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80|回覆: 2

[其他] 【晏子春秋】卷5內篇雜(上)詩解25晏子之御感妻言而自抑損晏子薦以為大夫26泯子午見晏子晏子恨不盡其意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1-22 20:5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晏子春秋】卷5內篇雜(上)詩解25晏子之御感妻言而自抑損晏子薦以為大夫26泯子午見晏子晏子恨不盡其意
題文詩:晏子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閒,而窺其夫,
為相御擁,大蓋,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既而歸其,妻請去之.夫問其故,曰晏子長,
不滿六尺,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
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子長八尺,
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求去.
其後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
晏子,以為大夫.燕之游士,泯子午者,
南見晏子,言有文章,術有條理,巨可補國,
細可以益,晏子者文,有三百篇.睹晏子恐,
而不能言.晏子假之,以悲色開,以禮顏後,
能盡其復.客退晏子,直席而坐,廢朝移時.
在側者曰:向燕客侍,胡為憂也?晏子曰燕,
萬乘之國;齊千里途;泯子午以,萬乘之國,
為不足說,以千里塗,為不足遠,則是千萬,
人之上也;且猶不能,殫言於我,況乎齊之,
懷善死者!吾所以不,得睹,豈不多矣!
然吾失此,何之有也.子所憂,賢不得用,
選賢官能,國所以興,賢隱不用,國所以亡.
【原文】
晏子之御感妻言而自抑損晏子薦以為大夫第二十五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閒而窺,其夫為相御,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迺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25【譯文】
晏子任齊國宰相,出行,他的車夫的妻子從門縫裡窺視。她丈夫為宰相趕車,張着大傘蓋,趕着四匹馬,得意洋洋,很是自以為足。完成工作回到家裡,他的妻子請求離開他。丈夫問她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長不滿六尺,任齊國宰相,聲名顯赫於諸侯。今天我觀察他出行,心懷遠大志向,(卻)經常有敬重他人的表現。而你身高八尺,還給人做駕車的僕人;而你的心中,自以此為滿足,我因此請求離開你。』這以後,丈夫開始謙遜有禮,晏子感到奇怪,就問他,車夫將實情告訴了他,晏子推薦他做了大夫。
【原文】
泯子午見晏子晏子恨不盡其意第二十六燕之游士,有泯子午者,南見晏子於齊,言有文章,術有條理,巨可以補國,細可以益晏子者,三百篇。睹晏子,恐慎而不能言。晏子假之以悲色,開之以禮顏,然後能盡其復也。客退。晏子直席而坐,廢朝移時。在側者曰:『向者燕客侍,夫子胡為憂也?』晏子曰:『燕,萬乘之國也;齊,千里之塗也。泯子午以萬乘之國為不足說,以千里之塗為不足遠,則是千萬人之上也。且猶不能殫其言於我,況乎齊人之懷善而死者乎!吾所以不得睹者,豈不多矣!然吾失此,何之有也。』26【譯文】
燕國的游士中有一個叫泯子午的人,到南邊的齊國謁見晏子。言辭頗有文彩,思想很有系統。大的方面可以對國家有益,小的方面可以對晏子有益的文章有三百篇。見到晏子,因為害怕而說不出話來。晏子以憐憫的臉色對待他,用彬彬有禮有態度使他舒展放鬆,這之後他才能盡情地回答問題。客人退下,晏子端坐在席上,停止了朝會好長時間。在旁邊的人說:『為什麼燕國客人侍坐時,夫子那麼憂慮呢?』晏子說:『燕國,是有萬輛兵車的強國,齊國,有土地千里。泯子午認為萬輛兵車的國家不足以遊說,認為千里的土地不夠廣大,那他就在千萬人之上了。尚且不能盡皆把他所想的都說給我,何況那些在齊國懷藏才德而死的人呢!我不能夠親眼見到的人豈不是太多了嗎!但我失去這些,還有什麼呢?』
蔡修七 發表於 2025-6-5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內篇雜上兩章義理闡微

【晏子春秋】卷五內篇雜上第二十五、二十六兩章,雖敘事各異,然皆彰顯晏子知人善任之德與虛懷若谷之量,實為古代政治智慧之典範。今試析其要義如次:

第二十五章"御者自抑"章,通過御者夫婦對話與晏子舉賢之轉折,展現三重境界。御者初時"擁大蓋、策駟馬"而"意氣揚揚",此乃小人之態,【周易·繫辭】所謂"負且乘,致寇至"者也。其妻以"晏子身不滿六尺而相齊國,名顯諸侯"卻"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為對照,正合【老子】"大者宜為下"之旨。御者聞過能改,"自抑損"而終得晏子舉薦,印證【論語】"不遷怒,不貳過"的修身之道。此章尤可貴者,在於揭示"位高而愈恭"的為政哲學,晏子以宰輔之尊猶能謙卑自處,恰是【尚書】"滿招損,謙受益"的生動實踐。

第二十六章"泯子午見晏子"章,則展現另一種政治智慧。晏子與泯子午論道,"終日而不倦",及泯子午辭歸,晏子竟"恨不盡其意"。此中深意有三:其一見晏子"學而不厭"的求知精神,與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同調;其二顯"禮賢下士"的真誠態度,較之戰國四公子養士徒具形式,晏子之"恨"恰見其真心;其三暗含"教學相長"之理,【禮記·學記】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晏子之憾,正是智者在思想交鋒中的精神愉悅。

兩章對觀,可見先秦政治倫理之精髓:為政者當如晏子,既有察人之明,復懷虛己之心。御者因妻諫而改過得官,說明"齊家"與"治國"的貫通性,【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次第於此可證;泯子午之事則表明,真正的政治家必是永懷求知熱忱的思想者。司馬遷稱晏子"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此二章恰可為註腳。

今日讀【晏子春秋】,非徒慕古人之高風,更當思其現代意義。在功利浮躁之世,晏子"自下"的謙德、"不盡意"的求真精神,猶為治國者之明鏡。若謂【論語】為儒家之聖經,則【晏子春秋】實乃中國政治哲學之瑰寶,其價值歷久彌新。學者若能於此二章細加玩味,於修身處世、為政治國之道,必有所得焉。
昨天的淚 發表於 2025-6-28 00:16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內篇雜上二章義理闡微

一、御者自抑與晏子薦賢(第二十五章)
此章載御者之妻觀夫為相御時"意氣揚揚",遂誡其當以晏子為鏡。晏子身不滿六尺而相齊國,謙沖自牧;御者身長八尺反為人役,卻驕矜自滿,此誠德位不稱之象。妻言"卑相而榮仆"之諷,實點明"君子以虛受人"(【易·咸卦】)之理。御者聞過則改,"自抑損"而歸於敦厚,晏子察其德性可塑,薦為大夫,正合【論語】"舉爾所知"之旨。

考其深意,此非僅記用人軼事,乃彰明三重境界:其一,妻之智諫,暗合"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易·坤卦】)的柔德教化;其二,御者"自損"實為【老子】"為道日損"的實踐,去驕存謙終得進益;其三,晏子薦才不論出身,體現"明揚仄陋"(【尚書·堯典】)的用人之道。三者共構"修身-齊家-治國"的儒家倫理鏈條。

二、泯子午謁見與晏子之憾(第二十六章)
泯子午見晏子而"言終日",晏子竟"恨不盡其意"。此章文字簡奧,然深具張力。考【說苑·雜言】有"夫子見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語,或可互參。晏子之"恨",非憾其言未盡,實痛惜才士未能盡展其志。泯子午其人,注家或謂即【左傳】閔子馬,其學說今雖不可詳考,然晏子"意有未盡"之嘆,恰如孔子"欲無言"(【論語·陽貨】)的深憂,皆聖賢惜才若渴之心的投射。

此二章對讀,可見晏子用人之道的雙重維度:於御者,嘉其改過而拔擢;於泯子午,憾其才未盡用。前者體現"教而後臣之"的教化精神,後者暗含"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史記·太史公自序】)的實踐焦慮。二者皆彰顯春秋時期"尊賢使能"的政治倫理,與【孟子·公孫丑】"賢者在位,能者在職"的主張若合符節。

要之,【晏子春秋】此二章以事明理,通過日常生活場景揭示"君子以朋友講習"(【易·兌卦】)的深刻命題。御者因妻諫而進德,晏子因惜才而興嘆,正是【大學】"苟日新,日日新"的生動註腳。讀此當思:賢者之光照耀處,不僅在廟堂之高,更在夫婦倫常、賓主問答的日常之中。此即【中庸】所謂"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的微言大義。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