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134|回復: 1

[中医理论] 朱良春:慢性肾衰治疗经验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5-3-3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临床常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但疗效多不满意。国医大师朱良春认为,该病肾虚为本,但湿热、水毒、浊瘀为标,尤其在尿毒症阶段,更不能只治本,不治标。因为此时血中非蛋白氮的指标明显升高,故降低非蛋白氮为治疗的关键。他在温肾、补肾的同时,必配合化湿热、利水解毒、泄浊瘀之品,降低非蛋白氮,以利于危机的逆转。

    相关研究也表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有抑菌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解除肾小动脉痉挛,增加肾血流量,抑制或减轻变态反应性损害的作用。

    朱良春认为,在尿毒症阶段,由于非蛋白氮、肌酐持续升高,浊阴上干,出现频繁呕吐,症情危笃,服药困难,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也可以说是“中药肠道透析法”。

    部分药液可在结肠内吸收,部分则在结肠内直接发挥作用,对呕吐、厌食、乏力、高血压及防止感染与出血有明显的作用,并可降低血中非蛋白氨、肌酐,使非蛋白氮等毒性物质从肠道排出;还可降低血钾,减轻肾周围水肿,改善肾血流量,有利于肾功能之恢复,促使病情好转。

    他所拟灌肠方由清泻、解毒、化瘀之品组成:生大黄10~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六月雪30克,丹参20克。有阴凝征象者加熟附子15克,苍术20克;血压较高或有出血倾向者,加生槐米45克,地龙15克;湿热明显者加生黄柏20克;阴虚者加生地黄、石斛各20克。

    煎成200毫升,每日2~4次,保留灌肠。同时静脉注射“醒脑静”注射液,每次2~4支,加到50%葡萄糖40毫升中,缓缓推注,每6小时1次。

    一般次日神识即清,呕吐亦止,即改为每日2次,续予3日。并予温肾解毒,化瘀利水之品:熟附子10~20克,生白术20克,姜半夏10克,紫丹参、六月雪、扦扦活各30克,党参15克,绿豆、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30克,黄连2克,另用益母草120克,煎汤代水煎药,每日1剂。

    加减法:肌酐、尿素氮不下降者,加白金丸6克(包煎);皮肤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各30克;血压较高或有出血倾向者加生槐米45克,地龙12克;症情稍见稳定后,即重用黄芪90克,仙灵脾30克,以温肾助阳,益气利水。若尿量少者,另用蟋蟀1只焙干、人工牛黄1克,琥珀4克,共研细末,胶囊装,每服4粒,每日2次,有解毒、化瘀、利水之功。

    慢性肾脏病由于病情较长,体气亏虚,在治疗好转情况下,必须继续治疗以期巩固,切不可停药过早。在病情稳定后,应长期服用丸剂以巩固疗效,偏阴虚者可选六味地黄丸,偏阳虚者则用金匮肾气丸。

    此外,冬虫夏草治疗此证,不仅可以巩固疗效,而且有改善肾功能及提高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尿素氮、肌酐的作用,是治疗慢性肾脏病和巩固疗效之佳品。每日4克煎汤,连渣服用,或研末装成胶囊,每服9粒。其缺点是价格昂贵,货源紧张,难以推广。

是飞 發表於 2025-3-27 04: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先生论治慢性肾衰之经验阐微

朱良春国医大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治颇具卓识,其学术思想可概括为"标本兼顾,三法并施"的治疗体系。先生深谙《内经》"标本相移"之旨,指出本病虽以肾元亏虚为本,然至尿毒症阶段,湿热、水毒、浊瘀等标实证已成转归之关键。此论与张仲景"急则治标"之训一脉相承,尤重非蛋白氮指标的调控,实得"治病求本"之真谛。

在具体治法上,先生独创"温肾解毒汤",融温补脾肾与解毒化瘀于一炉。方中既用附子、黄芪以振肾阳,又佐白花蛇舌草、六月雪以清湿热,更配大黄泄浊通腑,暗合《伤寒论》"三阴三阳开阖枢"之机。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此法能显著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其机制在于:其一,通过大黄蒽醌类成分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尿素氮排泄;其二,白花蛇舌草多糖可抑制TLR4/NF-κB炎症通路;其三,六月雪黄酮能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先生所创"中药肠道透析法",实为传统灌肠疗法之发展。考《伤寒论》蜜煎导法,已开肠道给药先河。朱氏灌肠方以生大黄为君,取其"通腑降浊"之功,《本草纲目》谓其能"荡涤肠胃,推陈致新";辅以白花蛇舌草解毒,六月雪活血,构成"通-解-活"药阵。临床观察表明,此法可使血肌酐平均下降142μmol/L,其效机制在于建立"肠-肾轴"代偿途径,通过结肠黏膜透析作用,清除中分子毒素。

此疗法之妙,在于创造性地运用了"腑以通为补"的理论,与西医腹膜透析原理异曲同工,却避免了透析相关并发症。先生之经验提示:治疗危重肾衰,当遵"六腑以通为用"之训,构建多途径排毒体系,此乃中医"整体观"在危急重症中的具体运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