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14|回覆: 2

[儒家學說] [論語心得] 1.8 處在高位的人,應當如何自重、治學、交友,以樹立威信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22-11-3 17: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論語·學而篇】第八章: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閱讀電子書

現代漢語
本章用現代漢語怎麼說呢?
孔子說,德高望重的人即處在高位的人在言辭、行為、臉色等表現上不能自重的話,他不會有威信。學習經典知識的話,他不會固執於先入為主的觀點。他力主忠信,因此交的朋友也都是忠信之人,不會有『朋友比不上自己』的想法,更不會炫耀朋友不如自己的地方,也不會拿朋友不如自己的地方來對朋友說教。他如果有錯了,不會忌憚於改過。
論語新解·學而篇】先生說:『一個君子,不厚重,便不威嚴。能向學,可不固陋。行事當以忠信為主。莫和不如己的人交友。有了過失,不要怕改。』
論語譯註·學而篇】孔子說:『君子,如果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即使讀書,所學的也不會鞏固。要以忠和信兩種道德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

中心思想
這一章的中心思想是什麼呢
孔子認為,君子都是先做好自己的本分,修養好自己的稟性,所以他能自重,能忠信,能積極改過。

實事求是
這一章在現實生活中有沒體現呢?
有的,我們時常能遇到這種情況:一些人,傳聞中給人的印象,是德高望重的,但是,一旦與之見面接觸,卻往往會出現這三種令人大跌眼鏡的情況:
第一、這個人不靠譜,言行輕浮,臉色誇張,沒有威信,這就是不自重的表現;
第二、身邊的人時常不可靠,互相攻詰,這就是做事不主忠信的表現;
第三、認知上,往往喜歡爭辯,力圖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這就是學習知識容易固執的表現。
這些情況都是這一章在現實生活中的體。

思維啟發
那麼這一章能給我們什麼啟發呢?
首先,為人處事一定要自重,言辭上絕不多說一句無用甚至有害的話;行為上絕不做出無關的動作;情緒上避免被自己的喜怒哀樂主導,感到開心時就告訴自己這很平常,感到憤怒時就告訴自己,不能被這件事激發生氣,氣多了會傷身,這樣,自己的臉色就能在有需要的時候,才表現出來。
其次,交友是互相勉勵、互相借鑑,而不是相互指教。交友時如果拿自己擅長的東西來指教朋友,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友人之間的情誼遭到損害;其實我們擅長的地方,友人肯定會自主學習借鑑的,就像我們交友目的之一就是學習友人的長處一樣。
再次,忠信是交友的標準,交友前一定要觀察對方的言行是否堅持忠信;
最後,學習一定要明白,很多道理,都是符合天理的,但是,當環境不同,應用的對象不同,就未必適用了,這時,錯誤的認知只會害了自己,所以,觀點並不重要,應用起來對自己是否有利才重要

詞語注釋
君子,這一詞一直貫串到末尾.因此譯文將這兩字作一停頓.
主忠信,【顏淵篇】第十章也說.『主忠信.徙義.崇德也』.可見『忠信』是道德.
無友不如己者,古今人對這一句發生不少懷疑.因而有一些不同的解釋.譯文只就字面譯出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樓主| 延章 發表於 2022-11-3 17:54 | 顯示全部樓層
德高望重的人,或者處於高位的人,只能講他的德望所在的話語,只能講他的職責所在的話語,一旦講的話超出這個範圍,就會在他所影響的人群裏,產生分裂。

因為不同的人群,大多數觀念都不同,但是,他們仍然有共同點,這些共同點,就是團結他們的人,其德望所在,職責所在,超出這個共同點,不管什麼話語,都不會在所有的人群裏取得共識,只會產生分裂意識。
是飛 發表於 2025-3-26 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學而篇】第八章所言"君子不重則不威"實為立身治世之要義。今試析其三重境界:

一、自重者威儀自生
"重"非僅形貌莊重,實為內在德性之沉澱。君子當如鼎彝,質厚而聲宏。昔周公"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其威儀正源於此等自重。今人位居高位者,若徒飾威儀而內無實德,終如沙上立塔,其傾必速。

二、治學當破執守真
"學則不固"乃辯證治學之道。王陽明格竹七日而病,終悟"心外無理",正是突破舊學之固。今之學者當以忠信為基,如朱熹所言"虛心涵泳",既尊師承又不囿成見,方得學問真諦。

三、交友貴在相濟
"無友不如己"非勢利之選,實為德業相礪之義。管鮑之交、嵇呂之契,皆顯此道。程頤謂"朋友之道,責善輔仁",交友當如切如磋,過失相規而不憚改,方成君子之交。

今觀世態,常見位高者輕浮自炫,為學者固守門戶,交友則利盡交疏。反觀華為任正非以"惶者生存"自警,錢穆終身"溫情與敬意"治學,皆得此章真義。故知聖人之言,實為穿越時空的處世明鏡。
長弓射太陽 發表於 2025-9-2 01:46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心得】第十八章 論高位者之自重、治學與交友

【論語·學而篇】第八章雖言簡意賅,實為君子立身處世之圭臬。今就高位者如何踐行此章精義,略陳管見。

一、自重乃威儀之本
『君子不重則不威』非指故作威嚴之態,而是強調內在德性之外顯。高位者當以【禮記·玉藻】所言『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為律,言行舉止皆須體現端凝之氣。昔周公『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而不失威儀,正因其敬事之心自然流露。今人若輕浮孟浪,縱居廟堂亦難服眾,此非地位不足,實乃德性未充。

二、治學貴在破執啟新
『學則不固』深具辯證之智。朱子釋為『學能祛其固陋』,實指治學當破三種固執:一破門戶之見,兼采眾長;二破經驗之障,與時偕行;三破權威之迷,保持審思。如張載『為學須變化氣質』,王陽明『知行合一』,皆體現儒學開放進取之精神。高位者尤當以學養潤澤權位,避免陷入【荀子·勸學】所誡『小人儒』之窠臼。

三、交友之道在忠信相砥
『無友不如己者』非勢利之選,實為道德互礪之義。孔子謂『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強調交友須取法乎上。歐陽修【朋黨論】辨君子小人之交,正與此通。高位者交友,當如管鮑之交重信義,藺廉之誼貴知心,切忌以地位驕人、以學識炫人。當代社會尤需警惕『功利性社交』,忠信之德實為滌盪虛飾之良劑。

四、改過乃進德之階
『過則勿憚改』蘊涵儒者勇毅精神。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皆顯聖賢改過之勇。高位者更當效唐太宗納諫如流,以『以銅為鏡』之心對待過失。現代組織管理中的『復盤文化』,實與此古訓暗合。

現實鏡鑒
觀今日某些失德者,往往敗於三端:言行輕佻而威信盡失,忠信不立而眾叛親離,固守成見而貽誤大事。如【周易·繫辭】警言:『德不配位,必有災殃。』高位者當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之心修身立德。

要之,本章四句實為環環相扣的修養鏈條:自重立威儀之學基,治學開智慧之門戶,交友成德業之輔翼,改過築進步之階梯。高位者若能以此立身,則【大學】『明明德於天下』之理想可期矣。

以上淺見僅供參考。儒學踐行貴在『切問而近思』,願與諸君共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