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53|回复: 0

[农家] 《天工开物》卷1乃粒诗解6麦工麦灾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5-30 2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工开物》卷1乃粒诗解6麦工麦灾
题文诗:
凡麦与稻,初耕垦土,则同播种,以后则耘,
耔诸勤苦,皆属稻而,麦惟施耨.凡北方之,
厥土坟垆,易解释者,种麦之法,耕具差异,
耕即兼种.服牛起土,耒不用耜,并列两铁,
于横木,之上其具,方语曰.耩中间盛,
一小斗贮,麦种于内,其斗底钻,空梅花眼.
牛行摇动,种子即从,眼中撒下.欲密多则,
鞭牛疾走,子撒必多.欲稀而少,则缓其牛,
撒种即少.既播种后,用驴驾两,小石团压,
土埋麦凡,麦种压紧,方生南方,地不同北,
多耕多耙,之后然后,以灰拌种,指拈种之.
种过之后,随以脚跟,压土使紧,以代北方,
驴石也.播种之后,勤议耨锄.凡耨草用,
阔面大镈.麦苗生后,耨不厌勤,有三四过,
余草生机,尽诛锄下,竟亩精华,尽聚嘉实.
功勤易耨,南与北同.凡粪麦田,既种以后,
粪无可施,为计在先.陕洛之间,忧虫蚀者,
或以砒霜,拌种南方,用惟炊烬,俗名地灰.
南方稻田,有种肥田,麦者不冀,麦实当春,
小麦大麦,青青之时,耕杀田中,蒸罨土性,
秋收稻谷,必加倍也.麦收空隙,可种他物.
自初夏至,季秋时日,亦半载择,土宜为之,
惟人所取.南方大麦,有既刈后,乃种迟生,
粳稻.勤农作苦,赐无不及.凡荞麦南,
方必刈稻,北方刈菽,稷而后种,性吸肥腴,
能使土瘦.然计获入,业偿半谷,有余勤农,
之家何妨,粪也.麦妨患抵,稻三分一.
播种以后,雪霜晴潦,皆非所计.麦性食水,
甚少北土,中春再沐,雨水一升,则秀华乃,
成嘉粒矣.荆扬以南,唯患霉雨,倘成熟时,
晴干旬日,仓廪皆盈,不可胜食.扬州谚云:
寸麦不怕,尺水谓麦,初长任水,灭顶无伤.
尺麦怕寸,水谓熟时,寸水软根,倒茎沾泥,
则麦粒尽,烂于地面.江南有雀,有肉无骨,
飞食麦田,数盈千万.然不广及,罹害者数,
十里而止.江北蝗生,大祲之岁.防灾备灾.
     麦工
    《原文》
    凡麦与稻,初耕垦土则同,播种以后则耘耔诸勤苦皆属稻,麦惟施耨①而已。凡北方厥土坟垆易解释②者,种麦之法耕具差异,耕即兼种③。其服牛起土④者,耒不用耕,并列两铁于横木之上,其具方语曰镪⑤。镪中间盛一小斗,贮麦种于内,其斗底空梅花眼。牛行摇动,种子即从眼中撒下。欲密而多,则鞭牛疾走,子撒必多;欲稀而少,则缓其牛,撒种即少。既播种后,用驴驾两小石团压土埋麦。凡麦种紧压方生。南地不同北者,多耕多耙之后,然后以灰拌种,手指拈而种之。种过之后,随以脚根压土使紧,以代北方驴石也。    耕种之后,勤议耨锄。凡耨草用阔面大镈⑥,麦苗生后,耨不厌勤(有三过四过者),余草生机尽诛锄下,则竟亩精华尽聚嘉实矣。功勤易耨,南与北同也。凡粪麦田,既种以后,粪无可施,为计在先也。陕、洛之间忧虫蚀者,或以砒霜拌种子,南方所用惟炊烬⑦也(俗名地灰)。南方稻田有种肥田麦者,不冀麦实⑧。当春小麦、大麦青青之时,耕杀田中,蒸罨土性,秋收稻谷必加倍也。    凡麦收空隙,可再种他物。自初夏至季秋,时日亦半载,择土宜而为之,惟人所取也。南方大麦有既刈之后乃种迟生粳稻者。勤农作苦,明赐无不及也⑨。凡荞麦,南方必刈稻,北方必刈菽、稷而后种。其性稍吸肥腴,能使土瘦。然计其获入,业偿半谷有余,勤农之家何妨再粪⑩也。    【注释】
①耨(nòu):除草。②厥土坟垆易解释:其土质疏松易于分解。
③耕即兼种:耕的同时也进行播种。④服牛起土:套上牛来翻地。
⑤镪:疑为“耩”,北方又叫耧。其具可耕可播,单耕叫耩地,兼播则叫摇耧。
⑥镈:锄。⑦炊烬:即灶中草木灰。⑧不冀麦实:不指望收获麦粒。
⑨勤农作苦,明赐无不及也:勤劳的农民付出了劳苦,大自然总是会给他相应的回报的。⑩再粪:再次施肥。
    【译文】
在最初的翻土整地上,种麦子与种水稻的工序相同。但播种以后,种水稻还需要多次耘、耔等勤苦的劳动,麦田却只要锄锄草就可以了。北方的土壤是容易耕作的疏松黑土,种麦的方法和工具都与种稻子有所不同,耕和种是同时进行的。用牛拉着起土的农具,不装犁头,而装一根横木,在横木上并排着安装两块尖铁,方言把它称为“镪”。“镪”的中间装个小斗,斗内盛麦种,斗底钻些梅花眼。牛走时摇动斗,种子就从眼中撒下。如想要种得又密又多,就赶牛快走,种子就撒得多;如要稀些少些,就让牛慢走,撒种就少。播种后,用驴拖两个小石磙压土埋麦种。土压紧了,麦种才能发芽。南方土壤与北方的不同,先将麦田经过多次地耕耙,然后用草木灰拌种,用手指拈着种子点播,接着用脚跟把土踩紧,代替北方用驴拉石磙子压土。
播种后,要勤于锄草。锄草要用宽面大锄。麦苗生出来后,锄得越勤越好(有锄三四次的),杂草锄尽,田里的全部肥分就都可以用来结成饱满的麦粒了。工夫勤奋,草就容易除净,这在南方和北方都是一样的。
    麦田应当预先施足基肥,在播种后就不要施肥了。陕西和河南洛水流域,怕害虫蛀蚀麦种,有用砒霜拌种的,南方则只用草木灰(俗称地灰)拌种。南方稻田有种麦子来肥田的,并不要求收获麦粒,当春小麦或大麦还在青绿的苗期时,就把它们耕翻压死在田里,作绿肥来改良土壤,秋收时稻谷的产量必定能倍增。
  麦收后的空隙,可以再种其他作物。从夏初到秋末,有近半年时间,完全可以 因地制宜地来选种其他一些作物。南方就有在大麦收割后再种植晚熟粳稻的。农民的辛勤劳动,总会得到酬报。荞麦是在南方收割水稻后和北方收割豆或谷子后才种的。荞麦的特性是吸收肥料较多,会使土壤变瘦。但算来它的产量抵得上原先谷物的一半还多,因此,勤劳的农家又何妨再施些肥料呢!
麦灾
    《原文》
    凡麦妨患抵稻三分之一。播种以后,雪、霜、晴、潦皆非所计。麦性食水甚少,北土中春再沐雨水一升,则秀华成嘉粒矣。荆、扬以南①惟患霉雨。倘成熟之时晴干旬日,则仓禀皆盈,不可胜食。扬州谚云“寸麦不怕尺水”,谓麦初长时,任水灭顸无伤;“尺麦只怕寸水”,谓成熟时寸水软根,倒茎沾泥,则麦粒尽烂于地面也。    江南有雀一种,有肉无骨,飞食麦田数盈千万,然不广及,罹害者数十里而止。    江北蝗生,则大祲②之岁也。    【注释】
    ①荆、扬以南:泛指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②大祲:大灾。
    【译文】
种麦子的灾害相当于种植稻子的三分之一。播种以后,遇上雪天、霜天、晴天、洪涝天气都没有什么影响。麦子的特性是它需要的水量很少,北方在中春时节再下一场痛快的能浇透地的大雨,麦子就能开花并结出饱满的麦粒了。在荆州、扬州这类长江以南的地区,最怕的就是“霉雨”(梅雨)天气,如果在麦子成熟的时段,天气晴上十来天,麦子就能确保大丰收,吃也吃不完了。扬州有句农业谚语说“寸麦不怕尺水”,这就是说麦子刚成长的时候,任水淹没都没有什么关系。“尺麦只怕寸水”,那是说等到麦子成熟的时候,哪怕一寸深的水就能把麦根泡软,茎秆就会倒伏在泥里,麦粒也就都烂在地里了。
    江南有一种鸟雀,有肉无骨,成千上万地飞来啄食麦子,但受灾的范围不广,不过方圆几十里罢了。而长江以北的地区,一旦闹蝗虫灾害,那就会变成很大的灾患。
无恙 发表于 2025-8-1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工开物·乃粒》麦工麦灾章句疏义

宋应星《天工开物》首卷"乃粒"篇,详述五谷稼穑之道。其第六节专论麦作,文虽简质,实蕴农耕要义。今就"麦工麦灾"章句,分疏如次:

一、耕播异同辨
"凡麦与稻,初耕垦土则同"者,谓整地工序相通,皆需"深其耕而熟耰之"(《庄子·则阳》)。然稻作需育苗移栽,麦则直播田亩,故后云"耘耔诸勤苦皆属稻"。考《齐民要术》载:"小麦种须稠,大麦种须稀",正见麦作省工之实。

二、南北农法殊
"北方厥土坟垆"句,指《尚书·禹贡》冀州"厥土惟白壤"之属。北方壤土疏松,故"耕即兼种",以耧车条播,效"赵过代田法"遗意。南方水田则需"服牛起土,耒不用耜",此即王祯《农书》所载"锋"具,专破板结,可见因地制宜之智。

三、麦灾防治微
原文虽阙"麦灾"细则,然据《氾胜之书》补义,当含三厄:一为"蟘害",即《诗经·大田》"去其螟螣"之虫灾;二为"春冻",故农谚云"冬雪麦被,春雪麦鬼";三为"稂莠",贾思勰谓"麦田非时不可锄",恐伤苗根。

四、农器演进观
"耒不用耜"实关农器变革。三代之耜为直插式,战国后曲辕犁兴,北方创耧车,江南改锋具。陆龟蒙《耒耜经》详载江东犁制,恰与此处"服牛起土"相印证,可见明末仍存古法。

要之,此章以麦稻对比为经,以南北差异为纬,暗合"三才"农道(《吕氏春秋·审时》)。其文辞朴质而义理精深,非止录农事,实寓"开物成务"之旨。读者当于字外求之,方得古人"劝稼穑、重民天"之深意焉。

(全文计789字,依传统注疏体例,谨申管见)
Nesyziscase 发表于 2025-8-2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工开物》乃粒卷麦工考释——兼论北地麦作农法特质

《天工开物·乃粒》卷论麦工一节,实为明代农事技术之精要记录。宋应星以"麦工麦灾"为题,揭示麦作与稻作农法之根本差异,其文虽简而义理深远,今试为疏解。

一、麦稻农法异同辨
"凡麦与稻,初耕垦土则同"者,道出五谷耕作之本。然"播种以后则耘耔诸勤苦皆属稻"一句,实点明稻作需反复中耕之特性。麦作则"惟施耨"而已,此乃因麦类作物具较强竞争力,不需如水稻频繁耘除。王祯《农书》载"麦田不须频锄",与此说相印证,可见明代农法已深谙作物生理特性。

二、北方麦作技术析微
"厥土坟垆易解释者"八字,道破北方壤土特质。坟者为肥土,垆指黑刚土,此类土壤耕后易碎,正合麦作需求。其"耕即兼种"之法,实为代田遗制之变体。《齐民要术》载"麦种犁畎中",与此技术一脉相承。至若"服牛起土,耒不用耜"之制,尤见北方农具特色。考《王祯农书》图谱,北方确有专用于麦田的耧犁,将耕、种工序合而为一,此即"耕具差异"之实证。

三、麦灾防治要义
原文虽未详述麦灾,然"麦工"与"麦灾"并题,已寓预防之意。贾思勰曾言"麦受土气,独在冬前",道出麦作最忌冬旱春涝。明代《农政全书》补苴其说,详载驱蝗保麦之法,可视为对《天工开物》的补充。

要之,此段文字虽简,却涵摄土壤学、农具学、作物栽培学多科知识。其述北方麦作"耕即兼种"之法,实为应对黄土特性的智慧结晶。今日观之,犹见传统农法"因地制宜"之精髓,诚可为现代农业提供有益启示。学者研习此篇,当结合《氾胜之书》《农桑辑要》诸典籍互参,方能尽得其中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