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05|回復: 2

[其他] 【晏子春秋】卷4内篇问(下)诗解14鲁昭公问安国众民晏子对以事大养小谨听节俭15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16晋平公问齐君德行高下晏子对以小善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1-17 15:4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晏子春秋】卷4内篇问(下)诗解14鲁昭公问安国众民晏子对以事大养小谨听节俭15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16晋平公问齐君德行高下晏子对以小善
题文诗:晏子聘鲁,昭公问曰:夫俨然,辱临敝邑,
窃甚嘉之,寡人受贶,请问安国,众民如何?
晏子对曰:婴闻傲大,贱小国危,慢听厚敛,
民散.事大养小,安国之器;谨听节俭,
众民之术.晏子使晋,晋平公飨,之文室宴,
已,平公问焉,曰吾先君,得众若何?
晏子对曰:君飨寡君,施及使臣,御在君侧,
恐惧不知,所以对也.平公曰数,闻子大夫,
今迺得见,愿终闻之.对曰臣闻,君子如水,
渊泽容之,众人归之,如鱼有依,极游泳乐;
若渊泽竭,其鱼动流,往者维水,不可复已.
公又问曰:请问庄公,与今孰贤?曰两君,
之行不同,臣不敢知.:王室,
诸侯专制,是以欲闻,子大夫言.晏子对曰:
先君庄公,不安静处,乐节饮食,不好钟鼓,
好兵作武,士与,饥渴寒暑,君之强,
过人之量,有一过不,能已焉故,不免于难.
今君大宫,室美台榭,以辟饥渴,寒暑畏祸,
鬼神,君之善行,足以没身,不殆不足,
以及子孙.君舟民水,君主有情,利民民附.
晏子使晋,平公问曰:吾子之君,德行如何?
小善.公曰否,非问小善,问子之君,
德行高下.晏子蹴曰:诸侯之交,绍而相见,
辞有所隐;君之命质,臣无所隐,婴君无称.
平公蹴然,辞送再拜,反曰殆哉,吾过谁曰,
齐君不肖!直称之士,正在本朝.晏子谦逊.【原文】
鲁昭公问安国众民晏子对以事大养小谨听节俭第十四晏子聘于鲁,鲁昭公问曰:『夫俨然辱临敝邑,窃甚嘉之,寡人受贶,请问安国众民如何? 』晏子对曰:『婴闻傲大贱小则国危,慢听厚敛则民散。事大养小,安国之器也;谨听节俭,众民之术也。』14【译文】
晏子到鲁国聘问,鲁昭公问道:『您庄严地驾临本邑,我私下里十分欢喜。我得到您的赐与,请问怎样才能使国家安定而百姓众多呢?』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对大国傲慢对小国蔑视,国家就危险了;疏慢于治理而多加赋敛,则百姓就会离散。事奉大国,帮助小国,是安定国家的方法;勤于治理,减少赋税,是使百姓众多的方法。』
【原文】
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晏子使晋,晋平公飨之文室,既静矣,晏以,平公问焉,曰:『昔吾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曰:『君飨寡君,施及使臣,御在君侧,恐惧不知所以对。』平公曰:『闻子大夫数矣,今迺得见,愿终闻之。』晏子对曰:『臣闻君子如美,渊泽容之,众人归之,如鱼有依,极其游泳之乐;若渊泽决竭,其鱼动流,夫往者维雨乎,不可复已。』公又问曰:『请问庄公与今孰贤?』晏子曰:『两君之行不同,臣不敢不知也。』公曰:『王室之正也,诸侯之专制也,是以欲闻子大夫之言也。』对曰:『先君庄公不安静处,乐节饮食,不好钟鼓,好兵作武,士与同饥渴寒暑,君之彊,过人之量,有一过不能已焉,是以不免于难。今君大宫室,美台榭,以辟饥渴寒暑,畏祸敬鬼神,君之善,足以没身,不足以及子孙矣。』
15【译文】
晏子到晋国出使,晋平公在精心布置的房屋中宴请他。飨礼结束,酒宴完毕,平公问道:『从前我们的先君是如何取得民众的?』晏子回答说:『君王礼待我们的国君,恩及出使之人,我陪侍在君王之侧,诚惶诚恐不知怎样回答您好。』平公说:『早已闻听先生的大名了,今天才得相见,希望您能告诉我究竟。』晏子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如雨,容于渊泽之中,众人归附于他,像鱼儿得水,极尽游泳的乐趣;假如渊泽干竭,那里的鱼会改变而顺水漂流,他们向往的只是水啊,不会再回来。』
平公又问:『请问庄公与我哪一个更贤德?』晏子说:『两位君王行事不一样,臣不敢评价。』平公说:『王室不正,诸侯专制,因此想听听大夫您的评价。』回答说:『先君庄公不安于平淡,饮食节俭,不喜好礼乐,好兵器作战,同士兵一同忍饥挨饿共度寒暑。庄公强力过人,他有过人之处便不可一世,因此遭到杀身之祸。现在您喜欢广建宫室,美饰楼台馆榭来躲避饥渴寒暑,害怕灾祸而敬飨鬼神,君王您的善行,足能保全自身,但不能荫及子孙了。』
【注释】
于鬯云:「『君子』何以云『如美』,『君子如美』既不辭,又何以『淵澤容之』,二句義尤難解。『美』字必誤,疑本作『雨』,『君子如雨』,故云『淵澤容之』,淵澤,容雨者也。下文云『夫往者維雨乎』,正與『君子如雨』兩『雨』字相照,否則彼『雨』字亦無著矣。又『淵澤容之,眾人歸之』二句,勿並讀,句法雖相似,而義分屬上下,『淵澤容之』與『君子如雨』為義,『眾人歸之』與『如魚有依』為義。」◎則虞案:「依」者,如魚藻「魚在在藻,依于其蒲」之「依」。
【原文】
晋平公问齐君德行高下晏子对以小善第十六晏子使于晋,晋平公问曰:『吾子之君,德行高下如何?』晏子对以『小善』。公曰:『否,吾非问小善,问子之君德行高下也。』晏子蹴然曰:『诸侯之交,绍而相见,辞之有所隐也。君之命质,臣无所隐,婴之君无称焉。』平公蹴然而辞送,再拜而反曰:『殆哉吾过!谁曰齐君不肖!直称之士,正在本朝也。』16【译文】
    晏子到晋国出使,晋平公问道:『您的国君德行高低怎样?』晏子以『小有善行。』回答。平公说:『不,我不是问小的善行,而问您的国君德行高低怎样?』晏子恭敬地回答说:『诸侯之间相互交往,通过介绍而相见,言辞都有所避忌。您问得很直率,我也不隐瞒您,我的君王没有什么可以称赞的地方。』平公恭敬地同晏子辞别送行,拜了两拜,回来说:『我的过错太危险了!谁说齐君不成材,直言进谏之人,就在我们的朝堂上。』
王立宁 發表於 2025-6-20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政道三章疏义

《晏子春秋》卷四内篇问下三章,实为春秋政治智慧之精粹。晏子应对鲁昭公、晋平公之问,皆以"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为要旨,其言约而义丰,足为后世治国者镜鉴。

第十四章"事大养小"之说,实本《周易》"柔顺利贞"之旨。晏子谓"傲大贱小则国危",此非徒外交之术,实乃"守柔曰强"的哲学体现。鲁昭公问安国众民之道,晏子对以"谨听节俭",正是《尚书》"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具体实践。其"慢听厚敛"之戒,尤合孔子"节用而爱人"之教。春秋末世,礼崩乐坏,晏子独能以"卑以自牧"之道存国,非大智者不能为也。

第十五章"渊泽"之喻,深得《老子》"上善若水"三昧。晋平公问先君得众之道,晏子以"如美渊泽"为对,暗合《管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之理。水德至柔而涵育万物,君德至虚而容纳众庶,此中深意,非徒言辞之美,实乃治道之要。晏子借自然物象阐发政治伦理,正是先秦"观物取象"思维之典型。

第十六章"小善"之论,尤见晏子"正名"之智。面对晋平公对齐君德行之间,晏子不阿谀亦不贬损,以"小善"婉对,既存国体,又不违本心。此即《论语》所谓"直道而事人"之典范。其言似谦而实中,语似逊而理直,尽显春秋行人辞令之妙。

三章要义,皆本于"谦德"二字。晏子身处季世,能以柔克刚,以卑保尊,非特才智过人,实因其深谙"满招损,谦受益"的天道。观其应对之辞,既合《周礼》"以和邦国"之训,又得《易传》"谦尊而光"之旨。后世司马光谓"晏子可谓知礼矣",诚哉斯言!

今人读此三章,当思"守柔处下"非怯懦之态,实乃存身济世之大道。晏子之智,不在机变巧诈,而在持守中道。其言其行,皆可为当世治国理政者鉴。
五条鱼 發表於 2025-7-7 22:11 | 顯示全部樓層
《晏子春秋》治国要义疏证
——释内篇问下三章之微旨

一、事大养小与政之本源
鲁昭公问安国众民之道,晏子以「事大养小、谨听节俭」对之,此乃春秋小国存身之要术。《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载晏子「非睦邻无以自固」之论,正与此章相表里。所谓「傲大贱小则国危」,实指僖公二十四年「郑人伐滑」而招致秦晋联军之祸(见《春秋》三传),足证晏子「事大以礼,养小以仁」乃历史教训之总结。其「谨听」之说,尤合《管子·君臣》「明君之听也,虚其心,专其意」的治国精要。

二、渊泽之喻与得众真谛
晋平公问齐先君得众之状,晏子以「如美渊泽」为喻,深得先王德政之三昧。《诗经·大雅·旱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郑玄笺云:「圣王之德,万物得所」,正可发明此喻。考《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太公「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恰似渊泽滋养万物。晏子此对,暗合《孟子·离娄》「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的王道思想,将抽象德政具象化为自然意象,诚为妙谛。

三、小善之辨与君德修养
晋平公问齐君德行,晏子直言「小善」,此非贬词,实乃《周易·系辞》「善不积不足以成名」的实践诠释。《论语·雍也》载孔子言「齐一变至于鲁」,可见当时齐君确未达至德。然晏子谓「小善」者,盖本《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之戒,强调德政需日积月累。其说与《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渐进之理相通,体现出晏子务实之政风。

结语
此三章虽问答各异,然皆贯穿着晏子「德政惠民」的核心思想。其说既承西周「敬德保民」(《尚书·召诰》)之遗训,又开孟子「仁政」学说之先声,在稷下学风未炽之前,已显齐鲁文化交融之端倪。读《晏子春秋》者,当于此等处窥见先秦政治智慧由礼治向仁学过渡之轨迹。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