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66|回复: 1

[道学研究] 《潜夫论》卷15班禄诗解2因功禄官公而不私正身示下下悦其政

[复制链接]
+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2-3-23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潜夫论》卷15班禄诗解2因功禄官公而不私正身示下下悦其政题文诗:当此之时,九州之内,合三千里,尔八百国.其班禄以,上农为正,始于庶人,在官者禄,足以代耕,盖食九人.诸侯下士,亦然中士,倍下士食,十八人.上士,中士,三十六人.大夫倍之,食七十二.小国之卿,二于大夫.次国之卿,三于大夫.大国之卿,四于大夫,食二百,八十八人.君各什卿.天子三公,采视公侯,盖方百里.卿采视伯,方七十里.大夫也者,采视子男,方五十里.元士也者,采视附庸,方三十里.功成者封.如此是故,官政专公,不虑私家;子弟事学,不干财利,闭门自守,不与民争,无饥寒道,官者不商,不陷于利;臣养优而,不隘吏爱,官而不贪,民安静而,强力此则,太平基立.惟慎贡选,明必黜陟,官得其人,人任其职;钦若昊天,敬授民时,同我妇子,馌彼南亩;上务节礼,正身示下,下悦其政,各乐竭己,奉戴其上.如此是以,天地交泰,阴阳和平,民无奸匿,机衡不倾,德气流布,颂声作也.至道至公,公而忘私,两袖清风,风清气正.

《原文》
当此之时也,九州之内,合三千里,尔八百国〔1〕。其班禄也,以上农为正,始于庶人在官者,禄足以代耕,盖食九人。诸侯下士亦然。中士倍下士,食十八人。上士倍中士,食三十六人。大夫倍之,食七十二人。小国之卿,二于大夫。次国之卿,三于大夫。大国之卿,四于大夫,食二百八十八人。君各什其卿。天子三公〔2〕采视公侯,盖方百里。卿采视伯,方七十里。大夫视子男,方五十里。元士视附庸,方三十里〔3〕。功成者封〔4〕。是故官政专公,不虑私家〔5〕;子弟事学,不干〔6〕财利,闭门自守〔7〕,不与民交争,而无饥寒之道〔8〕,而不陷〔9〕;臣养优而不隘〔10〕,吏爱官而不贪〔11〕,民安静而强力〔12〕,此则太平之基立矣〔13〕。乃惟慎贡选,明必黜陟,官得其人,人任其职;钦若昊天,敬授民时〔14〕,同我妇子,馌彼南亩〔15〕;上务节礼,正身示下,下悦其政,各乐竭己奉戴其上〔16〕。是以天地交泰,〔17〕阴阳和平〔18〕,民无奸匿〔19〕,机衡不倾〔20〕,德气流布而颂声作也〔21〕。【注释】1〕礼记王制云:“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又云:“凡四海之内,断长补短,方三千里。”又云:“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国。”汉书贾山传云:“昔者周盖千八百国,以九州之民,养千八百国之君。”地理志云:“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满为附庸,盖千八百国。”此有脱误。○铎按:“尔”疑当作“千”。“千”与“■”草书形近,“千”误为“■”,后人又改为“尔”也。2〕“公”下旧衍“侯”字。礼记王制云: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
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
  制:农田百亩。百亩之分: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也。
  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上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国之卿,三大夫禄;君,十卿禄。小国之卿,倍大夫禄,君十卿禄。3〕本王制。礼记·王制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4〕白虎通考黜篇云:“以德封者,必试之为附庸,三年有功,因而封之五十里。元士有功者,亦为附庸,世其位。大夫有功成,封五十里。卿功成,封七十里。公功成,封百里。”
5〕汉书贾谊传云:“国耳忘家,公耳忘私。”鲍宣传云:“志但在营私家。”6〕“干”旧作“于”,何本改“与”,并误。“干”误为“于”,又转误为“于”也。7〕汉书王莽传云:“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8〕汉书董仲舒传云:“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贤良三策9〕“而”上脱三字。10〕汉书韦贤后玄成传:‘玄成友人侍郎章上疏云:“宜优养玄成。”’礼记礼器云:“君子以为隘矣”,郑注:‘“隘”犹“狭陋”也。’11〕史记平准书云:“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故人人自爱而重犯法。”12〕汉书成帝纪阳朔四年诏曰:“先帝劭农,薄其租税,宠其强力,令与孝弟同科。”13〕毛诗南山有台序云:“立太平之基。”14〕书尧典。15〕诗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译文: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向阳的土地上去16〕毛诗吉日序云:“能慎微接下,无不自尽以奉其上焉。”17〕易泰彖曰:“天地交而万物通。”18〕淮南子泛论训云:“阴阳和平,风雨时节。”19〕“匿”读为“慝”。鲁语云:“下无奸慝”,韦昭注:“慝,恶也。”20〕书尧典云:“在璇机玉衡。”史记天官书云:“北斗七星,所谓旋机玉衡,以齐七政。”汉书扬雄传云:“玉衡正而泰阶平。”21〕宣十一年公羊传云:“什一行而颂声作。”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
兴华 发表于 2025-4-1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夫论》班禄制度发微——论三代官禄体系中的公天下精神

《潜夫论·班禄》篇所载三代禄制,实为上古政治哲学之精义所在。王符以"上农为正"为纲,构建了一套层级分明、公私两洽的俸禄体系,其制度设计之精微,足为后世垂范。今试析其要义三端:

一、量功授禄的等差原则
班禄之制始于"庶人在官者",以"代耕"为基准,形成九人→十八人→三十六人→七十二人的几何级数增长。诸侯下士至大国之卿,禄食差异皆依"倍法"递进,天子三公采地亦按公侯、伯、子男等级递减。此制暗合《周礼》"九式均节财用"之法,非徒显尊卑,实以"功成者封"为准则,使爵禄与事功相称。《尚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的赏罚逻辑,于此得以制度化呈现。

二、官政专公的廉政机制
"子弟事学不干财利"与"闭门自守不与民争"二语,道出禄制设计的防腐要义。以足禄养廉,使官吏"无饥寒之道",方能断绝"陷于利"之弊。王符特别强调"臣养优而不隘,吏爱官而不贪"的良性循环,此与《管子·牧民》"仓廪实而知礼节"相通,而较之汉代"薄俸致贪"的现实困境,恰成鲜明对照。其"官政专公"思想,实为对《韩非子·饰邪》"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的补充发展。

三、天地交泰的治道境界
篇末"德气流布而颂声作"的愿景,展现了禄制与宇宙秩序的深层关联。当"钦若昊天"的天道观、"敬授民时"的农政观与"正身示下"的吏治观相融合,便达成"阴阳和平"的和谐状态。此说远承《周易》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近取董仲舒"天人相与"之说,将物质分配提升至宇宙论高度。王符特重"下悦其政"的互动关系,较之《孟子·离娄》"君之视臣如手足"的单向伦理,更具政治共同体意识。

要之,班禄制度绝非简单的待遇标准,实为贯通天道人事的治术枢机。其以"公而不私"为精神内核,通过制度设计实现"禄以驭富"(《周礼·太宰》)的治理目标。当今观之,犹见三代圣王"建惟牧之制,垂不刊之则"(《班固·典引》)的深意。王符于东汉衰世重申此制,非徒怀古,实为针砭时弊之苦心孤诣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