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25|回復: 2

[其他] 宋应星【野议】卷3民财议诗解谷木桑鱼有饶数物白镪黄金贸者自至财尽寇繁富家借贷子母称贷朘削酿乱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6-5 20:5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宋应星【野议】卷3民财议诗解谷木桑鱼有饶数物白镪黄金贸者自至财尽寇繁富家借贷子母称贷朘削酿乱
题文诗:普天之下,民穷财尽,四字蹙额,转相告语.
夫财,天生地宜,人功运旋,而出者也.
天下未尝,生乃言乏.其谓九边,为中国壑,
奴虏又为,九边之壑,此指白金,一物而言.
财之为言,通指百货,非专言钱,今天下何,
尝少白金!所少,田之五谷,山林之木,
墙下之桑,洿池鱼耳.有饶数物,者于此白,
镪黄金可,疾呼而至,腰缠箧盛,而来贸者,
必相踵也.今天下人,所聚者惟,三吴八闽,
人浮于土,土无旷荒.其他经行,日中弥望,
二三十里,无寸木阴,可休息者,举目皆是.
生人,不困流寇,有不炽者?所以至此,
者蚩蚩之,民何罪焉!愚民,效者官有,
严令遵之.世家大族,显贵闻人,有至教唱,
率听从之.百年,守令视口,口为传舍,
全副精神,尽在馈送,邀誉调繁,内转迩来,
军兴急迫,之秋,分其精神,大半拮据,
催征参罚,以便考成.知畎亩山,林间穷檐,
蔀屋下为,何如景象!富贵闻人,全副精神,
只在延师,教子联绵,科第美宫,室饰厨传;
家人子弟,出其称贷,母钱剥削,耕耘蚕织,
之辈新谷,新丝簿帐,先期入橐,遑恤其他.
用是蚩蚩,之民目见,勤苦耕桑,饥寒不免,
以为此无,益事择业,无可为生,始见寇而,
思归之.从此天下,财源遂至,萧索之尽;
天下寇盗,遂至于繁,衍之极矣.说者:
富家借贷,不行隐民,无取食焉.吾曰天赋,
生人手足,心计糊口,千方有余,称贷无路,
则功劳必,奋激而出.因有称贷,助成慵懒,
甚至左手,贷来右手,沽酒市肉,而饘糜且,
无望即令,田亩有收,绩蚕有绪,既有称贷,
重息转眄,输入富家;铚镰筐箔,未藏室中,
业已悬罄.积压两载,势必子母,皆不能偿,
富者始闭,其称贷而,绝交其时,计无复之,
有不从,乱如归也?子母称贷,朘削酿乱,
如此当世,建言之人,无片语及,之者何也?
盖凡力可,建言之人,其家未必,免此举也.
材木不加,于山鱼盐,蜃蛤不加,于水五谷,
不加于田,终日割削,右舍左邻,以肥,
兵火之至,今得反之,尚何言哉!民富国强,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使民自富,非盘非剥.
【原文】民财议普天之下,民穷财尽四字,蹙额转相告语。夫财者,天生地宜,而人功运旋而出者也。天下未尝生,乃言乏。其谓九边为中国之壑,而奴虏又为九边之壑,此指白金一物而言耳。财之为言,乃通指百货,非专言阿堵也。今天下何尝少白金哉!所少者,田之五谷、山林之木、墙下之桑、洿池之鱼耳。有饶数物者于此,白镪黄金可以疾呼而至,腰缠箧盛而来贸者,必相踵也。今天下生齿所聚者,惟三吴、八闽,则人浮于土,土无旷荒。其他经行日中,弥望二三十里,而无寸木之阴可以休息者,举目皆是。生人有不困,流寇有不炽者?所以至此者,蚩蚩之民何罪焉!凡愚民之所视效者,官有严令而遵之。世家大族、显贵闻人,有至教唱率而听从之。百年以来,守令视其口口为传舍,全副精神尽在馈送邀誉,调繁内转。迩来军兴急迫之秋,又分其精神,大半拮据,催征参罚,以便考成。知畎亩山林之间,穷檐蔀屋之下,为何如景象者!富贵闻人,全副精神只在延师教子,联绵科第,美宫室,饰厨传;家人子弟,出其称贷母钱,剥削耕耘蚕织之辈,新谷新丝,簿帐先期而入橐,遑恤其他。用是,蚩蚩之民,目见勤苦耕桑,而饥寒不免,以为此无益之事也。择业无可为生,始见寇而思归之。从此天下财源,遂至于萧索之尽;而天下寇盗,遂至于繁衍之极矣。说者曰:富家借贷不行,隐民无取食焉。夫天赋生人手足,心计糊口,千方有余,称贷无路,则功劳奋激而出。因有称贷助成慵懒,甚至左手贷来,右手沽酒市肉,而饘糜且无望焉。即令田亩有收,绩蚕有绪,既有称贷重息,转眄输入富家;铚镰筐箔未藏,室中业已悬罄。积压两载势必子母皆不能偿,富者始闭其称贷而绝交焉。其时计无复之,有不从乱如归也?夫子母称贷,朘削酿乱如此,而当世建言之人,无片语及之者何也?盖凡力可建言之人,其家未必免此举也。材木不加于山,鱼盐蜃蛤不加于水,五谷不加于田畴,而终日割削右舍左邻以肥己,兵火之至,今而得反之,尚何言哉!
【注释】
    普天之下,民穷财尽(释:人民穷困,国家财富消费完了),蹙额(释:皱眉头,忧愁状)转相语。夫财者,天生地宜。而人功运旋(释:人力创造)而出者也。天下未尝生(释:老百姓难以生存),乃言乏(释:无力上交苛捐杂税)。其谓九边为中国之壑,而奴虏又为九边之壑,此指白金一物之言耳。
财之为言,乃通指百货,非专言阿堵(释:钱为阿堵)也。今天下何尝少白金载!所少者,田之五谷,山林之木,墙下之桑,洿wu.池(释:水塘,洿指不流动的浊水)之鱼耳。有饶数物者于此,白镪(释:银锭)黄金可以疾呼而至,腰缠箧盛(释:喻钱财极多)而来贸者,心相踵(释:互相追随,指心知肚明)也。今天下生齿(释:人口,人民)所聚者,惟三吴(释:指上海、江苏的苏、常州、无锡、扬州等,浙江的杭州、湖州、绍兴等)、八闽(释:指福建省的闽东、南、西、北、中、东北、西南),则人浮于土,土无旷荒(释:空旷,荒凉,无人居住)。其他经行目中,弥望二三十里,而无寸木之阴可以休息者,举目皆是。生人有不困,流寇(释:到处流窜居无定所的土匪、作乱者)有不炽(释:昌盛)者?
  所以至此者,蚩蚩之民(释:无知识的老百姓)有何罪焉?凡愚民之所视效(释:效仿,效法)者,官有严令而遵之。世家大族,显贵闻人(释:有权势、名望的人),有至教(释:最好的教导)唱率(释:倡导并率领)而听从之。百年以来,守令(释:地方官太守、刺史、县令)视其口口为传舍(释:古时的旅馆),全副精神尽在馈送(释:行贿)邀誉(释:求取声誉、升官),调繁(释:调任新职)内转(释:地方官员转为中央官职)。迩来(释:近来,最近)军兴急迫之秋,又分其精神大半拮据,催征(释:催促征收田赋租税)参罚(释:征收和罚款参半),以便考成。知畎亩(释:田间小水沟,畎quan亩指田间)山林之间,穷檐蔀Pu屋(释:草席盖顶之屋,指贫家幽暗简陋室)之下。为何如景象(释:现象,状况)者!富贵闻人,全副精神只在延师教子,联绵科第,美宫室(释:房屋的统称)饰厨传(释:古代供应过客食宿和车马的处所,如驿所);家人子弟,出其称贷(释:1告贷,向人借钱。2借钱给人)母钱(释:古代翻版的钱币),剥削耕耘蚕织之辈,新谷新丝,簿帐先其入橐tuo(释:古代两端无扎口的方便口袋),遑惜其他。

  用是蚩蚩之口,目见勤劳耕耘,而饥寒不免,以为此无益之事。择业无可为生,始见寇而思之。从此天下寇益,遂至于繁衍之极矣。
    谈者曰:富家借贷不行,隐民无取食焉。夫天赋生人手足,心计糊口,千方有余,称贷无路,则功劳备激(释:犒赏,慰问)而出。因有称贷助人慵懒,甚至左手贷来,右手沽酒市肉,而zhan饘糜(释:稀饭)旦无望焉。。即令田亩有收。绩蚕有绪,既有称贷重息,转眄mian(释:转眼,喻时间很短)输入富家;铚镳箧箔未藏,室中业已悬馨。积压两载势必子母(释:指借来的利息和本金)不能偿,富者始闭其称贷而绝交焉。其时计无复之,有不从乱如归也?夫子母称贷,脧削酿乱(释.:剥削酿成的祸害)如此,而当世建言之人,无片言语及(释:提到)之者也?盖凡力可建言之人,其家未必免此举也,材木石加于山,鱼盐蜃哈不加于水,五谷不加于田畴(释:泛指田地),而终日割削(释:剥削)右舍左邻以肥己(释:用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一己之利),兵火之至,今而得反之,尚何(释:尚且有什么,还有哪些)言哉(释:可以谈论)!
南桥净士 發表於 2025-7-11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野议·民财议》经济伦理思想发微
宋应星《野议》卷三《民财议》以"普天之下,民穷财尽"八字为警策,实乃晚明社会经济危机之深刻写照。其论财用之道,上承《周礼》"九职任万民"之遗意,下启经世实学之先声,今试析其要义三重。

一、财用本源论:三才相济的生产观
"夫财也者,天生地宜,人功运旋而出者也"一语,实本《周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与《荀子·天论》"财非其类以养其类"之综合。宋氏强调财富乃天地人三才协同之功:天时(自然规律)、地利(资源禀赋)、人事(劳动创造)缺一不可。此论直指当时"银荒"表象下生产萎缩之本质,与王夫之《黄书·宰制》所言"粟死金生之弊"互为表里。

二、流通困局论:白银经济的双壑效应
"九边为中国壑,奴虏又为九边之壑"的比喻,揭示明代"白银货币化"引发的经济空心化。边镇军饷吸纳内地白银,而互市贸易又使白银外流建州,形成双重漏斗效应。此现象印证了邱濬《大学衍义补》"钱币之权当在上"的货币主张,亦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载"番舶银钱,半归女直"的史料相呼应。值得注意的是,宋氏特别指出"此指白金一物而言",显示其对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的辩证认识。

三、民生危机论:高利贷引发的社会断裂
"富家借贷,子母称贷,朘削酿乱"十二字,道出金融剥削与社会动荡的因果关系。"子母"典出《史记·货殖列传》"子贷金钱千贯"之说,而"朘削"语本《诗经·大雅》"朘削下民"。宋氏洞见高利贷导致财富聚敛(《管子》所谓"积余藏羡")与民生凋敝(《孟子》"乐岁终身苦")的恶性循环,此即李贽《藏书》所言"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晚明实况。

要之,宋应星此篇以"谷木桑鱼有饶"的实体经济为本位,主张回归《尚书·洪范》"八政首食货"的治理传统。其批判锋芒直指白银资本化带来的社会异化,与同时期黄宗羲《明夷待访访录·财计》"废金银使货物衡之"的主张桴鼓相应。今日读之,犹见其"财尽寇繁"之警示,实为传统经济思想中极具现代启示的睿识。
jz214 發表於 2025-7-24 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野议·民财议》经济思想刍议
宋应星《野议》卷三所论民财之困,实为晚明社会经济危机之缩影。其言"普天之下,民穷财尽"八字,恰似《汉书·食货志》"海内虚耗"之当代回响,揭示出白银货币化背景下传统农耕经济的结构性矛盾。

一、财富本源论之新诠
"夫财也者,天生地宜,人功运旋而出"之说,承《周礼·大府》"九贡九赋"之绪,而更重生产要素整合。宋氏将自然资源(谷木桑鱼)与人力运作并提,暗合《管子·牧民》"时货不遂,金玉虽多,谓之贫国"的经济伦理。其特别指出"白镪黄金贸者自至",实针对万历以降美洲白银内流引发的"货币假象"——表面商贸繁荣下,实则"九边为中国壑,奴虏为九边之壑"的财富外流困局。

二、高利贷资本之祸
"子母称贷"现象可溯至《史记·货殖列传》"子贷金钱千贯"的记载,然明末富家"朘削酿乱"之烈,尤甚于前代。宋氏所忧非止于《孟子》"又称贷而益之"的个体困境,更是系统性金融剥削导致的基层秩序崩溃。此与王夫之《噩梦》所言"豪右操子母之权,贫民竭骨髓之力"形成互文,共同勾勒出晚明资本主义萌芽期的社会代价。

三、经济生态观之先声
"谷木桑鱼有饶数物"之论,实为传统"食货"思想的生态延伸。不同于《盐铁论》"本末之争"的二元对立,宋氏强调多元产业协调,其思想脉络上接《齐民要术》复合经营理念,下启《补农书》"田畜并重"的实践智慧。所谓"财尽寇繁",恰印证《大学》"财聚则民散"的治国箴言,暴露出单一货币经济对传统社会韧性的侵蚀。

要之,宋应星此议以"民财"为枢,绾合自然经济伦理与货币经济现实,其警示意义远超晚明一隅。今日重读,犹见其"天生地宜"的可持续发展观与"朘削酿乱"的分配正义思考,对当代经济治理仍具镜鉴价值。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