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77|回覆: 2

[醫藥臨床] 通便治好三叉神經痛

[複製連結]
悅讀中醫 發表於 2022-8-10 00: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疾病,雖然對於生命安全的威脅不大,但它帶來的疼痛卻極大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中醫在治療三叉神經痛時,雖然發病部位在面部,可治療的關鍵卻不止在頭上,加上這一招,治療事半功倍

原載公眾號【悅讀中醫】原創作者 / 毛以林

【醫案】王某,女,62歲。

一診

2010年11月25日初診。訴右側面頰部反覆發作抽掣疼痛2年余,再發5天,口乾口苦,大便色黑乾燥,3日一行,同時伴有左胸持續隱痛1周,伴氣短,舌質紅,苔黃,脈弦搏指。

升麻15g,葛根30g,黃連5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麥冬10g,細辛3g,生大黃10g,全蠍3g(研末沖服),蜈蚣1條(研末沖服),旋覆花10g,茜草10g,生白芍30g,炙甘草10g。7劑。

辨證思路:病發在上,但其根本屬陽明經熱循經上沖,方以清胃散加減清瀉陽明熱,加升麻、葛根清陽明火,生大黃瀉腑通便,通腑瀉火,以細辛止痛,久病入絡,故以全蠍、蜈蚣通絡止痛,旋覆花、茜草辛潤通絡以治胸痛,加芍藥甘草湯緩急止痛。

二診

2010年12月9日二診。面部疼痛明顯緩解,大便通暢,舌質紅,苔黃膩,脈弦。上方去生大黃,加延胡索10g,7劑。

辨證思路:疼痛緩解,藥已中病機,大便已通,去大黃。

三診

2011年1月11日三診。大便又秘,右側面部掣痛又發,伴右側牙痛,面頰微腫,舌質紅,苔黃膩,脈弦。

升麻15g,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0g,麥冬10g,川牛膝10g,細辛3g,生大黃10g,全蠍3g(研末沖服),蜈蚣1條(研末沖服),生白芍30g,炙甘草10g。7劑。

辨證思路:大便又秘,面痛又發,說明陽明熱邪未淨,仍當通腑,釜底抽薪。

四診

2012年6月13日就診時說,服上方後,年余未再發作,今便秘再發,右側面部掣痛難忍,面頰微腫,牙痛,舌質紅,苔黃,脈弦。仍守上法,用方如下:

升麻15g,生石膏30g(先煎),麥冬10g,牡丹皮10g,川牛膝10g,細辛3g,生大黃10g,枳實10g,全蠍3g(研末沖服),蜈蚣1條(研末沖服),生白芍30g,炙甘草10g。7劑。

辨證

【素問·五常政大論】說:『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可能很多人讀到這段話也就是背背,對其真正的意思並不了解。什麼是氣反者?氣反者指的是標本反常,也就是說標本表現不一。

此病例主要病機是陽明熱結,也就是說病的『本』在中焦,大便不通,邪熱不得出路。而其『標』在面部,以面頰部抽掣疼痛反覆發作爲臨床特點。這種患者若只著眼於面部病變,而忽視腸中結屎,僅清上熱,無疑很難取得好療效。

『胃足陽明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正確的治法當然當從本治,清陽明火熱,瀉大腸燥屎,如此熱從便排,不再循陽明經上沖,面部疼痛當自解。此案採用的正是『病在上取之下』的治法。

就面部經絡辨證來說,只是對使用藥物的歸經起指導作用,但面痛有寒熱虛實之不同,臨床當四診合參以斷之。

智能編輯 發表於 2025-6-25 12:15 | 顯示全部樓層
【從陽明腑實證論三叉神經痛"病在上取之下"的辨治思路】

三叉神經痛一症,雖病發頭面,然本案所示"通便治痛"之理,實爲【內經】"氣反者,病在上取之下"之精妙體現。細析此案,可見中醫整體觀與標本論治之要義。

一、陽明經腑同病爲本
患者面痛伴見口乾口苦、便秘苔黃,顯系陽明熱結之象。足陽明胃經"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上入齒中",其支者"循頰車,上耳前"。陽明經熱上攻,則面痛齒腫;腑氣不通,則邪熱無下行之路。毛氏以清胃散合白虎湯加減,正合【醫宗金鑒】"齒痛胃熱腫腮頰,清胃辛寒效最捷"之旨。其中生大黃之用尤爲關鍵,既通腑瀉熱,又使經熱得以下行,誠如吳鞠通所言"承氣本爲逐邪而設,非專爲結糞而設"。

二、蟲藥通絡與辛潤並施
久痛入絡,全蠍、蜈蚣搜剔絡脈之效已爲醫林共識。然旋覆花、茜草配伍尤見匠心,取法葉天士"絡以辛爲泄"之說,又避燥烈傷陰之弊。此二味辛潤通絡,既治胸痛之標,又助陽明降濁,與通腑之法形成上下呼應之勢。

三、便通痛止的辨證規律
四診病程顯示:每當腑氣通暢則面痛立緩,便秘復發則疼痛即作。此現象印證了【傷寒論】"陽明病,胃家實是也"的深層含義——陽明經證與腑證本屬一體。方中大黃取捨尤爲精當:二診便通即去,三診便秘復加,四診更佐枳實加強通降,始終把握"六腑以通爲用"的原則。

此案啟示有三:其一,頭面疼痛須察陽明;其二,通腑可作引火下行之法;其三,蟲類藥與通降藥配伍能增強通絡止痛之效。然需注意,若見脈沉細、舌淡苔滑之陽虛便秘者,又當以溫通爲要,不可執此一案以概全。

【靈樞】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三叉神經痛之治,要在明辨標本。此案所示"通下治上"之法,非獨治此一病,凡屬陽明熱結所致頭面諸疾,皆可觸類旁通。學者當於此處細玩經旨,庶幾臨證不致眩惑。
姜安之 發表於 2025-7-27 14:5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陽明腑實論治三叉神經痛之醫案闡微】

此案以"通腑瀉熱"法治三叉神經痛,實爲"病在上取之下"之典範。細析其理,當從三方面論之:

一、經絡辨證之要義
三叉神經痛屬中醫"面痛""頰痛"範疇。【靈樞·經脈】明言:"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患者面頰疼痛伴牙痛、口乾苦,顯系陽明經氣不利。然毛氏獨具慧眼,更察其"大便色黑乾燥"之症,此乃陽明腑實之確據。陽明經熱上炎爲標,腑氣不通爲本,正是【傷寒論】"胃家實"之典型表現。

二、方藥配伍之精妙
首診方以清胃散合白虎湯爲基,尤具巧思者有三:
1. 升麻、葛根相須爲用,既解陽明肌表之熱,又引藥上行頭面,暗合"火郁發之"之旨;
2. 生大黃與石膏配伍,一瀉有形之積滯,一清無形之燥熱,共成釜底抽薪之勢;
3. 全蠍、蜈蚣蟲類藥與芍藥甘草湯同施,剛柔相濟,既通絡止痛,又防辛燥傷陰。

三、治療轉歸之啟示
本案四診反覆,皆因便秘與面痛呈明顯相關性。三診時去大黃即症復,正應【溫病條辨】"陽明燥土,得陰始安"之論。毛氏最終以通腑爲要,佐以丹皮、牛膝引血下行,枳實行氣導滯,終收全功。此非但驗證"六腑以通爲用"之理,更揭示"陽明主面"之深層含義——面部氣血通暢與否,實與陽明經腑狀態息息相關。

結語:
此案啟示臨證當具整體觀,面部疼痛未必盡責之風火,腑氣不通亦可爲病根。張介賓【類經】有云:"治病必求其本,本於陰陽,本於四時。"辨治三叉神經痛,既要明經絡循行,更須察臟腑關聯,方不致見痛止痛,捨本逐末。毛氏此案,誠爲"上病下取"之生動詮釋,於臨床頗具參考價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