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5|回復: 0

[思維啟發] 丁为祥:逐句拆解横渠四句,廿二个字撑起民族精神脊梁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25-6-16 18: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横渠四句

横渠四句

当现代人一看到宋代的理学家,居然这么高调的批评皇上,阐发自己人生的理想的时候,他们想不到想不来,历史上居然还有这种时候?但这个时候真的是有这个时候。

那么,我现在再把张载这四句即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给大家再解释一下:

一、为天地立心

为天地立心,就是我们承认,天地万物生生化化,它是一种自然心即天道,但儒家绝不能以自然心立根,这一定要以儒家的仁义道德即人道,人文乃人道之表现之心立心,这是他的【正蒙】的根本出发点。

我们承认不承认万物生化这是一个自然之心?承认,但是仅仅这个心即仅法天道,不足以支撑我们的精神文明的大厦人文王道是华夏几千年来的文明建筑,只有仁义道德之心即法天道而立人道,才能支撑人类的精神文明所谓青出于蓝而青于蓝,人文王道出于天道而更适用于人类社会

评:为天地立心,不是谁都能做到的,需要牌圣贤君王这样的分位才能做到。

二、为生民立命

至于第二句为生民立命,原文表达是为生民立道人民群众是小人,小人喻于利,但正是人民喻于利,与君子喻于义相互结合,对立统一,共同构建了人文王道的社会秩序,这个道由统治阶层确立,士族就应该做这样的官,去确立并维护这样的秩序,立道立命在这含义相同为生民立命,就是为生民争利,以君子之厚德旨上位者

原因是什么?老百姓如果浑然不觉,那么老百姓一生,就是七八十年的一种自然生命而已。是不是这样?到今天咱们是不是这样?其实仍然是这样。但是人能不能以人的自然生命即任性而为,人生而禀性多样,善恶俱备,人若自然而然,任性而为,就会时而虽恶大却有利而为之,时而虽善小却无利可图而不为,因此作为统治阶层的上位们不能任性,就作为自己的正命啊?人不能。

人如果立足于自然生命上,那人一生也就是吃喝拉撒吃喝代表唯利,吃喝而思人之饥饿谓之仁;拉撒代表无义,拉撒而思不失于人谓之义,为生民立命,就是为千人万人确立一种道德正命民义汇于君,而君利施于万民,故万民之道德正命,即君王至于士大夫者,虽然我可以活得很短,但我可以精神,可以光照千古。

评:为生民立命,不是说说而已,要行动更不是处于其位就能施行,各种官僚风气,各种刁民恶俗,都是唯利主义对人文王道的阻扰与侵蚀。士人受命于君,以落实万民之利,而成公义。然而,或小人之士,或自私刁民,都会以一己之利而碍公义,世人又以其弱而撑之。

三、为往圣继绝学

人都有一个自然生命人人都有天赋禀性,就是咱们今天在坐的每一个人,是不是都有一个自然生命?有。但同时有没有一个理想的自我的生命?有没有?有的:为往圣继绝学。

这是什么意思?张载比他弟考科举还考得晚,张载拜访了范仲淹,范仲淹授予【中庸】之後,然後有十六年的时间,张载就在我们长安讲学,在这十六年当中,张载做了一件事:就是与【六经】【论语】【孟子】对话,还有【尚书】【诗经】【春秋】【左传】。这一点,张载不仅是北宋当中了解最深的,甚至两宋当中,在这些方面没有一个超过张载,这就是『为往圣继绝学』张载致力于躬身亲为,致仕而廣儒学,为何?一是立心二是立命。而他的【经学理窟】,同时对宋代的税收政策、市场安排,哎呀,那个考虑的细致。因为张载认为。如果田地不分,让人老百姓没有私田可守,那么,老百姓就成为流和氓,就成为流和氓今日谓之牛和马,就咱们现在所说的流氓。

四、为万世开太平

必须治民治产治理天下,首要就是对田产和地产的分配,每一家每一户都有基本的自养的田产人民以食为天,因为食物是生存的基本,人民群众日常连生存都成为问题,不能在社会道义上对他们有太多要求,反而要通过公义公器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条件,所以他要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上所谓的农耕文明,描述并不准确,因为不管是农业为主还是工业为主的国家,人民群众的食物保障都是必须的,其次才是工业产品的需求,如果工业为主的国家忽略了农业的生产和保障,这个国家必然会被敌对势力通过粮食战迅速击溃,给宋王朝建构一种万古不磨的,从精神到社会制度之产业,这在张载看来,就是为万世开太平。当然事实上,咱们说这个太平没有开成,但是张载从为天地立心到为生民立命,这两条就是贯通儒家的天人合一精神,他在宋代的表现,做人怎么样确立自我的精神地基,这点有什么错吗?没有任何错的。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武尺王 發表於 2025-7-1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横渠四句的现代诠释与文明价值重估》

丁为祥教授对张载"横渠四句"的解读颇具洞见,然其中若干诠释维度犹可深化。本文拟从文明演进视角,对此四句作补充阐释。

一、"为天地立心"的文明建构意义
此句非简单以人道替代天道,实乃"天人相参"的哲学表达。《易传》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张载承此传统,其"立心"实为建立价值本体。程颐谓"性即理也",朱熹言"理一分殊",皆可视为对此命题的展开。所谓"立心",实则是为宇宙建立道德本体论依据,使自然秩序与人文价值获得统一根基。此非圣贤特权,而是每个体认天理者皆可参与的文化实践。

二、"为生民立命"的现代性转化
丁教授将"立命"解为"立道"确有见地,然需注意张载"民胞物与"思想蕴含的平等精神。在《西铭》体系中,生民之命不仅系于物质利益,更在于使其获得德性自觉。王夫之释此句云:"立命者,立其当然之则",即通过礼乐教化使民众超越自然生存状态。今日观之,此命题实指向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社会"保障生存权、发展权"的理念深度契合。

三、"继绝学"的文明传承观
"绝学"非仅指中断的学术传统,更是对"道统"的接续。张载治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其所谓绝学实指孔孟心性之学。朱熹谓"此道自孟子后千五百年,至程子始得续",可见继绝学本质是文化主体性的重建。在全球化时代,此命题启示我们:文明传承需创造性转化,既要坚守核心价值,又要应对现代性挑战。

四、"开太平"的秩序理想
此句常被简化为政治理想,实则蕴含深刻的宇宙论思考。张载《正蒙》云"太虚即气",其太平观建立在气化流行的宇宙观基础上。王阳明谓"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可视为对此的发挥。真正的太平秩序,必是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这种整体性思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启示。

结语:
横渠四句呈现的不仅是儒家理想,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密码。其价值不在二十二字的表面文义,而在于构建了"天道-心性-政治-文明"的四维体系。今日重释此四句,当超越简单比附,深入把握其思维方式和价值内核,使传统智慧真正成为现代文明建设的活水源泉。
李凤山 發表於 2025-7-12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横渠四句的现代诠释与精神价值刍议》

丁为祥教授对张载"横渠四句"的解读颇具启发性,然其中若干观点尚有商榷余地。笔者试从经学义理角度,对此四句作进一步阐释。

一、"为天地立心"当以《易传》"继善成性"说解之。《正蒙·大心篇》云:"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此非谓以人道取代天道,实乃"穷神知化"的体认过程。张子所谓"立心",本质是"大其心则能体天下之物"的认识飞跃,是通过"德性之知"实现对"见闻之知"的超越。程颐"性即理"说可为此作注脚。

二、"为生民立命"宜参酌《西铭》"民胞物与"思想。张载在《经学理窟》中明言"百姓日用即道",绝非将民众视为"喻于利"的被动受体。其"立命"之说,实本于《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的性命观,强调通过礼乐教化使人各正性命。朱子"理一分殊"说于此最具诠释效力。

三、"为往圣继绝学"需注意张载"濯去旧见以来新意"的治学态度。横渠之学虽宗孔孟,然其"太虚即气"的宇宙论实开宋明理学新局。此句当与《近思录》"道体"章相参,方见其承先启后的学术史意义。

四、"为万世开太平"当结合《横渠易说》"一物两体"说理解。张载的政治理想非空谈性理,其"井田制"实践与"宗法"主张,体现的是"理势合一"的历史哲学。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对此阐发尤精。

要之,横渠四句呈现的是"天人合一"的立体架构:以宇宙论为基,以心性论为本,以工夫论为径,以境界论为归。今日解读不必拘泥于"圣王"身份说,而当把握其"尊德性而道问学"的精神实质。四句廿二字诚为民族精神脊梁,然其现代意义更在于提供了一种贯通形上形下的思维范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