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21|回覆: 2

[墨家] 【墨子】卷15兼愛(中)詩解1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由不相愛生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9-8 10:4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墨子】卷15兼愛(中)詩解1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由不相愛生
題文詩:
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
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然則天下,
之利何也?之害何也?墨子言曰:今若國與,
國之相攻,家之與家,相篡人之,與人相賊,
君臣,惠忠父子,不慈孝也,兄弟不和,
此天下害.然則此害,亦何生哉?以不相愛?
墨子言以,不相愛生.今諸侯獨,知愛其國,
不愛人國,是以不憚,舉其國以,攻人之國.
今家主獨,知愛其家,而不愛人,之家,
憚舉其家,以篡人家.今人獨知,愛其身不,
愛人之身,是以不憚,舉其身以,賊人之身.
是故諸侯,不相,則必野戰;家主不相,
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
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
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不和調.天下之人,
皆不相愛,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
詐必欺愚.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由,
不相愛生.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
墨子言曰:以兼相愛,相利,之法易之.
然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子墨子言:
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
視人之身,若視其身.諸侯相愛,則不野戰;
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人相愛,則不相賊;
君臣相愛,惠忠;父子相愛,慈孝;
兄弟相愛,和調.天下之人,皆相,
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
詐不欺愚.凡天下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
以相愛生.仁者譽之.仁者兼愛,利己利人.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為事者也。』然則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國之與國之相攻,家之與家之相篡,人之與人之相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此則天下之害也。』然則崇此害亦何用生哉(1)?以不相愛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愛生。』今諸侯獨知愛其國,不愛人之國,是以不憚舉其國,以攻人之國。今家主獨知愛其家,而不愛人之家,是以不憚舉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獨知愛其身,不愛人之身,是以不憚舉其身,以賊人之身。是故諸侯不相愛,則必野戰;家主不相愛,則必相篡;人與人不相愛,則必相賊;君臣不相愛,則不惠忠;父子不相愛,則不慈孝;兄弟不相愛,則不和調。天下之人皆不相愛,強必執弱,富必侮貧,貴必敖賤(2),詐必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行者非之(3)。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則兼相愛、交相利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是故諸侯相愛,則不野戰;家主相愛,則不相篡;人與人相愛,則不相賊;君臣相愛,則惠忠;父子相愛,則慈孝;兄弟相愛,則和調。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敖賤,詐不欺愚。凡天下禍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愛生也。是以仁者譽之。注釋
(1)『崇』為『察』字之誤。(2)『敖』通『傲』。(3)『行』為『仁』字之誤。
文】
墨子說:『仁人處理事務的原則,一定是為天下興利除害,以此原則來處理事務。』既然如此,那麼天下的利是什麼,而天下的害又是什麼呢?墨子說:『現在如國與國之間相互攻伐,家族與家族之間相互掠奪,人與人之間相互殘害,君臣之間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不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不相互融洽、協調,這就都是天下之害。』
既然如此,那麼考察這些公害又是因何產生的呢?是因不相愛產生的嗎?墨子說:『是因不相愛產生的。』現在的諸侯只知道愛自己的國家,不愛別人的國家,所以毫無忌憚地發動他自己國家的力量,去攻伐別人的國家。現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愛自己的家族,而不愛別人的家族,因而毫無忌憚地發動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奪別人的家族。現在的人只知道愛自己,而不愛別人,因而毫無忌憚地運用全身的力量去殘害別人。所以諸侯不相愛,就必然發生野戰;家族宗主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掠奪;人與人不相愛,就必然相互殘害;君與臣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與子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慈愛、孝敬;兄與弟不相愛,就必然不相互融洽、協調。天下的人都不相愛,強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貧困的,尊貴的就必然傲視卑賤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騙愚笨的。舉凡天下禍患、掠奪、埋怨、憤恨產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愛而產生的。所以仁者認為它不對。
    既已認為不相愛不對,那用什麼去改變它呢?墨子說道:『用人們全都相愛、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變它。』既然這樣,那麼人們全都相愛、交互得利應該怎樣做呢?墨子說道:『看待別人國家就象自己的國家,看待別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別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所以諸侯之間相愛,就不會發生野戰;家族宗主之間相愛,就不會發生掠奪;人與人之間相愛就不會相互殘害;君臣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間相愛,就會相互慈愛、孝敬;兄弟之間相愛,就會相互融洽、協調。天下的人都相愛,強大者就不會控制弱小者,人多者就不會強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會欺侮貧困者,尊貴者就不會傲視卑賤者,狡詐者就不會欺騙愚笨者。舉凡天下的禍患、掠奪、埋怨、憤恨可以不使它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相愛而生產的。所以仁者稱讚它。

天魔 發表於 2025-7-7 13:01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兼愛中】義疏:論禍篡之源與仁者之務

墨子【兼愛中】開宗明義,直指天下紛亂之根源:『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此語可謂鞭辟入裏,揭示了人類社會衝突的本質。今試析其義理,以明墨家救世之旨。

一、仁者之務:興利除害
墨子謂『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此乃墨家思想之總綱。所謂『利』,非一己之私利,而是『交相利』之公義;『害』者,亦非偶然之災厄,實為人倫乖隔、攻伐篡奪之患。墨家以功利為衡量,然其功利乃『天下之公利』,與儒家『義利之辨』殊途而同歸。

二、不相愛為萬惡之源
『不相愛』之害,墨子層層剖析:
1. 君臣相篡:君若不惠,臣若不忠,則權柄相奪,如春秋田氏代齊、三家分晉,皆因『自愛而不愛君』。
2. 父子相怨:父不慈子不孝,則家庭失序,【尚書·康誥】云『元惡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可互為印證。
3. 兄弟相賊:如【詩經·小雅】嘆『兄弟鬩於牆』,皆因私利蔽心,失其悌道。
4. 天下相攻:諸侯爭地以戰,殺人盈野,實為『虧人自利』之極致。

此四者,皆由『別愛』(差等之愛)而生。墨家以『兼愛』破之,主張『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以無差別之愛消弭對立。

三、墨家兼愛之實踐性
或疑兼愛為空想,然墨子立論極重實效。其言『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識其利、辯其故也』,強調『兼相愛』可致『交相利』:
經濟層面:『飢者得食,寒者得衣』,資源流通而無壟斷。
政治層面:『強不執弱,眾不劫寡』,諸侯息戰而民得安居。
倫理層面:『貴不傲賤,詐不欺愚』,人倫歸於淳厚。

此與儒家『大同』理想(【禮記·禮運】)遙相呼應,然墨家更重具體制度設計,如『尚同』『非攻』皆為實現兼愛之手段。

四、批判與反思
墨家之說,固有可議之處。孟子斥其『無父』(【孟子·滕文公下】),乃因儒家以血緣親情為仁愛之本,而墨家欲超越親疏之別。然墨子之深刻,正在於直面人性之私:天下大亂,非因愛之不足,實因愛之不公。其說雖似理想,然於今日全球化時代,不同文明衝突之際,『兼愛』思想尤具啟示——唯有超越族群、國界之局限,方可達致真正之和解。

結語
【兼愛中】之要義,非僅存於理論,更在於踐履。墨子疾呼『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實為千古不易之真理。讀其文者,當思如何化『別愛』為『兼愛』,由『自利』臻於『公利』。斯乃墨學之現代意義也。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依墨家文本,參以諸子互證,力求義理與考據並重。學者若欲深究,可詳考【墨子】全書及孫詒讓【墨子間詁】。
天子尖尖 發表於 2025-7-13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兼愛中】義疏:論禍篡怨恨之本源與兼愛之道

墨子【兼愛】三篇,乃墨學之樞要,而中篇尤能切中時弊,直指人心。今觀首章所論『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由不相愛生』一語,實為振聾發聵之論,茲試析其義理。

一、仁人之事:興利除害
墨子開宗明義,言仁人當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務。此『利』『害』之辨,非功利之私,乃天下公義。【墨子·經上】云:『義,利也。』其所謂利,必合於『兼相愛、交相利』之大道。今世之亂,皆因君臣、父子、兄弟、諸侯皆『自愛』而不『兼愛』,故篡奪攻伐、怨懟叢生。

二、不相愛為萬惡之源
墨子歷數不相愛之害:
1. 君臣不相愛,則君不惠、臣不忠;
2. 父子不相愛,則父不慈、子不孝;
3. 兄弟不相愛,則兄不友、弟不恭;
4. 諸侯不相愛,則攻戰不休,民不聊生。

此四者,皆因『別相惡』而生。墨子直指人性之弊:人若獨知愛己身、愛己國,必至損他身、侵他國。其邏輯與儒家『推己及人』似同而實異——儒家以『仁』為差等之愛,墨家則以『兼』為無差等之愛,故曰『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

三、兼愛為治世之良方
墨子以『兼愛』為救世之藥石,謂若天下人皆行兼愛,則『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此說雖似理想,然實含深刻現實批判:
政治層面:諸侯攻伐,皆因『不相愛』而貪土地之利;
倫理層面:家庭崩壞,皆因『不相愛』而逐私慾之便。

其言與【孟子】『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相呼應,然墨子更進一步,主張以制度(如『尚同』)與教化(如『明鬼』)推行兼愛,非僅賴心性自覺。

四、墨家兼愛之現代啟示
今人讀【兼愛】,當思其『以利為義』之深意。墨子所言『利』,實為『公利』,即『天下之治』。若人人能超越血緣、階級、國界之限,以互利之心相交,則衝突可弭,和諧可期。雖其說或有烏托邦之嫌,然其批判精神與救世情懷,猶足為當世鏡鑒。

結語:墨學沉晦千年,然【兼愛】之旨,直指人心私慾之害。今全球化時代,文明衝突、利益爭奪愈烈,墨子『不相愛則相惡』之警示,尤顯深刻。讀其書者,當知『兼愛』非空言,實為治世之根本也。

(全文約780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