為平劑。從四物湯與喉科六味湯化裁而得,名為『活血開音湯』,由紅花5克,川芎3克,赤芍、當歸尾各6克,積雪草、天竺黃、僵蠶各10克,桔梗 6克,甘草3克組成,適用於慢性聲音嘶啞,檢查見聲帶肥厚,聲門閉合較差,全身其他症狀不明顯者。

    二為峻劑。從張仲景之抵當湯、桂枝茯苓丸與三甲散相參而成,名為『逐瘀開音湯』。主要藥物是三棱、莪朮、穿山甲各10克,地鱉蟲 6克,當歸尾10克,赤芍6克,乳香、沒藥各3克,適用於聲帶肥厚日久不愈,用一般的行氣活血劑療效不着,但身體壯實,無虛羸之象者。

    【人物鏈接】

    干祖望,男,1912年生,上海人。第二屆國醫大師,全國首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主任中醫師,教授。17歲拜浙江名醫鍾道生為師習醫,21歲懸壺上海松江。1956年調入江蘇省中醫院工作。1972年創辦江蘇省中醫院耳鼻喉科。曾任江蘇省中醫學會中醫耳鼻喉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學會耳鼻喉科分會主任委員。主編學術專著12部,發表學術論文及醫話326篇。

    創立完整獨立的中醫耳鼻喉科。1951年他在上海診所掛出第一塊『中醫耳鼻咽喉科』招牌,1956年在【新中醫藥】雜誌連載發表了中國首部【中醫耳鼻咽喉科學】,經過多年實踐和再充實,形成了獨特的『干氏中醫耳鼻喉科理論體系』。1972年他率先在江蘇省中醫院成立首家中醫耳鼻喉科,之後又主辦5期全國學習班,培養了大批專科人才,被譽為『中醫耳鼻喉科之父』。干氏中醫耳鼻喉科理論體系是一套獨特的診療方法和學術思想,干祖望認為,除用傳統的『望、聞、問、切』四診以外,還應運用『查診』,即引進現代醫學的專科檢查方法,同時用中醫的觀點進行分析、辨證,提高了治病療效。他還提出了耳鼻咽喉科的『脾胃學說』。此外,用於治耳鳴、耳聾的衝擊療法、瀉離填坎法、還聽丸,治過敏性鼻炎的脫敏湯、截敏湯、鼻淵合劑,治慢性咽炎的參梅含片等,均被各地醫生學習採用。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25-3-27 07:08 | 顯示全部樓層
干祖望教授從肝論治慢性喉喑之學術思想探微

干祖望先生辨治本案喉喑頑疾,體現了其"從肝入手,逐瘀開音"的獨特學術思想。案中患者音調低沉、聲帶晦暗充血、病程綿延二十載,正合【靈樞·經脈】"肝足厥陰之脈...循喉嚨之後"之經旨。干老深諳"音調屬足厥陰"之要義,以肝經血瘀為病機核心,創活血消痰之法。

立方之妙,首在穿山甲為君,取其"善竄,專能行散"(【本草綱目】)之性,直入肝經通絡開閉;輔以三棱、莪朮破血行氣,桃仁、紅花活血潤燥,暗合"肝主藏血"之生理特性。更佐海藻、昆布咸軟消痰,血餘炭止血化瘀,失笑散調氣活血,終使痰瘀並治,標本兼顧。尤妙在桔梗為舟楫之劑,載藥上浮咽喉要衝。

二診見聲帶邊緣轉齊、閉合改善,顯系瘀化之兆;然室帶增生未消,提示痰凝未徹。干老此時未更方易轍,蓋知頑疾久瘀非旦夕可除,守方續進正合"治慢性病當有方有守"(【干祖望醫話】)之訓。此案辨證之精當,組方之嚴謹,堪為喉科瘀血證治之範本。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6-10 19:58 | 顯示全部樓層
干祖望教授"從肝入手,逐瘀開音"治喉喑案析

干祖望先生此案展現了中醫喉科辨證論治的精妙,其以肝經瘀滯立論治療慢性喉炎,誠屬獨樹一幟。筆者試從理法方藥四維度剖析此案精要:

一、理論創新:音聲辨證體系
干公突破傳統"金實不鳴""金破不鳴"框架,創造性地提出"音調屬足厥陰"理論。本案患者音調低沉、高音難發,恰合肝經循咽喉、主疏泄之生理特性。聲帶晦暗充血、邊緣不齊等體徵,正是肝鬱血瘀在喉部的微觀體現,此乃"有諸內必形諸外"之明證。

二、治法特色:逐瘀三階論
初診以穿山甲、三棱、莪朮等破血逐瘀為君,佐海藻、昆布軟堅消痰,構成"破瘀-消痰-攻堅"三法並進。二診加入鱉甲、瓦楞子增強軟堅散結之力,赤芍用量達60克,體現"瘀久必化熱"的病理轉歸。三診轉用丹皮、半枝蓮等涼血化瘀,完成從"破瘀"到"涼血"的遞進治療。

三、用藥心法:蟲蟻搜剔與血肉有情
穿山甲片的應用尤具匠心,其性善走竄,能透達經絡,正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言:"穿山甲性專行散,能通經絡"。更妙在三診加入當歸尾,取其"尾者下行"之性,與桃仁形成"化瘀-生新"動態平衡。

四、療效評判:微觀辨證指標
干公每診必察聲帶形態、色澤變化,將傳統望診與現代喉鏡檢查結合。從初診"晦暗充血"到三診"艷紅",反映瘀熱轉化過程;室帶增生逐漸收斂,印證"瘀去新生"的治療效應。

此案啟示後學:慢性喉炎頑疾當重視"肝-喉"軸心關係,瘀血為患需分階段論治。干公以20年痼疾驗證"從肝論治"喉喑的可行性,其辨證之精準、用藥之膽識,實為中醫耳鼻喉科之典範。然需注意,穿山甲今已禁用,臨證可以地龍、土鱉蟲等替代,取其通絡化瘀之效而不違保護之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