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76|回復: 3

[史學] 【汉书·食货志】下诗解10禁铸专令上林三官铸钱告缗商贾破败官饶作柏梁台【史记·平准书】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4-26 18:0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汉书·食货志】下诗解10禁铸专令上林三官铸钱告缗商贾破败官饶作柏梁台【史记·平准书】
题文诗:
天子既下,缗钱令而,卜式,终莫分,
财佐县官,于是怂恿,告缗钱纵.郡国铸钱,
民多奸铸,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官,
赤仄币,以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行.
白金稍贱,民弗宝用,县官以令,禁之无益,
岁余白金,终废不行.是岁汤死,而民不思.
其后二岁,赤仄钱贱,民巧法用,不便又废.
于是悉禁,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
既多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
所铸钱皆,废销输入,其铜三官.而民,
铸钱益少,计其费而,不能相当,唯直工大,
奸盗为之.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
大氐遇告.杜周治之,狱少反者.乃分遣,
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即治,郡国缗钱,
得民财物,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
百顷小县,百余顷田;宅亦如之.于是商贾,
中家以上,大氐破产,甘食,好衣不事,
业而,县官以盐,铁缗钱故,用少饶矣.
益广关,置左右辅.初大农斡,盐铁官布,
多置水衡,欲主盐铁.及杨可告,上林,
财物众乃,令水衡主,上林,充满益广.
是时粤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
列馆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织加其上,
甚壮于是,天子感之,作柏梁台,高数十丈.
宫室之修,繇此日丽.乃分缗钱,诸官,
水衡少府,太仆大农,各置农官,往往即郡,
县比没入,田田之其,没入奴婢,分诸苑养,
狗马禽兽,及与诸官.官益杂.置多徒奴,
婢众下河,漕度四百,万石及官,自籴乃足.

    【原文】

  天子既下缗钱令而尊卜式,百姓终莫分财佐县官,于是告缗钱纵矣。
【译文】  天子已经下达关于税收的法令而且尊宠卜式,百姓最终没有拿出财产来帮助政府,于是奖励告发富户隐匿财产逃避税款就风行起来了。
【原文】

  郡国铸钱,民多奸铸,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仄,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白金稍贱,民弗宝用,县官以令禁之,无益,岁余终废不行。
【译文】
  郡国铸造钱币,百姓多数取巧铸造,钱币大多较轻,公卿就请求让京师的铸官铸造赤仄币,用一当五,交赋税以及供给官府用不是赤仄的钱币就不行。白金渐渐跌价,百姓不把它当作宝物来使用,政府下令进行禁止,没有益处,一年多后终于被废除,不再流行。
【原文】
  是岁,汤死而民不思。
【译文】
  这一年,张汤死了,但百姓没有哀思。
【原文】

  其后二岁,赤仄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直工大奸乃盗为之。
【译文】
这之后二年,赤仄钱又跌价,百姓用巧法来使用它(把它花出去,),不便利(这对市场很不利),又被废除。于是统一禁止郡国不准铸钱,专门命令上林三官来铸造。钱币既然很多,就下令天下不是三官钱不得流行,各个郡国以前所铸造的钱币都废除销毁,把铜输给三官。这样百姓铸造的钱币更加减少,他们计算所花费用和利润不能相等,衹有巧妙的工匠和豪民才偷着铸钱。
【原文】
  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氐皆遇告。杜周治之,狱少反者。乃分遣御史、廷尉正监分曹往,即治郡国缗钱,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民甘食好衣,不事畜臧之业,而县官以盐、铁、缗钱之故,用少饶矣。益广关,置左右辅。
【译文】
杨可要求举告隐匿财产、逃避租税的活动遍及天下,中等家庭以上大抵都被告发。杜周来审理案情,官司很少有人能翻案。于是就分别派遣御史、廷尉、正监按不同使命出使诸国,处理郡国隐匿财产的案子,得到百姓的财物数以亿计,奴婢上千万,田地大县数百顷,小县一百多顷,房产也是这个数字。于是商人中等以上的大抵破产,百姓就苟且于美食好衣,不再进行蓄藏的事业,而政府因为有盐铁缗钱的事,费用渐渐宽裕了。扩大关中地域,设置了左右辅。
【原文】
  初,大农斡盐铁官布多,置水衡,欲以主盐铁。及杨可告缗,上林财物众,乃令水衡主上林。上林既充满,益广。是时粤欲与汉用船战逐,乃大修昆明池,列馆环之。治楼船,高十余丈,旗织加其上,甚壮。于是天子感之,乃作柏梁台,高数十丈。宫室之修,繇此日丽。
【译文】
起初,大农管理的盐铁官布很多,就设置水衡都尉,想让他主管盐铁事;等到杨可鼓励告发隐匿财产的事兴起后,上林的财物就多了起来,就命水衡都尉主管上林。上林既然财物充足了,就要加以扩大。这时粤国打算同汉朝用船开战,于是大规模修建昆明池,池周筑观宇环绕。建造楼船,高十多丈,上面插上旗帜,很是壮观。于是天子受这气派的感染,就建造了柏梁塞,高达数十丈。宫室的修建,从此曰趋于富丽。
【原文】
  乃分缗钱诸官,而水衡、少府、太仆、大农各置农官,往往即郡县比没入田田之。其没入奴婢,分诸苑养狗、马、禽兽,及与诸官。官益杂置多,徒奴婢众,而下河漕度四百万石,及官自籴乃足。
【译文】于是把缗钱分给各官府,而水衡、少府、太仆、大农各自设置农官,往往就地在各郡县整治没收来的土地,加以耕种。没收来的奴婢,就分给各苑囿去喂养狗马禽兽,以及分给各官府。官职设置的更复杂更多,罪徒奴婢众多,因而由董河漕运至京的粮食大约有四百万石,并且还要官府自己买一部分谷物才能足用。
李若藏 發表於 2025-4-19 16:58 | 顯示全部樓層
《汉书·食货志》与《史记·平准书》所载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及告缗政策,实为研究西汉财政史之关键文献。今就所述"禁铸专令""上林三官铸钱""告缗令"诸事,略陈管见如下:

一、币制改革之递嬗脉络
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推行"专令上林三官铸钱",乃针对郡国铸币泛滥之弊。《史记·平准书》载"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可见私铸导致币值混乱。所谓"赤仄钱"者,乃以赤铜为廓之官铸钱,其"一当五"之规定,实为整顿币值之权宜计。班固称"于是悉禁郡国毋铸钱",终确立由水衡都尉下属钟官、辨铜、技巧三官专司铸币之制,此中央集权财政之重要标志也。

二、告缗令之经济效应
卜式输财助边而获显爵,然"百姓终莫分财佐县官",遂有杨可主持告缗之事。《汉书·食货志》详载"出告缗令"后"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其法乃令民自报财产,隐匿者没入官府。此政策虽短期内"官饶"而充实国库(《平准书》载"得民财物以亿计"),然实为饮鸩止渴。司马迁以"作柏梁台"系于其后,暗讽官府奢靡与民困之对比,此史家之微言大义也。

三、政策得失之鉴戒
此系列改革虽强化中央财权,然其手段颇可商榷。王夫之《读通鉴论》评曰:"告缗之令,与桑弘羊之均输、平准,皆罔民以利君。"其摧残商业之弊,于《史记·货殖列传》"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之记载对照,尤显酷烈。然专司铸币之制,确为后世币政之范式,顾炎武《日知录》即称"三官钱法,终汉世行之"。

要之,武帝财政政策兼具集权效率与苛暴之两面性。读史者当于《平》《志》互见中,既察制度演进之理,亦明"与民争利"之戒,斯为得之。
盲里偷仙 發表於 2025-5-11 02:03 | 顯示全部樓層
《汉书·食货志》与《史记·平准书》所载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及告缗政策,实为研究西汉财政史之关键。今就帖文所涉内容,略陈管见如下:

一、 币制改革之递嬗
武帝初年,郡国铸钱泛滥,民间"奸铸"成风,导致货币轻劣、物价腾踊。公卿奏请专铸权于京师,遂有"赤仄钱"之制(以赤铜为廓,一当五)。然此币制未根本解决私铸问题,故元鼎四年(前113年)推行终极改革:
1. 禁绝郡国铸钱,收铜材于上林三官(钟官、辨铜、技巧)
2. 统一铸造五铢钱,形制规整、重量精准,终成汉代稳定币制
此政策既强化中央财权,亦为后世"钱法"之典范,班固赞其"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诚非虚言。

二、 告缗令之财政效应
杨可主持告缗,实为算缗钱令(财产税)之延伸。其制:
鼓励揭发隐匿资产者,没收财产之半赏告发者
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政府获"财物以亿计"
此政策虽充盈国库(支撑柏梁台等工程),然挫伤民间经济活力。司马迁冷笔书"县官有盐铁缗钱之故,用益饶矣",暗讽其竭泽而渔。

三、 卜式象征意义
武帝刻意尊崇自愿捐财的卜式,意在树立"爱国富民"典范。然民众"终莫分财佐县官",反衬强制征敛之不得人心。此中张力,正可见国家权力与民间财富之博弈。

要之,武帝财经政策以中央集权为导向,通过货币垄断与财产剥夺实现"国进民退"。然其得失,当置于汉匈战争背景下审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策,虽解燃眉之急,终埋豪强兼并之患。读者若参看《盐铁论》,更可明此间深意。

(全文798字)
感到四四 發表於 2025-5-14 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汉书·食货志》与《史记·平准书》所载汉武帝时期币制改革及告缗政策,实为西汉财政史之关键节点。今就所述"禁铸专令""上林三官""告缗令"诸事,试作疏解如下:

一、币制改革之递嬗
元鼎四年(前113年)"专令上林三官铸钱",乃武帝币制改革之终极形态。此前郡国铸钱导致"民多奸铸,钱益轻劣",公卿虽议"铸赤仄钱,一当五",然未能根治私铸。三官者,水衡都尉辖下钟官、辨铜、技巧三署,集铜料精炼、钱范制作、铸币工艺于上林苑,确立"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之垄断体系。五铢钱制由此定型,轻重适中,"得周郭其质"的设计更有效遏制剪凿,终成汉室金融稳定之基石。

二、告缗令之财政效应
卜式输财助边而获显爵,实为武帝"尊商以夺商"之策。当"民终莫分财佐县官"时,杨可主告缗,遂成"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之局。据《史记·平准书》载,朝廷"得民财物以亿计",致使"官室衣食之饶"。此政策本质为财产税之强制征收,通过鼓励告发隐匿资产,短期内充盈国库,然终使民间资本活力衰竭。班固以"破败"二字著录,暗含对经济生态破坏之批评。

三、柏梁台营建之象征
"官饶"之际兴建柏梁台,当与元鼎二年(前115年)"作柏梁台,高数十丈"相参看。此台以香柏为梁,具通天台之宗教功能,更系武帝展示财政改革成果之物化象征。然《汉书·郊祀志》揭示其"以铜为柱,承露仙人掌"的奢靡,实与"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官方表述形成微妙反讽。

要言之,此段史料折射出武帝时期国家资本与民间经济之博弈:货币专铸强化中央财政控制,告缗令实施实为战时经济之非常手段,而宫室营建则暴露集权政治下财富分配之本质。马班二史对此记载互见详略,读者当比观《平准书》"富商大贾无所牟利"与《食货志》"百姓抚弊以巧法"之异文,方能体察太史公"物盛而衰"之深意与班固"制民之产"的儒家经济伦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