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51|回覆: 3

[中醫理論] 黃開泰:人性·人文·文明之導論(一)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2-6 10:5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黃開泰:人性·人文·文明之導論(一)
     隨著可持續發展的生存危機日益嚴重,人文精神的思考曾一度成爲文化熱點。『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是當下人文精神的共識,可人文的具體內涵是什麼,是物質利益,是科學精神,還是善,是仁義道德,善的實質又是什麼?什麼樣的文化認識,才是真正的人的認識,是器官組織,是細胞基因,還是自然完整性的人,多維聯繫的人?活生生的人的根本需要和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在哪裡?等等問題,是文化生存時代的根本性問題,若沒有正確的認識,不可能知道什麼是真正的人文精神,文化生存時代的生存狀況會越來越糟。
     西方文藝復興,殖民、掠奪、壓榨,種族滅絕;歐美強盛,到處挑起事端,製造戰爭,人道災難不斷。在文化生存時代,叢林社會你爭我奪,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生存環境日益惡化,人類陷入了大滅絕的困境。自然世界混亂不堪,文化世界混亂不堪,西方呼喊人文精神,但不知道什麼是人,文化的宗旨是什麼,越喊,人文精神越差,文化精神越混亂。
     生命在地球自然之中,生生殺殺,多樣進化,相互聯繫,形成了生命世界特有的生態平衡。人是地球最成功的生命形式,大腦最聰明,發展出了謀取物質利益的文化,擁有了其它物種不可能擁有的文化力量。
       科學興盛,人基本擺脫了自然,上及九天,下入大洋,深入地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物質輝煌。物質利益的輝煌成就,使人忘乎所以,忘記了人在地球上生存,呼吸地球上的空氣,曬地球上的陽光,吃地球上的食物,『和』於地球的春夏秋冬等等這些最基本的生命常識,甚至還把人自己不當人,當成細胞、當成基因,分解、分析。丟掉了生命常識,沒有了生命智慧,主導文化生存的文化失道了。 r> 無道的文化沒有人文精神。重塑人文精神,尊重活生生的人,關愛活生生的人,文化智人才能擺脫大滅絕的困境。要做到這一點,我們的思維必須從實驗室中走出來,我們的眼光必須從顯微鏡上抬起來,放眼天地自然,把人當成活生生的人
    人爲本,文化技術爲枝爲葉,人要成爲文化的主人,首先人要成人,要有人性。人不成人,文化沒有人文精神,和地球自然作對,和自然完整性的人作對,不維護生存關係之和,也威脅人的可持續發展
被稱之爲智人的人在地球上出現有三百萬年了(有資料認爲人類已有600萬年歷史),今天占領了地球的每一角落,擁有了極其發達的科學與商業文化,過上了奢華的物質生活,但精神還是原始智人的精神,靈魂中的野性很猖獗,特別是西方文藝復興之後,野性有了文化的幫助,惡之欲運用科學與商業文化,在這個地球上胡作非爲,製造出了大滅絕的危機。
     野性猖獗,生存環境不自然了,地球上沒有了乾淨的水、乾淨的空氣、乾淨的糧食,化肥、農藥、激素、添加劑、重金屬等從未在地球自然之中出現過的東西,蜂擁而出,傷害著生命,滅絕著物種,人稀奇古怪的疾病增多,生存危機越來越嚴重。
現代工業社會是一種瘋狂的宗教。我們正在剷除、毒害、摧毀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系統。我們正在透支我們的子孫無法償付的支票……我們的作爲,好像我們就是地球上的最後一代。如果我們不從心理、心靈、見解上做一番徹底的改變,地球將像金星一般地變成焦炭而死亡。』([美]索甲仁波切著,西藏生死之書,鄭振煌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15頁.
過去煤油燈下讀書,一個學校戴眼鏡的娃娃寥寥無幾,今天燈火通明的電燈下,眼鏡比比皆是;數十年前,稀飯可以將沒有母乳的嬰兒養大,現在吃著多樣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少兒們營養不良反而是需要社會關注的問題;SARS、禽流感、伊波拉、中東呼吸症候群、寨卡病毒使全世界一次次地陷入恐慌之中;愛滋病還在肆虐,『新愛滋病』—— MG又不期而至。(MG的醫學全名是Mycoplasma genitalium。中文譯名爲生殖支原體。它是一種細菌,是最小的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生物體。它可引起男性尿道炎症,導致陰莖產生分泌物、排尿疼痛。在女性中,MG可能會導致生殖器官(子宮和輸卵管)炎症,疼痛,還可能引起發燒和一些出血症狀。)不治之症、罕見病越發普遍,不孕不育醫院如雨後春筍,保胎、剖腹產是生命延續的常規手段,如此下去,文化智人還有未來嗎?
尊重人是人文精神的基礎。何爲尊重人?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看法。尊重人,首先要知道何爲人。自然客觀,人是活生生的人,呼吸空氣、飲食二便、情感變化、起居寐寤,因應四季寒熱變化,因應社會人事往來,這才是真實的人,尊重這樣的人才有尊重人的文化。
人的真實,是自然生命的真實,不是文化標準的真實;是差異的個體真實,不是統一規範的真實。尊重人,落實到活生生的人,就在人的生命,人的生存環境,人的生存需要,人的生命之和、生存關係之和,否則尊重人就是一句空話。
個體真實的人,生存在現實中,是生命的自然真實。人要活得好,健康安樂;要活得久,『盡終其天年』,沒有生存關係之和是不可能的,沒有個體生命之和是不可能的。尊重個體真實、尊重生命自然,是人文精神的基本立場。站穩立場,發明創造文化,實踐運用文化,文化才能實現爲人服務的基本宗旨。
個體真實是自然完整性的真實,是多維聯繫的真實,包含了天文、地理、人事的客觀真實。個體真實,有我,有你,有他,不在理論可靠,在現實生存狀況;不在邏輯嚴謹,在個體生命之應;不在利益得失,在生生不息的生存遠景。
個體真實告訴我們,同一環境中的人有不同,有的健康長壽,有的多病短命;同一種疾病同樣規範化的治療預後有不同,有的痊癒、有的加重、有的死亡、有的帶病延年。以活生生的人爲本,改善他的生存狀況,維護他的生存環境,才能實現愛護人、關心人的人文價值。
地球自然不是科學創造的,活生生的人不是實驗室里走出來的,原始生存需要競爭,文化生存需要和諧。文化生存時代,人文精神的作用就在人文關懷,關懷活生生的人,也關懷人的生存環境、生存狀況、生存遠景,通過不同文化的協同作用,實現活得好、活得久的文化目的。
人文關懷是文化對人的關懷,是人文精神的具體化,是文化生存價值的具體體現。愛護地球、珍愛生命的標語口號隨處可見,自然有機綠色人人嚮往,環保活動在全世界方興未艾,但由於西方文化在文化生存時代的主導作用,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社會生存關係沒有和諧,大滅絕沒有得到控制。
人文關懷依賴人性之善的文化,有人性之善的文化才有人文關懷,這恰恰是西方文化最缺乏的。
jfwe761289 發表於 2025-5-30 08:23 | 顯示全部樓層
【人性本真與文明重構之芻議——應和黃開泰先生人文三問】

黃開泰先生【人性·人文·文明之導論】直指當代文明困局,其以"人文精神之實質""文化認識之本源""可持續發展之根基"三問爲綱,誠可謂切中肯綮。筆者不揣淺陋,試以華夏文明之"天人合一"思想爲鏡,略陳管見。

一、人性之辨:從器官實體到氣化整體
西方文藝復興以降,人性認知囿於解剖學之器官組織與分子生物學之基因序列,此乃"析萬物之理"的還原論窠臼。然【黃帝內經】早有"形與神俱"之論,張載更言"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揭示人性乃形氣神三位一體之存在。王陽明【傳習錄】云"仁者以天地萬物爲一體",此中"自然完整性的人"非物理組合之軀,而是陰陽五行氣化流行之載體。今人若僅執基因圖譜爲人之本質,猶若執燭照天而謂日月無光。

二、人文之質:超越工具理性的德性自覺
當代人文精神困於物質利益與科學精神之二元對立,實則落入【禮記】所戒"人化物者,滅天理而窮人慾"之危局。孔子言"仁者愛人",其要義在"克己復禮"的德性涵養;孟子辨"仁義內在",強調"四端之心"的先天稟賦。西方啟蒙運動雖高揚人道主義,然其"主客二分"思維終難避免殖民掠奪之異化。反觀程顥"仁者渾然與物同體"之境,方顯人文真諦——非止於利益關懷,更在成就"與天地參"的德性主體。

三、文明之根:生生之道的現代啟示
當今生態危機,實爲文明範式之危機。【周易】"生生之謂易"的宇宙觀,張栻"天理人慾同行異情"的實踐論,皆指向"贊天地之化育"的文明路徑。王夫之【周易外傳】言"性日生日成",警示文明須循"通變之道"。西方技術文明如涸澤而漁,而華夏"斧斤以時入山林"的生態智慧,恰可爲可持續發展提供"時中"之道。所謂"多維聯繫的人",正是【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的現代詮釋。

黃先生憂心"文化生存時代之根本性問題",筆者深以爲然。然破解之道,或當重返"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傳統:以【大學】"格致誠正"確立人之主體性,以【莊子】"物物而不物於物"調節科技倫理,以【尚書】"正德利用厚生"重構文明範式。人文精神之重建,非復古亦非媚外,而在激活"極高明而道中庸"的文明基因,使器術之用終歸於仁義之道。此路雖漫,然【易】云"窮則變,變則通",吾輩當共勉之。

(全文798字)
范尼 發表於 2025-7-14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人性·人文·文明之辨——與黃開泰先生商榷】

黃開泰先生【人性·人文·文明之導論】一文,以當代生存危機爲切入點,直指人文精神之核心命題,其憂患意識殊爲可貴。然文中對中西文化之判析,尚有可商榷之處。今不揣淺陋,試以國學視角略陳管見。

一、人性之本:自然與人文之辨
先生謂「自然完整性的人」爲文化生存之根基,此說深得【周易】「生生之謂易」、【中庸】「天命之謂性」之旨。然儒家言人性,必兼「天命之性」與「氣質之性」而論:程朱理學以「理」爲人之本體,陽明心學以「良知」爲自然明德,皆強調人性兼具自然屬性與道德自覺。若僅以「器官組織」「細胞基因」論人,則墮入機械唯物之窠臼;若空談「多維聯繫」而忽略心性修養,則易流於虛無。故人文精神之要義,當如張載所言「爲天地立心」,在承認自然生命的基礎上,更須挺立道德主體性。

二、人文之實:中西異同再審視
先生批評西方人文精神之弊,確有洞見。然需知西方「文藝復興」以降之人文主義,實爲對抗神權而強調個體解放,其「以人爲本」與中國「仁者愛人」本非同源。孔子言「仁者人也」,孟子倡「仁義內在」,皆以倫理共同體爲依歸;而西方個人主義傳統,終難避免霍布斯所謂「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然亦不可忽視啟蒙運動後康德「人是目的」之理性精神、黑格爾「倫理實體」之辯證思考,此皆西方人文自我修正之努力。今日談人文,當超越二元對立,如錢穆先生所言「溫故而知新」,在文化比較中尋求會通。

三、文明之根:天道與人道的辯證
文中憂心「文化世界混亂不堪」,實觸及文明存續之根本問題。【尚書】云「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文明之發展必以道德爲綱、民生爲用、和諧爲歸。今日生態危機、戰禍頻仍,恰因「工具理性」凌駕「價值理性」,如【老子】所警「智慧出,有大偽」。然解決之道,非簡單回歸傳統,而當如王夫之「理勢相成」之說,在「參贊天地化育」(【中庸】)中重構天人關係。儒家「民胞物與」的宇宙情懷、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態智慧,皆可爲現代文明提供精神資源。

結語:
人文精神之重建,須植根於對「人」的整全認知——既是自然之子,亦是道德主體;既要批判西方現代性之偏頗,亦需開放吸收其合理成分。黃先生之文啟人深思,而愚以爲,唯有回歸「仁民愛物」的中華文化本原,兼采眾長,方能在文化生存時代開闢文明新境。

(全文約780字)

註:本文以宋明理學心性論爲基,融攝經史視野,力求既保持學術嚴謹性,又回應現實關切。語言上酌用文言句式以顯莊重,輔以現代闡釋以便理解。
偽貌 發表於 2025-9-7 01:07 | 顯示全部樓層
黃開泰先生【人性·人文·文明之導論(一)】一文,以深邃之思叩問時代根本,直指人文精神之迷失與文明發展之困局,其憂患意識與理論勇氣殊爲可佩。今不揣淺陋,試以國學視角略陳管見,以就教於方家。

一、人之爲本:超越器物,回歸整體
文中質疑『人』之定義究系器官基因抑或自然完整之存在,實中肯綮。西方自文藝復興以降,雖高揚人性旗幟,然其認識論漸陷於解剖化、物質化之窠臼,將人簡化爲可測之數據與可析之機體。此與中華國學『天人合一』之整體觀迥異。【易經】言『天地之大德曰生』,【黃帝內經】倡『形神一體』,皆強調人之生命乃形、氣、神之統一,乃自然性與社會性之和諧。孟子曰『仁者人也』,陸九淵謂『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皆指明人乃具道德主體性與宇宙關聯性之存在。故真正『人文』,必當立基於對此完整人性之尊重與護持。

二、人文之核:非唯物質,重在倫理
先生質問人文內涵究系物質利益、科學精神抑或善與仁義道德,此問實關涉文明之根柢。西方現代化進程雖帶來科技與經濟之飛躍,然其工具理性膨脹、價值理性式微,導致人文精神漸趨空洞化。孔子云『君子義以爲上』,【大學】開篇即言『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中華文化歷來將道德倫理置於人文核心之位。此『善』非抽象概念,而是體現於『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具體倫理實踐。人文精神若脫離此善之追求,則必淪爲物慾之奴役與霸權之工具,終致文明失序。

三、文明之途:和諧共生,非爭搶掠奪
文中批判西方強盛之路伴隨之殖民、戰爭與生態之災,深具警示意義。此實爲西方二元對立、征服自然之思維範式之惡果。【中庸】言『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中華文明素主『和而不同』、『協和萬邦』。真正的可持續發展,必是【禮記】所描繪之『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之境界,追求人與天、人與人、身與心之普遍和諧。此乃化解當前生存危機之根本智慧。

結語
黃先生之問,實爲時代之問。重返人文精神,非復古守舊,而是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於人之本質、人文核心與文明形態之深邃智慧,在批判性反思現代性困境之基礎上,構建一尊重生命整體性、崇尚倫理善性、追求天地人和之新文明範式。路漫漫其修遠,然方向明,則步履堅。

以上內容系根據您的要求,以專業文風創作的國學視角評析,力求言之有物,體現傳統智慧對當代問題的關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