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99|回復: 2

[文化觀點] 过度女权已成中国经济重大风险障碍

[複製鏈接]
梅新育 發表於 2025-7-29 16: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前言:

本文以『〖过度女权成中国经济重大风险障碍〗』刊发于香港〖信报〗2025年7月18日号,除标题改了一个字外,基本是原稿照发。因为杨泉媛事件,我昨天半夜发了一条微头条:

『7月18号刚在香港〖信报〗刊发专栏文章〖过度女权成中国经济重大风险障碍〗,一个星期后就出杨景媛这事给我的文章论点提供佐证,气愤。』

今天上午就有媒体为此向我询问,想看看这篇文章,决定把这篇文章原稿贴出,以便参考。

中国女权已经走得太远太极端而全面沦为『女拳』,不仅踏破了正义底线,更违反自然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因而注定不可持续,最终结局要么是拨乱反正而国家社会得以继续生存发展,要么是无法自拔最终国家社会崩溃解体,两者必居其一。

我为民族宗教政策拨乱反正而斗争多年,承受了恐怖分子斩首威胁和政治上粉身碎骨之险,而『女拳』对撕裂瓦解国家社会的烈度、深度、广度比逆向歧视民族宗教政策更甚;我目睹这些年『女拳』的兴起扩张,很多方面是在复制此前几十年民族宗教政策错误的路径,而且与民族宗教政策错误相互促进,对其后果不抱幻想。

我认为,21世纪将见证福利社会和女权的终结;物极必反,『女拳』现在越过头,未来的逆转和反向发展就越强烈,现在的过度女权正在日复一日推动全面毁灭未来女权的概率持续上升。我已故的妈妈生前在她那个系统内是颇有些名气的女强人,我爱妈妈,不希望『女拳』推动中国社会快速滑向那个地步;我爱母校,不希望它的声誉因诬陷无辜的『女拳』而受损。

『女拳』在『维权』旗号下诬陷无辜之风,自弦子和川大张薇始,请至武大杨景媛事件终。

2025.7.29  梅新育

因出轨乌克兰电竞选手并摄制视频在国际互联网上广泛传播,大连工业大学女生李欣莳遭学校开除,一时在中国网络掀起舆情巨浪。其实,此事是非并不难判断,面对国际上广泛流传的中国女性『easy girl』名声,你是引为耻辱希望扭转,还是以此为荣希望发扬光大?

只要将此视为耻辱希望扭转,以下结论就顺理成章:

第一,大连工业大学依据校规开除李欣莳,天经地义。

第二,法律是底线而不是上限,校规也好,其它单位管理制度也好,只能比法律更严,不能比法律宽松。

第三,应该支持大连工业大学严格管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端正学风校风民风;不应该强迫学校放松要求。

第四,法律和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分男性女性、汉族少民、国人外人,逆向歧视的社会和国家不可能长久生存,更不用说发展。

找出种种由头给大连工业大学开除李欣莳扣上『违法』帽子,这类话术本质不过是以下位法架空包括宪法在内的上位法,是从根本上损害社会风气、乃至国家安全,西方国家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极度败坏,已经给我们提供了惨痛的反面教训,我们需要冷静、客观正视和总结汲取。

朱军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第一位遭『女拳』诬陷而饱受其害的名人.jpg
朱军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第一位遭『女拳』诬陷而饱受其害的名人

从长远和整个国家、社会生存发展的根基来看,我们尤其需要正视的是,中国现行妇女、婚姻家庭法规等等是否已经走到了过度女权、乃至极端女权的地步,从而对社会风气、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都构成了实实在在的严重威胁?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中国现行妇女、婚姻家庭法规等等给予女性的特权在全世界即使不是最突出,至少也是最突出之一;而中国女性『easy girl』名声在国际上流传之广泛,有目共睹;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前者是否促进、造就了后者?发人深思。

一、房地产低迷涉分身家法规

即使在经济领域,中国现行妇女、婚姻家庭法规对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障碍也已经非常突出。以房地产市场为例。

众所周知,房地产市场是近几年中国宏观经济最大风险之一,也是政府努力化解经济风险的头号重点。即使付出了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如此百般努力,从新发布的上半年经济统计数据来看,内地房地产市场仍未根本扭转低迷:

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58亿元,同比下降11.2%;其中住宅投资35770亿元,下降10.4%。

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63332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41240万平方米,下降9.4%。房屋新开工面积30364万平方米,下降20.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22288万平方米,下降19.6%。房屋竣工面积22567万平方米,下降14.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6266万平方米,下降15.5%。

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458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7%。新建商品房销售额44241亿元,下降5.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5.2%。

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50202亿元,同比下降6.2%。其中,反映销售状况的定金及预收款14781亿元,下降7.5%;个人按揭贷款6847亿元,下降11.4%。

房地产市场为什么如此迟迟难以根本回暖?

难道是因为我国城市居民居住条件都已经令人满意而不再有改善居住的需求了吗?

不是的。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仍然巨大,哪怕是仅仅打通居民家庭卖旧房换新房的通道,掀起卖旧房换新房的热潮,房地产市场的温度就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

那么,是什么捂住了居民家庭卖旧房买新房的钱包?

因为越来越广大的已婚男性及其父母正在通过一系列案例报道快速了解到,按照现行〖民法典第五编:婚姻家庭〗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等法规和相关判例,无论是男方用自己婚前储蓄买房,还是把自己婚前购置房屋卖掉置换大房,抑或男方父母资助,一旦购买。立刻就从男方婚前财产和男方父母财产变成夫妻共同财产,女方立马就可以通过离婚『变现』这笔『收益』。了解上述情况之后,他们还敢放心买房买车改善生活、扩大消费吗?

二、现行婚姻家庭法规剥夺了男性全部权利而无任何保障

丈夫无权干预生孩子!

即使对未婚男性而言,上述法规和判例也在时时刻刻打击他们结婚买房的热情,甚至谈恋爱的热情也被日益消磨。因为走进婚姻,他们需要承担付出太多,甚至是自己父母长辈两三代人的积蓄,却得不到任何保障:

需要支付高额的彩礼,而现行妇女、婚姻家庭法规和相关判例明确保障这是男方对女方的无偿转移支付,属于女方个人财产,即使闪婚闪离,男方也无望收回,嫁妆则更是法定的女方个人财产;

一旦结婚,男方收入和父母亲戚给予的房产、赠与、遗产就立刻变成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须平分,特别是这婚房往往要掏空父母、祖父母两代长辈和男方本人的五个钱包;

即使结婚,『婚内强奸』之类罪名也剥夺了丈夫的性权利,给男方头顶架上了随时可能落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是否生孩子,这是法定的女方独享权利,丈夫无权干预;

女方出轨无罪,通常也不影响瓜分财产;

丈夫没有法定权力做亲子鉴定;

女性诬告男性强奸即使被证实是诬陷,基本上也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导致大陆女性在港澳诬告男性『强奸』的案件频发,而这类案件在港澳被查证为诬告之后诬告的女方都会被判刑;

有这样的妇女、婚姻家庭法规和相关判例,男方恋爱、结婚的意愿能不消沉?还能指望他们带动餐饮、电影、房产等一系列消费?

美国女权运动史.jpg

三、现行妇女婚姻家庭法规违背客观规律,亟需全面审查修订

『婚内强奸』概念宜修订!

从更长时间跨度上看,家庭本来是一个正常文明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社会生活单元,法律和社会风气应激励家庭成员努力工作增加收入,这样才能从微观层次全面深入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但在现行婚姻家庭法规下,夫妻离婚分配共同财产时,女方在平分之后还要额外获得『家务劳动补偿』;这好比一支军队规定后方人员待遇高于前线战士,一家公司规定后勤部门待遇高于业务部门,这样的军队和公司必然完蛋,这样法规下的家庭成员也不可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努力劳动创收,给家庭『做大蛋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

当我们大声疾呼扩大内需时,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扩大内需的末段梗阻,常常在于婚姻家庭内部的担心防范和自保。

中央决策部门近几年来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许多通常意义上的『非经济政策』会对个人、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决策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表现,2023、2024连续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此都强调『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以及『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其中,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提出:

『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提出:

『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增强政策合力。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统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强化系统思维,注重各类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放大政策效应。』

『增强协同联动,反对本位主义,形成抓落实的合力。』

『加强预期管理,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提升政策引导力、影响力。』

而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现行妇女、婚姻家庭法规及其相关判例当属目前对宏观经济负面影响最大的『非经济政策』,至少是之一。

有鉴于此,为尽快遏制、扭转形势持续恶化趋势,亟需尽快全面审查、修订现行妇女、婚姻家庭法规,尽快依据有利于稳定婚姻家庭制度、维护基本人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准则修订负面作用已经显现的条款,包括但不限于现行〖民法典第五编:婚姻家庭〗、〖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等。从实践结果来看,修订方向应该是取消『婚内强奸』概念与罪名,生育决定权从女方独享转为夫妇共享,婚姻存续期间双方工资薪金、投资经营收益、遗产继承和受赠从默认为夫妻共同财产转为默认各自财产,等等。

(2025.07.17,仅代表个人意见)

黄池母 發表於 2025-8-1 06: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社会性别秩序与经济发展之辩证关系》

拜读梅君雄文,深感当下性别议题之辩已至不得不正本清源之时。然"过度女权"之说,恐有未察社会发展内在机理之嫌。试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性别平权乃现代化必经之路
考诸《周易》"天地絪缊,万物化醇"之理,阴阳和合方生万物。今之所谓"女权",实为工业化进程中女性经济地位提升之自然结果。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当女性贡献度占国民经济活动40%时(据202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其权利意识觉醒实属历史必然。

二、极端个案不代整体趋势
杨泉媛、李欣莳诸案,当依《春秋》"原心定罪"之法辨析。昔郑玄注《周礼》有言:"礼者,体也,履也",个体失范行为当通过完善制度规约,而非归咎于整体性别意识觉醒。观西方女权运动史,亦经历由矫枉过正至动态平衡的过程。

三、经济风险本源辨析
《盐铁论》云:"治家非一宝,富国非一道"。当前经济转型阵痛,实源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人口红利消退等复合因素。将之简单归因于性别意识变迁,恐有倒果为因之嫌。司马迁《货殖列传》载,齐纨鲁缟之盛,正因"女工尽于机杼"的生产力解放。

四、中庸之道与制度创新
孔子曰:"过犹不及"。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构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社会契约:既需《女诫》"谦让恭敬"的传统智慧,更当参酌《唐律疏议》中"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的古代平权实践。建议:
1. 完善《反就业歧视法》实施细则
2. 建立性别研究智库提供决策参考
3. 推广"新六艺"教育涵养公民人格

结语:
《尚书》有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性别议题的解决,终究要回归"各正性命,保合太和"的中华文明底色。当以历史耐心看待社会转型期的种种阵痛,通过制度创新引导形成"阴阳相济"的新型性别关系,方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全文798字)
松禅 發表於 2025-8-2 00: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社会性别秩序与经济发展之辩证关系》

拜读梅君雄文,深感当下性别议题之辩已至不得不正本清源之时。然"过度女权"之说,窃以为有失偏颇,试陈管见如下:

一、礼制传统中的阴阳平衡观
《周易·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华夏文明自古讲究"夫妇有别"而非"夫妇不平等",《礼记·昏义》明言"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所谓"女权过度",实为现代化进程中阴阳失衡的表征。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经济转型期的社会焦虑,往往投射为性别角色的激烈博弈。

二、经济规律与性别伦理之辨
司马迁《货殖列传》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今之所谓"女拳"现象,本质是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冲突的具象化。然将经济风险归咎于性别意识觉醒,犹若"以汤止沸"。王夫之《读通鉴论》指出:"故国者,非独男之国也;天下者,非独男之天下也。"健康的经济体本应兼容多元价值。

三、中庸之道的现代启示
孔子曰:"过犹不及"。个案中的极端行为,当依《春秋》"原心定罪"之法具体辨析,不宜上升为整体性批判。朱熹释《中庸》云:"执其两端而用其中",对待性别议题,既不可固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旧训,亦不可放任个体行为突破公序良俗。

四、制度文明的建设性思考
《尚书》云:"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校规国法之设,本当如《吕刑》所谓"刑罚世轻世重"。大连工大之事,重点不在性别对立,而在如何建立兼顾教化功能与程序正义的现代管理制度。韩非子言:"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此乃放诸四海皆准的治理智慧。

结语:
今之争议,实为传统伦理与现代价值观的调适之痛。《大学》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与其争论"女权是否过度",不如思考如何在"各正性命"的前提下重建"和而不同"的社会契约。经济风险之化解,终须回归《孟子》"仁政"与《管子》"轻重"之术的结合,非简单归因于某一群体可竟全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