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58|回復: 2

[儒家学说] 刘向【新序】卷7士诗解3季子不忘故脱千金剑带丘墓悼公疟饮药毒死太子痛不尝药而死宣公听谗急寿兄弟义死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10-18 20:3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刘向【新序】卷7士诗解3季子不忘故脱千金剑带丘墓悼公疟饮药毒死太子痛不尝药而死宣公听谗急寿兄弟义死
题文诗: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
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
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使于晋顾,
反则徐君,死于楚国,于是脱剑,致之嗣君.
从者止曰:此吴国宝,非所以赠.季子曰吾,
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君观吾剑,不言而其,
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
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
廉者不为.遂脱剑致,之嗣,嗣君:
先君无命,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
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曰季子,兮不忘故,
脱千金剑,兮带丘墓.许悼公昔,疾疟饮药,
毒而死也,太子止自,责不尝药,不立其位.
与弟纬专,哭啜餰粥,嗌不容粒,痛己之不,
尝药未逾,年而死故,春秋义之.卫宣公之,
子急也,寿也朔也.急前母子.寿与朔后,
母子也而,寿之母与,朔谋欲杀,太子急而,
立寿使人,与急乘舟,于河中将,沈而杀之,
寿知不能,止也因与,同舟舟人,不得杀急.
方乘舟时,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
二子乘舟,之诗其曰:二子乘舟,泛泛其景,
顾言思子,中心养养.于是寿,其兄之且,
见害,忧思之诗,黍离之诗.其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兮;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又使急之,将使,盗见载旌,要而杀之,
寿止急,急曰弃父,之节非子,道也不可.
寿又与之,偕行寿之,母不能止,因戒之曰:
寿无为前.寿又为前,窃急旌以,先行几及,
齐矣盗见,杀之急至,见寿之死,痛代己死,
涕泣悲哀,遂载尸还,至境自杀,兄弟俱死,
故君子义,此二人而,宣公,之听谗也.
【原文】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注释】【译文】
延陵季子要到西边去访问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脸色透露出想要宝剑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国国君,但是他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季子出使在晋国,总想念着回来,可是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延陵季子说:『我不是赠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表情;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虽是这样,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因为爱惜宝剑就使自己的良心虚伪,廉洁的人是不这样的。』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国君。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走了。徐国人赞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千里之约①
【原文】  许悼公疾疟,饮药毒而死,太子止自责不尝药,不立其位。与其弟纬专哭泣,啜餰粥,嗌不容粒,痛己之不尝药,未逾年而死,故春秋义之。
【原文】  卫宣公之子急也,寿也,朔也。急前母子也。寿与朔后母子也,寿之母与朔谋,欲杀太子急而立寿,使人与急乘舟于河中,将沈而杀之,寿知不能止也,因与之同舟,舟人不得杀急。方乘舟时,急傅母恐其死也,闵而作诗,二子乘舟之诗是也。其诗曰:『二子乘舟,泛泛其景,顾言思子,中心养养。』于是寿闵其兄之且见害,作忧思之诗,黍离之诗是也。其诗曰:『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又使急之齐,将使,盗见载旌,要而杀之,寿止急,急曰:『弃父之节,非子道也,不可。』寿又与之偕行,寿之母不能止也,因戒之曰:『寿无为前也。』寿又为前,窃急旌以先行,几及齐矣,盗见而杀之,急至,见寿之死,痛其代己死,涕泣悲哀,遂载其尸还,至境而自杀,兄弟俱死,故君子义此二人,而伤宣公之听谗也。
【译文】
卫宣公有三个儿子急、寿、和朔。急是卫宣公前一个妻子的孩子,寿和朔都是后一个妻子的孩子。寿的母亲和朔密谋,想要杀掉太子急而立寿为太子,便派人跟急一起在河里乘船,要把船弄沉来淹死急,寿知道自己不能制止这件事,于是便与急一同乘船,被派一同乘船的人就没能杀了急。正当乘舟的时候,急的母亲害怕急会死去,心中忧患而写下诗句,就是二子乘舟的诗,这样写道:『两个儿子一同乘舟,他们的影子在水中飘飘荡荡,想起从前说的话思念自己的儿子,心中十分郁郁不乐。』在这时寿忧虑他的哥哥即将被人所害,便做忧思的诗,这就是黍离之诗,这样写道:『步伐缓慢萎靡不振,心中不安思前想后,了解我的人说我心里忧愁,不了解我的人却问我有何所求,苍茫的天空悠远寂静,这些都是什么人啊?』急再次被派去齐国,打算在他要到达的时候,让强盗看到车驾上的旗子,就抓住急并杀了他,寿阻止急启程,急说:『拒绝父王的使节,这不是做儿子的道理,不能不去。』寿再一次和急一起走,寿的母亲劝阻不住,于是告诫他说:『寿千万不能走在前面。』可是寿却走在了前面,还偷拿了急的旗子而先走了,马上就要到齐国的时候,强盗看见了旌旗于是把寿杀掉了,急赶到之后,发现寿已死,为他代替自己死去而伤痛不已,涕泪交横,悲伤哀悼,于是用车载着寿的尸体回国,一到国境就自杀,兄弟二人双双死去。因此君子都认为这二兄弟是重义气的,而对宣公的听信谗言而感伤不已。
真衣 發表於 2025-3-27 11:12 | 顯示全部樓層
《新序》士节三章义解

刘向《新序》卷七所载三则士节故事,实为春秋大义之彰显。延陵季子挂剑一事,尤见古人"信"德之极致。《礼记·檀弓》载此事稍异,而新序特重"心许"二字,揭示君子之诚在于不欺暗室。徐君虽殁,季子仍践心诺,此非徒宝剑之赠,实乃心志之托。徐人"不忘故"之歌,正是对"精诚动天地"的最佳注脚。

许悼公太子事见《春秋》昭公十九年,公羊传特书"止进药而药杀",谷梁传则明言"止不尝药"。刘向取法谷梁,强调太子"痛己"之心,其"啜粥嗌不容粒"的细节描写,将孝子自责之情刻画入微,与《孝经》"丧亲章"互为表里。

卫宣公三子事本《诗经·二子乘舟》毛序。急、寿兄弟"争相为死"的义行,在《吕氏春秋·至忠篇》亦有印证。值得注意的是,刘向特别记载傅母闵其死的情节,与《列女传》所载傅母劝急勿乘舟形成互文,凸显出在政治阴谋中,仍有守护道义的微光。

此三事虽时代各异,然皆围绕"信义"核心展开:季子之信超越生死,太子之孝超越权位,兄弟之义超越阴谋。刘向编次之际,实有深意存焉,盖欲彰明士君子当以心志为真剑,以道德为良药,以仁义为舟楫也。
汤勺 發表於 2025-4-13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新序》士节三章义疏

《新序·卷七》载季札挂剑、许止痛父、急寿死义三事,皆彰士节之凛然。今试分疏其义,以明古人重诺轻死之道。

其一,季札践心,剑悬宿草
延陵季子使晋过徐,徐君目逆其剑而色慕。季子心许,然以国使未献。及返而徐君已殁,遂解剑悬墓。从者以"吴宝不可赠"谏,季子曰:"心已诺之,死而背之,是欺心也。"此《史记·吴太伯世家》亦载,而刘向特标"廉者不为伪心"之旨。昔孔子称"无宿诺"(《论语·颜渊》),季子之剑,岂独酬亡君?实以全己心之诚也。徐人"脱千金剑兮带丘墓"之歌,非叹剑之贵,乃慕信之重。后世李白"挂弓扶桑"(《临江王节士歌》)、杜甫"千金岂易酬"(《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皆祖此意。

其二,许止不尝,痛而陨身
许悼公疾疟,太子止进药而公薨。《春秋》书"弑",止虽未验药,自咎不尝,遂不嗣位,啜粥泣血以终。按《公羊传·昭公十九年》特明"止进药而药杀,君子原心",刘向取此以彰"孝子之志"。昔曾子"执亲之丧,水浆不入口七日"(《礼记·檀弓》),许止之痛,犹有甚焉。班固《白虎通》谓"臣子之于君父,其义一也",止虽未弑,以不尝药自责,此《春秋》诛心之笔,而向录之为士节圭臬。

其三,急寿争死,旌扬骨肉
卫宣公听谗,使盗杀太子急。寿知谋,先盗窃旌代死,急追及见尸,亦自刎境上。《诗经·二子乘舟》"泛泛其景"之叹,《黍离》"中心摇摇"之悲,皆为此发。刘向合《左传·桓公十六年》与《诗序》而叙之,尤重"兄弟争死"之义。昔伯夷叔齐让国(《史记·伯夷列传》),急寿之事,可谓异代同符。向特引两诗为证,盖《诗》之怨悱而不乱,《春秋》之惩恶劝善,于此交会焉。

结语
观季札之信、许止之孝、急寿之悌,皆"发乎情,止乎礼义"(《毛诗序》)。刘向次三事于《士节》,非独录遗闻,实欲树人伦之范。太史公曰"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史记·太史公自序》),读此章者,当思古士重诺轻死之风,岂独宝剑粥糜哉?在明心见性而已。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