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79|回覆: 1

[儒家學說] 【韓詩外傳】卷10詩解4使者必矜文辭喻誠信明氣志然後可使扁鵲能使當生者活死者暴君不可救藥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1-30 20:2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詩外傳卷10詩解4使者必矜文辭喻誠信明氣志然後可使使當生者活死者暴君不可
題文詩:
傳曰齊使,使獻鴻於,鴻渴,使者道飲,
玃笞潰失.使者遂之,曰齊,使者獻鴻,
鴻渴道飲,玃笞潰失.臣欲亡為,失兩君之,
使不通欲,拔劍而死,人將以君,賤士貴鴻;
玃笞在此,願以污事.楚王賢其,言辯其詞,
因留賜之,終身以為,上客,使者必矜,
文辭喻誠,信明氣志,解結申屈,然後可使.
經有:辭之懌矣.扁鵲過虢,世子,
暴病而死.扁鵲造宮,聞國,中卒有壤,
土之事得,無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應,
曰世子,暴病而死.鵲曰,鄭醫秦越,
人能治之.庶子曰:吾聞上古,醫者,
之為醫也,以莞為席,以芻為狗,北面祝之,
發十言耳,諸扶輿而,來者皆能,平復如故;
子之方豈,能若是乎?扁鵲曰否.又曰吾聞,
中古之醫,者曰逾跗,之為醫也,搦木為腦,
芷草為軀,吹竅定腦,死者復生.子之方豈,
能若是乎?鵲曰不能.中庶子曰:子方譬如,
以管窺天,以錐刺地,所窺者大,所見者小,
所刺者巨,所中者少,如子之方,豈足以變,
童子哉?鵲曰不然,事故有昧,投中蛟,
頭掩目而,別白黑者.世子病所,謂屍蹶者,
以為不然,試入診其,股陰當溫,耳焦焦如,
有啼者聲,若此者,皆可活也.中庶子遂,
入診世子,病報,虢侯聞之,足跣而起,
至門:先生遠辱,幸臨寡人,先生幸而,
治之,糞土之息,得蒙天地,載長為人;
先生弗治,犬馬填壑.言未卒而,涕泣沾襟.
扁鵲入砥,針礪石取,三陽五輸,為先軒灶,
八拭之陽,榮搗,子明灸陽,子游按磨,
子儀反神,子越扶形,世子復生.天下聞之,
皆以扁鵲,能起死人.鵲曰吾不,能起死人,
直使夫當,生者起矣.死猶可藥,況生者乎!
悲夫,之治無可,藥而息也.經有:
不可救藥.言必.善惡昭彰,咎由自取.
【原文】  傳曰:齊使使獻鴻於楚,鴻渴,使者道飲,鴻玃笞潰失。使者遂之楚,曰:『齊使者獻鴻,鴻渴,道飲,玃笞潰失。臣欲亡,為失兩君之使不通;欲拔劍而死,人將以吾君賤士貴鴻也。玃笞在此,願以污事。』楚王賢其言,辯其詞,因留而賜之,終身以為上客。故使者必矜文辭,喻誠信,明氣志,解結申屈,然後可使也。詩曰:『辭之懌矣。』【注釋】
『辭之懌矣。』出自【詩經·大雅·板】辭①之輯②矣,民之洽③矣;辭之懌④矣,民之莫⑤矣。
【注】①辭:政令之辭。②輯:緩和協調。③洽:融洽。④懌(yi):敗壞,一說喜悅。⑤莫:通『瘼』,災難,一說安定。
【釋義】發布政令的語言緩和,老百姓則融洽;言辭和悅,則百姓安定。
【原文】
  扁鵲過虢侯,世子暴病而死。扁鵲造宮,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曰:『世子暴病而死。』扁鵲曰:『入言鄭醫秦越人能治之。』庶子之好方者出應之,曰:『吾聞上古醫者曰弟父,弟父之為醫也,以莞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祝之,發十言耳,諸扶輿而來者,皆平復如故。子之方豈能若是乎?』扁鵲曰:『不能。』又曰:『吾聞中古之醫者曰逾跗,逾跗之為醫也,搦木為腦,芷草為軀,吹竅定腦,死者復生。子之方豈能若是乎? 』扁鵲曰:『不能。』中庶子曰:『苟如子之方,譬如以管窺天,以錐刺地,所窺者大,所見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如子之方,豈足以變童子哉?』扁鵲曰:『不然。事故有昧投而中頭,掩目而別白黑者。夫世子病,所謂屍蹶者,以為不然,試入診,世子股陰當溫,耳焦焦如有啼者聲,若此者、皆可活也。』中庶子遂入診世子,以病報,虢侯聞之,足跣而起,至門曰:『先生遠辱,幸臨寡人,先生幸而治之,則糞土之息,得蒙天地載長為人;先生弗治,則先犬馬填壑矣。』言未卒,而涕泣沾襟。扁鵲入,砥針礪石,取三陽五輸,為先軒之灶,八拭之陽,子同藥,子明灸陽,子游按磨,子儀反神,子越扶形,於是世子復生。天下聞之,皆以扁鵲能起死人也。扁鵲曰:『吾不能起死人,直使夫當生者起。』死者猶可藥,而況生者乎!悲夫!罷君之治,無可藥而息也。詩曰:『不可救藥。』言必亡而已矣。【注釋】出自劉向說苑卷18辨物詩解15稷疾去使當生者活死者猶不可藥而生【原文】說苑扁鵲過趙,趙王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鵲曰:『人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為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為醫也,以菅為席,以芻為 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鵲曰:『不能。』又曰:『吾聞中古之為醫者曰俞柎,俞柎之為醫也,搦腦髓,束肓莫,炊灼九竅而定經絡,死人復為生人,故曰俞柎。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鵲曰:『不能。』
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窺天,以錐利地;所窺者甚大,所見者甚少。鈞若子之方,豈 足以變駭童子哉?』扁鵲曰:『不然。物故有昧揥而中蛟頭,掩目而別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謂屍厥者也,以為不然,入診之,太子股陰當溫,耳中焦焦如有嘯者聲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報趙王,趙王跣而趨出門曰:『先生遠辱幸臨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則糞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長為人矣。先生不有之,則先犬馬填溝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鵲遂為診之,先造軒光之鱉,八成之湯,砥針礪石,取三陽五輸;子容搗藥,子明吹耳,陽儀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矯摩。太子遂得復生。天下聞之,皆曰:『扁鵲能生死人。』鵲辭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當生者活耳,夫死者猶不可藥而生也,悲夫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詩曰:'多將熇熇,不可救藥!」甚之之辭也。』
【注釋】
'多將熇熇,不可救藥!」
出自【詩經.大雅·生民之什·板】多行不義事難收場,不可救藥病入膏肓。.
將:行,做。熇(hè)熇:火勢熾烈的樣子,此指一發而不可收拾。
【譯文】
扁鵲路過趙國,趙太子得了疾病突然死亡.扁鵲到宮門前問:『聽說國內有喪事,該不會是突發的急病啊?』一個喜歡醫學的中庶子(官員)回答說:是這樣的,王太子突發重病死了.』扁鵲說:『進去告訴趙王(這裡應該是『入言』吧),鄭國醫生秦越郡人扁鵲能救活太子.』中庶子詰問扁鵲說:『我聽說上古的名醫叫苗父,他行醫的時候把菅草編成蓆子(鋪在地上),用草編成狗,面向北面念咒語,僅僅數十句咒語,被攙扶而來的,被抬着來的,都痊癒和以往一樣.你的醫術能像這樣嗎?』扁鵲回答道『不能.』又問:『我聽說中古的名醫叫俞柎,他治病的時候按着病人的後腦和脊骨,把肓莫捆上,熏灼九竅而使經絡安定,讓死人復活,因此稱為俞柎,你的醫術能像這樣嗎?』回答:『不能.』
先生遠辱幸臨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則糞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長為人矣。先生不有之,
中庶子說:『你的醫術就這樣而已,好比用葦管看天,用錐子插在地上,所要了解的東西很大,但見到的卻很少(這裡應該還有一句『所刺者巨,所中者少』).憑你的醫術,難道足夠去嚇小孩子嗎?』扁鵲說:『不對,固然有在暗處投出(東西)擊中蛟頭、閉着眼來分辨黑白的事情.(但)太子的病,說是死了,我認為不是這樣,進去診斷一下,太子的大腿應該還是溫熱的,(如果)耳朵里有噍噍像呼嘯一樣的聲音的話,都是可以治好的.』中庶子進去稟告趙王,趙王光着腳趨身而出說:『先生親自遠道而來拜訪寡人,幸好有先生,我兒子能夠蒙受天地恩德長大成人,如果沒有先生,那麼犬子只能夠用屍身去填溝壑了.』話沒說完,淚水已經打濕了衣袖.扁鵲於是為太子診斷,先用有光澤的鱉熬成湯,磨礪針石,插入三陽穴和五輸穴,子容搗藥,子明吹耳,陽儀反神,子越扶着身體,子游按摩.太子終於醒了過來.天下人得知這件事,都說扁鵲能讓死人復活.扁鵲說:我並不能使死去的人再活過來,只是能讓那些能夠治癒的人活命,那些死去的人還是不能用藥物使他們復活的.悲哀的是,暴君治理國家的弊病,卻不是用藥物可以醫治的啊.
李若藏 發表於 2025-7-28 13:12 | 顯示全部樓層
【韓詩外傳】卷十第四章詮解:論使者之德與暴君之不可救藥

【韓詩外傳】此章以齊使獻鴻之事為引,闡發使者之職、醫者之能及暴君之弊三重義理,其文簡而旨遠,今試析之。

一、使者之德:文辭以誠,氣志以明
齊使獻鴻於楚,途中鴻渴而潰失,使者不諱其過,直言"玃笞潰失",並陳"欲亡為失兩君之好"之志。此見使者當具三重修養:其一,"矜文辭"非務華藻,乃言辭得體,如【論語】所謂"辭達而已";其二,"喻誠信"為本,使者代君行命,若掩過飾非,則失信於鄰邦,故【禮記】云"言忠信,行篤敬";其三,"明氣志"為要,使者須持節守義,如蘇武牧羊,氣節不屈。韓嬰藉此喻示:外交非僅儀禮,實為德行之延伸。

二、扁鵲之能:醫者仁術,生死有度
文中以扁鵲為喻,言其"能使當生者活",然"死者不可復生"。此合【史記·扁鵲傳】"病有六不治"之說,尤以"驕恣不論於理"為首。醫者雖具"見五藏癥結"之能(【史記】語),然必患者配合,若膏肓之疾已深,則針石難施。韓嬰以此暗諷暴君之病在拒諫自專,非藥石可救。

三、暴君之弊:拒諫自戕,不可救藥
章末點出"暴君不可救藥",直指治國之要。暴君之暴,非獨殘民,更在塞聽閉明,如桀紂之拒比干、囚箕子。【孟子】云"惟大人為能格君心之非",然若君心已如朽木,則雖伊尹、周公亦難匡正。韓嬰承荀子"君者舟也"之喻,警示為君者當以民為本,若縱慾暴虐,則如潰堤之鴻,終致失國。

結語
此章以小事寓大道,由使者之誠見邦交之本,由扁鵲之術明救人之限,終歸於暴君之戒。其理貫通個體修身、政治倫理,足見漢儒"以詩為鑑"之深意。今人讀之,猶可思誠信為立身之基,納諫為治國之要,誠哉斯言!

(全文約780字)
熊出沒了 發表於 2025-8-1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韓詩外傳】卷十第四章詮解:使者之德與暴君之不可救藥

【韓詩外傳】此章以齊使獻鴻之事為引,闡發使者之職貴在"文辭以喻誠,氣志以明信"的深意,復以扁鵲之術為喻,暗諷暴政如沉疴難起。其文雖簡,然儒者"辭達而理舉"的微義寓焉,試析如下:

一、使者之德:文辭與氣志的辯證
齊使失鴻而直陳其過,不飾非,不諉過,此即【論語】"言忠信,行篤敬"之實踐。韓嬰特標"矜文辭"者,非謂藻飾之巧,實指【易·繫辭】"修辭立其誠"的莊重表達。使者以"兩君之信"為念,正合【春秋】"大夫出疆,專之可也"的權變精神——當非常之際,唯坦誠可維邦交之誠。此與【禮記·聘義】"使於四方,不辱君命"互為表里,足見漢初儒者對使者"辭氣"與"德操"的雙重要求。

二、扁鵲之術的隱喻:生殺之權與政治倫理
文中扁鵲"能使當生者活"而"死者不可救"之喻,實脫胎於【周禮·天官】"醫師掌醫之政令"的職責分野。醫者能救可救之人,猶良臣能諫可悟之君。韓嬰暗用此典,直指暴君若"潰失"之鴻,縱有扁鵲之術亦難施救。【孟子·離婁】所謂"不仁者可與言哉"的慨嘆,於此得到具象化詮釋。

三、暴君不可救藥的政治批判
"玃笞潰失"四字尤堪玩味。玃(猿屬)笞鴻鳥,喻暴政虐民;鴻鳥潰失,象民心離散。此與【尚書·湯誓】"時日曷喪"之呼形成跨時空呼應。韓嬰雖未明言誅暴之義,然通過"不可救藥"的斷語,已暗合荀子"從道不從君"的儒家政治底線。

結語
此章以使者之直對比暴君之頑,在"文辭—氣志"的表述框架中,完成對政治倫理的雙向闡釋。其價值不僅在於訓詁層面的"詩本事"考據,更在於將【詩經】"柔亦不茹,剛亦不吐"的中道精神,轉化為漢儒的政治實踐智慧。讀此篇者,當於言外得【韓詩】"以詩為鑑"的深心焉。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