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11|回覆: 2

[其他] 【逸周書】卷52時訓解詩解3立秋涼風不至國無嚴政秋分雷不收聲諸侯淫佚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6 12:2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逸周書】卷52時訓解詩解3立秋涼風不至國無嚴政秋分雷不收聲諸侯淫佚
題文詩:

立秋之日,涼風乃至.又五日後,白露以降.

又五日後,寒蟬始鳴.涼風不至,國無嚴政.

白露不降,民多邪病.寒蟬不鳴,人皆力爭.

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後,天地始肅.

又五日後,禾乃豐登.鷹不祭鳥,師旅無功.

天地不肅,君臣無分.農不登谷,暖氣為災.

白露之日,鴻雁乃來.又五日後,玄鳥始歸.

又五日後,群鳥養羞.鴻雁不來,遠人背畔.

玄鳥不歸,室家離散.鳥不養羞,下臣驕慢.

秋分之日,雷始收聲.又五日後,蟄蟲培戶.

又五日後,水始乾涸.雷不收聲,諸侯淫佚.

蟄蟲不培,民靡有賴.水不始涸,甲蟲為害.

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後,爵入大水,

乃化為蛤.又五日後,菊有黃華.鴻雁不來,

小民不服.爵不入水,失時之極.菊無黃華,

土不稼穡.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後,

草木黃落.又五日後,蟄蟲咸俯.豺不祭獸,

爪牙不良.草木不黃,是為愆陽.蟄蟲不附,

民多流亡.情生萬物,萬物有情,情通天人.

君舟民水,載舟覆舟,利民為本,本立道生.
【原文】
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涼風不至,國無嚴政。白露不降,民多邪病。寒蟬不鳴,人皆力爭。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鷹不祭鳥,師旅無功。天地不肅,君臣乃□。農不登谷,暖氣為災。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鴻雁不來,遠人背畔。玄鳥不歸,室家離散。群鳥不養羞,下臣驕慢。

秋分之日,雷始收聲。又五日,蟄蟲培戶。又五日,水始涸。雷不始收聲,諸侯淫佚。蟄蟲不培戶,民靡有賴。水不始涸,甲蟲為害。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爵入大水,化為蛤。又五日,菊有黃華。鴻雁不來,小民不服。,爵不入大水,失時之極。較重無黃華,土不稼穡。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咸俯。豺不祭獸,爪牙不良。草木不黃落,是為愆陽。蟄蟲不咸附,民多流亡。
【譯文】

立秋這一天,涼風吹來。過五日,早上白色露水降。又過五天,寒蟬開始鳴叫。涼風不吹來,國家政令無威嚴。早上白色露水不降,老百姓多患咳喘。寒蟬不鳴叫,大臣們會以力逞強。
處暑這一天,老鷹會陳放捕到的鳥。過五天,天地開始肅殺。又過五天,莊稼成熟可收割。老鷹不陳放鳥雀,征戰會勞而無功。天地不肅殺,君臣之間會不分上下。農田裏收不到五穀,溫暖的氣候造成大災。
白露這一天,大雁從北方飛過來。過五天,燕子向南飛回去。又過五天,眾鳥開始積存食物。大雁不飛過來,遠方之人會背叛。燕子不南歸,家庭會離散。鳥類不積存食物,下臣會驕橫傲慢。

秋分這一天,雷震不再聲響。過五天,冬眠動物培修洞穴。又過五天,地上積水逐漸於涸。雷震不停止聲響,諸侯縱慾放蕩。冬眠動物不培修洞穴,老百姓會失去依靠。積水不乾涸,帶甲的動物要成災。

寒露這一天,最後一批大雁飛過來。過五天,麻雀掉入大水變為蛤蜊。又過五天,秋菊開出黃花。最後一批大雁不飛來,小民不馴服。麻雀不掉入海中變蛤蜊,季節會錯亂。秋菊不開黃花,土地不能耕種。

霜降這一天,豺把捕來的鳥獸陳放起來拜祭。過五天,草木枯黃落葉。又過五天,冬眠動物都蟄伏在地。豺不擺放鳥獸,武士們將無所作為。草木不枯黃落葉,這就是陽氣有差錯。冬眠動物不蟄伏,老百姓會四處流浪。
余出 發表於 2025-7-9 02:32 | 顯示全部樓層
【逸周書·時訓解】天人感應思想發微

【逸周書·時訓解】以二十四節氣為綱,構建了一套精微的天人感應體系。今觀立秋至霜降諸候,其文雖簡,義理深湛,足為後世王者鏡鑒。

一、節氣物候與政教相參
立秋三候"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實為陰陽消息之象。【月令】鄭玄註:"涼風,閶闔風,主秋氣肅殺。"若涼風不至,則秋令不行,故曰"國無嚴政"。白露屬金,主肺氣清肅,不降則民受邪病,此【內經】"秋傷於濕,冬生咳嗽"之謂。寒蟬應律而鳴,若失其時,則臣下僭越,"力爭"之象顯矣。

處暑"鷹祭鳥"乃秋狩之喻,【王制】"天子殺則下大綏"即此義。鷹不祭鳥則兵事無功,天地不肅則君臣失序,農谷不登則暖氣為災,三者皆失秋收冬藏之道。白露候鴻雁來賓,正【禹貢】"朔南暨"之象,若遠人背叛,實因德澤不敷。

二、秋分陰陽爭辨之機
秋分雷收聲,乃陽氣伏藏之兆。【周易·解卦】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雷聲不收則諸侯淫佚,蓋陽亢不伏之應。蟄蟲培戶當效法【豳風】"穹窒熏鼠"之勤,水涸應【洪範】"水曰潤下"之性,失此二者,則民失所賴而甲蟲為害,猶【左傳】"蜚不為災"之戒。

三、寒露霜降刑德之應
鴻雁來賓而小民不服,此【孟子】"君行仁政,民親其上"之反證。爵(雀)化蛤之說,雖似荒誕,實寓【夏小正】"雀入海為蛤"的物候觀察。菊華不黃則土不稼穡,正合【周禮·大司徒】"土宜之法"。至霜降豺祭獸,乃【禮記·月令】"戮有罪,嚴斷刑"之時,爪牙不良則法度弛,草木不落則陽氣愆,蟄蟲不俯則民流亡,三者皆刑賞失中之驗。

結語
【時訓解】以七十二候為緯,以五行生剋為經,構建起"天垂象-地成形-人應之"的治理體系。其要旨不在災異譴告,而在【尚書】"欽若昊天,敬授民時"的慎微精神。今人觀之,猶當思"春生秋殺"之道,體"情通天人"之義,方不負先王立訓之深意。

(全文798字)

【注釋】
1. 閶闔風:西方秋風,【史記·律書】"閶闔風居西方"
2. 爵化蛤:古人觀察候鳥遷徙與貝類繁殖周期形成的物候聯想
3. 愆陽:陽氣過盛,【左傳】"冬無愆陽,夏無伏陰"
鳳傑 發表於 2025-7-22 00:53 | 顯示全部樓層
【逸周書·時訓解】天人感應思想發微

【逸周書·時訓解】以二十四節氣為綱,構建了一套精微的天人感應體系。此段經文通過立秋至霜降的物候變化,揭示了自然秩序與政治倫理的深層關聯,其思想內涵可從三方面闡釋:

一、物候時序的政治隱喻
"涼風不至,國無嚴政"的表述,體現了周人以自然律令比附人間治道的思維模式。涼風作為立秋的應然物候,其缺席暗示政令失序,這與【禮記·月令】"孟秋行夏令,則國多火災"的警示同出一轍。值得注意的是"寒蟬不鳴,人皆力爭"的象徵邏輯:蟬鳴本是陰氣初動的標誌,其失常預示臣僚僭越,這種以蟲鳥聲息喻政事得失的觀察方式,實為殷周巫史傳統的遺存。

二、生態異常的社會預警
經文將物候變異與社會危機精準對應:"蟄蟲不培戶,民靡有賴"的記載,揭示出古人對生態鏈斷裂的深刻認知。鄭玄注【周禮】謂"蟲豸冬蟄,陽氣所避",若蟲不蟄伏,則昭示陰陽失序,進而導致民生凋敝。這種將昆蟲活動與百姓生計相聯繫的思維,反映了早期農耕文明對生態平衡的樸素理解。

三、禮制自然的哲學基礎
"鷹乃祭鳥""豺乃祭獸"等表述,實為周人"觀物取象"思維的外化。【白虎通義】釋"祭"為"示有所尊",禽獸行為被賦予禮儀色彩,暗合【周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理念。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菊有黃華"與土德的關係:黃色屬土,菊花不應時則預示"土不稼穡",這種五行配屬思想,較【呂氏春秋】十二紀更為古樸原始。

要之,此篇經文絕非簡單物候記錄,而是熔天文、農事、政教於一爐的治國綱目。其以"萬物有情"為邏輯起點,構建起"天垂象-聖人則之-百姓應之"的閉環體系,堪稱先秦生態政治哲學的典範文本。今日觀之,其中"暖氣為災""民多流亡"等預警,尤具啟示意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