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10|回復: 2

[儒家学说] 【韩诗外传】卷8诗解11田子方赎老马之人知所归螳蜋抟轮庄公避之勇士归之贵而下贱富能分贫圣求圣辅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11-24 21:0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诗外传卷8诗解11田子方赎老马之知所归螳蜋抟轮庄公避之勇士归之贵而下贱富能分贫圣求圣辅
题文诗:
昔田子方,出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
问御者曰;此何马也?曰故公家,畜也,
为用,故出放也.田子方曰;少尽其力,
老去其身,仁者不为.束帛赎之.穷士闻之,
知所归心.经有:汤降不迟,圣敬日跻.
庄公出猎,有螳蜋举,足将抟轮.问其御曰:
此何虫也?曰此螳蜋,其为虫知,进不知退,
不量力而,轻就敌也.庄公曰以,为人必为,
天下勇士.于是回车,避之勇士,归之诗曰:
汤降不迟.庄公有情,勇士有义.魏文侯问:
人有恶乎?李克曰有,夫贵者则,贱者恶之,
富者则,贫者恶之,智者则,愚者恶之.
文侯:善行此三,者使人勿,恶亦可乎?
李克曰可;臣闻,而下贱则,众弗恶也;
富能分贫,穷士弗恶;智而教愚,童蒙弗恶.
文侯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寡人,
虽不敏请,守斯语矣.经有:不遑启处.
有鸟于此,架巢于葭,苇之颠天,喟然而风,
则葭,而巢坏何?所托者弱.稷蜂不攻,
社鼠不熏,非以稷蜂,社鼠之神,所托者善.
故圣人求,圣者以辅.吞舟之鱼,大矣荡而,
失水则为,蝼蚁所制,失其辅也.诗经:
不明尔德,无背无侧;尔德不明,无陪无卿.
【原文】
  昔者、田子方出,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御者曰:『此何马也?』曰:『故公家畜也,罢而不为用,故出放也。』田子方曰:『少尽其力,而老去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穷士闻之,知所归心矣。诗曰:『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注释】
出自刘安【淮南子·人间训】
原文: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 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
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
【译文】
田子方看见一匹老马站在道旁,叹息着(神情)呈现出志在千里的样子。便询问赶车的人说:『这是什么马呀?』赶车的人回答说:『这是旧尊老家所养的一匹马,由于老弱不再使用了,便牵出来想把它卖掉。』田子方说:『年少的时候贪用它的力气,年老的时候就把它抛弃,仁义之人不能这么做。』说着便用5匹帛赎买了这匹马。老臣罢武听说之后,便知道有所归向了。
【原文】
  齐庄公出猎,有螳蜋举足将抟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螳蜋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庄公曰:『以为人,必为天下勇士矣。』于是回车避之。而勇士归之。诗曰:『汤降不迟。』 
【译文】
齐国国王庄公出门打猎,有一只螳螂举起脚,准备和他的马车车轮子搏斗.(庄公)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什么虫啊?』车夫说:『这是称为螳螂的东西.作为虫来说,(它是那种)只知道进不知道退的,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庄公说:『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于是让车绕道避开了它,后来勇士都投奔了庄公。
【原文】
 魏文侯问李克曰:『人有恶乎?』李克曰:『有。夫贵者、则贱者恶之,富者、则贫者恶之,智者、则愚者恶之。』文侯曰:『善行此三者、使人勿恶,亦可乎?』李克曰:『可。臣闻:贵而下贱,则众弗恶也;富能分贫,则穷士弗恶也;智而教愚,则童蒙者弗恶也。』文侯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寡人虽不敏,请守斯语矣。』诗曰:『不遑启处。』【注释】
『不遑启处。』【出自】:【诗经·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解释】:没有闲暇的时间过安宁的日子。指忙于应付繁重或紧急的事务。
【原文】
  有鸟于此,架巢于葭苇之颠,天喟然而风,则葭折而巢坏何?其所托者弱也。稷蜂不攻,而社鼠不熏,非以稷蜂社鼠之神,其所托者善也。故圣人求圣者以辅。夫吞舟之鱼大矣,荡而失水,则为蝼蚁所制,失其辅也。故曰: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注释】
1,稷蜂: 谷神塑像上的蜂,2,社鼠: 土地庙中的老鼠。古人认为稷蜂不可打击,社鼠不能用火薰,都是因为它们寄托在好的地方。因此圣人应求贤士辅佐自己。
3,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出自【诗经大雅荡】
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汝殷商。曾是彊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彊御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原文:
厉王骄纵又放荡,他是下民的君王。厉王贪心又暴虐,政令邪僻太反常。上天生养众百姓,政令无信尽撒谎。万事开头讲得好,很少能有好收场。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多少凶暴强横贼,敲骨吸髓又贪赃,窃据高位享厚禄,有权有势太猖狂。天降这些不法臣,助长国王逞强梁。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你任善良以职位,凶暴奸臣心怏怏。面进谗言来诽谤,强横窃据朝廷上。诅咒贤臣害忠良,没完没了造祸殃。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跋扈天下太狂妄,却把恶人当忠良。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叛臣结朋党。知人之明你没有,不知公卿谁能当。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上天未让你酗酒。也未让你用匪帮。礼节举止全不顾,没日没夜灌黄汤。狂呼乱叫不像样,日夜颠倒政事荒。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百姓悲叹如蝉鸣,恰如落进沸水汤。大小事儿都不济,你却还是老模样。全国人民怒气生,怒火蔓延到远方。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不是厉王心不好,是你不守旧规章。虽然身边没老臣,还有成法可依傍。这样不听人劝告,命将转移国将亡。
  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古人有话不可忘:『大树拔倒根出土,枝叶虽然暂不伤,树根已坏难久长。』殷商镜子并不远,应知夏桀啥下场。荡荡:放荡不守法制的样子。
注:
辟(bì):君王。疾威:暴虐。辟:邪僻。烝:众。谌(chén):诚信。鲜(xiǎn):少。克:能。咨:感叹声。女(rǔ):汝。曾是:怎么这样。彊御:强横凶暴。掊(póu)克:聚敛,搜括。服:任。滔:通『慆』,放纵不法。兴:助长。力:勤,努力。而:尔,你。秉:把持,此指任用。义类:善类。怼(duì):怨恨。寇攘:像盗寇一样掠取。式内:在朝廷内。侯:于是。作、祝:诅咒。届:尽。究:穷。炰烋(páo xiào):同『咆哮』。无背无侧:不知有人背叛、反侧。陪:指辅佐之臣。湎(miǎn):沉湎,沉迷。从:听从。式:任用。愆(qiān):过错。止:容止。式:语助词。蜩(tiáo):蝉。螗:又叫蝘,一种蝉。丧:败亡。由行:学老样。奰(bì):愤怒。覃:延及。鬼方:指远方。时:善。典刑:同『典型』,指旧的典章法规。颠沛:跌仆,此指树木倒下。揭:举,此指树根翻出。本:根。拨:败。后:君主。
黎右 發表於 2025-4-2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韩诗外传》卷八第十一则析义:论仁政之本与圣贤之道

《韩诗外传》此章以三则典故递进阐发治国之要,其文约而义丰,足为后世法。田子方赎马、庄公避螳螂、文侯问恶三事,看似殊途,实则同归,皆明"仁德感召"之理。

田子方赎老马一事,尤见仁者之心。《淮南子·人间训》载此事更详,言"罢武闻之,知所归心",正与本文"穷士闻之"相呼应。子方见公家畜马"少尽其力而老去其身",遂以束帛赎之,此非独惜马,实乃明君臣大义。昔齐景公欲弃老马,晏子谏曰:"夫取人以衣,不以其马",与此同旨。儒家以"仁民爱物"为怀,《礼记》言"敝帷不弃,为埋马也",子方之行,正是推仁及物,故能使"穷士知归"。诗引"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恰喻仁德感召之速。

庄公避螳螂事,更见人君之度。《说苑·敬慎》载孔子赞此虫"知进而不知却",与本文"不量力而轻就敌"相合。庄公见微知著,以螳臂当车为勇士之喻,回车避之,此非畏虫也,乃敬其勇毅之气。昔周武王轼怒蛙以励士气,与此同揆。人君能体物察情,则天下勇士自归,故《管子》云:"圣王卑礼以下天下之贤"。诗再引"汤降不迟",正谓礼贤当如汤之亟也。

魏文侯问恶一节,直指治国枢机。李克所答"贵者贱者恶"云云,实本《周易》"天尊地卑"之理。其解"使人勿恶"三法——"贵而下贱,富能分贫,智而教愚",深得《大学》"絜矩之道"。文侯叹"尧舜其犹病诸",暗合《论语》"尧舜犹病"之语,足见战国儒者犹存古圣遗风。末引《诗》"不遑启处",恰喻圣王忧劳之状。

结章以譬喻作收,尤见匠心。"葭苇托巢"喻所依非固,"稷蜂社鼠"讽所托非人,皆申《荀子》"君子慎其所立"之义。至言"吞舟之鱼失水制于蝼蚁",正应《孟子》"为渊驱鱼"之戒。终引《诗》"无背无侧"云云,重申左右辅弼之要,与首章田子方仁心感召之事遥相呼应。

通观全篇,韩婴以仁政为纲,以用贤为目,三则典故如鼎足而立:田子方明仁德之本,庄公示范礼贤之方,文侯阐发治国之术。其结构之精严,引《诗》之切当,堪为《外传》典型。太史公言"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此章足见其以史证经、以事明义之旨。学者当于此体会圣贤"仁民爱物"之深心,方不负古人著述之志。
天『子』 發表於 2025-4-24 04:43 | 顯示全部樓層
《韩诗外传》卷八第十一章微义探赜

《韩诗外传》此章以二事相缀,一曰田子方赎老马,二曰齐庄公避螳螂,其间贯穿着先秦儒家"推己及物"的伦理观与"德化四方"的政治哲学。田子方见老马"喟然有志",非独悯其衰老,实乃体察"物尽其用"的天道。老马"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此非仁者所为,子方赎之,正是践行《论语》"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的物我一体之仁。御者言"疲而不能为用,故出放",恰折射功利主义之弊,而子方之举,实为对工具理性之超越。

齐庄公避螳螂事尤具深意。螳螂"当车辙而抟轮",在《庄子·人间世》中喻不自量力,而此处庄公"回车避之"却成德政象征。御者谓"其为虫知进而不知却",庄公则云"此为人必为天下勇士",二者视角之异,正见统治者当有"以德服人"的胸襟。车夫见虫之性,明君察人之志,故"勇士归之"实乃"明德慎罚"的必然结果。

章末"贵而下贱,富能分贫"八字,实为全篇文眼。《易·谦卦》云"天道亏盈而益谦",田子方赎马是"贵而下贱"的具象化,庄公避螳螂乃"富能分贫"的隐喻表达。老马与螳螂皆处"贱"位,而君子以仁心待之,恰如《孟子》言"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建立的是差序而周遍的伦理秩序。

至若"圣求圣辅"之论,可与《大戴礼记·主言》"仁者莫大于爱人,知者莫大于知贤"相发明。田子方之仁心感召御者,庄公之明德吸引勇士,皆印证《中庸》"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的圣贤相感之道。韩婴以此二事连类取譬,正是要阐明:治国平天下之道,始于仁心之推扩,成于贤才之归附。

此章叙事简净而义理丰赡,在"仁民爱物"与"尊贤使能"之间构建起逻辑纽带,既承孔子"泛爱众而亲仁"之教,又开孟子"仁政王道"之说,堪称儒家政治伦理学说的生动注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