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58|回復: 0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10敬慎诗解7敬其父者不兼其子位高意下官大小心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7-6 10: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田子方侍,魏文侯坐,太子魏击,趋而入见,
宾客群臣,皆起子方,独不起也,文侯乃有,
不悦之色,太子亦然,田子方曰:为子起欤?
无如礼何!不为起欤?无如罪何!请为子诵,
楚恭王之,为太子将,出云梦遇,大夫工尹,
尹遂趋避,家人门中,太子下车,从之家人,
之门中曰:子大夫何,为其若是?吾亦闻之,
敬其父者,不兼其子;兼其子者,不祥莫大,
子大夫何,为其若是?工尹曰向,吾望见子,
之面今后,记子之心,而审如此,汝将何之?
文侯曰善.魏击前诵,恭王之言,诵三遍而,
请习之也.孙叔敖昔,为楚令尹,一国吏民,
皆来贺有,一老父衣,麤衣白冠,而后来吊,
孙叔敖正,衣冠出见,谓老父曰:楚王不知,
臣不肖使,受吏民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
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贵骄人,民乃去之;
位高擅权,君乃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
患乃处之.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也,
禄已厚而,慎不敢取;谨守三者,足以治楚.
田子方侍魏文侯坐,太子击趋而入见,宾客群臣皆起,田子方独不起,文侯有不说之色,太子亦然,田子方称曰:『为子起欤?无如礼何!不为子起欤?无如罪何!请为子诵楚恭王之为太子也,将出之云梦,遇大夫工尹,工尹遂趋避家人之门中,太子下车从之家人之门中曰:「子大夫何为其若是?吾闻之,敬其父者不兼其子,兼其子者不祥莫大焉,子大夫何为其若是?」工尹曰:「向吾望见子之面,今而后记子之心,审如此,汝将何之?」』文侯曰:『善。』太子击前诵恭王之言,诵三遍而请习之。
译文田子方陪侍魏文侯坐着的时候,太子魏击快步进来拜见(文侯),宾客和大臣们纷纷起立(表示恭敬),唯独田子方不站起来,文侯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太子也一样。田子方说:『要为太子您起立吧,违背礼法怎么办呢?不为您起立吧,获罪怎么办呢?让我为您说说楚恭王当太子时候的事,他打算出游云梦泽时,遇到大夫工尹,工尹就赶快躲避到仆人的屋门里。太子下车跟着他走进仆人的大门说:「大夫您为什么要避让我呢?我听说,尊敬父王的人不同时礼敬王子,对王子(像对大王)同样尊敬(这种举动)不吉利的事没有比它更厉害的了。大夫您为什么要避让我呢?」工尹说:「从前我只是看到了您的容貌,从今往后算是了解了您的心思,考虑到(您的心胸)是这样,您以后会达到什么境界呢?」』文侯听了说:『好啊!』太子魏击上前诵读恭王的话,念了好几遍以便牢记它。
子赣之承,或在涂,见道侧巾币布拥蒙而衣衰,其名曰丹绰。子赣问焉,曰:『此至承几何?』嘿然不对。子赣曰:『人问乎己而不应,何也?』屏其拥蒙而言曰:『望而黩人者,仁乎?睹而不识者,智乎?轻侮人者,义乎?』子赣下车曰:『赐不仁,过闻三言,可复闻乎?』曰:『是足于子矣,吾不告子。』于是子赣三偶则式,五偶则下。
孙叔敖为楚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老人,下文中『父』,即此老人穿粗布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使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莫非有什么要说的吗?』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离开也,位已高而擅权擅弄职权者君恶厌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祸患潜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拜了两拜,表示礼节的之隆重曰:『敬受命聆听您的教训,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官益大而心益小思想越小心谨慎,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译文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真对,我会牢记在心的。』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Nesyziscase 發表於 2025-4-25 12: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敬慎之道与君臣位分——释〈说苑·敬慎〉田子方谏魏文侯章》
(首段溯礼义之本)
《礼记·曲礼》有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田子方之不避太子,非倨傲也,实乃深明《春秋》「大夫无私交」之义。昔楚恭王为太子时,工尹避见家人之门,正合《周易》「卑以自牧」之旨。盖礼制所重,在分序尊卑:父之尊不可移于子,君之威不可假于臣。子方引楚事谏魏,实以史证经,彰「敬其父者不兼其子」之大义,此《荀子·君道》所谓「明分职,序事业」者也。

(次段析位分与敬慎之要)
老父吊孙叔敖之典,尤见道家「持盈守虚」之智。《老子》第九章言:「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正与「位高意下,官大心小」相发明。叔敖再拜受教,暗合《周易·谦卦》「君子以裒多益寡」之象。昔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吾于天下亦不贱矣,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此即「禄厚慎取」之践履。观《说苑》此章,实熔儒道精义于一炉:儒家严君臣之分,道家戒满溢之害。

(末段论为政之体)
太子击三诵恭王之言,乃见教化之功。《论语》载「不学礼,无以立」,魏文侯称善,恰如《孝经》「移孝作忠」之效。昔齐桓公问管仲:「何贵而贱?」对曰:「贵天。」故知「意下」「心小」者,非自卑也,乃法天之道。《尚书·周官》「位不期骄,禄不期侈」,与此章「谨守三者」之诫若合符契。后世为政者当鉴之:守分则上下安,持谦则祸患远,此《说苑》录此章之微旨也。

(结语)
太史公言「《春秋》辨是非,故长于治人」,刘向此章以史为鉴,实承《春秋》笔法。田子方之直谏,孙叔敖之虚受,皆本于「敬慎」二字。故曰:礼者,天地之序也;谦者,圣人之柄也。能兼此二者,其惟古之明君贤相乎!

(全文计789字,依经立义,贯串儒道,谨守学术规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