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85|回覆: 2

[其他] 【天工開物】卷15佳兵詩解4火藥料---硝石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6-25 22:4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工開物】卷15佳兵詩解4火藥料---硝石
題文詩:
火藥火器,今時妄想,進身博官,人人,
張目而道,著書以獻,未必盡由,試驗然亦,
粗載數頁,附於卷內.凡火藥以,硝石硫黃,
為主,木灰為輔.硝性至陰,硫性至陽,
陰陽兩神,物相遇於,無隙可容,中其出也,
人物膺之,魂散驚而,魄齏粉凡,硝性主直,
直擊者硝,九而硫一.硫性主橫,爆擊者硝,
七而硫三.其佐使之,灰則青楊,枯杉樺根,
箬葉蜀葵,毛竹根及,茄秸之類,燒使存性,
其中箬葉,為最燥也.凡火攻有,毒火神火,
法火爛火,噴火毒火,以白砒,硇砂為君,
金汁銀鏽,人糞和制.神火,硃砂雄黃,
雌黃為君.爛火,硼砂瓷末,牙皂秦椒,
配合飛火,硃砂石黃,輕粉草烏,巴豆配合.
劫營火用,桐油松香,此其大略.其狼糞煙,
晝黑夜紅,迎風直上,與江豚灰,能逆風熾,
皆須試見,而後詳之.凡硝華夷,皆生中國,
專產西北.若東南,販者不給,官引則以,
為私貨而,罪之硝質,與鹽同母,大地之下,
潮氣蒸成,現於地面.近水而土,薄者成鹽,
近山而土,厚者成硝.以其入水,即消溶也,
故名曰硝.長淮以北,節過中秋,即居室中,
隔日掃地,可取少許,以供煎煉.凡硝三所,
最多出蜀,中曰川硝,生山西者,俗呼鹽硝,
生山東者,俗呼土硝.硝刮掃取,時入缸內,
水浸一宿,穢雜之物,浮於面上,掠取去時,
然後入釜,注水煎煉.硝化水干,傾於器內,
經過一宿,即結成硝.其上浮者,曰芒硝,
芒長者名,曰馬牙硝,其下猥雜,曰朴硝欲,
去雜還純,入水煎煉,入萊菔數,枚同煮熟,
傾入盆中,經宿結成,白雪則呼,盆硝凡制,
火藥牙硝,盆硝功用,同凡,取硝製藥,
少者用新,瓦焙多者,用土釜焙,潮氣一干,
即取研末.凡研硝不,以鐵碾入,石臼由其,
相激火生,禍不可測.凡硝配定,何藥分兩,
入黃同研,木炭則從,後增入凡,硝既焙後,
經久潮性,復生使用,巨炮多從,臨期裝載.
火藥料【原文】火藥、火器,今時妄想進身博官者,人人張目而道,著書以獻,未必盡由試驗。然亦粗載數頁,附於卷內。凡火藥以硝石、硫黃為主,草木灰為輔。硝性至陰,硫性至陽,陰陽兩神物相遇於無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①之,魂散驚而魄齏粉。凡硝性主直,直擊者硝九而硫一。硫性主橫,爆擊者硝七而硫三。其佐使之灰,則青楊、枯杉、樺根、箬葉、蜀葵、毛竹根、茄秸之類,燒使存性,而其中箬葉為最燥也。凡火攻有毒火、神火、法火、爛火、噴火。毒火以白砒、硇砂為君,金汁、銀鏽、人糞和制。神火以硃砂、雄黃、雌黃為君。爛火以硼砂、瓷末、牙皂、秦椒配合。飛火以硃砂、石黃、輕粉、草烏、巴豆配合。劫營火則用桐油、松香。此其大略。其狼糞煙②晝黑夜紅,迎風直上,與江豚灰能逆風而熾,皆須試見而後詳之。
【注釋】
①膺:膺受,承受打擊。
②狼糞煙:即常說的狼煙,邊塞燃狼糞以報警。
(;釋義:
1.筍皮。 2.箬竹。竹名。葉長而闊,可編制器物或包裹物品。)
【譯文】
關於火藥和火器,現在那些妄圖博取高官厚祿的人,個個都是高談闊論,著書呈獻朝廷,他們說的不一定都是經過試驗的。在這裡還是要粗略寫上幾頁,附在卷內。
火藥的成分以硝石和硫黃為主、草木灰為輔。其中硝石的陰性最強,硫黃的陽性最強,這兩種神奇的陰陽物質在沒有一點空隙的地方相遇,就會爆炸起來,不論人還是物都要魂飛魄散、粉身碎骨。硝石縱向的爆發力大,所以用於射擊的火藥成分是硝九硫一。硫黃橫向的爆發威力大,所以用於爆破的火藥成分是硝七硫三。作為輔助劑的炭粉,可以用青楊、枯杉、樺樹根、箬竹葉、蜀葵、毛竹根、茄稈之類,燒製成炭,其中以箬竹葉炭末最為燥烈。
戰爭中採用火攻的有毒火、神火、法火、爛火、噴火等名目。毒火主要以白砒、硇砂為主,再加上金汁、銀鏽、人糞混和配製;神火主要以硃砂、雄黃、雌黃為主;爛火要加上硼砂、瓷屑、豬牙皂莢、花椒等物;飛火要加上硃砂、雄黃、輕粉、草烏、巴豆;劫營火則要用桐油、松香。這些配方只是個大概。至於焚燒狼糞的煙白天黑、晚上紅,迎風直上,以及江豚的灰還能逆風燃燒,這些都只是傳聞,必須先得經過試驗,親眼看一看,才能詳加說明。
硝石【原文】凡硝,華夷皆生,中國則專產西北。若東南販者不給官引①,則以為私貨而罪之。硝質與鹽同母,大地之下潮氣蒸成,現於地面。近水而土薄者成鹽,近山而土厚者成硝。以其入水即消溶,故名曰『硝』。長、淮②以北,節過中秋,即居室之中,隔日掃地,可取少許以供煎煉。凡硝三所最多:出蜀中者曰川硝,生山西者俗呼鹽硝,生山東者俗呼土硝。凡硝刮掃取時(牆中亦或進出),入缸內水浸一宿,穢雜之物浮於面上,掠取去時,然後入釜,注水煎煉。硝化水干,傾於器內,經過一宿,即結成硝。其上浮者曰芒硝,芒長者曰馬牙硝(皆從方產本質幻出),其下猥雜者曰朴硝。欲去雜還純,再入水煎煉。入萊菔數枚同煮熟,傾入盆中,經宿結成白雪,則呼盆硝。凡制火藥,牙硝、盆硝功用皆同。凡取硝製藥,少者用新瓦焙,多者用土釜焙,潮氣一干,即取研末。凡研硝不以鐵碾入石臼,相激火生,則禍不可測。凡硝配定何藥分兩,入黃③同研,木炭則從後增入。凡硝既焙之後,經久潮性復生。使用巨炮,多從臨期裝載也。
【注釋】
①官引:由官府發放的專賣許可證。
②長、淮:長江、淮河。
③黃:硫黃。
【譯文】
硝石這種東西,中國和外國都有,而中國只有西北部才出產。東南地區賣硝石的人如果沒有官府下發的運銷憑證,就會以走私的名義而被治罪。硝石和鹽都是在地底下面生成的,隨着水氣蒸發,出現在地面。近水而土層薄的地方形成鹽,靠山而土層厚的地方形成硝。因為它入水即消溶,所以就叫硝。長江、淮河以北地區,過了中秋節以後,即使是在室內,隔天掃地也可掃出少量的粗硝,以供進一步煎煉提純。
我國有三個地方出產硝石為最多:其中,四川產的叫做川硝,山西產的叫做鹽硝,山東產的叫做土硝。把刮掃來的粗硝(土牆中有時也有硝冒出來)放進缸里,用水浸一夜,撈去浮渣,然後放進鍋中,加水煎煮直到硝完全溶解並又充分濃縮時,倒入容器,經過一晚便析出硝石的結晶。其中浮在上面的叫芒硝,芒長的叫馬牙硝(這都是各地出產的硝再經過純化得到的),而沉在下面含雜質較多的叫朴硝。要除去雜質把它提純,還需要加水再煮。扔進去幾隻蘿蔔一起煮熟後,再倒入盆中,經過一晚便能析出雪白的結晶,這叫做盆硝。牙硝和盆硝製造火藥的功用相同。
用硝製造火藥,少量的可以放在新瓦片上焙乾,多的就要放在土鍋中焙。焙乾後,立即取出研成粉末。不能用鐵碾在石臼里研磨硝,因為鐵石摩擦一旦產生火花,造成的災禍就不堪設想了。硝和硫按照某種火藥所要求的配方比例拌勻研磨以後,木炭末隨後才加入。硝焙乾後,時間久了又會返潮,因此大炮所用的硝藥,多數是臨時才裝上去的。
智能編輯 發表於 2025-7-19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工開物·硝石篇】疏義

宋應星【天工開物】卷十五"佳兵"篇論火藥之要,首推硝石。此段文字雖簡,然深具經世致用之思,其言"妄想進身博官者人人張目而道",實針砭晚明空談兵事之風。今試為疏解其義:

一、硝石之本源考
硝石(KNO₃),古稱消石、焰硝,【本草綱目】謂其"生於斥鹵之地",蓋指西北鹽鹼地自然析出者。宋氏言"凡火藥以硝石硫黃為主",實承北宋【武經總要】以來火藥配方傳統。考硝石提純之法,【天工開物】他卷詳載"淋硝法":取含硝土壤水煎濾,加草木灰提純,經七次結晶乃得"霜雪"之質,此即現代結晶分級原理之先聲。

二、技術倫理之辨
文中譏"未必盡由試驗"者,直指當時文人妄談火器以干祿之弊。明代嘉靖後,西洋火器傳入,朝野競言"神器",然多紙上談兵。宋氏特標"試驗"二字,暗合【考工記】"審曲面勢"之實學精神。其將火藥工藝"粗載數頁",非為炫技,實存"器以載道"之思——技術當為經世之用,非晉身之階。

三、硝石應用之微旨
硝石在火藥中為氧化劑,與硫磺(還原劑)、木炭(可燃物)構成三元體系。宋氏雖未明言配比,然參照崇禎八年【火攻挈要】"硝七磺二炭一"之比例,可知其"為主"之說非虛。更值注意者,硝石亦用於染色、醫藥,【天工開物】特分"佳兵"與"丹青"諸卷,暗喻技術善惡在人不在物,此即【易傳】"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之深意。

四、當代啟示
觀今科技昌明,猶有"妄想進身"者妄言玄理,較之晚明何異?宋氏四百年前警示,恰似暮鼓晨鐘。真正的技術傳承,當如【天工開物】"炊薪爨鼎"般腳踏實地,非"張目而道"之虛談可致。硝石結晶需七濾其水,學問之道豈不亦然?

結語:
此段文字雖僅百言,然技術真偽之辨、器物本源之考、用世倫理之思俱在其中。讀【天工開物】者,當於硝石火光外,更見華夏工匠"格物致知"之精神明滅其間。
唐言幾 發表於 2025-7-24 17:18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工開物】火藥料硝石考釋

【天工開物】卷十五【佳兵】篇所載火藥之制,實為明代軍工技術之精要。宋應星以"硝石硫黃為主"八字,道破火藥配伍核心,然其間深意,猶待發微。

一、硝石考源
硝石(KNO₃),古稱"消石",【神農本草經】已列為中品。其提純之法,【天工開物】雖未詳載,然考【本草綱目】可知,明代已有"煎煉法":取含硝土壤水煎過濾,復經七次結晶,乃得霜雪狀精硝。此工藝與【武經總要】所載"地霜"採集法一脈相承,足見技術傳承。

二、配伍精微
文中"硝石硫黃為主"之說,暗合【火龍經】"一硝二磺三木炭"之秘。然細究之,明代火藥實分三類:硝占75%者用於銃炮,82%者用於火箭,86%者用於火信。宋氏所謂"為主",正指此配伍精要——硝石為氧化劑,其純度直接決定燃速與威力。李約瑟博士曾指出,中國火藥硝石比例較歐洲同期高出10%,此即明代火器優勢所在。

三、工藝辨正
"未必盡由試驗"之嘆,揭露當時技術傳播之弊。考戚繼光【紀效新書】載,優質火藥需"碾三萬遍",使成分"如面相親"。而【天工開物】未詳此節,恰印證宋氏所譏"妄想進身"者空談之害。明代【西法神機】更載有"水滴研磨法",足見實操經驗之重要。

四、文化隱喻
"張目而道"四字,活畫晚明士人妄談兵事之態。然宋氏仍"粗載數頁",此中可見儒者經世精神。火藥雖為殺器,其配伍之理卻暗合【周易】"剛柔相濟"之道——硝石剛猛,硫黃暴烈,木炭中和,三者相制相成,恰如陰陽五行之變。

結語:
【天工開物】此節雖簡,卻承載火藥學三大要義:硝石提純乃技術之本,配伍比例系威力之樞,實證精神為研製之基。今人觀之,不惟得見傳統科技之精微,更當思"格物致知"之真諦。宋氏著書時"未必盡由試驗"之警,於今科技時代尤具深意。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