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37|回覆: 2

[其他] 【貞觀政要】卷11誡太子諸王詩解3以德服人使善日聞縱慾肆情自陷刑戮近賢自勉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0-14 15:0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貞觀政要卷11誡太子諸王詩解3以德服人使善日聞縱慾肆情自陷刑戮近賢自勉
題文詩:
貞觀十年,太宗謂於,荊王元景,漢王元昌,
吳王恪與,魏王泰曰:自漢已來,帝弟帝子,
受茅土居,榮貴者眾,惟東平及,河間王最,
有令名得,保其祿位,如楚王瑋,之徒覆亡,
非一併為,生長之於,富貴好自,驕逸所致.
汝等鑒誡,宜熟思之.揀擇賢才,為汝師友,
受其諫諍,勿得自專.但有,以德服物,
信非虛說.比嘗夢中,見一人云,虞舜不覺,
竦然敬異,吾豈不為,仰其德也!向若夢見,
桀紂必應,斫之桀紂,雖是天子,今若相喚,
作桀,人必大怒.顏回子騫,郭林宗之,
黃叔度,雖是布衣.今若相稱,贊道類此,
四賢必當,大喜故知,人之立身,所貴惟在,
德行何必,要論榮貴.汝等位列,藩王家食,
實封更能,克修德行,豈不具美?君子小人,
本無常,行善事其,則為君子,行惡事則,
為小人也,汝當須自,克勵使,事日聞勿,
縱慾肆情,自陷刑戮.善惡昭彰,咎由自取.
貞觀十年,太宗謂於,房玄齡曰:歷觀前代,
撥亂創業,之主生長,民間皆能,識達情偽,
罕至敗亡.逮乎繼世,守文之君,生而富貴,
不知疾苦,動至夷滅.少小,以來經營,
多難備知,天下之事,猶恐有所,不逮至於,
荊王諸弟,生自深宮,識不及遠,安能念此?
朕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也;每一衣則,
思紡績之,辛苦諸弟,何能學朕?選良佐以,
為藩弼之,庶其習近,善人得免,於愆過爾.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賢自勉,知過能改.
【原文】

貞觀十年,太宗謂荊王元景、漢王元昌、吳王恪、魏王泰等曰:『自漢已來,帝弟帝子,受茅土、居榮貴者甚眾,惟東平①及河間王②最有令名,得保其祿位,如楚王瑋③之徒,覆亡非一,並為生長富貴,好自驕逸所致。汝等鑒誡,宜熟思之。揀擇賢才,為汝師友,須受其諫諍,勿得自專④。我聞以德服物,信非虛說。比嘗夢中見一人云虞舜,我不覺竦然敬異,豈不為仰其德也!向若夢見桀、紂,必應斫之。桀、紂雖是天子,今若相喚作桀、紂,人必大怒。顏回、閔子騫⑤、郭林宗、黃叔度⑥,雖是布衣。今若相稱讚道類此四賢,必當大喜。故知人之立身,所貴者惟在德行,何必要論榮貴。汝等位列藩王,家食實封,更能克修德行,豈不具美也?且君子小人本無常,行善事則為君子,行惡事則為小人,當須自克勵,使善事日聞,勿縱慾肆情,自陷刑戮。』
【注釋】
①東平:即東平王劉蒼,漢光武帝之子。好經書,有智思,文稱典雅。明帝問他處家何事最樂,他答道:『為善最樂。』
②河間王:劉德,漢景帝之子。以博學有德著稱。
③楚王瑋:晉武帝之子,曾掌兵權,剛狠好殺,犯罪被斬首。
④自專:自以為是,獨斷專行。
⑤顏回、閔子騫:二人都是孔子的學生,以德行着稱。
⑥郭林宗、黃叔度:二人都是後漢時的高尚之士。

【譯文】
貞觀十年,唐太宗對荊王元景、漢王元昌、吳王恪、魏王泰等王子說:『從漢代以來,帝王的兄弟兒子處於榮華富貴之中的很多,唯有東漢的東平和西漢的河間王最有名,他們能夠保全自己的祿位。如西晉的楚王司馬瑋這等奸佞之人,死亡的不止一個,這是他們都生長於富貴之中,驕傲自大、好逸惡勞造成的。你等應引以為戒,深思熟慮。我挑選有才能的人,作為你們的師友,你們必須聽從他們的敬告規勸,不要擅作主張,自以為是。我聽說只有德行能使人信服,相信這都不是信口亂說。我不久前曾夢見一個人叫做虞舜,不禁肅然起敬,這不是因為我敬仰他品德的緣故嗎?要是夢見桀、紂,我一定會感到憤慨而砍死他。桀、紂雖然是天子,要是今天稱別人為桀、紂,他一定會十分生氣。顏回、閔子騫、郭林宗、黃叔度等人,雖然是普通老百姓,今天要是大家稱讚別人像這四個賢人,別人一定會大喜。可見,一個人立身處世,可貴的是德行,哪用得着談及富貴呢?你們位列王公,衣食豐足,更應能夠加強德行修養,這豈不兩全其美?況且君子小人本來就不是永遠固定不變的。做善事就是君子,做惡事就是小人。你們應當自我克制、自我勉勵,使你們的善行一天天地遞增,不要放縱自己的私慾,使自己陷入刑戮之中。』

【原文】

貞觀十年,太宗謂房玄齡曰:『朕歷觀前代撥亂創業之主,生長民間,皆識達情偽,罕至於敗亡。逮乎繼世守文之君,生而富貴,不知疾苦,動至夷滅①。朕少小以來,經營多難,備知天下之事,猶恐有所不逮。至於荊王諸弟,生自深宮,識不及遠,安能念此哉?朕每一食,便念稼穡之艱難;每一衣,則思紡績之辛苦,諸弟何能學朕乎?選良佐以為藩弼②,庶其習 近善人,得免於愆過爾。』
【注釋】

①夷滅:滅亡。

②藩弼(bì):保護教導輔助之意。

【譯文】
貞觀十年,唐太宗對房玄齡說:『我看歷代平亂創業的帝王,都生長在民間,都通情達理,能識別人情真假,少有導致敗亡的。到了後來繼承王位的君主,生下來就享受榮華富貴,不知道人間疾苦,導致國家動亂滅亡。我從小以來,經歷了很多艱難險阻,知道天下很多的事情,但仍然害怕自己還有做得不夠的地方。至於像荊王他們這些人,從小在宮中長大,見識短淺,哪能想到這些問題呢?我每天一吃飯,就要想到耕種的艱難,每天一穿衣,就想到紡線的辛苦,我那些王子兄弟能學我嗎?選一些賢良的人作為他們的老師,使他們習慣與品德高尚的人接近,這樣才能使他們少犯錯誤。』
興華 發表於 2025-7-15 19:43 | 顯示全部樓層
【貞觀政要】卷十一誡太子諸王詮解

【貞觀政要】所載太宗誡諸王之言,乃帝王家訓之圭臬,其旨歸於『以德服人』『近賢自勉』二義,實為修身治國之要道。貞觀十年,太宗以漢室諸王為鑑,誡荊王元景、漢王元昌、吳王恪、魏王泰,申明『使善日聞,縱慾肆情自陷刑戮』之理,足見其深謀遠慮。

一、以德服人:王侯之根基
太宗舉東漢東平王劉蒼、西漢河間王劉德為例,二者皆以德業流芳。劉蒼輔政明帝,以謙退見稱;劉德修學好古,獻書興學。二者非以權勢驕人,而以德澤被世。故太宗云:『立身成敗,在於所染。』王者之貴,非在封土之廣,而在德行能否化民。若徒恃尊位,縱慾敗度,則如淮南王劉安、梁王劉武,終致身死國除。此即【周易】『厚德載物』之誡,亦孟子『以德行仁者王』之旨。

二、近賢自勉:成善之途徑
太宗誡諸王『使善日聞』,意在勉其親君子、遠小人。顏之推【顏氏家訓】云:『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王者左右若皆正士,則言行自合於道;若狎昵宵小,則諂諛日進,忠言日疏。故【大學】言『明明德』,必自『格物致知』始,而『格物』之要,首在擇友。漢楚王劉戊因近奸佞而罹七國之禍,反觀河間王集儒修禮,終為景帝所重。足見『近賢』非僅修身之需,實為存亡之機。

三、縱慾之禍:刑戮所由生
『縱慾肆情,自陷刑戮』八字,尤為警切。歷代藩王多敗於驕奢淫逸,如晉之八王、唐之武韋之亂,皆由慾壑難填而起。太宗以『自陷』為言,明言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尚書·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逭。』王者若溺於聲色,廢禮棄法,則雖親如父子,亦難逃國法。此即荀子『禍福自取』之義,亦合【貞觀政要】全書『慎終如始』之訓。

結語:家國一理,德行為本
太宗之誡,非獨為諸王計,實為唐室長治久安謀。王通【中說】有言:『不勤不儉,無以為人上也。』王者承天命、治百姓,當以德潤身,以禮制欲。今觀貞觀之治,皆由君臣共守此道而成。後世讀此篇者,當思『善日聞』則德進,『縱慾情』則禍隨,誠可謂萬世龜鑑矣。

(全文約780字)
花兒 發表於 2025-7-19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貞觀政要】卷十一誡太子諸王詩解三:以德服人、近賢自勉之要義闡微

【貞觀政要】所載太宗誡諸王之言,乃帝王家訓之圭臬,亦為治國安邦之樞機。貞觀十年,太宗以漢室諸王為鑑,訓導荊王元景、漢王元昌、吳王恪、魏王泰,其言曰:『自漢已來,帝弟帝子受茅土、居榮貴者眾,惟東平及河間王最着令名。』此語深蘊為政以德、修身立命之要義,今試析之。

一、以德服人:王化之本
太宗標舉東平王劉蒼、河間王劉德為典範,蓋因其『好經術,被服造次必於儒者』(【漢書】),非以權勢凌人,而以德業昭世。儒家倡『為政以德』,【論語】云『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劉蒼輔政明帝,劉德獻書興學,皆以德業潤澤四方。太宗以此誡諸王,實申【大學】『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之旨。王者若徒恃爵祿,不修內德,則如無根之木,雖盛必衰。

二、使善日聞:克己復禮之功
太宗又言:『使善日聞,縱慾肆情,自陷刑戮。』此語直指修身之要。【尚書】云『惟日孜孜,無敢逸豫』,【禮記】亦言『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東平王臨終誡子『為善最樂』,河間王『實事求是』(【漢書·景十三王傳】),皆以日新其德為務。反觀漢淮南王劉安、梁王劉武,縱慾招禍,終致夷滅。太宗警示諸王:日聞其善,則德積如丘山;恣情敗度,則禍速於刑戮。

三、近賢自勉:擇交與自礪
『近賢』之訓,源於【周易】『比之自內,貞吉』。劉蒼得班固譽『有君子之正』,劉德聚儒士如毛萇、貫公,皆因親賢遠佞而保其榮。太宗深諳『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之理,故誡諸王以賢者為鏡。然『自勉』尤為根本,【孟子】言『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若徒恃外援而無內省,終如燕王旦、廣陵王胥之流,雖處尊位而取敗亡。

結語
太宗之誡,融貫經史,其核心在『德』與『賢』二字。德者,所以服人心;賢者,所以正己行。今人觀此,非獨可悟齊家治國之道,更當思『君子務本』之訓。昔人云:『不患無位,患所以立。』諸王若能以德潤身,以賢為友,則自可遠刑戮而近令名矣。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依【貞觀政要】文本,參酌【漢書】【論語】等典籍,以『德—善—賢』為綱,闡發太宗訓誡之深意。文風力求簡古,兼顧義理與考據,庶幾合於『國學大師』之體。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