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29|回覆: 1

[其他] 【天工開物】卷15佳兵詩解3弩干(盾)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6-22 21:4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工開物】卷15佳兵詩解3干(盾)
題文詩:
凡弩,守營兵器,不利行陣.直者名身,
衡者名翼,弩牙,弦者名機.斫木為身,
約長二尺,許身之首,橫拴度翼.其空缺度,
翼處去面,刻定一分,去背,不論分數.
面上微刻,直槽一條,以盛箭其,翼以柔木,
一條為者,名扁擔弩,力最雄也.抑或一木,
之下加以,竹片疊承,名三撐弩,或五撐弩,
七撐而止.身下,刻鍥銜弦,其銜傍釘,
活釘牙機,上剔發弦.上弦之時,惟力是視.
有由一人,以腳踏強,弩而弦者,漢書名曰,
蹶張材官.弦送矢行,疾無與比.凡弩弦以,
苧麻為質,纏以鵝翎,塗以黃蠟.其弦上翼,
則緊放下,仍松故鵝,翎可極首,尾於繩內.
弩箭羽以,箬葉為之.析破箭本,銜於其中,
而纏約之.其射猛獸,藥箭則用,草烏一味,
熬成濃膠,蘸染矢刃.見血一縷,則命即絕,
人畜同之.凡弓箭強,者行二百,餘步弩箭,
最強者五,十步而止,即過咫尺,不穿魯縞,
然其行疾,十倍於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
國朝軍器,造神臂弩,克敵弩皆,並發二矢,
三矢者又,有諸葛弩,上刻直槽,承函十矢,
其翼取最,柔木為之.另安機木,隨手扳弦,
而上發去,一矢槽中,又落一矢,則又扳木,
上弦而發.機巧雖工,然力綿甚,所及二十,
餘步而已.此民家妨,竊具非軍,國器山人,
射猛獸者,名曰窩弩,安頓交跡,之衢機旁,
引線俟及,獸過,發而射之.一發所獲,
一獸而已.凡干戈名,最古干與,戈相連得,
名者後世,戰卒短兵,馳騎者更,用之蓋右,
手執短刀,左手執干,以蔽敵矢.古者車戰,
之上則有,專司執干,並抵同人,之受矢者.
若雙手執,長戈與持,戟槊則無,所用之凡,
干長不過,三尺乃以,杞柳織成,尺徑,
置於項下,上出五寸,亦銳其端,下則輕竿,
可執,盾名中干,則步卒所,持以蔽矢,
並拒槊者,所謂,傍牌是也.干者盾也.
【原文】凡弩為守營兵器,不利行陣。直者名身,衡者名翼,弩牙發弦者①名機。斫木為身,約長二尺許,身之首橫拴度翼。其空缺度翼處,去面刻定一分(稍厚則弦發不應節),去背則不論分數。面上微刻直槽一條以盛箭。其翼以柔木一條為者名扁擔弩,力最雄。或一木之下加以竹片疊承(其竹一片短一片),名三撐弩,或五撐、七撐而止。身下截刻鍥銜弦,其銜傍活釘牙機,上剔發弦。上弦之時,惟力是視。一人以腳踏強弩而弦者,【漢書】名曰『蹶張材官』②。弦送矢行,其疾無與比數。凡弩弦以苧麻為質,纏繞以鵝翎,塗以黃蠟。其弦上翼則緊,放下仍松,故鵝翎可極首尾於繩內。弩箭羽以箬葉為之。析破箭本,銜於其中而纏約之。其射猛獸藥箭,則用草烏一味,熬成濃膠,蘸染矢刃。見血一縷則命即絕,人畜同之。凡弓箭強者行二百餘步,弩箭最強者五十步而止,即過咫尺,不能穿魯縞③矣。然其行疾則十倍於弓,而入物之深亦倍之。國朝軍器④造神臂弩、克敵弩,皆並發二矢、三矢者。又有諸葛弩,其上刻直槽,相承函十矢,其翼取最柔木為之。另安機木,隨手扳弦而上,發去一矢,槽中又落下一矢,則又扳木上弦而發。機巧雖工,然其力綿甚,所及二十餘步而已。此民家妨竊具,非軍國器。其山人射猛獸者名曰窩弩,安頓交跡之衢,機旁引線,俟獸過,帶發而射之。一發所獲,一獸而已。
【注釋】
①弩牙發弦者:弩上有突牙,用以扣弦以發弩箭。
②【漢書】名曰:『蹶張材官』:『蹶張材官』,又作『材官蹶張』。材官:應即兵士中較強壯者。註:腳蹋強弩張之,故曰蹶張。【漢書·申屠嘉傳】:申屠嘉,梁人也。以材官蹶張從高帝擊項籍,遷為隊率。
③不能穿魯縞:【史記·韓長孺傳】:『強弩之極,矢不能穿魯縞。』註:魯縞,縞中尤薄者。
④軍器:疑指軍器局。明置兵仗、軍器二局,分造火器及刀牌、弓箭、槍弩等各種武器。
【譯文】
弩是鎮守營地的重要兵器,不適用於衝鋒陷陣。其中直的部分叫身,橫的部分叫翼,扣弦發箭的開關叫機。砍木做弩身,長約二尺。弩身的前端橫拴弩翼,拴翼的孔離弩面劃定一分厚(稍微厚了一些,弦和箭就配合不精準),與弩底的距離則不必計較。弩面上還要刻上一條直槽用以盛放箭。有的弩翼只用一根柔木做成,叫做扁擔弩,這種弩的射殺力最強。如果弩翼是在一根柔木下面再用竹片(挨次縮短)疊撐的就相應叫做三撐弩、五撐弩或七撐弩。弩身後端刻一個缺口扣弦,旁邊釘上活動扳機,將活動扳機上推即可發箭。上弦時全靠人的體力。由一個人腳踏強弩上弦的,【漢書】稱為『蹶張』材官。弩弦把箭射出,快速無比。
弩弦用苧麻繩為骨,還要纏上鵝翎,塗上黃蠟。弩弦裝上弩翼時雖然拉得很緊,但放下來時仍然是松的,所以鵝翎的頭尾都可以夾入麻繩內。弩箭的箭羽是用箬竹葉製成的。把箭尾破開一點,然後把箬竹葉夾進去並將它纏緊。射殺猛獸用的藥箭,則是用草烏熬成濃膠蘸塗在箭頭上,這種箭一見血就能使人畜喪命。強弓可以射出二百多步遠,而強弩只能射五十步遠,再遠一點就連薄絹也射不穿了。然而,弩比弓要快十倍,而穿透物體的深度也要大一倍。
本朝作為軍器的弩有神臂弩和克敵弩,都是能同時發出兩三支箭的。還有一種諸葛弩,弩上刻有直槽可裝箭十支,弩翼用最柔韌的木製成。另外還安有木製弩機,隨手扳機就可以上弦,發出一箭,槽中又落下一箭,又可以再拉扳機上弦發一箭。這種弩機結構精巧,但射殺力弱,射程只有二十來步遠。這是民間用來防盜用的,而不是軍隊所用的兵器。山區的居民用來射殺猛獸的弩叫做『窩弩』,裝在野獸出沒的地方,拉上引線,野獸走過時一觸動引線,箭就會自動射出。每發一箭,所得的收穫只是一隻野獸罷了。
【原文】凡『干①戈』名最古,干與戈相連得名者,後世戰卒,短兵馳騎者更用之。蓋右手執短刀,左手執干以蔽敵矢。古者車戰之上,則有專司執干,並抵②同人之受矢者。若雙手執長戈與持戟、槊(3),則無所用之也。凡干長不過三尺,杞柳織成尺徑圈,置於項下,上出五寸,亦銳其端,下則輕竿可執。若盾名『中干』,則步卒所持以蔽矢並拒槊者,俗所謂傍牌是也。
【注釋】
①干:盾牌。
②抵:抵擋,遮蔽。
(3)戟(jǐ):古代兵器,將戈與矛合成一體,可直刺,又可橫擊。槊(shuò):古代兵器,即長矛。
【譯文】
『干戈』這個名字在兵器中是最為古老的,干和戈相連成為一個詞,是因為後代的步兵和手握短兵器的騎兵經常配合使用干和戈。右手執短刀,左手執盾牌以抵擋敵人的箭。古時候的戰車上,有人專門負責拿着盾牌,用來保護同車的人免中敵方的來箭。要是雙手拿着長矛或者戟,那就騰不出手來拿盾牌了。盾牌長度一般不會超過三尺,用杞柳枝條編織成的直徑約一尺的圓塊,盾牌上方的尖部突出五寸,它的下端接有一根輕竿可供手握,放在脖子下面進行防護。另有一種盾叫『中干』,那是步兵拿來擋箭或長矛用的,俗稱傍牌。
亀井絵裏 發表於 2025-4-3 1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天工開物·佳兵】弩干考釋

【天工開物】卷十五所載弩制,實為冷兵器時代守御器械之精要。宋應星以"身、翼、機"三要素解構弩體,其制器思維暗合【考工記】"材美工巧"之旨。弩身取二尺硬木為基,首部橫貫度翼,其結構比例之精確,尤以"去面刻定一分"為關鍵——此分寸之度,實為弦發應節之樞機,過厚則機括遲滯,足見古人制器"分毫系命"的嚴謹。

弩之威力繫於翼材設計:扁擔弩以整段柔木為翼,蓄能最巨;三撐至七撐弩則採用竹木疊層結構,每減一片則增一分彈力,此乃"積柔成剛"之理。尤可注意者,弩弦以苧麻為芯、鵝翎纏裹、黃蠟塗覆的複合工藝:麻質抗拉伸,翎羽增彈性,黃蠟減摩擦,三者相濟,方能使"上翼則緊,放下仍松"。這種材料配伍,與【武經總要】所載"弦用柘蠶絲為骨"的記載互為補充,展現不同時空下的技術調適。

弩機發矢之速,"疾無與比數"非虛言。漢代"蹶張材官"以足踏弩上弦的記載(【漢書·申屠嘉傳】),與【天工開物】所述機括結構相互印證。考諸葛弩"十矢連發"之制,雖機巧過人,然"力綿甚"的缺陷,恰印證【墨子·備高臨】"弩不強則不能殺"的實戰要求,故宋應星斷其為"民家防竊具",此論可謂公允。

至於干盾之制,實為上古戰車時代的遺存。【尚書·牧誓】"稱爾戈,比爾干"的記載,早昭示干戈並用的戰法。杞柳編織的尺徑圓盾,項下五寸銳端的形制,既合【周禮·司兵】"五盾"之數,又與殷墟出土青銅盾飾的弧度暗合。這種"上銳下輕"的設計,正是兼顧防護與持握的智慧結晶。

要之,宋氏所述弩干之制,上承【考工記】"弓人為弓"的驗材之道,下啟清代【軍器圖說】的形制規範,其間技術演進之跡,可窺中國傳統兵械"器以載道"的深層文化邏輯。讀此篇者,當於機械構造外,更思"止戈為武"的兵家要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