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40|回復: 2

[儒家学说] 【韩诗外传】卷7诗解3曾子孝亲非为利禄景周舍谔谔事赵简子公问治国何患晏子对以社鼠猛狗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11-20 20:3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诗外传卷7诗解3曾子孝非为利禄景周舍谔谔赵简子公问治国何患晏子对以社鼠猛狗
题文诗:
曾子: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
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亲不待也,
木欲直而,时不待也.故椎牛,而祭墓也,
不如鸡豚,逮存亲也.吾尝仕,齐为吏禄,
不过钟釜,尚犹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
乐其逮亲;既没后吾,尝南游楚,得尊官焉,
堂高九仞,榱题三围,转毂百乘,犹北乡而,
泣涕者非,为贱悲不,逮吾亲故,家贫亲老,
不择官仕;其志,约其亲者,非孝也.
曰有,母之尸.赵简子有,臣曰周舍,
立于门下,三日三夜,简子使问,曰子欲见,
寡人何事?对曰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
从君之过,而日有记,月有成也,岁有效也.
简子居则,与之居出,则与之出,居无几何,
而周舍死,简子如丧,子后与,诸大夫饮,
于洪波台,酒酣简子,涕泣诸大,夫皆出走,
曰臣有罪,而不自知.简子曰尔,无罪昔者,
吾有周舍,有言:千羊之皮,不若一狐,
之腋众人,诺诺不若,一士谔谔.昔者商纣,
默默而亡,武王也者,谔谔而昌.今自周舍,
之死吾未,尝闻吾过,吾亡无日,是以泣也.
传曰景公,晏子:为人何患?晏子对曰
患夫社鼠.景公曰:何谓社鼠?,
束木涂之,鼠出窃外,入托于社,灌恐坏墙,
熏恐烧木,此鼠之患.今君左右,出则卖君,
以要利入,则托君不,罪乎乱法,又幷覆而,
育之此乃,社鼠之患.公曰呜呼!岂其然哉?
对曰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
酒酸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狗甚猛,
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啮之是以,
酒酸不售.有道士欲,白万乘主,用事者迎,
而啮之亦,国之恶狗.左右者为,社鼠用事,
者为恶狗,此国大患.经有:瞻彼中林,
侯薪侯蒸.言朝廷皆,小人遍地.奸佞挡道.【原文】
 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木欲直而时不待也。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存亲也。故吾尝仕齐为吏,禄不过钟釜,尚犹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也;既没之后,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仞,榱题三围,转毂百乘,犹北乡而泣涕者,非为贱也,悲不逮吾亲也。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若夫信其志、约其亲者,非孝也。』诗曰:『有母之尸雍。』
【注释】
1,曾子曰:『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逮也。木欲直而时不待也。』(【曾子】)
【译文】曾子说:『一去而不复返的是父母。节限到了而不能增加的是年寿。所以,孝子虽然想多奉养父母几年,但父母年寿却不等人,如同树木想长得更直一些,但成长时机已过而不再回来。』
2,椎①牛而祭墓,不如鸡豚②之逮③亲存也。
【注】①椎(chui):敲击,击打。这里指宰杀。②豚(tun):猪。③逮:及。
【释义】与其宰杀牛在墓前祭奠,还不如在父母在世时用鸡和猪来奉养。
3,故吾尝仕齐为吏,禄不过钟釜(钟和釜都是量器名,意指俸禄不多。)。尚犹欣欣而喜者,非以为多也,乐其逮亲(逮亲的解释: 谓双亲在世而得以孝养)也;既没之后,吾尝南游于楚,得尊官焉,堂高九仞(古八尺或七尺为一仞,九仞是虚指),榱题三围(榱,音cuī,屋椽,椽子头端叫榱题;围,指计度圆周长度单位的名称,具体说法不一),转毂(指车子;毂,车轮中央辐凑集之处)百乘,犹北乡(向)而泣涕者,非为贱也,悲不逮吾亲也。故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若夫信(伸)其志、约其亲者,非孝也。」』
4,出自:【诗经小雅·祈父】全文: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⑴祈(qí)父(fǔ):周代执掌封畿兵马的高级官员,即司马。
⑵爪(zhǎo)牙:保卫国王的虎士,是对武臣的比喻。【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谓祈父职掌我王爪牙之事也。 现在多用作贬义。
⑶恤(xù):忧愁。⑷靡(mǐ)所:没有处所。⑸爪士:即爪牙之士。
⑹厎(zhǐ):停止。一说『至也』。⑺亶(dǎn):确实。聪:听觉灵敏。
⑻尸:借为『失』。一说『主也』。陈奂【诗毛氏传疏】:』言我从军以出,有母不得终养,归则惟陈飨以祭是可忧也。『饔(yōng):熟食。
白话译文:
祈父!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祈父!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祈父!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原文】  赵简子有臣曰周舍,立于门下,三日三夜,简子使问之,曰:『子欲见寡人何事?』周舍对曰:『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从君之过而,日有记也,月有成也,岁有效也。』简子居、则与之居,出、则与之出。居无几何,而周舍死,简子如丧子。后与诸大夫饮于洪波之台,酒酣,简子涕泣,诸大夫皆出走,曰:『臣有罪而不自知。』简子曰:『大夫皆无罪。昔者、吾有周舍有言曰:'千羊之皮,不若一狐之腋;众人诺诺,不若一士之谔谔。昔者、商纣默默而亡,武王谔谔而昌。」今自周舍之死,吾未尝闻吾过也,吾亡无日矣,是以寡人泣也。』
【译文】
从前,周舍去侍奉赵简子,站在赵简子的门口三天三夜.简子派人出去问周舍:『先生将用什么来指教我?』周舍回答说:『希望作为直言诤谏的臣子,带着笔墨纸砚,跟在你的后面,待你有错的地方就把它记下来,每天有记录,一个月就有效果了,一年以后就有收益了.』简子听了这话很高兴,就让他和自己在一起.住了没多长时间周舍就死了,赵简子厚葬了他.三年之后,赵简子与大夫们饮酒,酒酣之时,简子哭了,大夫们起来准备离开时说:『臣等有死罪自己却不知道啊.』赵简子说:『大夫们回来入席,你们没罪.从前,我的朋友周舍曾经说过:'一百张羊皮,还不如一块狐狸腋下的皮.」大家百依百顺,不如周舍的直言诤谏.过去纣王昏庸拒谏导致灭亡,武王善于纳谏得以兴旺.从周舍死后,我不曾听到(有人说)我的过错啊,所以人君听不到(有人说)自己的过错,等到听到(有人说)自己的过错却不能改正就要灭亡了,我们国家大概快要灭亡了吧,我是为此而流泪啊.
【原文】  传曰:齐景公问晏子:『为人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景公曰:『何谓社鼠?』晏子曰:『社鼠出窃于外,入托于社,灌之恐坏墙,熏之恐烧木,此鼠之患。今君之左右,出则卖君以要利,入则托君不罪乎乱法,又幷覆而育之,此社鼠之患也。』景公曰:『呜呼!岂其然?』『人有市酒而甚美者,置表甚长,然至酒酸而不售,问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甚猛,而人有持器而欲往者,狗辄迎而啮之,是以酒酸不售也。」士欲白万乘之主,用事者迎而啮之,亦国之恶狗也。左右者为社鼠,用事者为恶狗,此国之大患也。』诗曰:『瞻彼中林,侯薪侯蒸。』言朝廷皆小人也。【注释】
1,出自【晏子春秋】卷3内篇问(上)诗解9景公问治国何患晏子对以社鼠猛狗(君左右鼠用事者狗)
【原文:第九
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
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讬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云:'公狗之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是也。有道术之士,欲干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龁之,此亦国之猛狗也。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壅,国安得无患乎? 』
【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说:『治理国家最怕什么?』晏子回答说:『害怕社庙中的老鼠。』景公说:『什么意思?』回答说:『社庙,是捆札起木头再抹上泥巴做成的,老鼠在那里寄身,用火熏则担心烧了社庙的木头,用水灌则担心毁坏了涂的泥巴,这是老鼠不能得而杀之的原因在于社庙。国家里也有社鼠,君王亲近的人就是。在内对君王隐瞒善恶,在外向百姓炫耀权力,不杀他们,国家就会混乱,杀他们又会被国君所庇护、包容并使他们得以长存,这就是国家的社鼠。有一个卖酒的人,摆设的器具很洁净,悬挂的酒幌也很长,但酒酸了也卖不出去,向乡里询问原因,乡里人说:'您的狗太凶猛了,有人拿着酒器进去,要买您的酒,狗迎面咬他,这是您的酒酸了也卖不出去的原因。」国家也有猛狗,掌权的人就是。有能为的士人,想求见大国之君,但掌权之人迎上去咬他,这也是国家的猛狗。亲近的人是社鼠,掌权者是猛狗,君主怎能不被蒙蔽?国家怎能没有祸患?』
2,瞻彼中林,侯薪侯蒸:出自【诗经正月】
原文:瞻彼中林,侯薪侯蒸。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译文:远望树林成一片,粗细只能当柴烧。百姓正在危难中,上天昏睡不知道。如果天命已确定,没人抗拒能奏效。上天皇皇最英明,究竟恨谁请相告?
郑见刑 發表於 2025-7-29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韩诗外传》卷七第三章阐发孝道真谛与治国之要,其文虽简而义理深远。今就曾子孝亲之论与晏子社鼠猛狗之喻,分疏如下:

一、曾子孝亲论:超越功利的人伦至境
"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二句,实为儒家"时中"思想在孝道中的体现。《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曾子所言"椎牛而祭墓"之喻,非言祭祀丰俭,乃揭"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生命悲剧意识。考《孟子·离娄》"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可知先秦儒家视孝为超越功利的精神实践。木直需时、亲养待年,此中蕴含"天时人事两相催"的哲学思考,较之《论语》"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的训诫更显沉痛。

二、周舍"谔谔"精神的政道价值
赵简子与周舍事虽未详述于本文,然"谔谔"二字足见直臣风骨。《说苑·臣术》载"君有诤臣不亡其国",正与此呼应。儒家政治伦理中,"士诤"传统源远流长,比干剖心、魏征犯颜皆属此道。周舍之"谔谔"非徒刚直,实为"以道事君"的实践,与《孝经》"争臣七人"之说互为表里。

三、晏子社鼠猛狗喻的治术警示
晏子对景公"社鼠猛狗"之喻,实为法家"去壅蔽"思想的前导。《说苑·政理》载管仲"四凶"之说与此同调。考"社鼠"喻奸臣倚势,"猛狗"指权臣阻贤,二者皆政治生态之癌。此说上承《尚书》"臣罔以宠利居成功",下启韩非《孤愤》"重人用事"之论,揭示权力监督的永恒课题。晏子以"鼠狗"为喻,犹《诗经》"硕鼠"之刺,皆属"主文谲谏"的讽喻传统。

要之,本章由家庭伦理推及政治伦理,构成儒家"修齐治平"的完整链条。曾子言孝道之不可逆,晏子论治国之不可蔽,看似分说两端,实则共明"时"与"诚"二字:孝亲贵在及时尽诚,治国重在察弊至诚。读此章者,当思《孟子》"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之义,方得古人立言之深意。
老天棚花 發表於 2025-7-31 15:18 | 顯示全部樓層
《韩诗外传》卷七第三章阐发孝道真谛与为政箴言,其文虽简而义理深湛。今就曾子孝亲之论与晏子社鼠猛狗之喻分疏如下:

一、曾子孝亲论之时义
"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二句,实为儒家孝道的时间性诠释。亲殁不可复生,年寿不可复增,此中蕴含双重警示:其一,孝亲乃"当下即是"之功,非可待富贵而后行,《论语》"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与此同揆;其二,孝心纯乎天理,非关利禄,《孝经》"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正是此意。曾子以"椎牛祭墓"为喻,非谓厚葬即孝,乃反衬"鸡豚逮亲存"之可贵,与孔子"啜菽饮水尽其欢"相发明。

二、周舍"谔谔"之臣道
赵简子得周舍"愿为谔谔之臣"而国治,此典出自《说苑》,韩婴引之,实为点出为政者当容直臣。谔谔之言逆耳而利行,犹药石之苦口而利病。简子"吾门有周舍,吾门有周舍"之叹,正与《尚书》"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互为表里。儒家政治伦理中,纳谏非仅胸襟,实为制度性设计,《周礼》"保氏掌谏王恶"即其制也。

三、晏子社鼠猛狗之政治隐喻
齐景公问政,晏子以"社鼠猛狗"对,此喻直指体制性腐败。"社鼠"托庇宗庙而不可熏,喻权臣倚势营私;"猛狗"当道噬人,喻酷吏阻隔言路。二者相济,则君蔽于上,民困于下。晏子之智,在于洞见制度缺陷——非人主不欲治,实因既得利益集团盘根错节。此与《孟子》"左右皆曰贤未可也"之察人术,皆体现古典政治智慧中对权力制衡的深刻认知。

结语
本章三事看似殊途,实则同归:曾子论孝道之本真,周舍彰臣道之正直,晏子揭治道之症结,皆指向"诚"与"真"二字。孝之诚在于心而非物,政之真在于实而非名。韩婴编此,殆有针砭时弊之深意。今人读之,犹见"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恸,犹闻"谔谔"诤言之声,犹惕"社鼠猛狗"之患,此即经典超越时空之价值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