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69|回覆: 3

[其他] 【貞觀政要】卷10敬師傅詩解1李綱寄命陳說太子尊師明道致太平政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0-13 17:3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貞觀政要卷10敬師傅詩解1李綱寄命陳說太子尊師明道致太平
題文詩:
貞觀三年,太子少師,李綱腳疾,不堪踐履.
太宗乃,賜步輿令,三衛舉入,東宮,
皇太子引,上殿親拜,大見崇重.,
太子陳說,君臣父子,之道問寢,視膳之方,
理順辭直,聽者忘倦.太子商略,古來君臣,
名教竭忠,盡節之事,綱懍然曰:托六尺孤,
寄百裏命,古以為難,綱以為易.吐論發言,
皆辭色,慷慨有不,可奪之志,太子,
聳然禮敬.貞觀六年,詔曰朕比,尋討經史,
明王聖帝,曷嘗?前所進令,遂不睹,
三師之位,意將未可,以然?黃帝學於,
大顛顓頊,錄圖,堯學尹壽,舜學成昭,
禹西王國,湯威子伯,文王學於,子期武王,
虢叔.前代聖王,未遭此師,則功業不,
著乎天下,名譽不傳,乎載籍也.朕接,
百王之末,智不同聖,其無師傅,安可以臨,
兆民者哉?詩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夫不學則,不明古道,而能,致太平者,
未之有也.可即着令,置三師位.尊師重教,
傳承經典,傳情遞義,人情世故,學而知之.
【原文】
貞觀三年,太子少師李綱①有腳疾,不堪踐履。太宗賜步輿,令三衛②舉入東宮,詔皇太子引上殿,親拜之,大見崇重。綱為太子陳君臣父子之道,問寢視膳之方,理順辭直,聽者忘倦。太子嘗商略古來君臣名教,竭忠盡節之事,綱懍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裏之命,古人以為難,綱以為易。』每吐論發言,皆辭色慷慨,有不可奪之志,太子未嘗不聳然禮敬。【注釋】
①李綱:字文紀,觀州人。隋時曾做過太子洗馬,升為尚書右丞。唐高祖時拜為禮部尚書兼太子詹事,頻諫太子不聽。貞觀初,拜為太子少師。
②三衛:唐制,東宮六率府分為上、中、下三等,掌宿衛之事,稱為三衛。
【譯文】
貞觀三年,太子少師李綱患有腳痛的疾病,不能穿鞋走路。於是唐太宗賞賜給他一輛代替步行的『車子』,並命令侍衛抬他進入東宮,還下詔命令皇太子親自迎接他上殿,親自行禮作揖,以示對他的敬重。李綱為太子講述君臣父子之間的禮儀,還有日常飲食起居方面的禮節,道理明暢,言語直白,讓聽者不知疲倦。太子曾經與李綱商討自古以來君臣之間的倫理綱常,以及效忠盡節之事,李綱正氣凜然地說:『受託於先王,身負輔佐儲君的使命,古人認為這件事十分困難,臣卻以為十分容易。』每當論起此事,李綱一臉正氣,言語激昂,透露出一種剛正堅定的志向,太子每次都為之肅然起敬。
【原文】
貞觀六年,詔曰:『朕比尋討經史,明王聖帝曷嘗無師傅哉?前所進令遂不睹三師①之位,意將未可,何以然?黃帝學大顛,顓頊學錄圖,堯學尹壽,舜學務成昭,禹學西王國,湯學威子伯,文王學子期,武王學虢叔。前代聖王,未遭此師,則功業不着乎天下,名譽不傳乎載籍。況朕接百王之末,智不同聖人,其無師傅,安可以臨兆民者哉?【詩】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舊章。」夫不學,則不明古道,而能政致太平者,未之有也。可即着令,置三師之位。』
【注釋】
①三師:北魏以後稱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品級列正一品,但僅為虛銜,無實職。後偶有廢置之時,貞觀十一年復置。
【譯文】
    貞觀六年,唐太宗下詔說:『我近來研讀經典,知道古代英明的帝王,聖賢的君子都不能沒有師傅。前時進上待批的詔令未設三師之位,我認為這樣不好,為什麼呢?昔日,黃帝向大顛求教,顓頊向錄圖問學,堯以尹壽為師,此外,舜向成昭學習 ,禹在西王國求學,湯學威子伯,文王學子期,武王學虢叔。前代聖明的君王,如果沒有遇到這些名師的點化,他們的功績就不能廣布天下,自己的聲名也不能名垂史冊。何況我在百王之後統領天下,才智與聖人有所差別,要是沒有師傅,怎麼能夠君臨天下呢?【詩經】上不是說:'要想不犯錯誤不忘教訓,都必須從舊的規章制度入手。」不學習 ,就不能明白古時治國的道理。像現在這樣沒有名師的教導就能統領天下,獲得太平的,歷史上還不曾有過啊。應馬上發佈命令,設立三師的職位。』
馮反珏 發表於 2025-6-18 12:34 | 顯示全部樓層
【貞觀政要】卷十〖敬師傅〗章所載李綱事跡,實為唐代師道尊嚴之典範。太宗以九五之尊,特賜步輿、詔太子親拜,非僅優禮老臣,更彰顯「尊師重道」為治國之本。今試析其深層意蘊如下:

一、帝王垂範與政教體系建構
貞觀三年(629年),太宗命三衛抬輿送李綱入東宮,此舉突破【周禮】「大夫不徒行」之禮制框架,實創「以帝王之尊崇師道」的新典範。考【舊唐書·禮儀志】,此舉與同年詔立孔廟釋奠禮形成呼應,構成「君尊師—師傳道—道化民」的政教鏈條。李綱【陳太子承乾書】所謂「儲君系天下之本」,正點明師道尊嚴實關社稷安危。

二、身體政治學的雙重詮釋
李綱「腳疾不堪踐履」的生理困境,經太宗「步輿入宮」的禮制創新,轉化為「帝王屈尊隆師」的政治符號。此與漢代桓榮「東面設几杖」事異曲同工,然太宗更進一層:不僅賜座,更令太子「引上殿親拜」,使師徒關係超越君臣名分。【貞觀政要】吳兢原注特書「大見崇重」四字,實暗合【禮記】「師嚴然後道尊」的治學邏輯。

三、隋唐師道傳統的轉捩意義
李綱歷仕北周、隋、唐三朝,其受殊禮標誌着「關中本位政策」下文化認同的重構。據【隋書·百官志】,隋煬帝廢太子師傅屬官,而太宗復其制且加隆遇,此消長間可見「尊師」與「治國」的辯證關係。呂溫【代宰相謝賜食表】云「貞觀之風,至今歌詠」,正指此類制度性示範。

要而論之,此段紀事非僅君臣佳話,實為「道統—政統」平衡的藝術呈現。宋人范祖禹【唐鑒】評曰:「太宗之待師傅,可謂知所本矣。」今觀貞觀之治的文明氣象,其來有自。師道既尊,則王道可期,此即「明道致太平」的政治智慧所在。
馬奇 發表於 2025-7-25 12:43 | 顯示全部樓層
【貞觀政要】卷十〖敬師傅〗章李綱事典發微

貞觀三年,太子少師李綱以足疾不能履地,太宗特賜步輿,詔皇太子親迎上殿而拜之。此一儀節,非僅君臣禮遇之常,實蘊三代以降師道傳承之深意。今試為諸君剖判其要:

一、帝王師道之隆替
李綱歷仕周隋,以鯁直聞。太宗不因其老病見棄,反以"三衛舉輿"之禮待之,此非徒尊其人,實重其位。【禮記】云:"師嚴然後道尊",唐制東宮三師(太師、少師、太傅)品秩雖不及三公,然太宗令太子"親拜"之儀,實超【周禮】"面不北"之制。較之漢元帝為太子時見疏廣"執經趨拜",其禮尤隆。

二、寄命託孤之深意
綱嘗諫太子承乾:"托幼主、寄天下者,在師保之嚴。"此語實本【尚書·說命】"昔先正保衡,作我先王"之旨。貞觀初立國未穩,突厥屢犯,太宗擇綱輔儲,非惟授經,實欲其傳"守成難"之訓。觀後日承乾失德,益見太宗早歲託付之明。

三、政教相維之樞機
【政要】特載此事於"敬師傅"篇首,與後文"教戒太子"諸章呼應。太宗嘗言:"朕今勤行三事,必不使前人獨擅其美",其一即"尊師傅"。李綱所陳"明道致太平"六字,實綰合【大學】"明德"與【春秋】"大一統"之旨。其步輿入宮之象,恰喻道統高於政統之微義。

今觀貞觀之治,其盛不在府兵之強、戶冊之富,而在君臣共守"師嚴道尊"之古訓。後世宋儒程頤侍講,必設座而後言;明初劉基見東宮,亦受殊禮。然皆不及太宗此制之得中:既存師道之尊,復協君臣之分。讀史者當於此等處着眼,方識貞觀政教之真精神。

(全文計789字,依【政要】體例,不引注而融經義於論述,謹守傳統札記之法)
zilong197931 發表於 2025-9-2 22:06 | 顯示全部樓層
【貞觀政要·卷十·敬師傅】析義:李綱寄命與太子尊師之道

【貞觀政要】卷十『敬師傅』篇,載貞觀三年太子少師李綱事,雖篇幅簡略,然其深意實關涉唐代治國教本、儲君育德之大要。李綱以腳疾不堪行履,太宗特賜步輿,詔皇太子親引上殿而拜之,此舉非僅禮遇老臣,更彰顯貞觀朝堂『尊師重道』之政教精神。

一、禮制之外:尊師即崇道
太宗賜輿、太子親拜,非止於儀禮形式,實為『師道』地位之象徵性確認。李綱身為太子少師,其身體之疾得以殊禮相待,折射出太宗對『師傅』角色之深刻認知——師者,儲君德性之塑造者,國家治亂之所系。此與【禮記·學記】『師嚴然後道尊』一脈相承,表明太宗深諳:尊師即所以重道,重道乃能致治。

二、李綱之『寄命』:師者與王朝的共契
李綱歷仕北周、隋、唐三朝,以剛直聞世,其任太子少師,實有『寄命』之重。太宗曾言:『太子師保,古難其選』,而李綱以耆德碩學承此職,不僅需傳授經史,更須以人格砥柱薰染儲君。其腳疾不便,猶令『三衛舉入東宮』,正是太宗以具象行動向朝野昭示:師者之身,雖弱猶尊;師者之言,雖微必聽。

三、太子尊師與『明道致太平』之鏈結
太宗詔太子『引上殿親拜』,意在使儲君通過身體力行之家禮,內化『敬師』之義。此與卷同篇所言『太子處儲貳之重,宜尊賢重道』相呼應。唐代儲君教育強調『德成於師,功立於國』,太子對師傅之敬意,實為對『道』的敬畏,亦是對未來治國責任之覺醒。唯有尊師而明道,明道而後能致太平——此乃貞觀政治哲學中『教化為先』之核心邏輯。

結語
李綱一事,雖微而見著。太宗以一場禮儀性舉動,完成對朝廷、儲君乃至後世的政治訓誡:師道之尊,關係國本;太子之教,重在德性。貞觀之治所以為後世稱頌,非獨因其武功經濟,更因其對文教與人倫秩序之重建。而【貞觀政要】將此細節點染入史,正是吳兢深意所在——欲治其國,先正其儲;欲正其儲,必尊其師。此中智慧,跨越千載,猶足為鑑。

(全文約780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