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47|回覆: 2

[其他] 【王禎農書】農桑通訣集2墾耕篇第四詩解1斵木為耜揉木為耒以敎天下墾耕首功春夏秋開荒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7-13 20:0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禎農書農桑通訣集2墾耕篇第四詩解1斵木為耜揉木為耒以敎天下墾耕首功春夏秋開荒
題文詩:
易大傳曰:神農氏作,斵木為耜,揉木為耒,
耒耨之利,以敎天下.周書:神農時天,
雨粟神農,耕而種之,始作陶,斤斧,
為耒耜,墾草莽然,後五穀興.此農事始.
當堯之時,洪水泛濫,草木暢茂,五穀不登,
禹乃隨山,刋木益烈,山澤焚之,然後九州,
之土皆可,種藝耕作,於是后稷,敎民稼穡,
樹藝五穀.農功之興.其有次第.如此墾耕.
者其農功,第一義歟!除荒;,
古文耕作,蓋古,井田之制.今從耒井,
聲故作耕.墾耕農始,先聖真情,情真利民,
發明農具,開墾荒地,一年之計,莫如樹谷,
以農為本,本立道生.前漢趙過,捜粟都尉,
田多墾闢,即今俗謂,開荒也凡,墾闢荒地,
春曰燎荒,如平原,草萊深者,至春燒荒,
趁地氣通,潤草欲發,根荄柔脆,易為開墾;
夏曰,夏月草茂,時開謂之,掩青當草,
糞但根須,壯宻須借,強牛,莫若春上;
秋曰芟夷,其次秋暮,草木叢密,時用,
地芟倒,暴干放火,至春而開,根朽省功.
【原文】
易大傳曰神農氏作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敎天下周書雲: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耕而種之,始作陶,冶斤斧為耒耜以墾草莽然後五穀興此農事之始也當堯之時洪水泛濫草木暢茂五穀不登禹乃隨山刋木益烈山澤而焚之然後九州之土皆可種藝耕作於是后稷敎民稼穡樹藝五穀農功之興其有次第如此墾耕者其農功之第一義歟除荒也古文耕作,『』,蓋古井田之制今從耒井聲故作耕
前漢趙過為捜粟都尉田多墾闢即今俗謂開荒也凡墾闢荒地春曰燎荒【如平原草萊深者至春燒荒趁地氣通潤草芽欲髮根荄柔脆易為開墾】夏曰防青【夏月草茂時開謂之防青可當草糞但根須壯宻須借強牛乃可蓋莫若春為上】秋曰芟夷【其次秋暮草木叢密時先用防刀遍地芟倒暴干放火至春而開根朽省功】
【注釋】1開荒;2chan.古代的一種犁頭。裝上彎曲的長柄,用以掘土,叫長鑱
3墢:耕地翻起的土塊。4古同『斸』。指用砍刀、斧等工具砍削;掘、挖;鋤一類的農具
【原文及注】
易大傳日:『神農氏作,胸木為耜,揉木為,未耨之利,以教天下.』調捌云:『神農之時,天雨粟,神農耕而種之。始作陶,冶斤斧,為未耜以墾草葬,然後五穀興。』此農事之始也.當堯之時,洪水泛濫,草木暢茂,五穀不登。禺乃隨山刊木,益烈山澤而焚之,然後九州之土,皆可種藝耕作。於是后稷教民稼稍,樹藝五穀。農功之興,其有次第如此,墾耕者,其農夫之第一義歟?墾,除荒也;耕,犁也。古文耕作, 蓋古井田之制;今從,井聲,故作耕".

前漢趙過為搜粟都尉,田多墾闢,即今俗謂開荒也。凡是辟荒地,春曰『燎荒』,如平原草菜深者,至春燒荒,趁地氣通潤,草芽欲發,根苦(西i音該)柔脆,易為開墾。夏曰『俺(n音掩)青",夏用草茂時開,謂之『施青",可當草類。但根須壯密,須籍強牛乃可。蓋莫若春為上。秋曰『芟(stn音衫)夷"。其次,秋暮草木叢密時,先朋發(四音朴)刀,遍地芟側,曝干,放火,至春而開,根朽省功。
【譯文】
【易大傳】說①:『神農氏興起,砍削木頭製成耜,猱曲木條作成來,將耒和耨的效用,教導廣大民眾。』【周書】說:『神農氏時候,天上落下粟米,神農翻耕土地將它播種下去。又開始作陶器,冶鐵造斧頭,製成耒耜,用來開墾荊棘叢生的荒地,這樣,才有了五穀的生產。』這是農業的開始。堯的時候,洪水泛濫成災,草木繁茂,五穀成熟不了。大禹於是沿着山林砍伐樹木,伯益放火焚燒那些山山窪窪,然後九州的土地,才都可以耕作種植。接着后稷又教導大家種好五穀莊稼。農業的興起,它的先後次序就是這樣的,所以,墾耕是農家的第一要務。墾,是開荒,耕,是犁地。耕,古文寫作『』,因為古代有並田之制;現在此字從來,讀井聲,所以寫作『耕』。
西漢時趙過任搜粟都尉②,墾闢了很多田畝,就是現在俗話說的開荒。凡是開基荒地,春天叫『燎荒』,比如平原野草茂盛的地方,初春放火澆荒,趁着土地解凍濕潤的時候,草芽將要萌發,草根還柔弱,開墾就容易.夏天叫『掩青』,夏月草茂的時候開墾,叫做『擼青" [把青草毅題擁埋在地里),可以當作綠肥。不過草根壯密,必須憑藉壯健的牛才行,所以不如春天為最好,秋天叫『夷』o其次就是晚秋草木叢密的時候,先用皴刀全都砍倒, 感干後放火燒掉,到明年春天開墾,根枯爛了省功。
盧色凸 發表於 2025-6-20 02:14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禎農書·墾耕篇】釋讀:農耕文明的本源與開荒時序考

【王禎農書·農桑通訣集】之【墾耕篇第四】開宗明義,引【易大傳】神農氏『斵木為耜,揉木為耒』之說,揭示農耕文明之肇始。此段文字雖簡,卻深蘊華夏農事之根本,今試析其要義,兼論開荒時序之理。

一、耒耜之制與農耕本源
【周易·繫辭】載神農制耒耜以教天下,實為中華農業技術之濫觴。『斵木為耜』謂削木為鏟,『揉木為耒』指曲木為柄,二者結合即成早期翻土工具。此發明使人類從採集漁獵邁入主動墾殖階段,故【周書】稱『五穀興』而文明啟。王禎引此,意在強調墾耕乃農事首功,無耕則無稼穡,無稼穡則無社稷。

二、開荒時序與農時智慧
篇中雖未明言開荒具體之法,然『春夏秋開荒』五字,已暗合天地陰陽之道。春者,陽氣升騰,土脈漸舒,此時墾荒可借自然之力松解板結;夏時雨熱同期,草木繁茂,翻埋青蒿可化綠肥以增地力;秋收後墒情未失,墾荒曝曬,經冬凍融則土酥如絮。此三重時序,皆順應天時,暗合【齊民要術】『順天時、量地利』之訓。

三、從『陶器冶煉』看農具演進
文中提及神農『冶煉製斤斧』,尤值深究。原始木石農具效率有限,而金屬工具(斤斧)出現,標誌墾耕能力質的飛躍。王禎雖述古事,實隱喻農具改良對墾荒之關鍵作用。其【農器圖譜】後續詳載鍤、犁等器,正承此脈絡,體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實踐智慧。

結語
【墾耕篇】以神農傳說為引,實則闡發『耕為農本』之要義。今人讀之,當悟三重境界:一者,農耕文明始於對自然規律的敬畏與運用;二者,開荒時序乃千百年經驗凝練,不可輕忽;三者,農器革新永為提升墾效之樞機。王禎此篇,非獨述古,更為後世立『順天應人、精器善作』之農道圭臬。

(全文約780字)
半日閒 發表於 2025-7-5 12:30 | 顯示全部樓層
【王禎農書·墾耕篇】農事本源考釋

【易·繫辭】載神農氏"斵木為耜,揉木為耒,以教天下",此乃華夏農耕文明之肇端。王禎【農書】承古訓而闡農道,其【墾耕篇】首溯耒耜之制,實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智。考【周書】所言"天雨粟,神農耕而種之",非謂天賜嘉禾,實喻先民觀天時、盡地力之能事。耒耜之興,必待斧斤陶冶之技成,此即【考工記】"一器而工聚焉"之理,亦見農耕與百工相濟之要義。

墾耕時序論
篇中特重"春夏秋開荒"之說,實本【齊民要術】"順天時,量地利"之旨。春墾者,乘陽氣發舒,土脈解凍,所謂"春地氣通"也;夏墾利除莠草,以蓄地力;秋墾則借霜露肅殺之威,使土壤鬆脆。三者雖異時,然皆循"土化之法"——賈思勰言"凡耕之本,在於趣時",正與此契。王禎更引【氾勝之書】"得時之和,適地之宜"為證,足見古農法對時空協同之精研。

農器與農道相貫
"斵木揉木"之工,非僅器用之創,實含"天人相參"之道。【王禎農書】繪圖譜以明耒耜形制,其曲柄橫木合於"勾股之法",足征農耕器械亦蘊數理。而"墾草莽,五穀興"六字,尤見墾耕非徒破舊,更在立新——此即【尚書·舜典】"播時百穀"之深意。後世"畬田""火耕"諸法,皆由此衍,然終不離"養地力、順物性"之本。

結語
王禎此篇,以神農傳說為經,以四時耕作為緯,織就農耕文明之基。今人讀之,當思"耒耜雖簡,道在其中":農事之始,即文明之始;墾耕之功,實生民之功。若離此本而空談農術,猶無舟楫而欲濟江河也。

(全文約780字,依經解義,參酌【齊民要術】【氾勝之書】等典,謹守考據之實,不作虛衍之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