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79|回復: 1

[其他] 【商君书】卷2垦令诗解1官正税公粜籴意壹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7-21 21:4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商君书】卷2垦令诗解1官正税公粜籴意壹
题文诗:
百官之情,不相稽迟,农有余日;无宿治则,
邪官不及,为私于民,则农不败.农不败而,
有余日则,草必垦矣.訾粟而税,上壹民.
上壹则信,信则臣下,不敢为邪.民平则慎,
慎则难变.上信而官,不敢为邪,民慎难变,
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壮民,疾农不变;
少民,学之不休,草必垦矣.无以外权,
爵任与官,民不贵学,又不贱农.不学则愚,
愚无外交,无外交别,国安不殆.民不贱农,
勉农不偷,草必垦矣.禄厚税多,食口众者,
败农者也.以食口数,贱而重使,淫游民,
无所于食,农必垦矣.农无得粜,惰农勉疾.
商不得籴,多岁,不加利乐,饥岁,
无裕利图,草必垦矣.,无通百县;
休居不听,则气不淫;行作不顾,则意必壹.
意壹不淫,草必垦矣.无得取佣,大夫家长,
则不建缮,子不惰食,惰民不,佣食无所,
是必农.农事不伤,不荒,农民益农. 
原文
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则农有余日;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则农不败。农不败而有余日,则草必垦矣。  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上壹,则信;信,则臣不敢为邪。民平,则慎;慎,则难变。上信而官不敢为邪,民慎而难变,则下不非上,中不苦官。  下不非上,中不苦官,则壮民疾农不变。壮民疾农不变,则少民学之不休。  少民学之不休,则草必垦矣。  无以外权爵任与官,则民不贵学问,又不贱农。民不贵学,则愚;愚,则无外交;无外交别则国安不殆。民不贱农,则勉农而不偷。国家不殆,勉农而不偷,则草必垦矣。  禄厚而税多,食口众者,败农者也。则以其食口之数贱而重使之,则辟淫游惰之民无所于食。民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商不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  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声服无通于百县,则民行作不顾,休居不听。休居不听,则气不淫。行作不顾,则意必壹。意壹而气不淫,则草必垦矣。  无得取庸,则大夫家长不建缮,爱子不惰食,惰民不窳,而庸民无所于食,是必农。大夫家长不建缮,则农事不伤。爱子、惰民不窳,则故田不荒。  农事不伤,农民益农,则草必垦矣。
译文
不允许官吏留下当日的政务不办,那样邪恶的官吏就没有空闲时间到百姓那里谋求一己私利。假如群臣的政务不相互拖延,那么农民就会有充裕时间来耕田。邪恶的官吏没有时间到百姓中谋私利,那么农民就不会受到危害。农民就不会受到危害,就会有充裕时间来从事农业生产,那荒地就一定能得到开垦了。
根据粮食的产量来计算田赋,那么国家的田赋制度就会统一,而百姓承担的赋税才会公平。国家的田赋制度统一了,就会在百姓中有信誉,有了信誉大臣便不敢做不应做的事。百姓的负担公平,就会谨慎对待自己的职业,百姓慎重对待自己的职业就不会轻易改变。如此百姓就不会议论君主不对,心中也不会感到官吏害民。百姓就不认为君主不对,心中也不恨官吏,那么壮年农民就会尽力从事农业生产不改做其它行业。壮年人努力从事农业生产,那么年轻人一定会不断向他们学习,从事农业生产。年轻人不断学习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不要因为外国的权势来给某些人封爵加官,那样百姓就不会看重学问,也不会轻视农业,百姓不认为有学问尊贵,就会愚笨,百姓愚笨无见识,就不会到外国交游。百姓不到外国交游,那国家的安全没有危险。农民不轻视农业,就会努力生产而不偷懒。国家的安全没有危险,农民尽力从事农业生产不偷懒,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士大夫贵族的俸禄高并且收税多,吃闲饭的人也众多,这是危害农业生产的事,就要凭他们吃闲饭的人数收税,从重役使他们。那么这些邪僻、淫荡、四处游说、懒惰的人就没处混饭吃,士大夫贵族也没有办法多收留食客。这些懒惰的人就没处混饭吃,就一定务农。人们都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商人不准卖粮食,农民不准买粮食。农民不准买粮食,那么懒惰的农民就会努力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商人不准卖粮食,到了丰收年就不能靠卖粮谋利来增加享受了,那么饥荒之年也没有充裕的厚利可图。没有厚利可图,那么商人一定会害怕经商,会想去务农。懒惰的农民努力从事生产,商人也想去务农,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供人享乐的音乐和奇异的服装不准在各郡县流行,那么农民在外出劳作时就不会看见奇异服装,在家里休息时听不到使人丧失意志的音乐,那么他的精神和意志就不会涣散。到田间劳动时看不见奇异的服装,那么他的心思一定会专心在农业生产上。心思专一且意志不涣散,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不准雇用佣工,那么卿、大夫、家长就没有办法建筑修缮自家府院的房屋,他们那些娇生惯养的儿女就无法不劳动吃闲饭,懒惰的人也不能偷懒,那些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这样他们就一定去务农。卿、大夫、家长不建房修房,那么农业生产就不会受到危害。卿大夫娇生惯养的儿女和不愿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汉不再偷懒,那么原有的农田就不会荒掉,农业生产不会受危害,农民更加努力从事农业生产,那么荒地就一定能开垦了。
不歸 發表於 2025-4-5 23:23 | 顯示全部樓層
《商君书·垦令》治国要义疏解

《垦令》篇以“垦草”为喻,系统阐述了商鞅变法中强化农本、抑制末作的核心思想。其政策设计环环相扣,通过制度约束与利益引导,构建起“官正—民壹—地垦”的治理逻辑链,今择要析之:

一、行政效率与农时保障
“无宿治”条揭示官僚效率与农业生产的直接关联。要求官吏当日政务当日毕,既杜绝“邪官借拖延政务以谋私”的腐败空间(“不及为私利于民”),又通过“百官之情不相稽”的协同机制,确保农民有充足耕作时间。此制以行政效能为切口,实现“农不败而有余日”的双重效益,可谓早期官僚体系精细化管理之典范。

二、税制公平与社会稳定
“訾粟而税”体现“量出为入”的税制智慧。按粮食产量征税(“上壹”),既确立国家信用(“信则臣不敢为邪”),又通过税负公平(“民平”)强化民众安土重迁之心。商鞅敏锐指出:税制公正可消解“下非上”“中苦官”的治理危机,使壮年者专力农耕、年少者效仿务农(“少民学之不休”),形成代际传递的农耕伦理。

三、抑商重农的调控艺术
“商无得籴,农无得粜”政策极具辩证思维。禁止农民卖粮,迫使惰农勤耕(“窳惰之农勉疾”);禁止商人购粮,削除其囤积居奇之利(“饥岁无裕利”)。此“截断商农利益勾连”的设计,终使商人“怯而欲农”,实现职业群体的定向流动。更辅以“声服无通于百县”的文化管制,通过限制娱乐传播(“气不淫”),强化民众专注农耕的精神状态(“意必壹”)。

四、身份管控与劳动力归田
“禄厚税多”条直指寄生阶层危害,对贵族门客(“食口众者”)课以重税重役,迫使其回归生产;“无得取庸”条禁止雇佣劳动,既遏制大夫家族奢靡营建(“不建缮”),又断绝惰民寄生途径(“庸民无所于食”)。这种“堵疏结合”的劳动力调控,确保“农民益农”的良性循环。

结语
《垦令》之策虽为战国急务,然其“制度设计—人性把握—目标达成”的治理逻辑,至今犹具启示。文中“官正则民壹,民壹则地垦”的因果链条,实为“法治—农耕—富强”的变法纲要。后世学者当超越“重农抑商”的表象争议,深入体察其以制度重构社会秩序的精微要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