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41|回覆: 2

[道學研究] 譚峭【化書】卷4仁化詩解5螻蟻有情神通氣通形通歌舞安貧樂道躑躅為我所化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23 16:1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譚峭【化書】卷4仁解5螻蟻有情神通氣通形通歌舞安貧樂道躑躅為我所化
題文詩:螻蟻之國,其有君也,一拳之宮,與眾處之;
一塊之台,與眾臨之;一粒之食,與眾蓄之;
一蟲之肉;與眾咂之;一罪之疑,與眾戮之.
得心相通,後神相通.神相通而,後氣相通,
氣相通而,後形相通.故我病則,眾病我痛,
則眾,怨何由起,叛何由始?太古之化.
情生萬物,萬物有情,螻蟻有情,情通天人,
至神真情,心心相通.上下一心,無所不通.
能歌者不,能者聽之,能舞者不,能者觀之;
巧者,巧者辨之;賢者,賢者任之.
夫養木者,必將伐之,待士者,必將死之.
不虛網以,冠冕釣之,以爵祿若,馬駕車輅,
貴不我得;彘食糟糠,肥不我有.是以大人,
不虛,德不虛守;貧有所倚,進有所恃.
退寒賤,而甘委棄.安貧樂道,儉樸情真.
躑躅之酒,烏啄之脯,莨盪之膏,冶葛之乳.
初啖若芥,再啖若黍,復啖若丸,又啖若脯.
由是知,強弩可以,漸引巨鼎,可以漸舉,
水火可以,漸習虎兕,可以漸侶.逆者,
所化辱者,我所與;不應者,我所命;
不臣者,我所取.所以信柔,馬不可馭;
漸賊之害,不可御之,得之以為.萬化之母.

化書之73:螻蟻【原文】螻蟻之有君也,一拳之宮,與眾處之;一塊之台,與眾臨之;一粒之食,與眾蓄之,一蟲之肉,與眾咂之;一罪之疑,與眾戮之。故得心相通而後神相通。神相通而後氣相通,氣相通而後形相通。故我病則眾病,我痛則眾痛,怨何由起,叛何由始?斯太古之化也。
【譯文】
小如螻蟻也有自己的君王。即使是一拳大小的王宮,也會與眾螻蟻相處在一起;即使是一塊小小的台子,也會與眾螻蟻一起上去;即使是一粒食物,也會與眾螻蟻一起蓄積;即使是一條小蟲子的肉,也會與眾螻蟻一起共享;即使是發現一條罪狀,也會與眾螻蟻一起共同討伐。因此得到心相通而後神相通,神相通而後氣相通,氣相通而後形相通。若是一人病則眾人皆病,一人痛則眾人皆痛,怎麼會產生怨恨,怎麼會發生叛亂呢?這都是太古時代的民風教化。

化書之74:歌舞【原文】能歌者不能者聽之,能舞者不能者觀之,巧者不巧者辨之,賢者不賢者任之。夫養木者必將伐之,待士者必將死之。不虛網之以冠冕,釣之以爵祿。若馬駕車輅,貴不我得;彘食糟糠,肥不我有。是以大人道不虛貴,德不虛守;貧有所倚,進有所恃。退者非樂寒賤而甘委棄。
【譯文】
歌手為不會唱的人唱歌,舞姬為不會舞的人跳舞,巧手由庸手評判,賢達的被不賢達的驅使。種樹的必將砍樹,優待武士的必將用武士為之赴死。以高官爵位為網來捕,以厚祿待遇為餌來釣(不為所惑)。就像豪華車駕雖然尊貴,不是我所能得到的;就像食糟糠的豬雖然肥,不是屬於我的。因此道德高深之人修道不追求無用的地位尊貴,堅持自己的德行必要落到實地,貧困時修行可以作為依靠,富貴時修行可以作為後盾,即使處於貧寒卑賤地位也不會放棄修行。


化書之75:躑躅【原文】躑躅之酒,烏啄之脯,莨盪之膏,冶葛之乳。初啖之若芥,再啖之若黍,復啖之若丸,又啖之若脯。小人由是知強弩可以漸引,巨鼎可以漸舉,水火可以漸習,虎兕可以漸侶。逆者我所化,辱者我所與,不應者我所命,不臣者我所取。所以信柔馬不可馭,漸賊不可御。得之以為萬化之母。
【譯文】
用杜鵑花釀製的酒,鳥雀啄食剩下的殘肉,狼肉製作的膏脂,冶葛的草汁。初次吃它的時候味道如芥草一樣苦澀,再吃的時候味道就變得像黃米,第三次吃的時候味道就變得像丸子,第四次吃的時候味道就變得像肉脯。我由此知道,強力的弓弩可以一點一點的拉開,巨大沉重的銅鼎可以一點一點的舉起來,水深火熱可以一點一點的習慣,虎豹猛獸可以一點一點的馴服。叛逆的我可以逐漸將他轉化,受辱的我可以逐漸的施與榮譽,不服從的我可以使他逐漸聽從命令,不稱臣不屈服的我可以逐漸使他屈服。所以我相信柔弱的馬不可駕馭,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傷害不可抵禦。得到這樣一點一點變化力量的即為萬物衍化之母。

【注釋】

躑躅(zhízhú):杜鵑花。特指黃色野生杜鵑。【本草綱目】說:『羊食其葉,躑躅而死,曾有人以其根入酒飲,遂至於斃也』。據說,山躑躅和曼陀羅花一樣,也是古代蒙汗藥之源。

莨盪:即狼湯,狼肉與草果、胡椒等調料製成的湯。

冶葛:又名胡蔓草,蔓生毒草。
沙坡 發表於 2025-3-29 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化書】卷四【仁化】第五篇,以螻蟻喻世,闡發"通化"之理,其旨深遠。螻蟻雖微,然君臣共處、眾庶同憂,實乃"得心相通"之象。譚子謂"心通而後神通,神通而後氣通,氣通而後形通",此四通之說,實本【周易】"感而遂通"之旨,與莊子"萬物一氣"相發明。其言病痛相感、怨叛不生,正是【禮記】"大同"理想之微觀呈現。

至若歌舞賢巧之論,暗合【老子】"大巧若拙"之思。養木伐木、士死優待之喻,則揭示物極必反之理,與【陰符經】"恩生於害"說相契。其謂"道不虛貴,德不虛守",尤得顏回"簞瓢樂道"真髓,將儒家安貧與道家守拙熔於一爐。

末段以毒物漸習為喻,闡明"化"之精義。【尚書】云"習與性成",譚子更進一層,謂逆辱不臣者皆可漸化,此非但承【易經】"馴致其道"之說,更暗合佛教"漸悟"之旨。然"信柔不可馭"之誡,又回歸【論語】"寬猛相濟"之教,示人化育須存法度。

通篇以螻蟻發端,以馴化作結,顯微闡幽,終歸於"仁者與物為春"之境。其說雖簡,然融貫三教,會通天人,誠為【化書】"物我同化"思想之精妙註腳。讀者當於"漸"字處着眼,方得譚子化育之深心。
你我成成 發表於 2025-5-25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化書·仁化】螻蟻有情章義疏

譚峭【化書】卷四"螻蟻有情"章,以微見著,闡發"萬物一體"之旨。其文雖簡,義理深湛,今試為疏解如次。

一、螻蟻之國見仁道
"一拳之宮與眾處之"五句,實為道家政治理想之顯微。螻蟻雖微,然其君民共居一台、共食一粟、共決疑罪,恰與【老子】"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相契。譚峭以蟲蟻喻世,暗諷人間君主專權獨享,反失天道自然之理。其"與眾咂之"之象,尤見【莊子·齊物論】"天地與我並生"之境,蓋謂眾生平等,皆具享用造化之權。

二、三通之說契化機
"神通氣通形通"六字,乃譚峭化育思想之樞要。神通者,心識感應;氣通者,元氣周流;形通者,質體轉化。此三者遞進,揭示存在界不同層次之聯繫。【周易·繫辭】云"窮神知化",正可與此互參。螻蟻雖形微,然能群聚協作,即是氣通之驗;其巢穴建構合於幾何,實為形通之妙。譚峭以此破斥形神隔絕之見,確立萬物互化之理據。

三、歌舞安貧顯道用
"歌舞安貧樂道"句,當與【論語】"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觀。譚峭特標"歌舞"二字,意在強調道體非枯寂,化育本具盎然生機。此與周敦頤"窗前草不除"同一襟懷,皆見道家"道法自然"與儒家"孔顏樂處"之融合。螻蟻終日勞碌而不改其樂,恰為"天機自張"之象。

四、躑躅所化歸太和
末句"躑躅為我所化",點明主體與化育之關係。"躑躅"狀徘徊之態,喻眾生未悟本真;"為我所化"者,非強制改造,乃【周易】"各正性命"之義。譚峭【化書】屢言"虛化神,神化氣",此處特示修道者當以虛靜之心參贊化育,使萬物各得其所,終歸"太和"之境。

要之,此章以螻蟻為喻,貫通【易】之變通、【老】之自然、【莊】之齊物,而終歸於儒道交融之生命境界。其言約義豐,誠為唐宋之際三教思想淬鍊之結晶。讀者若能由小見大,則"仁者與物同體"之旨,自可明矣。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壬午月丁酉日|黃帝4722年五月初二日未時| 2025/5/28/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