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71|回覆: 1

[其他] 屈原【楚辭;離騷】詩解5世濁嫉賢蔽美稱惡哲王不寤懷情不發焉能忍而與此終古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3-11 14:4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屈原【楚辭;離騷】詩解5世濁嫉賢蔽美稱惡哲王不寤懷情不發焉能忍而與此終古
題文詩:
朝吾將濟,於白水兮,登閬風而,,
顧流涕,哀高丘之,無女溘吾,游此春宮,
折瓊枝以,繼佩兮及,榮華未落,相下女之,
可詒吾令,豐隆乘雲,求宓妃之,所在解佩,
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為理.紛總總其,
離合若即,忽緯難遷.夕歸次於,窮石兮朝,
濯發洧盤.保厥美以,驕傲,康娛淫游.
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改求.覽相觀於,
四極周流,乎天餘下.望瑤台之,偃蹇兮見,
有娀佚女.吾令鴆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
雄鳩之鳴,逝兮余猶,惡其佻巧.心猶豫而,
狐疑兮欲,自適.鳳皇既受,詒兮,
高辛先我.欲遠集而,無所止兮,聊浮游以,
逍遙,少康未家,留有虞之,二姚理弱,
媒拙兮恐,導言不固.世溷濁而,嫉賢兮好,
蔽美稱惡.閨中既以,邃遠哲王,又不寤兮.
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
屈子情真,情真義深,懷才不遇,獨善其身.

【原文】

朝吾將濟於白水兮[1],登閬風而馬[2]。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3]。溘吾游此春宮兮[4],折瓊枝以繼佩[5]。及榮華之未落兮[6],相下女之可詒[7]。吾令豐隆乘雲兮[8],求宓妃之所在[9]。解佩以結言兮[10],吾令蹇修以為理[11]。紛總總其離合兮[12],忽緯其難遷[13]。夕歸次於窮石兮[14],朝濯發乎洧盤[15]。保厥美以驕傲兮[16],日康娛以淫游。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17]。覽相觀於四極兮[18],周流乎天余乃下。望瑤台之偃蹇兮[19],見有娀之佚女[20]。吾令鴆為媒兮[21],鴆告余以不好。雄鳩之鳴逝兮,余猶惡其佻巧[22]。心猶豫而狐疑兮[23],欲自適而不可。鳳皇既受詒兮[24],恐高辛之先我[25]。
【注釋】

[1]白水:神話傳說中源出崑崙山的一條河流,傳說為飲之不死的神泉。
[2]閬(Iàng)風:山名,神話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在崑崙山上。紲(xiè):繫上,拴住。
[3]高丘:楚國山名,一說是傳說中的神山。
[4]春宮:神話傳說中東方青帝居住的地方。
[5]瓊枝:神話傳說中玉樹的枝。繼配:繼續佩戴。
[6]榮華:鮮花。
[7]相:看。下女:下界的女子,指下文的宓妃、簡狄、二姚等人,因相對於帝宮之玉女和高丘之神女而言,故稱『下女』。
[8]豐隆:神話傳說中的雷神兼雲神。
[9]宓(fú)妃:神話中的人名,傳說是伏羲氏的女兒,因溺死於洛水,成為洛水之神。
[10]佩:佩帶,這裡指整個配飾。結言:用言辭訂約。
[11]蹇(jiǎn)修:人名,一說其為傳說中伏羲氏之臣,一說為鐘磬聲樂的媒使,寓有磬鐘通情的微妙含義。
[12]紛總總:這裡形容宓妃開始時心緒很亂,拿不定主意。離合:若即若離。
[13]緯:乖戾,不合。
[14]次:停宿。窮石:神話中的山名,傳說是有窮氏后羿所居之地。
[15]濯(zhuó):洗。洧(wěi)盤:神話傳說中的水名,發源於崦嵫山。
[16]保:持,仗着。厥(jué):其,指宓妃。
[17]來:招呼從者的詞。違棄:丟開。改求:另作追求。
[18]覽相觀:三字同義連用,都是看的意思。四極:四方極遠的地方。
[19]瑤台:玉台,美玉砌的樓台。偃(yǎn)蹇:高聳的樣子。
[20]有娀(sōng):傳說中的古代部落名。佚女:美女,指有娀氏美女簡狄。
[21]鴆(zhèn):傳說中的一種毒鳥,羽毛稍置酒中,即能致人死命。這裡用來比喻壞人。
[22]惡(wù):討厭,厭惡。佻(tiāo)巧:輕佻巧佞。
[23]猶豫:遲疑不決。狐疑:猜疑,懷疑。
[24]鳳皇:通『鳳凰』。受:通『授』,給予,贈送。詒:通『貽』,指聘禮。
[25]高辛:傳說古代部族首領帝嚳即位後用的稱號。

【譯文】
清晨我將要渡過白水,登上閬風山,把馬兒拴住。忽然回頭眺望潸然淚下,哀嘆楚地高丘竟然沒有美女。我匆忙地遊歷青帝所居住的春宮,折下玉樹枝條增添佩飾。趁着繽紛的花朵還未凋零,到下界送給心愛的姑娘。我命令豐隆把雲車駕起,我去尋找宓妃所在的居處。解下佩戴的香囊來訂下誓約,我請蹇修前去給我做媒。宓妃態度曖昧若即若離,善變乖戾難以遷就。晚上宓妃回到窮石住宿,早上又到洧盤把頭髮洗濯。宓妃仗着美貌驕傲自大,成天放蕩不羈尋歡作樂。她雖然美麗卻缺乏禮教,算了吧放棄她再去別處尋求。我在天上觀察四面八方,週遊一遍後我從天而降。遙望高拔聳立的玉台,我看見了有娀氏美女簡狄。我請鴆鳥前去給我做媒,鴆鳥卻撒謊說她不好。雄鳩叫喚着飛去說媒,我又嫌它過分詭詐輕佻。我心中猶豫而拿不定主意,想自己去又覺得不合禮儀。鳳凰既然已經送去了聘禮,又恐怕帝嚳比我先趕到。
【原文】

欲遠集而無所止兮[1],聊浮游以逍遙[2]。及少康之未家兮[3],留有虞之二姚[4]。理弱而媒拙兮[5],恐導言之不固[6]。世溷濁而嫉賢兮[7],好蔽美而稱惡。閨中既以邃遠兮[8],哲王又不寤[9]。懷朕情而不發兮,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
【注釋】

[1]集:棲息。止:停留,落腳。
[2]浮游:漫無目的的遊蕩。逍遙:徘徊不進。
[3]少康:夏代中興之主,夏相的兒子。(高祖父:禹;曾祖父:啟祖父:仲康;父親:相;兒子:杼;孫子:槐)(少康,又名杜康,)
[4]有虞:古代部落名,帝嚳的後裔,姚姓。二姚:指有虞國國君的兩個女兒。
[5]理、媒:都指媒人。
[6]導言:傳達疏導之言。固:堅牢。
[7]世溷(hùn)濁:時世混亂污濁。
[8]閨中:宮室之中。邃遠:深遠。
[9]哲王:明智的君王,指楚懷王。寤:通『悟』,醒悟。

【譯文】
我想到遠方去卻無處安居,只好四處遊蕩聊以逍遙。趁少康還未成家的時節,還留着有虞國的兩位阿嬌待字閨中。媒人無能沒有伶牙俐齒,恐怕說合的言辭說得不行。世間混亂污濁嫉賢妒能,喜歡遮蔽美德稱揚邪惡。宮闈如此深遠,賢智的君王又還沒有醒悟。我滿懷衷情無處傾訴,我怎能永遠忍耐過此一生!
薛炊攻 發表於 2025-4-24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離騷】第五段析義:濁世嫉賢與精神求索的雙重變奏

屈原【離騷】此段以神話遊歷為表象,實為展現士人在濁世中的精神困境。"白水""閬風"出自【山海經】,在此構成神聖空間的坐標體系。王逸【楚辭章句】注"白水"為"仙源",而"閬風"乃崑崙神境,這種空間位移實為詩人超越現實污濁的象徵性嘗試。

"紲馬高丘"的轉折極具深意。洪興祖【補註】指出:"高丘無女"喻楚國無賢君,與後文"哲王不寤"形成互文。詩人登臨神山卻"返顧流涕",這種空間上的升騰與情感上的墜落構成張力,揭示出即便在理想化的精神飛升中,仍無法割捨對故土的眷戀。朱熹【楚辭集注】謂之"雖欲遠逝,而終不能忘楚",正是這種矛盾心理的精準把握。

"瓊枝繼佩"的意象群值得玩味。【說文】釋"瓊"為"赤玉",在周禮中象徵德行。詩人折取神木枝條續接佩飾,暗喻對美政理想的堅守。"榮華未落"化用【詩經】"顏如舜華"的意象,王夫之【楚辭通釋】解為"德容未衰,猶可致於君",這種時間焦慮與"恐鵜鴂之先鳴"的危機意識一脈相承。

"豐隆乘雲"的使神書寫,延續【離騷】特有的"三重求女"結構。游國恩【離騷纂義】指出:此處"下女"對應前文"宓妃""簡狄",構成從神女到凡女的次第追尋。這種遞降式求索,實為詩人尋找精神知音的隱喻,與【九章】"吾誰與玩此芳草"的孤獨感相通。

末句"世濁嫉賢"直指現實困境。班固【離騷序】雖批評屈原"露才揚己",但恰印證了戰國末期"讒諂之蔽明"的政壇生態。錢澄之【莊屈合詁】特別強調"懷情不發"與【易經】"止而說"的關聯,揭示出詩人"不忍言而不能不言"的悖論狀態。

此段藝術特徵有三:其一,空間敘事呈現"上升-回望-再出發"的螺旋結構;其二,植物意象系統與政治倫理形成符號對應;其三,神話原型與現實批判構成復調敘事。這種多重編碼的書寫方式,使文本既具【詩經】比興傳統,又開創了"發憤抒情"的楚騷新境,對後世李白【古風】、辛棄疾【摸魚兒】等作品影響深遠。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