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57|回复: 0

[墨家] 《墨子》卷24天志(中)诗解2有财相分上强听治下强从事国治财足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9-14 18: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墨子》卷24天志(中)诗解2有财相分上强听治下强从事国治财足题文诗:
故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中实,将欲遵道,
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
既以天意,以为必慎,然则天将,何欲何憎?
子墨子曰: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
大家乱小,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
此天之所,不欲也不,止此而已,又欲人之,
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又欲上之,
强听治也,下强从事.上强听治,则国家治;
下强从事,财用足矣.若国家治,财用足则,
内有洁为,酒醴粢盛,祭祀天鬼;外有以为,
环璧珠玉,聘挠四邻.诸侯之冤,不兴边境,
兵甲不作.内而有以,食饥息劳,持养万民,
君臣上下,惠忠父子,兄弟慈孝.唯毋明乎,
顺天之意,奉行而光,施之天下,则刑政治,
万民协和,国富财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
便宁无忧.财散情聚.且夫天子,之有天下.
譬之无以,异乎国君,诸侯之有,四境之内.
今国君与,诸侯之有,四境之内,岂欲臣国,
万民之相,为不利哉!若处大国,则攻小国,
若处大家,则攻小家,欲求赏誉,终不可得,
诛罚必至.夫天之有,天下也将,无已异此.
今处大国,若攻小国,处大都则,伐小都也,
欲以此求,福禄于天,终不之得,祸祟必至.
然有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则,
天亦不为,人之所欲,而为人之,所不欲矣.
人之所不,欲者之曰:疾病祸祟.若已不为,
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是,率天下之,
万民从事,乎祸祟中.故古圣王,明知天鬼,
所福而辟,天鬼所憎,以欲求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害.是以天之,为寒热也,节四时调,
阴阳雨露;时熟五谷,六畜遂蕃,疾灾戾疫,
凶饥不至.故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中实,
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意必慎.

《原文》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3)。”既以天之意以为不可不慎已,然则天之将何欲何憎?子墨子曰:“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之所不欲也。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又欲上之强听治也,下之强从事也。”上强听治,则国家治矣;下强从事,则财用足矣。若国家治,财用足,则内有以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为环璧珠玉,以聘挠四邻。诸侯之冤不兴矣,边境兵甲不作矣。内有以食饥息劳,持养其万民,则君臣上下惠忠,父子兄弟慈孝。故唯毋明乎顺天之意,奉而光施之天下,则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之意不可不慎也。”

     且夫天子之有天下也。辟之无以异乎国君、诸侯之有四境之内也。今国君、诸侯之有四境之内也,夫岂欲其臣国、万民之相为不利哉!今若处大国则攻小国,处大家则攻小家,欲以此求赏誉,终不可得,诛罚必至矣。夫天之有天下也,将无已异此。今若处大国则攻小国,处大都则伐小都,欲以此求福禄于天,福禄终不得,而祸祟必至矣。然有所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则夫天亦且不为人之所欲,而为人之所不欲矣。人之所不欲者,何也?曰:疾病祸祟也。若已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是率天下之万民以从事乎祸祟之中也。故古者圣王,明知天鬼之所福,而辟天鬼之所憎(4),以求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是以天之为寒热也,节四时、调阴阳雨露也;时五谷孰(5),六畜遂,疾灾、戾疫、凶饥则不至。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中实将欲遵道利民,本察仁义之本,天意不可不慎也。”
【注释】(3)“慎”通“顺”。下同。(4)“辟”通“避”。(5)“孰”通“熟”。
【译文】
所以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们,如果心中确实想要遵行圣王之道,以利于人民,考察仁义的根本,天意不可不顺从。”既然认为天意不可不顺从,那么天希望什么憎恶什么呢?墨子说:“天的心意,不希望大国攻打小国,大家族侵扰小家族。强大的侵暴弱小的,狡诈的算计愚笨的,尊贵的傲视卑贱的,这是天所不希望的。不仅止此而已,天希望人们有力则相互帮助,有道义相互教导,有财物相互分配;又希望居上位的努力听政治事,居下位的努力从事劳作。”居上位的努力听政治事,那么国家就治理了,居下位的努力从事劳作,那么财用就足够了。假若国家和家族都治理好了,财用也充足了,那么在内有能力洁净地准备酒醴粢盛,用以祭祀上天和鬼神;在外有环璧珠玉,用以聘问交接四方邻国。诸侯间的仇怨不再发生了,边境上的兵争不会产生了。在内有能力让饥者得食、劳者得息,保养万民,那么君臣上下就相互施惠效忠,父子兄弟之间慈爱孝顺。所以明白上天之意,奉行而施之于天下,那么刑政就会治理,万民就会和协,财用就会充足。百姓都得到暖衣饱食,安宁无忧。所以墨子说:“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心中确实希望遵循圣道、利于民众,考察仁义的根本,对于天意就不可不顺从。”
而且天子拥有天下,就好象国君、诸侯拥有四境之内一样没有分别。现在国君、诸侯拥有四境之内,难道希望他的民众相为不利吗?现在例如居于大国地位的攻打小国,居于大家族地位的攻打小家族,想借此求取赏赐和赞誉,终究得不到,而诛戮惩罚必然降临。而上天之拥有天下,与此也没有区别。现在比如居于大国地位的就攻打小国,居于大都地位的就攻打小都,想以此向天求福禄,福禄终究得不到,而祸殃必然降临。既然如此,如果(人)不做天所希望的事,而做上天所不希望的事,那么天也将不做人所希望的事,而做人所不希望的事。人所不希望的是什么呢?是疾病和灾祸。如果自己不做上天所希望的,而做上天所不希望的,这是率领天下的百姓,陷入灾祸之中。所以古时的圣王,明白地知道上天、鬼神所降福,而避免做上天、鬼神所憎恶的事,以追求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所以天安排寒热合节,四时调顺,阴阳雨露合乎时令,五谷熟,六畜蕃殖,而疾病灾祸瘟疫凶饥不至。所以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心中将希望遵循圣道、利于人民,考察仁义的根本,对天意不可不顺从!”
帅先帙式君 发表于 2025-5-4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墨子·天志中》义理阐微

《天志》三篇乃墨家"天志明鬼"思想之枢要,此段经文尤为精粹。墨子立"天志"为法仪,非徒言天道,实为建立人间治道之终极依据。今就经义分三重阐发:

一、天志之双重否定
天志首重"六不"之禁:大国攻小国、大家乱小家、强暴寡、诈谋愚、贵傲贱。此五者实为春秋战国乱象之总纲。墨子以否定句式立天志,暗合"禁恶"先于"扬善"之治道逻辑。值得注意的是"不止此而已"之转折,由否定性禁令转入肯定性要求,形成"破立并举"之完整伦理体系。这种"双重否定"的表述方式,与《十诫》之结构异曲同工,显示出早期宗教性伦理的共同特征。

二、三有之社会理想
"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构成墨家理想社会的三维支柱。"相营"指物质协作,对应"兼相爱";"相教"指文化传承,对应"尚同";"相分"指经济制度,对应"节用"。三者实为"交相利"的具体化。钱穆先生《墨子通解》指出,此三语暗含《礼运》"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之大同理想,可见儒墨虽异途而同归。

三、上下相维的治理机制
"上强听治"与"下强从事"构成动态平衡的治理结构。前者要求统治者勤政听讼,后者要求百姓勉力耕战。这种双向义务论,较之儒家"君君臣臣"的差序伦理更具契约色彩。特别当注意"强"字之用,《墨子闲诂》释为"勉力",非强制之义。国家治、财用足则能"内祭天鬼,外交四邻",此即《尚同》篇"上同于天"的具体表现。祭祀与外交的双重保障,正是古代中国"敬天保民"政治传统的墨家诠释。

末段"不为天之所欲"的因果论,揭示出墨家宗教思想的核心——天人感应并非机械报应,而是通过"兴利除害"的实践建立道德宇宙秩序。其"寒热节、四时调"的自然观,实为"天志"的物质基础,与《天论》"天行有常"之说可相参证。

要之,此段经文展现了墨家"天志"说的完整逻辑链:以否定性禁令确立底线伦理→以肯定性要求构建理想社会→通过上下互动实现治理目标→最终达成天人和谐的终极秩序。这种"逆推式"的论证方式,正是墨家"三表法"的具体运用,为后世"究天人之际"的哲学思考提供了重要范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