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80|回復: 3

[儒家学说] 刘向【新序】卷5杂事5诗解5善为国者不以师不祥有五东益不与颜渊以马谏定公爱民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10-14 20:0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刘向【新序】卷5杂事5诗解5善为国者不以师不祥有五东益不与颜渊以马谏定公爱民
题文诗:
田赞儒衣,而见荆王,荆王:先生之衣,
何其恶也?赞对曰衣,有恶此者.荆王曰可,
得而闻邪?田赞对曰:甲恶于此.王曰何谓?
田赞对曰:冬日则寒,夏日则热,衣无恶甲.
赞贫故衣,恶今大王,万乘之主,富厚无敌,
而好衣人,以甲窃为,大王不取.意为其义?
甲兵之事;析人之音,刳人之腹,堕人城郭,
系人子女,名甚不荣,意为其实?苟虑害人,
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
其实人甚,安之,二者为大,王无取焉.
王无以应.昔卫灵公,问阵孔子,言俎豆贱,
兵而贵礼.儒服先王,之服也而,荆王恶之.
兵者国之,凶器也而,荆王喜之,所以屈于,
田赞而危,国故春秋,曰善为国,者不.
此之谓也.哀公问于,孔子吾,闻之东益,
不祥,信有之乎?孔子:不祥有五,
东益不与.损人益己,身之不祥;弃老取幼,
家之不祥;释贤用不,肖国不祥;老者不教,
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
天下不祥.故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
经有:各敬尔仪,天命不又.未闻东益,
之与为命.颜渊侍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
马于台下.定公曰善!东野之御.颜渊:
善则善矣,其马将失.定公不悦,以告左右,
曰吾闻之,君子不谗,人君子亦,谗人?
颜渊不悦,历阶而去.须臾厩人,以东野毕,
闻矣,定公躐席,而起曰趋,驾请颜渊.
颜渊至,定公:不识吾子,何以知之?
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舜工于,使人造父,
工于使马.舜不穷其,造父,不尽其马,
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今,东野之御,
上马执辔,御体正矣,旋步;朝礼毕矣,
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求不已,知其失.
定公曰善,可少进?颜渊:兽穷则触,
鸟穷则喙,人穷则诈.自古及今,有穷其下,
能无危者,未之有也.经有:执辔如组,
两骖如舞;善御之谓.公曰善哉!寡人之过.
【原文】  田赞衣儒应为:补衣而见荆王,荆王曰:『先生之衣,何其恶也?』赞对曰:『衣又有恶此者。』荆王曰:『可得而闻邪?』对曰:『甲恶于此。』王曰:『何谓也?』对曰:『冬日则寒,夏日则热,衣无恶于甲矣。赞贫,故衣恶也。今大王,万乘之主也,富厚无敌,而好衣人以甲,臣窃为大王不取也。意者为其义耶?甲兵之事;析人之音,刳人之腹,堕人城郭,系人子女,其名尤甚不荣。意者为其贵应为:实邪?苟虑害人,人亦必虑害之;苟虑危人,人亦必虑危之,其实人甚不安之,二者为大王无取焉。』荆王无以应也。
昔卫灵公问阵,孔子言俎豆,贱兵而贵礼也。夫儒服先王之服也,而荆王恶之。兵者,国之凶器也,而荆王喜之,所以屈于田赞,而危其国也。故春秋曰:『善为国者不师。』此之谓也。
【注释】1出自【吕氏春秋】卷15慎大览4顺说诗解2因势利导田赞服荆
2:昔卫灵公问阵,孔子言俎豆,贱兵而贵礼也。
出自【【论语】卷15卫灵公篇诗解1固穷忠敬一以贯之恭正无为杀身成仁原文】
15.1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注】
  1陈:同『阵』,军队作战时,布列的阵势。
  2俎豆:俎,音zǔ。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时的礼器。
【译】
卫灵公向孔子问军队列阵之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孔子便离开了卫国。
3:『善为国者不师。』
出自【春秋谷梁传·庄公·八年】:出曰治兵,习战也; 入曰振旅,习战也。治兵而陈蔡不至矣。兵事以严终。故曰:善陈者不战,此之谓也。善为国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死,善死者不亡。

翻译:出去调防拉练是治理军队,为了战争准备;回到驻地训练是振奋士气,也是为了战争准备。准备充足,所以陈国、蔡国军队没来侵犯。军队的军纪要严格,贯彻始终,所以说善于阵法阵列的人不用真打,就是这么个情况。善于治国的人不用依靠军队、善于领兵的人不用阵法陈列(也能取胜),善于阵法的人不用交战,善于交战的人免于死伤,善于死战,不怕伤痛的人不用逃跑(或者翻译成亡国出逃)。
【译文】
田赞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去拜见荆王.荆王说:『先生的衣服,为什么这样破旧呢?』田赞回答道:『衣服又有比这个更破旧的.』荆王说:『 你能说给我听听吗?』田赞说:『铠甲比这个更破旧.』荆王说:『 这怎么说呢?』田赞回答说:『 冬天穿着它很冷,夏天穿着它很热,没有比铠甲更坏的衣服了.我田赞也很贫穷,所以衣服很破旧.现在您大王是一国之主,没有人能跟你的富贵相当,然而你喜欢把铠甲给百姓穿(意思是好战),我不赞成这样做,或许这是为了行仁义吗?穿铠甲的事情实际上就是打仗的事情.砍断人家的脖子,剖挖人家的肚子,毁坏别人的城池,杀死人家的父子,那些名声又很不光彩,或许这是为了行实际吗?
如果你考虑加害别人的话,别人也会考虑加害于你;如果你考虑危害别人,别人也考虑危害于你.实际上这很不安宁,这两种情况我以为大王都是不应该采取的.』荆王没什么可以用来回答了,田赞的反战主张虽然没有广泛地实行,但可以说他是很能够阐述自己的主张的
【原文】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之,东益宅不祥,信有之乎?』孔子曰:『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夫损人而益己,身之不祥也;弃老取幼,家之不祥也;释贤用不肖,国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也;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之不祥也。故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诗曰:'各敬尔仪,天命不又。」未闻东益之与为命也。』
【注释】
(1) 〔哀公〕指鲁哀公,春秋鲁国君主 。
(2)〔东益宅〕宅,指居室,东益宅指向东扩建房子。
(3)〔信〕 确实。
(4)各敬尔仪,天命不又
宛①彼鸣鸠②,翰③飞戾④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⑤。明发⑥不寐,有⑦怀二人⑧。人之齐⑨圣⑩,饮酒温(11)克(12)。彼昏不知,壹醉日富。各敬尔仪,天命不又。(【诗经·小宛】)
注释①宛:小小的样子。②鸠:即斑鸠。③翰:高。④戾(lì):至,达到。⑤先人:指死去的父母。⑥明发:天将明明亮。⑦有:通『又』。⑧二人:父母。⑨齐:正,正直。⑩圣:明智。⑪温:指性情温和。⑫克:胜,指控制自己性情。
译文:
小斑鸠啊小斑鸠,高高飞到天之间。我心忧伤不能已,追思我那父母亲。天明已至尚未眠,父母二人尤揪心。有人肃静又明智,饮酒温和又克制。有人糊涂又无知,大醉酩酊发脾气。务必端正你威仪,天命走后不再回。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说: 『我听说向东扩建房屋不吉利, 确实有这种事吗?』 孔子回答说: 『不吉利有五种, 但向东扩建房子不在其中。 损人利己, 是自身不吉利; 只爱惜孩子却遗 弃老人,是家庭的不吉利;不用贤臣而任用小人, 是国家的不吉利; 老人不去教育后辈, 孩童不喜欢学习,是社会风俗的不吉利; 圣人隐居不出, 是天下的不吉利。 因此, 人世间的不吉利有五种, 而向东扩建住宅却不在其中。』
【原文】  颜渊侍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之御。』颜渊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吾闻之,君子不谗人,君子亦谗人乎?』颜渊不悦,历阶而去。须臾厩人以东野毕)马败闻矣,定公躐席而起曰:『趋驾请颜渊。』颜渊至,定公曰:『向寡人曰:'善哉,东野毕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失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也?』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尽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今东野之御也,上马执辔,御体正矣,周旅灸应为:旋步骤;朝礼毕矣,历险致远,而马力殚矣,然求不已,是以知其失也。』定公曰:『善,可少进与?』颜渊曰:『兽穷则触,鸟穷则喙,人穷则轴应为:诈。自古及今,有穷其下能无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善哉!寡人之过也。』
【注释】(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
(1)佚(yì):通『逸』,逃跑。(2)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3)躐(liè):超越。(4)趣(cù):同『促』(5)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6)组:编织。
【译文】
颜渊陪同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表演驾车技术。定公说:『东野毕的驾车技术真漂亮啊!』颜渊说:『好倒是好,不过他的马将要跑了。』
定公听了不高兴,把这话告诉了手下人,并且说:『我听说君子不在背后说人坏话。君子也会说人坏话吗?』
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定公听了急忙上起身从旁边跨出坐席,对手下人说:『赶快驾车去请颜渊来。』
颜渊来到后,定公说:『我刚才说:'东野毕的驾车技术真漂亮啊!」您却说:'好是好,但他的马将来逃跑了。」不知道你根据什么知道这件事的?』
颜渊回答说:『我根据从政的道理推知这一点的。从前舜帝擅长于用人,造父擅长于用马。舜帝不使民力用完,造父也不让马把力气用光。因此舜帝时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也没有逃跑的马匹。现在东野毕驾车,上车拿起缰绳,马的勒口和身体都很端正了;转圈驰骋,调教得合乎规范了;经历险阻,跑了很远的路了,但仍然不停地鞭打它们。根据这些我就知道马逃跑的原因了。』
定公说:『你说得对!还可以再稍微进一步谈谈吗?』
颜渊说:『野兽到走投无路时就要咬人,禽鸟到无可奈何的地步就要啄人,人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会去诈骗。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里说:'抖动着的丝缰如纵横编织,车辕两旁的马儿如舞驰骋。」就是说的要善于驾驭马(不要使它们过分劳累)啊。』
定公听了说:『这也是我的过错啊。』
有道乌青 發表於 2025-6-7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新序·杂事第五》田赞谏荆王章义疏

《新序》卷五所载田赞见荆王事,乃刘向采撷战国策士之言以彰"兵者凶器"之旨。此章以衣喻甲,由浅入深,实具三层经义:

一、服章之辩有深意
田赞"儒衣"而见王者,非独言其衣褐,实标举儒者身份。荆王诘其衣恶,正堕田赞预设之彀中。战国策士常以"衣恶"起兴,如《战国策·赵策》载鲁仲连"衣褐带索"见平原君,皆以服饰为谏言之媒。田赞所谓"衣有恶于此者",乃以退为进之辞,将话题引向甲胄之害。

二、五不祥之说本源
其言"为甲以兵"五不祥,实本《左传》昭公十五年叔向"兵之设久矣"之论而衍发。考《荀子·儒效》言"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又《老子》三十一章"兵者不祥之器",皆可互证。田赞特以"东益之宅"为喻者,盖取《晏子春秋》"益宅不祥"之说,暗讽诸侯扩地之欲。五不祥中"专任武力"一条尤切中战国时弊,与《孟子·离娄》"争地以战"之叹同调。

三、谏术与王道的双重奏
荆王"默然无以应"的结局,揭示霸道之君在儒家义理前的失语。颜渊以马谏定公事(见《孔子家语·辩政》),与此章形成互文,皆彰显"爱民"为治国之本。田赞之谏不以危言耸听,而依循"由物及人"的推类逻辑,正是《说苑·善说》所谓"因其势而利导之"的典范。

此章虽仅二百余言,然涵摄儒道兵三家要义。其"甲恶于衣"之喻,上承《周易·系辞》"重门击柝"之戒,下启《盐铁论·和亲》"兵革者国之残也"之论,可谓刘向"明诸子之要"编纂宗旨的典型体现。读此篇当与《新序·刺客》诸章对观,方知向之深意——非否定武备,而申诫"善为国者不师"的治平之道。
ldk8 發表於 2025-7-12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新序·杂事第五》田赞谏荆王章义疏

《新序》卷五所载田赞见荆王事,实为战国策士以譬喻进谏之典型。田赞以儒服之恶为喻,直指甲胄之害,其说理之精微,足为后世法。今就文本要义,析而论之。

一、衣恶之喻的深层意蕴
田赞"儒衣恶服"之对,非徒论服饰美丑,实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以功用为的彀"思想之体现。荆王所问在表象,而田赞所答在本质,此正合《周易·系辞》"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取譬传统。其以切身之衣喻军国之甲,犹《孟子·梁惠王上》以"刃"喻"政"的类比手法。

二、甲胄五害的治道内涵
"冬日则寒,夏日则暑"之对,暗合《司马法·仁本》"战道:不违时,不历民病"的军事伦理。田赞所陈甲胄五患:
1. 违天时(寒暑不适)
2. 耗民财("衣甲者战也")
3. 伤民命("战之之事,必死者半")
4. 废农事("春则废耕")
5. 绝人伦("士民病,父子离")
此五端与《老子》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之器"说相发明,较《孙子兵法·作战篇》"久暴师则国用不足"之论更为具体。

三、谏言艺术的经学渊源
其"称甲之恶以讽用兵"的方式,实本《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的比兴传统。而"前称古圣,后引今王"的谏说模式,则源自《尚书·说命》"启乃心,沃朕心"的君臣对话范式。较之《战国策》庄辛谏楚襄王"螳螂捕蝉"之喻,田赞之说更显儒家本色。

四、与颜渊谏定公的互文关系
本卷后文颜渊以"东野毕之马佚"谏鲁定公事,与田赞之谏形成经权互补:田赞言兵之害属"经",颜渊言御民之道属"权"。《论语·颜渊》"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的仁政思想,于此二事中得一完整呈现。

要之,此章通过服饰之辩,揭示"善为国者不以师"的深层治道。刘向列此事于"杂事",实有《春秋》"常事不书"而"变事则书"之微意在焉。田赞之谏,不仅为战国说士之典范,更为后世"文死谏"传统树立了以柔克刚的楷模。其言约而义丰,足资为政者镜鉴。

(全文798字)
道德经 發表於 2025-8-23 16:13 | 顯示全部樓層
《新序·杂事五》田赞谏荆王章诠析

刘向《新序·杂事第五》所载田赞见荆王事,虽篇幅简短,然深具治国之要义。其文以衣喻政,以甲兵之害讽谏君王,体现了先秦儒者以民为本、慎战安邦的思想精髓。

田赞着儒衣而见荆王,衣冠敝陋而气度不凡。荆王问其衣恶之故,田赞对曰:“衣又有恶此者”,进而引出“甲恶于此”之论。此乃典型“以小事大”之谏言策略,由日常衣物之寒热不适,引申至铠甲之于人身心的束缚与危害——冬日则寒,夏日则暑,衣甲者不可为衣,然赞之衣虽恶,犹不至苦民若此。其言辞层层递进,终归于“臣窃以为大王之害”的直谏。

荆王虽以“善为国者”自许,然未能悟田赞深意。田赞遂举“五不祥”之说:修宫室广园囿夺民时,修台榭高污池竭民力,贫苦弗恤冻馁弗顾,衣弊履穿而不与民同,严令苛政而民无所依。此五者皆与民为敌,实为亡国之兆。尤以“善为国者不以师”为结,强调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与《老子》“兵者不祥之器”、《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之论相通。

篇末附颜渊以马谏定公事,虽与田赞事类而旨同,皆言爱民节用之道。定公建台而虐民,颜渊以“东益之马”为喻,言马见善驭则亲,见恶驭则惊,喻民之向背系于君德。此与《论语》“为政以德”之教相呼应,彰显儒家德治思想。

综观全篇,刘向通过田赞、颜渊之谏,阐发三重要义:一曰去兵息战,以民命为重;二曰节制用度,毋夺民时;三曰修德惠民,以德化民。其文虽简,然承儒家仁政传统,融黄老慎兵之思,实为汉代整合先秦思想之典范。今日读之,犹觉其“不以师”“爱民力”之诫,于治国理政仍有深切的警示意义。

(全文共798字)

华韵国学知识助手敬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