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91|回覆: 1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9正諫詩解7平公罷台公盧笑諫簡子罷師晏子馬諫景公不殺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6-29 17: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晉平公使,叔向聘吳,吳人拭舟,以送之有,
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繡衣而,豹裘也者,
有錦衣而,狐裘也者,叔向歸告,平公問曰:
吳其亡乎!奚以敬舟?奚以敬民?對曰君為,
馳底之台,上何以發,千兵下何,以陳鐘鼓?
諸侯聞君,者其亦曰:奚以敬台,奚以敬民?
所敬各異.於是平公,乃罷台役.築台不德,
重竭農時.趙簡子昔,舉兵攻齊,命令軍中,
有敢諫者,罪至死也,被甲之士,名曰公盧,
望見簡子,大笑簡子,曰子何笑?公盧對曰:
臣有夙笑.趙簡子曰:有以解之,則可無以,
解之則死.公盧對曰:當桑之時,臣鄰家夫,
與妻俱田,見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之,
還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曠.簡子曰吾,
伐國失國,今是吾曠.於是罷師.齊景公欲,
為台台成,又欲為鍾,晏子諫曰:君不勝欲,
為台而今,復欲為鍾,是重斂民,民之哀矣;
斂民之哀,而以為樂,是不祥也.景公乃止.
景公有馬,其圉人殺,之公怒援,戈將擊之,
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請,為君數之,
令圉人知,其罪殺之.景公曰諾.晏子舉戈,
而臨之曰:汝為吾君,養馬殺之,而罪當死;
汝使吾君,以馬之故,殺其圉人,罪又當死;
汝使君以,馬故殺人,聞於四鄰,諸侯汝罪,
又當死也.公曰釋之!夫子釋之!勿傷吾仁.
晉平公使叔向聘於吳,吳人拭舟以逆之,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繡衣而豹裘者,有錦衣而狐裘者,叔向歸以告平公,平公曰:『吳其亡乎!奚以敬舟?奚以敬民?』叔向對曰:『君為馳底之台,上何以發千兵?下何以陳鐘鼓?』諸侯聞君者,亦曰「奚以敬台,奚以敬民?」所敬各異也。』於是平公乃罷台。
晉平公春築台,叔向曰:『不可。古者聖王貴德而務施,緩刑辟而趨民時;今春築台,是奪民時也。夫德不施,則民不歸;刑不緩,則百姓愁。使不歸之民,役愁怨之百姓,而又奪其時,是重竭也;夫牧百姓,養育之而重竭之,豈所以安命安存,而稱為人君於後世哉!』平公曰:『善!』乃罷台役。
趙簡子舉兵而攻齊,令軍中有敢諫者罪至死,被甲之士,名曰公盧,望見簡子大笑;簡子曰:『子何笑?』對曰:『臣有夙亦作『宿』隔夜猶存的笑料。指不久前發生的笑話。』簡子曰:『有以解之則可如果能夠解釋清楚這個笑話就算了,無以解之則死。』對曰:『當桑採桑,作動詞用之時,臣鄰家夫與妻俱之田,見桑中女,因往追之,不能得,還反,其妻怒而去之,臣笑其曠荒廢,也指失職也。』簡子曰:『今吾伐國失國,是吾曠也。』於是罷師而歸。
譯文
趙簡子想舉兵攻打齊國,而且意願非常堅定,誰敢勸阻就殺誰。雖然大家都覺得齊國比較強,不想跟齊國打仗,但誰都不敢進諫。後來,有個叫公盧的士兵就想了個辦法——趙簡子經過的時候,他故意望着趙簡子大笑。趙簡子非常生氣地問他,你笑什麼?公盧說,我遇到了一件很好笑的事情。趙簡子說,什麼事這麼好笑?你現在就說給我聽,說不出來我就殺了你。公盧就對趙簡子說:『我的鄰居本來有個漂亮老婆,後來他看上桑林里遇到的一個美麗女子,就追了上去,結果不但沒有追到那個女子,連老婆也給氣跑了。』趙簡子一聽就明白了,如果自己帶重兵攻打齊國,鄰國就會趁機占領自己的國家,那麼他就有可能既攻不下齊國,又失去自己的土地。於是,他馬上就改變主意,不打齊國了
景公為台,台成,又欲為鍾,晏子諫曰:『君不勝欲為台,今復欲為鍾,是重斂於民,民之哀矣;夫斂民之哀而以為樂,不祥。』景公乃止。
譯文齊景公要建高台,發動很多百姓勞動.高台建成後,齊景公還想再造鐘.晏子進諫說:『所謂君主,就是不能以百姓的勞苦來成就自己的樂趣.君主無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已經建築了高台,現在又要造鐘,是對百姓很大的負擔,百姓必定會不高興.君主以加重百姓負擔來獲得自己的樂趣,不是好的做法,不是治理國家的方法.』齊景公就停止造鐘.
景公有馬,其圉人【周禮】官名。掌管養馬放牧等事。亦以泛稱養馬的人。【周禮·夏官·圉人】:『圉人掌養馬芻牧之事。』殺之,公怒,援戈將自擊之,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請為君數之,令知其罪而殺之。』公曰:『諾。』晏子舉戈而臨之曰:『汝為吾君養馬而殺之,而罪當死;汝使吾君以馬之故殺圉人,而罪又當死;汝使吾君以馬故殺人,聞於四鄰諸侯,汝罪又當死。』公曰:『夫子釋之!夫子釋之!勿傷吾仁也。』
譯文齊景公有匹馬,被他的圉人所殺。齊景公大怒,拿着戈要親自殺他。晏子說:『這個人還不知道自己的罪過就要被處死,請讓我為你歷數他的罪過,讓他知道自己犯什麼罪了再殺掉他。』齊景公說:『好的。』晏子舉着戈站到那圉人面前說道:『你為我們大王養馬卻讓它死掉了,你的罪應當死;你讓我們國君因為馬而殺人被四周的諸侯聽說了,你的罪過又應當死。』齊景公說:『先生請放了他,別敗壞了我仁義的名聲。』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戴坡 發表於 2025-4-11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正諫篇所載三則諫事,實為君臣之道的精妙詮釋。今試析其要義:

一、叔向諫晉平公罷台役
吳國以舟師五百、華服相迎叔向,平公反譏"吳其亡乎",叔向以"馳底之台"對曰:"上發千兵,下陳鐘鼓",直指勞民傷財之弊。此諫之妙,在於"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更值玩味者,後文補記叔向"春築台奪民時"之諫,引聖王"貴德務施,緩刑趨時"為據,揭示為政本質在養民非勞民。兩諫相參,可見諷諫之道,貴在因勢利導,以類比顯荒謬。

二、公盧諫趙簡子罷師
甲士公盧以"桑間笑談"為喻:鄰人逐女失妻,恰似簡子"伐國失國"。此諫之智,在於以俚俗之事喻軍國大計。簡子"吾曠"之悟,尤見【說苑】"談言微中"的諫言藝術。值得注意的是,公盧明知"諫者死"仍巧諫,體現【韓非子·說難】所謂"知所說之心",以幽默化解殺身之危,可謂大智若愚。

三、晏子雙諫齊景公
晏子先諫止鍾台之役,直指"斂民之哀以為樂"的不祥;後諫圉人之死,更顯機鋒。其"三罪"之數,層層遞進:養馬失職為表,陷君不仁為里,辱國聲譽為根。景公"勿傷吾仁"之嘆,恰證晏子深諳【孟子】"仁政"精要。兩諫相較,前者止奢於未萌,後者救失於既發,皆秉"民為邦本"之旨。

此三諫共同揭示:明君之要,在聞過則喜;良臣之責,在因勢利導。劉向編纂之妙,尤在通過諫言形式的多樣性——叔向之直、公盧之諧、晏子之智,展現"正諫"的豐富內涵。其深層意蘊,實與【孝經】"天子有爭臣七人"、【荀子】"君舟民水"之說相通,構成儒家諫諍理論的重要實踐註腳。

今人觀之,古之諫道猶鏡鑒:治國者當以"敬民"為本,納諫者須存"聞過則改"之誠。若徒重形式而輕實質,如吳之飾舟、晉之築台,終非長治久安之道。劉向錄此,非獨存史,實為後世立君臣相處之圭臬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