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34|回復: 2

[其他] 贾谊【新书】卷35连语诗解善不可谓小而无益国畜厚民上主贤近下主邪来中主练左右急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4-7 21:2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贾谊【新书】卷35连语诗解善不可谓小而无益国畜厚民上主贤近下主邪来中主练左右急
题文诗:
也虽,天子之后,有天下而,宜然,
背道弃义,释敬慎而,行骄肆则,天下人其,
离之若崩,其背之也,期而.夫为人主,
者诚奈何,而不慎哉!武王,其卒,
左臆右臆,鼓之不进,皆还其刃,顾以.
纣走还于,寝庙之上,身斗而死,左右弗助.
纣之官卫,舆纣之躯,弃玉门外.民之观者,
皆进蹴之,蹈其腹蹶,其肾践其,肺履其肝,
武王使人.帷而守之,民之观者,攐帷而入,
提石之者,犹未肯止,可悲也哉!为民主,
直仇与民,殃忿若此!民尚践盘,其躯况有,
其民政教!臣闻之曰:善不可谓,小而无益,
不善不可,谓小无伤.牛之为胎,细若鼷鼠.
纣损天下,自象箸始.小恶大恶,故一类也.
过败虽小,皆己之罪.周谚:前车覆而,
后车.今前车已,覆矣而后,车不知戒,
不可不察.尝有疑狱,半为当罪,半为不当.
梁王:陶朱之叟,以布衣而,富侔国是,
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之曰:梁有疑狱,
吏半以为,当罪,以为不当,吾虽亦疑,
决是奈何?朱公:臣鄙人也,不知当狱;
然臣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
其泽相如,然其价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
王曰径与,色泽相如,一者千金,一者五百,
?朱公:侧视其一,者厚倍之,
是以千金.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
则从予也,梁国悦.以臣谊窃,观之墙薄,
咫亟坏缯,薄咫亟裂,器薄咫亟,酒薄,
咫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
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臣窃以为,厚之而可.
臣又闻曰:有上主者,有中主者,有下主者.
上主者可,引而上不,可引而下;下主者可,
引而下不,可引而上;中主,可引而上,
可引而下.故上主者,尧舜是也.禹契后稷,
为善则行,鲧讙兜欲,为恶则诛.可与为善,
不可为恶.下主桀纣.推侈恶来,进与为恶,
则行比干,龙逢欲引,为善则诛.可与为恶,
不可为善.所谓中主,齐桓公得,管仲隰朋,
九合诸侯;竖貂,牙饿死,桓公,
虫流不葬.故材性乃,上主贤人,必合而不,
肖人必离,国家必治,无可忧若,材性下主,
邪人必合,贤正必远,坐而须亡,不可胜忧.
其可忧,唯中主尔.又似练丝,染蓝则青,
染缁则黑.得善佐存,不得善佐,则亡此其,
不可不忧.经有: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济济辟王,左右趋之.此言左右,日以善趋,
故臣以为,练左右急.选贤任能,循名责实.
【原文】
纣,圣天子之后也,有天下而宜然,苟背道弃义,释敬慎而行骄肆,则天下之人,其离之若崩,其背之也,不约而若期。夫为人主者,诚奈何而不慎哉!纣将与武王战,纣陈其卒,左臆右臆,鼓之不进,皆还其刃,顾以乡纣也。纣走还于寝庙之上,身斗而死,左右弗肯助也。纣之官卫,舆纣之躯,弃之玉门 之外。民之观者,皆进蹴之,蹈其腹,蹶其肾,践其肺,履其肝,周武王乃使人帷而守之,民之观者,攐帷而入,提石之者,犹未肯止,可悲也!夫埶为民主 ,直与民为仇,殃忿若此!夫民尚践盘其躯,而况有其民政教乎!臣窃闻之曰:『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夫牛之为胎也,细若鼷鼠。纣损天下,自象箸始。故小恶大恶,一类也。过败虽小,皆己之罪也。周谚曰:『前车覆而后车戒。』今前车已覆矣,而后车不知戒,不可不察也。梁尝有疑狱,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梁王曰:『陶朱之叟,以布衣而富侔国,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问之曰:『梁有疑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虽寡人亦疑焉,吾决是奈何?』朱公曰:『臣鄙人也,不知当狱。然臣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径相如也,其泽相如也,然其价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径与色泽皆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侧而视之,其一者厚倍之,是以千金。』王曰:『善。』故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予,梁国说。以臣谊窃观之,墙薄咫亟坏,缯薄咫亟裂,器薄咫亟毁,酒薄咫亟酸。夫薄而可以旷日持久者,殆未有也。故有国畜民施政教者,臣窃以为厚之而可耳。
【意译】梁国曾经有件难以判断的案子,一半大臣认为某人有罪,一半大臣认为无罪。梁王难以决断,于是有人说道:『陶朱公从一个百姓做到富可敌国,必定有超群的才智。找他来问问吧。(原文:以布衣而富侔国,是必有奇智)
于是陶朱公被请来,陶朱公说,我一介百姓,没啥奇妙智慧,不过我家里有个事,可以和大家分享下:
『老朽家里有两块白壁,它们大小、成色相同,但是一个可以卖到一千金,另一个只能卖到五百金。』
梁王一听就困惑了,两个如此相似的白壁,为何价格相差这么多?
陶朱公说因为厚度不同,从侧面看,价值千金的白壁要比价值五百金的白壁厚一倍。
这段对话我们听起来云里雾里,但是梁惠王却幡然醒悟。梁惠王说:『你举的例子很好。』他明白陶朱公的言外之意是推行仁政、厚德治国。于是梁惠王开始『狱疑则从去,赏疑则从予』。也就是赦免证据不足的嫌疑人,奖赏功劳并不明确的子民。
由此来看,墙薄了容易坍塌,器物薄了容易毁坏。国家管理百姓也要仁厚。
这个政策推行之后,魏国综合国力大增。
【原文】抑臣又窃闻之曰:『有上主者,有中主者,有下主者。上主者,可引而上,不可引而下;下主者,可以引而下,不可引而上;中主者,可引而上,可引而下。』故上主者,尧舜是也。夏禹契后稷,与之为善则行;鲧讙兜,欲引而为恶则诛。故可与为善,而不可与为恶。下主者,桀纣是也。推侈恶来,进与为恶则行,比干龙逢,欲引而为善,则诛。故可与为恶,而不可与为善。所谓中主者,齐桓公是也。得管仲隰朋,则九合诸侯;竖貂牙则饿死胡宫,虫流而不得葬。故材性乃上主也,贤人必合,而不肖人必离,国家必治无可忧者也。若材性下主也,邪人必合,贤正必远,坐而须亡耳,又不可胜忧矣。故其可忧者,唯中主尔。又似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缁则黑。得善佐则存,不得善佐则亡。此其不可不忧者耳。诗云:『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趋之。』此言左右日以善趋也,故臣窃以为练左右急也。
【注释】
1埶:古通『势』。
2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不要因为小善就以为善良是没有好处的 不好的事不要以为小就没有害处。
3 陶朱之叟:(1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别称鸱夷子皮、陶朱公、范伯,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时期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后人尊称『商圣』。范蠡著作甚丰,著作有【计然篇】【汉书·艺文志】记有范蠡兵法二篇,课惜大多散佚,仅存【养鱼经】,为我国最早内塘养鱼专著。府山公园越王殿中有刻石像供世人瞻仰。【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有专记,【史记·货殖列传】有载,【越绝书】【吴越春秋】述其详
(2)另一种注解:梁就是魏,我们知道战国的开端就是韩、赵、魏三家分晋,成为三个独立的国家,而『魏』称『梁』在前361年魏国迁都大梁之后,而梁王更是前344年魏惠王称梁王之后才有的称呼。可见这个陶朱公是最起码是魏惠王时人。距离越王勾践(前497~前468)时最起码有一百年,不可能是范蠡。
4契[xiè](又称阏伯,生卒年不详),子姓,黄帝玄孙、帝喾简狄之子,是商汤的先祖,上古天文学家,被尊为『商祖』『火神』『玄王』。
公元前2260年,契助禹治水,因功封于商(今河南商丘)[1],任火正,以观察祭祀火,其氏族为商族。契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火的同时筑造阏伯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中国的天文学作出重要贡献。契死后葬于商丘阏伯台下,他的墓冢被称为『商丘』。
5讙兜 【释义】 驩兜一作讙兜。传说尧臣驩兜因举荐共工获罪,被舜流放。
【出典】 【尚书·虞书·舜典】:『流共工于幽洲,放驩兜于崇山。』旧题汉·孔安国传:『党于共工,罪恶同。』
6隰(xí)朋(?~前644年),姜姓,出身于齐国公族。春秋时期著名的齐国大夫,朋氏鼻祖。他是齐庄公曾孙。与管仲鲍叔牙等共同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大治。隰朋曾率军会合秦军安定晋国的内乱,拥立晋惠公。管仲病重时荐他自代,与管仲同年死。
7竖貂:中国春秋时期人物,其不惜自宫而进入齐桓公的内廷,成为齐桓公的宠臣。齐桓公死后,竖貂与易牙等,各立派系,争权夺利,使齐国内廷斗争不息,齐国自此衰落了很久。
8虫流不得葬:春秋 齐桓公 不听 管仲 的话,任用 竖刁 ,专权乱政。 桓公 死,诸子争立,陈尸三月不收,尸虫流出户外。事见【韩非子·十过】。后因以『虫流』为死不得葬的典实。
9胡宫:寝宫。
10: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趋之出自【诗经棫朴】译文:棫树朴树多茂盛,砍作木柴祭天神。周王气度美无伦,群臣簇拥左右跟。
叶佃建 發表於 2025-7-31 21:33 | 顯示全部樓層
答《新书·连语》治国要义疏解

贾生《新书·连语》一篇,以纣王为鉴,申明"善不可谓小而无益,恶不可谓小而无伤"之旨,其论鞭辟入里,直指为政根本。今试析其要义如下:

一、 积善成德,慎微以安邦
文中谓纣虽为"天子之后",然"背道弃义,释敬慎而行骄肆",终致众叛亲离。此即《易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理。贾生强调"善不可谓小而无益",盖因治国如筑台,一砖一石虽微,累之可成九层之基;若轻忽小善,则如蚁穴溃堤,终酿大患。故《尚书》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人主当以"敬慎"为念,日新其德。

二、 民本为纲,厚生以固国
"国畜厚民"四字,实为贾生政论核心。其承《孟子》"民为贵"之说,揭橥"天下之势,若崩若背"之因,正在人主失民心。纣之覆亡,非天命使然,乃"不恤民瘼,不积民福"所致。《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贾生更进一层,谓人主当以"畜民"为先,使民富而后教之,如此则"不期而约",民心自附。

三、 主德分三等,用贤为要枢
贾生将人主分为三等:"上主贤近,下主邪来,中主练左右"。此说本于《荀子·君道》,而更具实操性。"上主"能亲贤远佞,如周公吐哺握发;"下主"则近邪自蔽,如桀纣宠信谗慝;"中主"虽资质平平,然能"练左右"——即慎选辅弼,犹可补拙。此论警示:人主之明暗,非唯天赋,更系于能否以"贤者为镜"。故《说苑》云:"治乱之端,在左右而已。"

四、 急务在近贤,防患于未然
末句"练左右急",尤见贾生深意。治国如御马,缰绳在握则驰骋由心;若纵左右邪佞擅权,必致车毁人亡。故《韩非子·孤愤》言:"人主之患,在于信人。"贾生不空谈仁德,而直指须"急"选贤任能,盖因祸患常生于肘腋。昔齐桓公始用管仲而霸,终昵易牙而困,足为明证。

结语
《连语》一篇,以史为鉴,融贯儒法。其言简而义丰,既明"善小亦益"之积微成著,又申"厚民畜国"之本固邦宁,更以"练左右"为急务,示人主以实操之径。读此篇者,当思《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之训,慎始敬终,方不负贾生谆谆之诫。

(全文约780字)
开元之治 發表於 2025-8-2 01:03 | 顯示全部樓層
答《新书·连语》治国要义疏解

贾谊《新书·连语》一篇,以纣王为鉴,申明"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之旨,其论治国之道,实含三重深意:积善成德、民本为基、君道三品。今试为析义,以明其要。

一、微善累积,德化天下
"善不可谓小而无益"者,乃儒家"积微成著"之理的政事演绎。贾子以纣王"背道弃义,释敬慎而行骄肆"致天下崩离为反证,揭示德政非骤然而成,实由日常慎微所致。《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治国亦然。一政之仁、一令之惠,若春雨润物,虽细微而能养万物之根。故《连语》强调"国畜厚民",正谓蓄德如蓄水,涓滴不止,终成江海。

二、民本为枢,载覆之机
"天下人离之若崩"之论,直承《尚书》"民惟邦本"之训。贾谊深谙"君舟民水"之道,指出纣王虽为"天子之后",然弃民自用,则"不期而约"——民众离散无需盟约,势所必然。此与《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相呼应,揭示政权合法性不在血统而在民心。所谓"厚民",非仅物质丰足,更在以敬慎之心待民,此乃"上主"之基。

三、君道三品,用人之要
篇中分君为三等:"上主贤近"者,能亲贤远佞,如周公吐哺;"下主邪来"者,亲小人而塞忠谏,纣王是也;"中主练左右"者,则系乎辅弼之臣。此说实发《荀子·君道》"治生于君子"之余绪。贾谊特强调"中主"需"急练左右",盖因多数君主才具中庸,其治乱取决于能否简拔贤才。此论既破"君主万能"之迷思,亦为汉代察举制度张本。

要之,《连语》之精义,在将儒家"修身-治国"逻辑具象为政治实践:君主以慎微之心积善,以敬畏之心待民,以明辨之心选贤,三者环环相扣。贾生此论,不仅为汉初休养生息提供理论支撑,更为后世留下了"善政始于微末"的永恒警示。今人读之,犹见其忧患之思跃然简上。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