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74|回覆: 1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10敬慎詩解4剛則不和善惡昭彰君子無以利害身國有五寒

[複製連結]
+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7-5 16: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桓公有曰:金剛則折,革剛則裂;人君剛則,
國家滅亡,人臣剛則,交友絕也.剛則不和,
不和則不,可用是故,四馬不和,取道不長;
父子不和,其世破亡;兄弟不和,不能久同;
夫妻不和,家室大凶.易經有曰:二人同心,
其利斷金.由不剛也.老子有曰:得其所利,
必慮所害;樂其所成,必顧所敗;人為善者,
天報以福;人為不善,天報以禍.故曰禍兮,
福所倚也;福兮禍伏;戒之慎之!君子不務,
何以備之?夫上知天,則不失時;下知地則,
不失財也.日夜慎之,則無災害.善惡昭彰.
曾子有疾,曾元抱首,曾華抱足,曾子曰吾,
無顏氏才,何以告汝?吾雖無能,君子務益;
夫天也者,華多實少,而人者也,言多行少;
夫飛鳥以,山為卑而,層巢其巔;魚與鱉以,
淵為淺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餌也君子,
苟能無以,利害身則,辱安從至?官怠於宦,
懈怠乃成,少愈病加,懈惰禍生,孝衰於有,
妻子之後;察此四者,慎終如始.詩經有曰: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單快有曰:國有五寒,
冰凍不與:一曰政外,二曰女厲,三曰謀泄,
四曰不敬,卿士國敗,五曰不能,治內務外;
五者一見,雖祠無福,除禍必得,致福則貸.
桓公曰:『金剛則折,革剛則裂;人君剛則國家滅,人臣剛則交友絕。夫剛則不和,不和則不可用。是故四馬不和,取道不長;父子不和,其世破亡;兄弟不和,不能久同;夫妻不和,家室大凶。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由不剛也。』
老子曰:『得其所利,必慮其所害;樂其所成,必顧其所敗。人為善者,天報以福;人為不善者,天報以禍也。故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戒之,慎之!君子不務,何以備之?夫上知天、則不失時;下知地、則不失財。日夜慎之,則無災害。』
曾子有疾,曾元抱首,曾華抱足,曾子曰:『吾無顏氏之才,何以告汝?雖無能,君子務益。夫華多實少者,天也;言多行少者,人也。夫飛鳥以山為卑,而層巢其巔;魚鱉以淵為淺,而穿穴其中;然所以得者餌也。君子苟能無以利害身,則辱安從至乎?官怠於宦成,病加於少愈,禍生於懈惰,孝衰於妻子;察此四者,慎終如始。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譯文曾子生病,曾元抱着他的頭,曾華抱着他的腳。曾子說:『我沒有顏回那樣的才智,拿什麼告訴你們呢?雖然做不到顏回那樣的程度,君子也應追求能帶來益處的方面。開的花多,結的果少,這是大自然常有的現象;話說得多,事做得少,是人常有的現象。飛鳥認為山低,就在山頂高處壘巢;魚鱉認為深潭還淺,在它的底部挖穴而居,然而它們仍被人捕捉,原因是禁不住餌食的誘惑。君子假如不因為貪圖利益而傷害到自身,那麼恥辱怎麼能到自己身上呢?官員往往在登上顯位的時候懈怠,病情往往在稍有好轉的時候加重,禍害發生在懈惰的時候,孝順減退在有妻子兒女的時候。這四個方面,人們應該始終保持謹慎啊!』
單快曰:『國有五寒,而冰凍不與焉;一曰政外,二曰女厲,三曰謀泄,四曰不敬卿士而國家敗,五曰不能治內而務外;此五者一見,雖祠無福,除禍必得,致福則貸。』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聰辯先生 發表於 2025-4-11 07:2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敬慎】章句詮解

劉向【說苑】卷十"敬慎"篇,實為治國修身之圭臬。今擇其要義,分三章解之:

一、剛柔相濟之道
桓公所言"金剛則折,革剛則裂",深契【周易】"剛柔相推"之理。【道德經】云"柔弱勝剛強",非謂棄剛取柔,乃言剛柔相濟。四馬不和則道不長,譬若【論語】"和無寡"之旨。夫妻不和家室凶,暗合【詩經】"宜爾室家"之訓。所引【易傳】"二人同心"句,尤見中和之妙——金雖至剛,二人同心則其柔可斷之,此剛柔互濟之玄機也。

二、禍福相生之戒
老子"禍福相依"之論,實本【周易】"否泰相傾"之旨。曾子疾篤時誡子之言,尤見儒道會通之妙。"華多實少"喻天道盈虛,"言多行少"刺人世浮華。飛鳥巢巔、魚鱉穴淵而得餌之喻,正合【孟子】"魚與熊掌"之辨。至若"官怠於宦成"四戒,直指人性通病,【尚書】"慎厥終惟其始"可為註腳。

三、五寒亡國之鑑
單快"五寒"之說,乃為政者藥石。"政外"則失樞機,"女厲"則亂宮闈,"謀泄"則敗國事,"不敬卿士"則壞綱紀,"治內務外"則本末倒。此五者較【管子】"四維不張"更為切骨。末句"雖祠無福",直指春秋時期"國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的歷史教訓。

要之,此篇以"敬慎"立題,融貫儒道精義:桓公言剛柔,老子明禍福,曾子示始終,單快陳治亂。四者共構"慎始敬終"之完整體系。昔孔子贊【易】"慎不害",子思言"恐懼乎其所不睹",皆與此篇血脈相通。讀此可知,古人立言,必本於修身,達於治國,終歸於"與天地合其德"之境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