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40|回復: 3

[道学研究] 刘向【说苑】卷20反质诗解2离诚则诈弃朴则伪君子诚一机心必败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8-23 16: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刘向说苑卷20反质诗解2离诚诈弃朴君子诚一必败
题文诗:
历山田者,之善侵畔,而舜耕焉;雷泽渔者,
善争陂,而舜渔焉;东夷陶者,,
舜陶焉故,耕渔与陶,非舜之事,而舜为之,
以救败也.民之性皆,不胜其欲,去其实而,
归之华故,苦窳之器,争斗患起,争斗起则,
所以偷也.所以然由,离诚就诈,弃朴取伪,
追逐其末,无所休止.圣抑其文,抗其质则,
天下,经有: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传曰尸鸠,之所以能,
养七子者,一心也;君子所以,理万物者,
一仪也以,一仪理物,天心也;五者不离,
合而为一,谓之天心.在我,因自深结,
其意于一,故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
以事一君,故诚不远.诚者一也,一者质也;
君子虽有,外文必不,离内质矣.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至一至义,天经地义,天心童真,
至道至情,真情精诚,精诚执一,情真义深,
以无御有,通无化有.卫五丈夫,俱负缶而,
入井灌韭,终日一区.邓析,下车为教,
之曰为机,重其后也,轻其前端,命曰桔槔;
终日灌韭,百区不倦.五丈夫曰:吾师:
有机知,之巧必有,机知之败;我非不知,
不欲为也;子其往矣,我一心溉,之不知改!
邓析,行数十里,颜色不,悦怿自病.
弟子:是何人也?恨我君请,为君杀之.
析曰释之,所谓,真人者也.可令守国.
【原文】
历山之田者善侵畔,而舜耕焉;雷泽之渔者善争陂,而舜渔焉;东夷之陶窳,而舜陶焉。故耕渔与陶非舜之事,而舜为之,以救败也。民之性皆不胜其欲,去其实而归之华,是以苦窳之器,争斗之患起,争斗之患起,则所以偷也。所以然者何也?由离诚就诈,弃朴而取伪也,追逐其末而无所休止。圣人抑其文而抗其质,则天下反矣,诗云:『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传曰:『尸鸠之所以养七子者,一心也;君子所以理万物者,一仪也。以一仪理物,天心也;五者不离,合而为一,谓之天心。在我能因自深结其意于一,故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是故诚不远也。夫诚者一也,一者质也;君子虽有外文,必不离内质矣。』【注释】
1『 历山之田者善侵畔,而舜耕焉;雷泽之渔者善争陂,而舜渔焉;东夷之陶器窳,而舜陶焉。』出自【韩非子·难一】
原文:历山之农者侵畔,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舜其信仁乎!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乎!』
【译】 历山耕地的人越出田界侵占别人的耕地,舜便去那里耕种,一年之后,田界不再被破坏侵占。河边打渔的人争着 在水中高地捕鱼,舜便去那里打渔,一年之后,都让年长的人占水中高地。东夷制陶器的人制的陶器粗劣不结实,舜便去那里制陶器,一年之后,陶器制得很牢固。 孔子叹息说:『耕地、打渔和制陶器,都不是舜的职责,舜去干这些事情,是为了挽救社会风气的败坏。舜确实称得上仁呀!他能够亲身耕田做劳苦的工作,百姓都 跟着他干。所以说:圣人的德行真能感化人啊!』
2『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出自【诗经.国风·曹风·鸤鸠】
『鸣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译】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七个细心哺食。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仪容端庄始终如一。仪容端庄始终如一,内心操守坚如磐石。
【原文】
  卫有五丈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邓析过,下车为教之,曰:『为机,重其后,轻其前,命曰桥。终日灌韭,百区不倦。』五丈夫曰:『吾师言曰:有机知之巧,必有机知之败;我非不知也,不欲为也。子其往矣,我一心溉之,不知改已!』邓析去,行数十里,颜色不悦怿,自病。弟子曰:『是何人也?而恨我君,请为君杀之。』邓析曰:『释之,是所谓真人者也。可令守国。』
【译文】
卫国有五个男子,都背着瓦罐从井里汲水浇灌韭菜园子,从早到晚,一天辛劳,只能浇-畦.郑国大夫邓析路经这里,看到他们笨重的劳动,便下了车,教他们说:『你们可以做一种机械,后端重,前端轻,名叫桔槔使用它来浇地,-天可浇百畦而不觉累。』这五个人齐声说: "我们的老师说过: '有使用机器的好处,一定就有使用机器的坏处 我们并非不懂,而是不愿制作使用。你走你的路,我们一心使用瓦罐浇灌,决不更改!』
【注释】1悦怿』:愉快。
2『有机知之巧,必有机知之败;我非不知也,不欲为也。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出自:【庄子(外篇 天地)】
原文:『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qí),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庄子(外篇天地)】译文:子贡到南边的楚国游历,返回晋国,经过汉水的南沿,见一老丈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打了一条地道直通到井边,抱着水瓮浇水灌地,吃力地来来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子贡见了说:『如今有一种机械,每天可以浇灌上百个菜畦,用力很少而功效颇多,老先生你不想试试吗?』种菜的老人抬起头来看着子贡说:『应该怎么做呢?』子贡说:『用木料加工成机械,后面重而前面轻,提水就像从井中抽水似的,快速犹如沸腾的水向外溢出一样,它的名字就叫做桔槔。』种菜的老人变了脸色讥笑着说:『我从我的老师那里听到这样的话,有了机械之类的东西必定会出现机巧之类的事,有了机巧之类的事必定会出现机变之类的心思。机变的心思存留在胸中,那么不曾受到世俗沾染的纯洁空明的心境就不完整齐备;纯洁空明的心境不完备,那么精神就不会专一安定;精神不能专一安定的人,大道也就不会充实他的心田。我不是不知道你所说的办法,只不过感到羞辱而不愿那样做呀。』
 注:槔(gāo):即桔(jié)槔,一种原始的提水工具,又名吊杆。

你我成成 發表於 2025-6-5 17:38 | 顯示全部樓層
《说苑·反质》舜德化民之道发微

刘向《说苑·反质》所载舜帝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三事,实为上古圣王以诚朴之德反质救败之要义。本文试析其深层理路:

一、德化之本在诚一
舜所处历山田者侵畔、雷泽渔者争陂、东夷陶者苦窳,皆"离诚则诈,弃朴则伪"之征。班固《白虎通义》云:"舜之耕稼,非求食也,德化之至也。"其耕渔陶诸事,非为技之巧,实乃以"诚一"之德感召。《孟子·离娄》言"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正可诠释舜之"救败"实为德化之自然流露。

二、反质之道在去机心
文中"民之性皆不胜其欲"直指人性异化之根。王弼注《老子》"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恰可印证争畔、夺陂、窳器皆机心作祟。舜之"救败"非以制度约束,而是以身示范"见素抱朴"(《道德经》第十九章),此即《周易·系辞》"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的圣人之教。

三、圣王治术的辩证性
值得注意的是,舜之介入并非简单否定技艺。《周礼·考工记》载"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可见舜陶河滨实含"因质救文"之深意。陆贾《新语·道基》言"圣人防乱以经艺",舜正是通过躬行实践,将诚朴之质注入技术活动,使"器"不离"道"。

此段文本对当代启示尤深。在技术理性膨胀的今天,"机心必败"的警示更显迫切。王阳明《传习录》云"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舜德之可贵,正在于以诚破诈、以朴化伪的实践智慧。读《说苑》此章,当思圣人不言之教,要在返归本真而已。

(全文共798字)
随缘 發表於 2025-8-1 06:03 | 顯示全部樓層
《说苑·反质》舜德化民之道发微

刘向《说苑·反质》所载舜帝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三事,实为上古圣王以诚朴之德反质救败的典范。此段文字虽简,却深蕴儒家"诚一"哲学精义,值得深入阐发。

舜所处时代,正值"离诚则诈,弃朴则伪"的礼崩之世。历山农人侵畔争界,雷泽渔者夺陂竞利,东夷陶工器物质劣,三者皆失其本真。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称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正与本文形成互证。值得注意的是,舜并非以制度约束或刑罚惩戒来矫正时弊,而是通过亲身实践完成德性感召。这种"非舜之事而舜为之"的救败之道,恰合《周易·系辞》"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的教化智慧。

细究其理,舜的实践包含三重境界:其一,以躬耕示范破除侵畔之私,此乃"克己复礼"的功夫;其二,以谦让捕鱼消弭争陂之念,此乃"天下为公"的胸怀;其三,以精进陶艺矫正苦窳之弊,此乃"止于至善"的追求。三者共同指向"民性不胜其欲"的根本症结——当物质匮乏导致欲望膨胀时,唯有通过德性实践方能恢复本真。这种思想与《礼记·乐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的人性论高度契合。

文中"机心必败"四字尤为警策。《庄子·天地》载汉阴丈人拒用桔槔,谓"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正可与此互参。但刘向所述更具建设性——舜并非简单否定技术进步,而是以德性驾驭物质文明。这种辩证思维对当今科技时代的启示尤为深刻:当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技术不断挑战伦理边界时,更需要回归"君子诚一"的道德自觉。

《反质》篇的现代意义在于:在物质丰裕的时代,"去其实而逞其欲"的危机更甚于舜时。当代社会的消费主义异化、数据隐私侵犯、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皆可视为"离诚弃朴"的新表现。重温舜的救败之道,实为对文明发展方向的深刻反思。如王阳明《传习录》所言"去人欲存天理"的工夫,仍需在新时代以创造性方式践行。

要之,刘向此篇以史为鉴,揭示了道德实践的根本法则:唯有回归诚朴本心,方能在变革中持守文明精髓。这种思想对于构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社会,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启示价值。
庄周的蝴蝶 發表於 2025-9-4 07:56 | 顯示全部樓層
《说苑·反质》第二篇所言“离诚则诈,弃朴则伪”,实为刘向深察世道人心之精要。舜耕历山、渔雷泽、陶东夷,非为事之本身,乃以躬行救世俗之败也。其要义在“诚一”二字,今试析之。

夫诚者,天之道也;朴者,物之始也。人性本淳,然欲胜则实丧,机巧生而诈伪起。舜所处之地,田者侵畔、渔者争陂、陶者苦窳,皆因离诚弃朴而失其本真。舜不责人而反躬修行,以德化之,使争者让、劣者精,此非强制所能为,实乃诚心感通之效也。

《易》云:“修辞立其诚”,诚者不欺于内,不饰于外。机心一起,则天然之质蔽而人为之巧滋。如子贡赎人不受金而孔子忧之,以其标榜过高而失诚朴之本。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谓“救败”,非逐事纠偏,乃返其性情之正也。

观今之世,科技日进而质朴日衰,巧诈之技浸淫人心。或以虚文缛礼掩其内亏,或以权谋机变饰其本质,皆刘向所诫“去其实而归之文”之弊。若长此以往,虽文采灿然,终如朽木雕花,遇实则溃。

故《反质》之深意,在呼召人心回归诚朴。非谓弃文明而返原始,乃去伪饰而存真性。如舜之耕渔,非弃文明而返原始,乃在劳作中体认天道之诚。学者当以此为镜:行事是否本于诚?发心是否纯乎一?机巧之心是否胜于质朴之性?

诚一之道,虽千古不易。能守此者,外不惑于繁华,内不丧于本真,方为真正救败之要义。刘向此篇,实为浇漓世风下一剂清凉散也。

以上内容基于您提供的主题进行了专业阐述。如需调整风格或扩展其他方面,请随时告知,我很乐意协助。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