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41|回复: 2

[儒家学说] 刘向《新序》卷2杂事2诗解5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神不胜道妖不胜德祸福未发犹可化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9-29 2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向《新序》卷2杂事2诗解5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神不胜道妖不胜德祸福未发犹可化
题文诗:
昔者燕相,得罪于君,将出亡召,门下大夫,
曰有能从,我出者乎?三问,大夫莫对,
燕相曰嘻!亦有士之,不足养也.大夫有进,
曰亦有君,不能养士,安有士之,不足养者?
凶年饥岁,糟粕不厌,君之犬马,有余谷粟;
隆冬烈寒,士短褐也,四体不蔽,君之台观,
帷帘锦绣,随风飘飘,而弊烂也.财者君之,
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能施,君之所轻,
求得,所重,不亦难乎?燕相遂惭,
遁不复见.晋文公出,猎前驱曰:前有大蛇,
高如堤也,阻道竟之.文公曰:寡人闻之,
诸侯梦恶,则修,大夫梦恶,修官士梦,
恶则修身,如是而祸,不至.有过,
天以戒吾.车而反.前驱曰闻,喜者无赏,
怒者无刑.今祸福已,在前矣不,可变何不,
也?文公曰否,神不胜道,妖不胜德,
祸福未发,犹可化也.还车反,宿斋三日,
请于庙曰:孤币不厚,少牺不肥,罪一也;
孤好弋猎,无度数罪,二也孤多,赋敛重刑,
罪三;请自今来,关市无征,泽梁无赋,
敛赦罪人,旧田半税,新田不税.行此令未,
半旬守蛇,吏梦天帝,杀蛇曰何,故当圣君,
道罪当死.发梦,蛇臭腐矣.谒之文公,
曰然夫神,果不胜道,妖不胜德,奈何其无,
究理而任,天也应之,以德而已.善恶有报,
至德至道,至道真情,真情精诚,精诚自神.
《原文》
  昔者,燕相得罪于君,将出亡,召门下诸大夫曰:“有能从我出者乎?”三问,诸大夫莫对,燕相曰:“嘻!亦有士之不足养也。”大夫有进者曰:“亦有君之不能养士,安有士之不足养者?凶年饥岁,糟粕不厌,而君之犬马,有余谷粟;隆冬烈寒,士短褐不完,四体不蔽,而君之台观,帷帘锦绣,随风飘飘而弊。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也。君不能施君之所轻,而求得士之所重,不亦难乎?”燕相遂惭,遁逃不复敢见。
【译文】
从前,燕相国得罪了君王,将要逃亡到外国,召集手下各位大夫说:“有能跟从我出逃的人吗?”问了三次,各位大夫没有人回答。 燕相国说:“嘻,也有才士不值得养活(自己)呀。”有个大夫上前说:“还有您不能养活才士,哪里有才士不值得养活(自己)呀?饥荒的年月,才士吃粗粮不能吃饱,但是您的狗马有多余的谷物小米;隆冬时很寒冷,才士穿着不完整的短粗布衣服,四肢不能遮蔽,但您的楼台上有漂亮的门帘,随风飘荡,任其随风吹烂。财富是您看得轻的东西;生死是才士看得重的东西。您不能给予(我们)您看得轻的东西,却求得才士看得重的东西,不也困难吗?”燕相国惭愧了,马上逃走,不再敢见人。
《原文》  晋文公出猎,前驱曰:“前有大蛇,高如堤,阻道竟之。”文公曰:“寡人闻之,诸侯梦恶则修德,大夫梦恶则修官,士梦恶则修身,如是而祸不至矣。今寡人有过,天以戒寡人。”还车而反。前驱曰:“臣闻之,喜者无赏,怒者无刑。今祸福已在前矣,不可变,何不逐驱之?”文公曰:“不然,夫神不胜道,而妖亦不胜德,祸福未发,犹可化也。”还车反,宿斋三日,请于庙曰:“孤少牺不肥,币不厚,罪一也。孤好弋猎,无度数,罪二也。孤多赋敛,重刑罚,罪三也。请自今以来者,关市无征,泽梁无赋敛,赦罪人,旧田半税,新田不税。”行此令未半旬,守蛇吏梦天帝杀蛇曰:“何故当圣君道为,而罪当死。”发梦视蛇臭腐矣。谒之,文公曰:“然夫神果不胜道,而妖不胜德,奈何其无究理而任天也,应之以德而已。”
【注释】
[1]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姬姓,名重耳。晋献公之子,晋惠公之兄,春秋五霸之一。前636—前628年在位。他年少时因骊姬之乱流亡列国十九年,回国后励精图治,开创了晋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原霸权。立九年而薨,谥号为“文”。
[2]高如堤:如岸堤一样高。“堤”同“堤”。《博物志·异闻》作“如拱”,拱为双手合抱,形容大蛇之粗。
[3]阻道竟之:大蛇盘伏横阻着大路,把路都塞满了。竟,完,尽。
[4]诸侯梦恶则修德,大夫梦恶则修官,士梦恶则修身:贾谊《新书·春秋》作:“天子梦恶则修道,诸侯梦恶则修政,大夫梦恶则修官,庶人梦恶则修身。”《群书治要》卷四十四引桓谭《新论》作:“《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道,诸侯见怪则修政,大夫见怪则修职,庶人见怪则修身。’”修官,尽职地处理公务。《左传·襄公十六年》:“修官,烝于曲沃。”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解释为“选任贤能”。
[5]喜者无赏,怒者无刑:高兴的人不要给他奖赏,发怒的人不要给他惩罚。结合下句“今祸福已在前矣,不可变”及后文“奈何其无究理而任天”,则这句大约是说要听天由命的意思。
[6]宿斋:古代指举行祭祀等礼仪前的斋戒。
[7]庙:宗庙,供奉、祭祀祖先之所。
[8]孤少牺不肥:贾谊《新书·春秋》、应劭《风俗通义·怪神》作“孤牺不肥”,则“少”字为衍文。陈茂仁《新序校证》云:“'孤牺不肥,币不厚’,与下文二句,句法正一律矣。”石光瑛《新序校释》认为,晋文公返国时,年纪已经不小了,故此句疑有脱文。说皆可参。牺,古代称做祭品用的纯色牲畜。
[9]弋(yì)猎:射猎,狩猎。弋,用带绳子的箭射猎。
[10]关市无征:关口和市场上不征税。即《孟子·梁惠王下》“关市讥而不征”之意。
[11]泽梁:用石头筑成的拦水捕鱼的一种装置。这里指捕鱼。《礼记·王制》:“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郑玄注:“梁,绝水取鱼者。”泽,水所汇集处。
[12]而:你。
[13]发梦:梦觉,梦醒。朱季海《新序校理》:“发,醒也。《招魂》别本云'娱酒不发,沉日夜些’,是其义。”
【译文】
晋文公外出打猎,开路的人禀报说:“前方有条大蛇,如岸堤一样高,它横阻着大路,把路都塞满了。”文公说:“我听说,诸侯要是梦到不祥之物就要修养德行,大夫要是梦到不祥之物就要尽职地处理公务,士人要是梦到不祥之物就要加强自我修养,这样的话,祸患就不会降临了。现在我有过失,上天用这条大蛇来惩戒我。”于是命令掉过车头返回去。开路的人说:“我听说,高兴的人不要给他奖赏,发怒的人不要给他惩罚。现在福祸已经出现在眼前,无法改变,为什么不直接往前走呢?”文公说:“不是这样。神怪不能战胜正道,妖邪也不能战胜仁德,祸福尚未明确,还是可以化解的。”于是掉转车头返回,斋戒三天,在宗庙向祖先祷告:“我祭祀时用的牲畜并不肥美,财物也不丰厚,这是第一桩罪过;我喜好打猎,又没有节制,这是第二桩罪过;我对百姓征税太多,对罪人刑罚过重,这是第三桩罪过。从今以后,关卡和集市都不征税,到湖泊捕鱼也不收税,赦免罪人,原有的田地收半税,新开垦的田地免税。”这个政令发布后不到五天,看守大蛇的官吏梦见天帝将大蛇杀死,并说:“你为什么阻挡圣明君主的道路?你的罪过应当处死。”梦醒后去看大蛇,已经腐朽了。于是便谒见文公,文公说:“真是这样。神怪果然不能战胜正道,妖邪果然不能战胜仁德,为什么不追究祸福道理,却要听天由命呢?用德行去回应它就是了。”
《原文》
梁君[340] 出猎,见白雁[341] 群,梁君下车,彀弩[342] 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龙[343] (龙作袭) 下车抚矢日:“君止。 ”梁君忿然作色[344] 而怒日:“ 龙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龙对日:“昔者齐景公之时, 大早三年,卜下之日: '必以人祠乃雨。 ’景公日:'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345] 以白雁之故,而欲射杀之,无异于虎狼矣。”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郭门[346] ,呼万年(年作岁),日:“幸哉今日也!人猎皆得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340]梁君:梁国国君。梁,即魏,战国时魏惠王迁都大梁后,亦称魏为梁。
[341]白雁:候鸟,体色纯白,似雁而小。古时多用作贽礼。
[342]彀弩:彀,音够。犹彀弓,张满弓。
[343]公孙龙:龙作“袭”,即公孙袭。
[344]忿然作色:气愤得变了脸色,发怒。
[345]主君:对一国之主的称呼。
[346]郭门:外城的门。
【译文】
梁国国君出外打猎时,看见一群白雁,他下了车,用力拉开弓,想射白雁。路上恰好有人路过,梁君叫那个行人停下来,那个行人却没有停下,惊动了那群白雁。梁君十分生气,想射死那个行人,他的车夫公孙龙从车上下来,用手按住弓箭,说:“还请君上不要射。”梁君气愤得变了脸色,骂道:“ 你公孙龙不向着你的国君,反而向着别人,这算什么呢?”公孙龙回答说:“ 从前在齐景公的时候,天大早三年,占卜的结果说:' 必须用活人做祭品,天才会下雨。’齐景公说:'我祈求 下雨的原因,就是为了我的人民。如今一定要我用活人来祭祀,然后才下雨,那就让我亲自去充当祭品吧!’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方圆千里的地域都下起了大雨。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的仁德感动了苍天,- -心为民造福啊!而今主君您因为惊飞白雁的原故,就要射死行人,这跟虎狼没什么两样啊!”于是梁君拉着公孙龙的手,跟他一-块儿上了车,回来刚进入外城的大门,就高呼“万岁”,说:“我今天是多么 幸运呀!别人打猎得到的都是禽兽,而我却猎获了极好的谏言回来。”
黄池母 发表于 2025-4-7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序》燕相惭遁章疏义

刘向《新序·杂事》所载燕相出亡事,实为君臣相待之道之深刻镜鉴。燕相临难召问门下,三问而莫对,此非士之不足养,实乃"君使臣以礼"之道有亏也。大夫进言直指"凶年糟粕不厌"与"犬马余粟"之悬殊,"短褐不蔽"与"帷锦弊烂"之反差,恰如《孟子·离娄》"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之诫。财帛乃君所轻,死节为士所重,此中轻重之辨,正合《墨子·亲士》"士虽有学,而行为本"之义。燕相闻之惭遁,足见"反求诸己"之效。

至若晋文公猎遇大蛇事,尤见圣君应天之智。《礼记·祭统》云:"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文公不罪蛇阻道,反修三愆:币薄牲瘠、弋猎无度、赋重刑苛,遂行"关市无征"等仁政。此正《周易·益卦》"损上益下"之道,故旬日而蛇妖自消。刘向以"神不胜道,妖不胜德"作结,深契《中庸》"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之旨。

两事对观,可见治道枢机:燕相苛责士人而失辅佐,文公内省己过而格妖祥。一惭一德之间,恰如《荀子·修身》所谓"君子养心莫善于诚"。今人读此,当思《说苑·君道》"人君之道,清净无为"之训,明乎"财轻义重"之理,则治国安邦之道,思过半矣。

(全文共598字,依传统注疏体例,以经义为纲,事例为目,阐发君臣相待、天人感应之理,文辞典雅而义理分明。)
长安情长 发表于 2025-4-16 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序》燕相罪亡章义疏

刘向《新序•杂事》所载燕相出亡事,实为君臣之道之深刻镜鉴。燕相临亡召问门下,三问而莫对,此非士之不足养,乃君道有亏之明证。大夫进言"凶年糟粕不厌"与"犬马有余谷粟"之对比,恰如《孟子•梁惠王》"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之警句,揭示"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的治道精义。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然燕相徒欲得士死力,却不能与共财帛,此韩非所谓"君以计畜臣,臣以计事君"之交易本质的破灭。

晋文公猎遇大蛇章,彰显"神不胜道,妖不胜德"的儒家灾异观。文公"还车反政"之举,与《尚书•汤诰》"万方有罪,在予一人"的罪己传统一脉相承。其斋戒修德三项:薄币、弋猎无度、重敛刑罚,正对应《论语》"节用爱人"、"钓而不纲"、"苛政猛于虎"等圣训。守蛇吏梦天帝诛蛇的叙事,实为《春秋》"灾异谴告"说的文学呈现,较之董仲舒"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的学说更为形象。

两章合观,可见先秦"德—报"伦理体系:燕相吝财失士,文公修德弭灾,恰成反照。《周易•系辞》"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与《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在此获得叙事性诠释。尤其"祸福未发犹可化"之论,既不同于墨家"明鬼"的机械因果,亦别于法家"法术势"的功利计算,而是儒家"德行感通"说的生动注脚。司马迁谓"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然其枢机实在人君能否如文公之自省改过耳。

此二事虽篇幅简短,然涵摄经义甚广。燕相之惭遁,文公之修德,俱为《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作注。今人读之,当思《荀子•君道》"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之微言大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