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70|回復: 1

[道家人物] 【亢仓子】【庚桑子】卷1【全道】诗解3道以保神德以宏量礼以齐仪物以养体体合心合气合神合于无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5-26 09:0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亢仓子】【庚桑子】卷1【全道】诗解3道以保神德以宏量礼以齐仪物以养体体合心合气合神合于无
题文诗:
老子之友,秦佚死亢,仓子哭之,其役曰天,

下皆死生,何哭为也?亢仓子曰:天下皆哭,

安得不哭.其役又曰:哭者必哀,而先生未,

始哀何也?亢仓子曰:举天之下,吾无与乐,

安所取哀?蜕地谓水,蜕水谓气,蜕气谓虚,

蜕虚谓道.虚者道体,靖者道地,理者道纲,

识者道目.道之所以,保神德所,以宏量礼,

以齐仪物,所以养体.好质白之,物者以黑,

为污好质,黑之物者,以白为污.吾又安知,

天下之正,洁污也哉!由是不主,物之洁污.

夫瞀视者,以黊为赤,以苍为玄,吾乃今所,

谓皂白安,知识者不,以为赪黄?吾又安知,

天下正色?由是不遁,物之色矣.好货甚者,

不见他物,之可好也;好马甚者,不见他物,

之可好焉;好书甚者,不见他物,之可好也,

吾又安知,天下之果,可好者果,可恶者哉!

由是不见,物之可以,保恋无能,滑吾真矣.

陈怀君柳,使其大夫,祷行聘鲁,叔孙卿私,

曰国有圣,若知之乎?陈大夫曰:奚明其圣?

孙卿曰能,废心用形.陈大夫曰:敝邑则小,

亦有圣人,异于所闻.曰圣为谁?陈大夫曰:

有亢仓子,遍得老聃,道其能用,耳视目听.

鲁定公闻,而异焉使,叔孙报聘,致亢仓子,

待上卿礼.亢仓子至,宾于亚寢.鲁公卑辞,

问亢仓曰:吾能视听,不用耳目,非能易耳,

目之所用,告者过也.公曰孰如,是吾增异,

其道若何,果愿闻之.亢仓曰我,体合于心,

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有介然有,

唯然之音,其虽远际,八荒之表,迩眉睫内,

来于我者,吾必尽知,我乃不知,七窍手足,

所觉六腑,五脏心虑,之所知其,自知而已.

至听心听,至视心视,至神真情,情真自神.

情真义深,通无化有,无微不至,通古达今.


  【原文】3


秦佚死,亢仓子哭之,其役曰:天下皆死生,何哭为也。亢仓子曰:天下皆哭,安得不哭。其役曰:哭者必哀,而先生未始哀,何也?亢仓子曰:举天之下,吾无与乐,安所取哀?蜕地之谓水,蜕水之谓气,蜕气之谓虚,蜕虚之谓道。虚者道之体,靖者道之地,理者道之纲,识者道之目。道,所以保神德,所以宏量礼,所以齐仪物,所以养体。好质白之物者以黑为污,好质黑之物者以白为污。吾又安知天下之正洁污哉!由是不主物之洁污者矣夫。瞀视者以黊为赤,以苍为玄,吾乃今所谓皂白,安知识者不以为赪黄?吾又安知天下之正色哉?由是不遁物之色矣。夫好货甚者,不见他物之可好;好马甚者,不见他物之可好;好书甚者,不见他物之可好。吾又安知天下之果可好者、果可恶者哉!由是不见物之可以保恋矣,无能滑吾真矣。

陈怀君柳使其大夫祷行聘于鲁,叔孙卿私曰:吾国有圣人,若知之乎?陈大夫曰:奚以果明其圣?叔孙卿曰:能废心而用形。陈大夫曰:敝邑则小,亦有圣人,异于所闻。曰:圣人为谁?陈大夫曰:有亢仓子者,偏得老聃之道,其能用耳视目听。定公闻而异焉,使叔孙氏报聘且致亢仓子,待以上卿之礼。亢仓子至,宾于亚寢。鲁公卑辞以问之,亢仓子曰:吾能视听不用耳目,非能易耳目之所用,告者过也。公曰:孰如是,寡人增异矣。其道若何,寡人果愿闻之。亢仓子曰:我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际八荒之表,迩在眉睫之内,来于我者,吾必尽知之,乃不知为是我。七窍手足之所觉,六腑五脏心虑之所知,其自知而已矣。
【注释】1秦佚(yì),老聃的朋友,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2瞀视:色盲。

【译文】


  老子的朋友秦佚死了,亢仓子放声大哭。弟子们说:天下人都有一死,哭什么呢?亢仓子说:天下人亲人死了都哭,我怎么能不哭。弟子们说:哭泣的人都很悲伤,先生却从一开始都没有悲伤的感情,为什么呢?亢仓子说:全世界都没有能使我快乐的事情,怎么会有让我悲伤的呢?脱离了大地的是水,脱离了水的是气,脱离了气的是空虚,脱离了空虚的是大道。空虚是大道的本体,安静是大道的天地,自然是大道的规则,意识是大道的眼睛。道,保全了神仙的大德,拓展了圣人的气量,可以济世扶朝,可以保养形体。喜欢洁白的人说黑色肮脏,喜欢黑色的人说白色不净,我哪里知道现在的世道是干净还是肮脏!就更别说物体颜色了。色盲把黄色当成红色,把绿色看成黑色,我现在说的黑白,谁知道会不会有人说成是红黄?!我又哪里知道天下真正的色彩呢?就更别说物体的颜色了。喜欢财货的人,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别的爱好;喜欢马匹的人,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别的兴趣;喜欢读书的人,真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别的消遣。我又哪里知道天下究竟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呢?因此我不沉迷于外物,所以没什么可以改变我的天性纯真。

: 陈国怀国王让他的部长祷去鲁国寻找高人。叔孙卿悄悄告诉他:我国有圣人,你知道吗?陈部长问:什么样的圣人呢?叔孙卿说:能抛弃成见忘记身体。陈部长说:我们国家虽然小,也有圣人,神奇到你都没听说过。叔孙卿问:圣人是谁呢?陈部长说:有叫亢仓子的人,得到老子真传,能用眼睛听声音,用耳朵看物体。鲁国王听了大吃一惊,让叔孙氏厚礼聘请亢仓子来鲁国,待以上卿之礼。亢仓子来了,在宾馆休息。鲁国王亲自恭敬的去请教,亢仓子说:其实我有千里眼顺风耳,不看不听就能知道,不是传言中的眼睛听耳朵看,造谣的太过分了。鲁王说:就算这样,您这样的神力寡人也闻所未闻,请圣人赐教,怎么才能办到呢?亢仓子回答说:我身体和心合一,心和气合一,神和心合一,虚无和神合一,虽然是最小的物体,最弱的声音,就算是远到天边,近到眼皮里的东西,只要出现,我一定会察觉。不是我察觉,而是七窍手足、五脏六腑都能察觉,不过是道自己知道告诉我而已。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25-3-27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亢仓子·全道》第三章抉微:道体虚寂与物我齐同之旨

《亢仓子》此章以秦佚之丧发端,揭示"道者丧我"之深意。亢仓子"无与乐故不哀"之对,实契庄子"悬解"之旨,彰显体道者超脱生死对待之境。其"蜕地谓水"至"蜕虚谓道"四重递进,构建道家宇宙生成论:自形质之域(地)至无形之气,终臻虚寂本体,与《老子》"有生于无"相呼应。

道体论层面,"虚靖理识"四维尤具精义:
虚为道体,言其无形质而涵万有;
靖为道地,谓清静乃道存之基;
理为道纲,指自然法则为统摄;
识为道目,明觉照乃观道之钥。

此四者构成"保神-宏德-齐礼-养体"的修养体系:道凝神而不散,德广纳而不拘,礼约行而不乱,物养形而不役。亢仓子更以相对主义破执——"洁污""色相""好恶"皆非绝对,揭示"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的修行次第。其"不主洁污""不遁色相""不恋外物"三重超越,终归"物我双泯"的虚极之境。

此章要旨在于:修道者当超越感官局限与价值偏执,通过"蜕化"工夫层层剥离形气束缚,最终达到"与道冥合"的绝对自由。这种由现象界到本体的超拔,既承老子"致虚极"之教,亦开后世道教"坐忘"法门,堪称早期道家心性论的重要文献。
白定 發表於 2025-7-9 07:43 | 顯示全部樓層
《亢仓子·全道》第三章节阐微:形神相合之道与认知超越

《亢仓子·全道》第三章通过秦佚之死的叙事展开形上思辨,其"蜕化论"宇宙生成模式与"四重相合"的认知境界,构建了独特的道家认识论体系。文中"蜕地谓水,蜕水谓气,蜕气谓虚,蜕虚谓道"的递进式表述,实为对《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生成论的创造性发展。这种物质形态的次第转化,最终指向"虚者道之体"的本体论认知,与《庄子·知北游》"昭昭生于冥冥"的宇宙论形成互文。

亢仓子"哭而不哀"的悖论行为,深刻揭示了道家"安时而处顺"的生死观。其"举天之下吾无与乐"的表述,既是对《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的实践,也暗合《大宗师》"相忘于道术"的境界。这种超越世俗哀乐的情感态度,本质上是通过"丧我"达致"见独"的修养功夫,与后文"不主物之洁污"的认知超越形成逻辑呼应。

文中提出的"体合于心,心合于气,气合于神,神合于无"四重认知境界,构建了完整的形神相合理论。这种递进式修养路径,既包含《管子·内业》"精气说"的要素,又发展了《老子》"致虚极"的实践方法。其中"神合于无"的终极境界,与《周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的命题相贯通,实现了从形下感知到形上直觉的超越。

关于认知相对性的论述,亢仓子通过视觉悖论("以黊为赤")、价值悖论("好货甚者不见他物之可好")等系列例证,深刻揭示了感官认知的局限性。这种认识论批判,既延续了《庄子·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的相对主义思想,又为"废心用形"的修养方法提供了理论前提。所谓"耳视目听"的超常感知,实为消解主客对立后"官知止而神欲行"的直觉认知状态。

鲁定公与亢仓子的对话,通过"视听不用耳目"的实践验证,最终将理论落实到"自知而已"的主体觉醒。这种"至听心听,至视心视"的认知升华,既是对《大学》"格物致知"说的超越,也与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命题形成对话。其"通无化有"的实践智慧,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完整建构。

本章以生死观为始,以认知论为终,通过"蜕化-相合-超越"的三重结构,完整呈现了道家"全道"思想的精微要义。在当代语境下,这种对认知局限的突破与形神统一的追求,对于反思技术理性主导的认知模式仍具重要启示。亢仓子揭示的"情真自神"命题,实为打通存在与认知、主体与客体的关键所在,值得深入阐发。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