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35|回覆: 0

[中國方言] 吳語源流小考(4)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09-1-19 10: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經濟網
(1)顧亭林【日知錄・方音】引【宋書】『高祖雖累葉江南,楚音未變』。又『長沙王道憐素無材能,言音甚楚』。【世說新語・豪爽】『王大將軍年少時,舊有田舍名,語音亦楚』。又引【文心雕龍】云『張華論韻,士衡多楚』。劉宋皇族及王敦皆南徙北人,已習南音,陸機更是吳人,因都住於東楚之地話帶楚音,故也稱之爲『楚』。北朝【魏書・島夷劉裕傳】:『島夷劉裕,晉陵丹徒人也。』【島夷蕭道成傳】:『島夷蕭道成,晉陵武進楚也。』這些出生在常州地區的南朝皇帝,都被加以『楚』名。

    (2)【世說新語・輕說】:『支道林入東,見王子猷兄弟。還,人問:「見諸王何如?」答曰:「見一群白頸烏,但聞喚啞啞聲。」』這是說支公到會稽(在建業東,故稱『東』)見王氏兄弟不說官話雅音,就譏之爲鳥語。又同篇:『人問顧長康:「何以不作洛生詠?」答曰:「何至作老婢聲!」』(原註:『洛下書生詠,音重濁,故云老婢聲。』)顧爲晉陵無錫人,不願依當時風習學洛下語,乃譏北音爲婢語(按『傖』義鄙賤之人,與『臧(~獲)』同源)。

    以上爲南北之別,而江南之東西亦已有較大差別。

    當時吳人又鄙稱贛人湘人爲『溪』(也作『蕁),因古代荊山以南、洞庭湖至鄱陽湖之間,是『五溪蠻』的原居地,方言含有苗瑤語底層(自明代至今仍有呼江西人爲『雞』的,是『溪』音變)。

    (3)【世說新語・容止】:『溫(嶠)勸庾(亮)見陶(侃),庾猶豫未能往,溫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見之,必無憂也。』」(按陶爲豫章都陽人,家於尋陽,故云)。

    (4)【南史・胡諧之傳】:『諧之,豫章南昌人也……,上(齊武帝)方欲獎以貴族盛姻,以諧之家人語菀舨徽飼補謁奈迦送醫套優鎩6旰蟮畚試唬骸浼胰擻鏌粽?」諧之答曰:「宮人少,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音,遂使宮人頓成縈鎩!鄞笮Α!(又范伯年云:『胡諧是何莨罰 )

    (5)【梁書・楊公則傳】:『所領是湘溪人,性怯懦。』(【南史】作:『公則所領,多是湘人,溪性懦怯。』)可見當時江東方言與北、與西皆已不同。

     2.南北互學方言及雙重語言制

    【晉書・王導傳】:『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金陵成爲六朝政治文化中心。這造成兩方面的影響:一是漢人人口大量增加,他們努力學習土話,增強了當地漢語方言對非漢語的同化力量,二是中原南遷人士大量聚集於新都城,又使都城形成雙方言制,即士族階層與庶民的雙重語言制。這有南北朝人士的當時記錄:

    (1)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徘調】:『劉真長始見王丞相,時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彈棋局,曰:「何乃?」(註:吳人以冷爲。【御覽】卷二一引此條注『音楚敬反』)劉既出,人間見王公云何,劉曰:末見他異,唯聞作吳語耳。』(【語林】曰:『真長云:「丞相何奇,止能作吳語及細唾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